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株待兔》说课稿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收录于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
这个故事源自《韩非子·五蠹》,通过讲述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后,便放弃耕作,整天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撞树而死的愚蠢行为,揭示了侥幸心理和懒惰行为的危害。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强化学生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了解寓言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勤奋劳动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较为重要,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良好载体。
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故事背景和起因: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
2. 农夫的愚蠢行为:放弃耕作,整天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撞树而死。
3. 结果:兔子没等到,田地荒芜,农夫饿死。
4. 寓意:批判侥幸心理和懒惰行为,强调勤奋劳动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 掌握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作用。
b. 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c. 学会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
a. 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b.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认识到侥幸心理和懒惰行为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 培养勤奋劳动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a. 理解寓言的特点和作用。
b. 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c.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2. 教学难点:
a. 让学生认识到侥幸心理和懒惰行为的危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说教法
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课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同时突出我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
1. 启发法:
- 我会通过提出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例如,我会问:“为什么农夫不再耕作?”“如果兔子再也没有出现,农夫会怎样?”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
- 与其他教师的不同:我会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小组讨论,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仅仅由教师单向传授。
2. 问答法:
- 在课堂上,我会采用问答法来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我会提出具体的问题,如“故事中农夫的错误在哪里?”“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及时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情况。
- 亮点:我的问答法会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回答。
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答同伴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角色扮演法:
-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我会组织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扮演农夫、兔子等角色,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更加投入故事情节。
- 亮点:在角色扮演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讨论角色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后果,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情感上更好地体验故事寓意。
4. 板书设计:
-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关键词和寓意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 亮点:板书不仅会突出故事的结构,还会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标注出故事的起承转合,以及各个角色的关系,使板书本身成为帮助学生思考的工具。
五、说学法
在教授《守株待兔》这一课时,我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采取以下学习方法:
1. 学情分析:
-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对于寓言故事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 学生们喜欢通过互动和讨论的方式参与学习,对于角色扮演等活动有较强的参与欲望。
-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各不相同。
2. 阅读法:
- 在课前,我会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和疑问点。
- 在课堂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分享,让他们讲述自己阅读时的感受和发现,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 练习法:
- 为了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 练习题的设计将注重层次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要有拓展思维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小组合作法:
- 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分析故事中的关键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智慧。
- 小组合作时,我会鼓励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解答,通过互动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写作反思法:
- 在学习完故事后,我会让学生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反思故事中农夫的行为和自己生活中的类似情况,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 通过写作反思,学生可以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课时,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如《狐狸和葡萄》,引导学生回忆寓言的特点和作用。
- 揭示本课课题《守株待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预习检查:
- 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疑问点。
- 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梳理,归纳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3. 课堂讲解:
- 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分析农夫的行为和心理,探讨侥幸心理和懒惰行为的危害。
- 通过问答法,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深入探讨: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寓言的寓意,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感受其情感和心理。
5. 巩固练习:
- 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适度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得到提高。
6. 课堂小结:
-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包括寓言的特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勤奋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 课后作业:
-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反思故事中农夫的行为和自己生活中的类似情况。
- 布置拓展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进一步了解寓言文学的魅力。
8. 课后反思:
-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七、我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此课
我之所以这样设置《守株待兔》这节课,是基于以下几个亮点的考虑:
1.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 通过启发式提问、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我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思考中。
这种参与式学习能够增强学
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批判性思维:
- 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以及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
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
3. 结合实际生活:
- 我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反思和写作,使学生能够将故事中的寓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这样的教学设置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4. 尊重个体差异:
-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和分层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种差异化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5. 强化价值观教育:
- 通过对寓言故事的分析和讨论,我强调勤奋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种教育设置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6.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语文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