关于姓“靳”的调查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姓“靳”的调查作文
楚亡之后,靳氏渐次北移。
长平之战前韩桓惠王时期有上党太守靳黈。
汉初有开国功臣靳歙,发迹起于宛朐(今山东菏泽)封信武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靳强以郎中骑千人前二年从起阳夏,击项羽,以中尉破钟离眛,功侯。
封汾阳侯。
西汉初,为维护统治,消除六国贵族的豪强势力,汉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建议,强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在这二十万之众中包括荆楚十八姓之中赫赫有名的靳姓。
王莽时期的赤眉军起义、绿林起义等战火使关中遭受重创,靳姓人因避难、仕宦、谋生等原因,由关中播迁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烽烟四起,中原之靳姓避战于表里山河、相对战乱少的山西,并在西河郡与原来就已很是兴旺的靳姓相融合,昌盛为靳氏西河郡望。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匈奴、羯、鲜卑、氐、羌源源不断进入中原,山西成为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北方前沿地带,匈奴汉国政权和南北朝时统一北方的鲜卑拓跋族政权都建都于山西境内。
这一时期,靳氏人口相对稳定,大多保持在北方,很少衣冠南渡。
南北朝在山西河北等地发现大量靳氏适应时代需求捐刻造像碑。
史书记载前赵定都平阳(今临汾),匈奴屠格族靳准杀帝以后,一度壮大起来的匈奴靳姓遭受灭顶,仅留靳康一支。
台湾知名教授靳知勤先生认为靳氏和中华所有民族一样,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形成多民族融合的一族。
而山西地方民间传说故事中靳准为汉族。
《古今姓氏书辩证》中称靳准为靳歙靳强之后。
笔者发现的其中一合上党唐代靳氏墓志铭中称
墓主靳宁为车骑将军靳歙和靳准之后。
那么靳准究竟为匈奴还是汉族?有待历史进一步确证。
隋唐时期,昌盛于山西的靳姓有播迁于今河北、河南、山东者。
宋金元混战时期,北方靳姓有播迁于江苏、安徽、浙江甚至云南广东等南方省份者。
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繁衍的北方靳氏有官迁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者,南宋有靳氏进士。
靳贵靳元于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年)迁往洛阳。
靳元,累官奉训大夫、佥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事,大德年间1297年-1307年任职广州;靳祥、靳德进父子由潞州(今山西长治)徙居大名府;元尚药太医靳德茂家族于金泰和年间(1201~1208年)由绛郡迁往濩泽(今山西阳城)再迁往焦作王曲直至东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