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胃内接种BCG后细菌的定植及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胃内接种BCG后细菌的定植及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的探

卢贤瑜;魏江
【摘要】目的:探讨小鼠胃内接种BCG后,细菌在体内的定植及机体能否产生针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方法:在小鼠胃内接种BCG的第15、30、60天,检测结核杆菌在小鼠体内脏器的定植;接种BCG的第60、90天,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受到PPD 刺激后转化率、小鼠脾淋巴细胞受到PPD刺激后IL-2表达量.结果: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有结核杆菌定植;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分别为31.32%,37.94%(与皮内接种无显著性差异,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脾淋巴细胞IL-2表达量分别为37.47±5.60U/ml,39.41±7.73 U/ml(与皮内接种无显著性差异,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内接种BCG可以产生与皮内接种一样的抗结核免疫效力.
【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
【年(卷),期】2005(021)004
【总页数】4页(P304-307)
【关键词】胃内接种;BCG;定植;细胞免疫
【作者】卢贤瑜;魏江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免疫学教研室,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免疫学教研室,重庆,40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5 年第 21 卷小鼠胃内接种 BCG 后细菌的定植及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的探讨卢贤瑜魏江(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免疫学教研室,重庆 400016 )中国图书分类号 R52 R3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84X(2005)04-0304-04 [ 摘要] 目的:探讨小鼠胃内接种 BCG 后,细菌在体内的定植及机体能否产生针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

方法:在小鼠胃内接种BCG 的第 15 、30 、60 天,检测结核杆菌在小鼠体内脏器的定植;接种 BCG 的第 60 、90 天,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受到PPD 刺激后转化率、小鼠脾淋巴细胞受到 PPD 刺激后 IL-2 表达量。

结果: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有结核杆菌定植;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分别为 31.32% ,37.94% (与皮内接种无显著性差异,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脾淋巴细胞 IL-2 表达量分别为37.47 ± 5.60U/ml,39.41 ± 7.73U/ml( 与皮内接种无显著性差异,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胃内接种 BCG 可以产生与皮内接种一样的抗结核免疫效力。

[ 关键词 ] 胃内接种; BCG ;定植;细胞免疫Locationof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andinductiononcellularimmunityafte r 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f BCGin mice LU.Yian-
Yu ,WEIJiang.DepartmerUofClirzicalMicrobiologyandImmunology,Chongqir zgUniversityofMedical Scienc- es,Chongqing400016,Chinn [Abstract]Objective:Todetermine the locationof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 and whether the cellularimmunityisinduced af- ter 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f BCCin mice.Methods:ViableMTBweredetectedin mesenteric
lymphnodes.spleenand lungs at day 15,30and 60 after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 of BCCtomice.Thepmliferationof T-lymphocytewith the stimulus of the pruifiedprotein derivative(PPD) was
measuredat day 60and90 after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f BCGto
mice.'Iheexpressionof interleukin-2(L2) of T-lymphocyte in spleen wasdetected at day 60and 90after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f
BCG.Results:ViableMI'B weredetected in the mesentenclymphnodes and spleen at day 15,30and 60 after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At day 60 and 90 after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fBCCto mice,the ra-tio ofT-Iymphocyteproliferationwas31.32%,37.94% separatelyand the production ofIL-2was37.47+5.60U/ml,39.41t7.73U/mlsep-
arately.'Iherewere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in the cellularimmunitybetweenthe miceofthe 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fBCGsig-nificantdifferencesin the cellularimmunitybetween the miceofthe 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and the miceofthe subcutaneous vaccination ofBCG(P <0.01),while there werestatisticallyof BCCand the no-
immunizationmice(P>0.05).Conclusion: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ofBCG can induce cellularimmunityin mice.
[Keywords]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BCG;Location; CeUularimmunity近年
来随着人口流动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rV) 与结核杆菌伴发感染以及结核
杆菌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出现,使全球结核病死灰复燃,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传统的 BCG 皮内接种预防结核病,需专业人员操作,费时耗材以及不适
应当今社会人口频繁流动的状况。

消化道也是最常见的结核病感染途径之一,
所以国外一些学者开始研究由消化道接种 BCG来预防结核病n'2]。

为了探讨经消化道接种 BCG 的免疫效果,本文观察了经胃内接种 BCG后,细菌在小鼠体
内定植情况及产生抗结核免疫功能的情况。

作者简介:卢贤瑜(1947 年一),
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核的免疫及疫苗研究。

1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实验动物:C57BU6 小鼠, 8~10 周龄,雌雄不论,体重 25+59 ,由本校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BCG: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蓉生卡介苗(批号20011106-3) ,每 1 安瓿用生理盐水(含 3%NaHC03 )0.2ml溶解为胃内接
种物。

皮内接种物为每 1 安瓿用BCG专用溶解液 lml 溶解; PDD: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 BCG-PPD 浓缩品(批号 2001-1 ) l600mg/ml ; CTLL-2 细胞株:本校超声研究所提供;小鼠IL-2标准品:晶美公司产品,批号067108 。

1.2小鼠的免疫①胃内接种组(试验组) 35 只,接种前 12 小时禁食,每只小鼠用 BCG 灌胃液 0.2ml灌胃。

②皮内接种组(注射对照组) 35 只,每只小鼠在尾根部皮内注射 BCG 注射液 0.1ml,使其呈皮魏江(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免疫学教研室,重庆 400016 )A文章编号1000-
484X(2005)04-0304-04 [摘要]目的:探讨小鼠胃内接种 BCG 后,细菌在体内
的定植及机体能否产生针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

方法:在小鼠胃内接种 BCG 的
第 15 、30 、60 天,检测结核杆菌在小鼠体内脏器的定植;接种 BCG 的第
60 、90 天,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受到 PPD 刺激后转化率、小鼠脾淋巴细胞受
到 PPD 刺激后 IL-2 表达量。

结果: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有结核杆菌
定植;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分别为 31.32% ,37.94% (与皮内接种无显著性差异,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脾淋巴细胞 IL-2 表达量分别为37.47±5.60
U/ml,39.41 ± 7.73U/ml( 与皮内接种无显著性差异,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胃内接种 BCG 可以产生关键词 ]胃内接种; BCG ;定植;细胞免疫Locationof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andinductiononcellularimmunityafte
r 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f BCGin mice.Yian-
Yu ,WEIJiang.DepartmerUofClirzicalMicrobiologyandImmunology,Chongqir zgUniversityofMedical Scienc- es , Chongqing400016,Chinn Abstract]
Objective:Todetermine the locationof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 and whether the cellularimmunityisinduced af- ter 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f BCCin
mice.Methods:ViableMTBweredetectedin mesenteric
lymphnodes.spleenand lungs at day 15,30 and 60 after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 of BCCtomice.Thepmliferationof T-lymphocytewith the stimulus of the pruifiedprotein derivative (PPD) measuredat day 60and90 after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f BCGto
mice.'Iheexpressionof interleukin-2(L2) in spleen wasdetected at day 60and 90after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f BCG.Results:ViableMI'B weredetected in the mesentenclymph nodes and spleen at day 15,30and 60 after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At day 60 and 90 after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fBCCto mice,the ra- tio ofT-Iymphocyteproliferationwas31.32%,37.94% separatelyand the production ofIL-2was37.47+5.60U/ml,39.41t7.73U/mlsep-
arately.'Iherewere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in the cellularimmunitybetweenthe miceofthe 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ofBCGsig- nificantdifferencesin the cellularimmunitybetween the miceofthe 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and the miceofthe subcutaneous vaccination of BCG(P <0.01),while there werestatisticallyof BCCand the no-
immunizationmice(P>0.05).Conclusion: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of BCG induce cellularimmunityin mice. Key words] 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BCG;Location; CeUularimmunity近年来随着人口
流动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rV) 与结核杆菌伴发感染以及结核杆菌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出现,使全球结核病死灰复燃,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传统的BCG 皮内接种预防结核病,需专业人员操作,费时耗材以及不适应当今社会人口频繁流动的状况。

消化道也是最常见的结核病感染途径之一种的免疫效果,
本文观察了经胃内接种 BCG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实验动物:C57BU6 小鼠,
8~10 周龄,雌雄不论,体重 25+59 ,由本校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BCG: 成都
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蓉生卡介苗(批号 20011106-3) ,每 1 安瓿用生理盐水
(含 3%NaHC03 ) 0.2ml溶解为胃内接种物。

皮内接种物为每 1 安瓿用专用溶解液 lml 溶解; PDD: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 BCG-PPD 浓缩品(批号2001-1 ) l600 mg/ml ; CTLL-2 细胞株:本校超声研究所提供;小鼠 IL-2
标准品:晶美公司产品,批号 067108 。

1.2小鼠的免疫①接种前 12 小时禁食,每只小鼠用 BCG 灌胃液0.2ml②皮内接种组(注射对照组) 35 只,每只小
鼠在尾根部皮内注射 BCG 注射液 0.1ml,使其呈皮卢贤瑜等小鼠胃内接种 BCC 后细菌的定植及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的探讨第 4 期‘ 305 。

丘。

③未免疫对照组20 只小鼠,随试验组一起喂养。

1.3 细菌定植试验于免疫后第 15 、30 、60 天,取各组小鼠 5 只,无菌条件下取小鼠的脾、肠系膜淋巴结(随机取 3 个)和肺组织,用组织研磨器研磨成匀浆,用改良苏通培养基稀释成 lml 混匀,分别吸取O.l ml组织悬液,接种于罗氏斜面培养基,使其均匀平铺于培养基表面,置 37qC 培养箱中,培养 28 天后计数菌落数,并× 10 为该组织细菌定植数(每一组织接种 5 支培养基)。

1.4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4.1脾细胞的制备于
免疫后第 60 、90 天,取各组小鼠 8 只,无菌条件下取小鼠的脾脏,用 100
目的不锈钢丝网将脾脏研磨制成单个细胞悬液。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淋巴
细胞,无血清 RPMI1640 液洗涤2次,计数,调整细胞浓度,配成1 ×
1Uml-l细胞悬液,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活细胞率大于97%可用。

1.4.2PPD 最适刺激浓度的选择于 96 孔培养板内每孑 L加入免疫后 60 天小鼠脾细胞悬液100tLl(1 × 106 r rrl-1),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 PPD50弘l,使终浓度分别为 40 、50 和 60tLglml( 每一剂量重复 3 孔)‘ 引,每孔加含 20% 小牛血清RPMI1640 液 100IJl( 并设空白对照 3 孔 ),置37 ℃ ,5%C02 孵箱孵育 72 小时。

在培养结束之前 4 小时,于每孔加入 MTI'10 V_l(5mg/ml)继续培养。

结束时将培养板置于离心机上 l000r/min,10 分钟,弃去上清,每孔加入 100 弘IDMSO (二甲亚砜)振荡 10 分钟,使结晶物充分溶解。

于酶标仪上测
A570。

,计算出淋巴细胞转化率。

根据转化率,PPD的最适刺激浓度为
50llg/ml 。

1.4.3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于 96 孔培养板上每孔加入免疫后第 60 、90 天的小鼠脾淋巴细胞(1 × l06ml -1)100 肚l,并加入 PPD( 终浓度为
50tLg/ml) 、含小牛血清 RPMI1640 液 100 肚l,置37 ℃ ,5010 C02 孵箱孵育72 小时。

在培养结束前 4 小时每孔加入 Mfrrio j 』 l,结束时将培养板置离心机上 1000r/min离心 10分钟,弃去上清,每孔加入100 “lDMSO 振荡 10 分钟,使结晶物充分溶解。

于酶标仪上测 A570。

,计算出淋巴细胞转化率。

同一只鼠重复 3 孔。

淋巴细胞转化结果以淋转率表示:淋转率(%) :(实验孔A 值一对照孔A 值),对照孔 A 值xlCOclo … 。

1.5IL-2活性测定取免疫后第 60 、90 天小鼠脾淋巴细胞(1 × l06rrrl-l) ,每孔 ioo 弘l,用 PPD( 终浓度50ug/ml) 刺激培养(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48 小时。

收集上清液, -200C冰箱保存备用。

取传代培养 2— 3 天生长旺盛的 CTLL-2 细胞,用细胞培养液洗涤 2次后,配成5 × 1Uml-l悬液。

取每孔100 Ⅳ1 加入96孔板中,并分别加
100m不同稀释度(1:2~1:32) 的待测培养上清液和 IL-2 标准品,并设培养液对照孔(每一稀释度 3 孔),每孔加含小牛血清 RPMI1640液 ioo 出。

置 5%C02 孵箱37 ℃孵育 48 小时。

培养结束前 4 小时每孔加 rvrrrio弘l。

结束时离心去上清,加入 100 肛lDMSO 使结晶物充分溶解(操作同上),测各孔吸光
度值 A570 nm。

按下式计算 IL-2 活性:rr.2 活性(U/ml) :(样品 IL-2 达到标准品 50% 最大反应的稀释度),(标准 1L-2 的 50% 最大反应的稀释度)× 100%[5] 。

1.6 统计方法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2 结果2.1 两种
途径接种 BCG 后细菌在体内定植的情况见表 1。

从表 1 可见,胃内接种 BCG
免疫,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定植的 BCG 细菌量随着时间的延长( 15 、30 、60 天)而增加,肠系膜淋巴结定植的细菌量较高。

皮内接种后肠系膜淋巴结无细菌定植。

两种途径接种后,脾脏内均有细菌定植,其数量没
有明显的差异,而肺内均无细菌定植。

2..2两种途径接种 BCG 后, PPD 刺激小鼠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情况免疫第 60 、90 天后胃内接种、皮内接种的小鼠淋
巴细胞受到 PPD 刺激的转化率分别为 31.32%、 37.94% 和34.51qo、 32.05% ,与未免疫组(11.44% 、 10.560/0)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但胃内接种组与皮
内接种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两种途径接种 BCG 后,小鼠淋巴细
胞 IL2 的表达情况见表 2 。

从表 2 可见,胃内免疫和皮内免疫第 60 、90 天
后淋巴细胞受到 PPD 刺激分泌产生的 IL-2 量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但胃内接种组与皮内接种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05)o 表 l 胃内、皮内途径接种 BCG 细菌定植情况( CFU/ 组织) Tab.l Numberof BCG( CFU) pertissue at varioustimes af- ter intragastricandsubcutaneousadministr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esenteric┃ ┃ ┃
┃ ┃lymphnodes┃ Spleen Lungs┃ ┃ Day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trag-Subcut-Intrag-Subcut-Intrag-Subcu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stricaneous astneaneous astneaneou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0一 100 OO 00 30 O—20 0 0一100~ 10 00 60 20—40 0 -200—20 O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5养。

1.3细菌定植试验于免疫后第 15 、30 、60 天,取随机取 3 个)和肺组织,用组织研磨器研磨成匀浆,用改良苏通培养基稀释成 lml 混匀,分别吸取 O.l ml组织悬液,接种于罗氏斜面培养基,使其均匀平铺于培养基表面,置 37qC 培养箱中,培养 28 天后计数菌落数,并
× 10 为该组织细菌定植数(每一组织接种 5 支培养基)。

组小鼠 8 只,无菌
条件下取小鼠的脾脏,用 100 目的不锈钢丝网将脾脏研磨制成单个细胞悬液。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淋巴细胞,无血清 RPMI1640 液洗涤次,计数,调整
细胞浓度,配成1 × 1Uml-l细胞悬液,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活细胞率大于 97%可用。

1.4.2 PPD最适刺激浓度的选择于96孔培养板内每孑 L加入
免疫后 60 天小鼠脾细胞悬液100tLl(1 ×,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 PPD50弘l,使
终浓度分别为 40 、50 和 60tLglml( 每一剂量重复 3 孔)‘ 引每孔加含 20% 小牛血清 RPMI1640 液 100IJl( 并设空白对照 3 孔 ),置37 ℃ ,5%C02 孵箱孵育
72 小时。

在培养结束之前 4 小时,于每孔加入 MTI'10 V_l(5mg/ ml)继续培养。

结束时将培养板置于离心机上 l000 r/min,10 分钟,弃去上清,每孔加入 100
弘IDMSO (二甲亚砜)振荡 10 分钟,使结晶物充分溶解。

于酶标仪上测
A570。

,计算出淋巴细胞转化率。

根据转化率,PPD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于 96 孔培养板上每孔加入免疫后第 60 、90 天的小鼠脾淋巴细胞(1 × l06 ml -
1)100 肚l,并加入 PPD( 终浓度为 50tLg/ml) 、含小牛血清 RPMI1640 液 100
肚l,置37 ℃ ,5010 C02 孵箱孵育72小时。

在培养结束前 4 小时每孔加入Mfrrio j』l,结束时将培养板置离心机上 1000r/min离心 10分钟,弃去上清,每孔加入100 “lDMSO 振荡 10 分钟,使结晶物充分溶解。

于酶标仪上测
A570。

,计算出淋巴细胞转化率。

同一只鼠重复 3 孔。

淋巴细胞转化结果以淋转率表示:淋转率(%) :(实验孔 A 值一对照孔值)对照孔 A 值
xlCOclo … 。

1.5 IL-2活性测定取免疫后第 60 、90 天小鼠脾淋巴细胞(1 ×
l06rrrl-l) ,每孔 ioo 弘l,用 PPD( 终浓度 50ug/ml) 刺激培养(同淋巴细胞转化
试验)48 小时。

收集上清液, -200C冰箱保存备用。

取传代培养 2—3天生长旺盛的 CTLL-2 细胞,用细胞培养液洗涤 2次后,配成5 × 1Uml-l悬液。

取每孔100 Ⅳ1 加入 96孔板中,并分别加 100m不同稀释度(1:2~1:32)的待测培养上
清液和 IL-2 标准品,并设培养液对照孔(液ioo出。

置5%C02孵箱37 ℃孵育
48 小时。

培养结束前 4 小时每孔加 rvrrrio弘l。

结束时离心去上清,加入 100 肛lDMSO 使结晶物充分溶解(操作同上),测各孔吸光度值 A570 nm。

按下式计算 IL-2 活性:rr.2 活性(U/ml) :(样品 IL-2 达到标准品 50% 最大反应的稀释度)标准 1L-2 的 50% 最大反应的稀释度)× 100%[5] 。

1.6统计方法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2结果 2.1两种途径接种 BCG 后细菌在体内定植的情况见表 1。

从表 1 可见,胃内接种 BCG 免疫,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定植的 BCG 细菌量随着时间的延长( 15 、30 、60 天)而增加,
肠系膜淋巴结定植的细菌量较高。

皮内接种后肠系膜淋巴结无细菌定植。

两种途径接种后,脾脏内均有细菌定植,其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而肺内均无细菌定植。

2..2、37.94%和32.05%疫组(11.44% 、 10.560/0)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但胃内接种组与皮内接种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的IL-2量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但 0.05)o表l胃内、皮内途径接种 BCG 细菌定植情况
( CFU/ 组织) Numberof BCG( CFU) pertissue at varioustimes af- ter intragastricandsubcutaneousadministration┏━┳┓lymph nodes┣╋┫Intrag- Subcut-astric aneous astne 0一10 O 0~ 0 -20 0—20┗┻┛表 2 两种途径免疫
小鼠后淋巴细胞 IL-2 的表达(U/ml) Tab.2 11.2expressionof mice lymphocyte bytwoimmuniza- tion rout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avs IntragastricSubcutaneousNo-immuniz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47
15.601'41.11t5.981) 18.20± 6.46 90 39.41 ± 7.731)33.7815.751) 17.05±
6.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ote: 1) Ccxnpared.between immunizationv\ithno-immunization,P < O.Ol 3 讨论BCG 应用于人类预防结核病已有数十年历史。

1921年 Calmette 最初在对人体进行免疫时,是采用口服液体 BCG ,并使接种者获得针对结核分枝杆菌
的免疫力。

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一直采用口服作为BCG主要的接种途径。

但由于口服液体 BCG 用量不易掌握,而且常会引起耳炎、腮腺炎、后咽脓肿
和弱的结核反应。

随着提纯和冻干制品的研制成功,逐渐改为皮内接种和皮
上划痕,现在我国主要采取皮内接种。

皮内接种通常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并需
要注射器材和消毒物品。

所以,目前国际上有少数研究人员又开始研究通过消化道接种 BCG ,试图将BCG改为口服丸剂…这样既可克服口服 BCG 液体菌
苗的缺点,并使结核病的预防更方便和易于推广。

本研究通过对小鼠胃内接种BCG 后,观测了细菌在体内脏器定植情况及机体抗结核特异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从而了解胃内接种 BCG 后,细菌是否能在体内长期存活,持续刺激机体
产生特异免疫力。

从表可见,通过胃内接种 BCG 免疫小鼠后的肠系膜淋巴结、脾脏中定植的细菌量随着时间的延长( 15 、 30 、 60 天)而增加。

胃内接种后,肠系膜淋巴结有细菌定植,且菌量较高。

皮内接种后肠系膜淋巴结无细
菌定植。

两种途径接种后,脾脏内均有细菌定植,且两组间数量没有明显差异,而肺内均无细菌定植。

这与 Lagranderie , Murray 等[1.6J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结核杆菌在脏器的定植为什么会出现以上差异?作者认为胃内接种 BCG 后,细菌通过胃肠道的黏膜下集合淋巴管进入黏膜下淋巴结,然后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再通过淋巴循环转移到相关脏器如脾。

而皮内接种 BCG 是通过血液循
环转移至其他淋巴组织,不经过肠系膜淋巴结。

肠系膜淋巴结富含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

这个区域网状上皮细胞(即 microfold-M 细胞)是
特异性的抗原呈递细胞,它能摄取并转移肠腔内的抗原物质,将抗原物质递呈
给 T 淋巴细胞。

这种抗原递呈作用受MHC Ⅱ 类抗原的限制。

Yoshinori[7】报道胃肠道内的结核杆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5 年第21 鲞菌是通过 M 细胞转移给 T 淋巴细胞的。

被 M 细胞摄取的抗原并不是马上被降解,而是完整地被转移到下层的淋巴组织。

这点对于机体抗结核免疫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机体对结核杆
菌的免疫反应依赖于结核杆菌是否具有完整的膜结构。

而且 Orme 报道接种死
亡或降解的结核杆菌不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结核免疫应答。

实验证实,
胃内接种 BCG 和皮内接种在免疫后 1 个月和 2 个月在脾脏均有结核杆菌存在。

结核杆菌在脏器中定植、繁殖,在组织中长期停留,可作为长期免疫刺激的因子,刺激机体产生细菌免疫反应如细胞增生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为机体提供
长期的免疫保护作用。

研究结果也说明,BCG经过消化道接种,细菌可在体内
较长时间存在,达到持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目的。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是典型
的胞内寄生菌,清除这种病菌,主要靠细胞免疫(即 TH ,免疫应答)。

许多学者认为 TH ,类型免疫应答在防治结核杆菌的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强’
91 。

1111 细胞以分泌 IFN-7 、 IL-2为主要特征,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促进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杀伤作用,激活巨噬细胞杀伤细胞内的病原体,因此能有效地控制细胞内结核杆菌的生存。

通过胃内接种 BCG 后,机体是否能产生抗结核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本研究观察了胃内、皮内不同途径免疫的小鼠, PPD 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IL-2 的表达两项指标。

从表 2 看出,免疫第 60 、90 天后胃内接种、皮内接种的小鼠淋巴细胞受到 PPD 刺激的转化率与未免
疫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但胃内接种组与皮内接种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胃内免疫和皮内免疫第 60 、 90 天后淋巴细胞受到 PPD 刺激分泌产生的 IL-2 量分别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但胃内接种组与皮内
接种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由此看出胃内接种 BCG 后第 2 、3 个月,
小鼠淋巴细胞培养受PPD刺激后其转化率和 IL-2 的表达均较未免疫组高。

说明胃内接种 BCG 与皮内接种 BCG-样均能增强机体特异性的抗结核细胞免疫,此结果与国外学者报道一致。

本研究结果说明,BCG 经过消化道接种,细菌可在体内较长时间存在,达到持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目的。

同时,机体也可获得特异的细胞免疫功能与皮内接种 BCG-样)。

4 参考文献 Lagranderie
M,ChavarotP,BalazucAMet甜.lmmunogeniatyand pro-两种途径免疫小鼠后淋巴细胞 IL-2 的表达(U/ml) 11.2expressionof mice lymphocyte bytwoimmuniza-37.47 15.601'41.11 t 5.981) Yote: 1) Ccxnpared.between immunizationv\ithno-immunization,P < O.Ol 3讨论应用于人类预防结核病已有数十年历史。

1921年 Calmette 最初在对人体进行免疫时,是采用口服液体 BCG ,并使接种者获得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

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一直采用口服作为主要的接种途径。

但由于口服液体 BCG 用量不易掌握,而且常会引起耳炎、腮腺炎、后咽脓肿和弱的结核反应。

随着提纯和冻干制品的研制成功,逐渐改为皮内接种和皮上划痕,现在我国主要采取皮内接种。

皮内接种通常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并需要注射器材和消毒物品。

所以,目前国际上有少数研究人员又开始研究通过消化道接种 BCG ,试图将菌苗的缺点,并使结核病的预防更方便和易于推广。

本研究通过对小鼠胃内接种 BCG 后,观测了细菌在体内脏器定植情况及机体抗结核特异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从而了解胃内接种 BCG 后,细菌是否能在体内长期存活,持续刺激机体产生特异免疫力。

从表长(153060天)而增加。

胃内接种后,肠系膜淋巴结有细菌定植,且菌量较高。

皮内接种后肠系膜淋巴结无细菌定植。

两种途径接种后,脾脏内均有细菌定植,且两组间数量没有明显差异,而肺内均无细菌定植。

这与Lagranderie , Murray 等相吻合。

结核杆菌在脏器的定植为什么会出现以上差异?作者认为胃内接种 BCG 后,细菌通过胃肠道的黏膜下集合淋巴管进入黏膜
下淋巴结,然后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再通过淋巴循环转移到相关脏器如脾。

而皮内接种 BCG 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其他淋巴组织,不经过肠系膜淋巴结。


系膜淋巴结富含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

这个区域网状上皮细胞(即microfold-M 细胞)是特异性的抗原呈递细胞,它能摄取并转移肠腔内的抗原
物质,将抗原物质递呈给 T 淋巴细胞。

这种抗原递呈作用受MHC Ⅱ类抗原的限制。

Yoshinori[7】报道胃肠道内的结核杆菌是通过 M 细胞转移给 T 淋巴细胞的。

被 M 细胞摄取的抗原并不是马上被降解,而是完整地被转移到下层的淋巴组织。

这点对于机体抗结核免疫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依赖于结核杆菌是否具有完整的膜结构。

而且 Orme 报道接种死亡或降解的结核杆菌不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结核免疫应答。

实验证实,胃内接种 BCG 和皮内接种在免疫后 1 个月和 2 个月在脾脏均有结核杆菌存在。

结核杆菌在脏器中定植、繁殖,在组织中长期停留,可作为长期免疫刺激的因子,刺激机体产生细菌免疫反应如细胞增生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为机体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作用。

研究结果也说明,经过消化道接种,细菌可在体内较长时间存在,达到持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目的。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清除这种病菌,主要靠细胞免疫(即 TH ,免疫应答)。

许多学者认为 TH ,类型免疫应答在防治结核杆菌的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强’911111细胞以分泌 IFN-7 、 IL-2为主要特征,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促进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杀伤作用,激活巨
噬细胞杀伤细胞内的病原体,因此能有效地控制细胞内结核杆菌的生存。

通过
胃内接种 BCG 后,机体是否能产生抗结核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本研究观察了胃内、皮内不同途径免疫的小鼠, PPD 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 IL-2 的表达两项指标。

从表 2 看出,免疫第 60 、90 天后胃内接种、皮内接种的小鼠淋巴细胞受到 PPD 刺激的转化率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但胃内接种组与皮内接种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胃内免疫和皮内免疫第 60 、 90
天后淋巴细胞受到 PPD 刺激分泌产生的 IL-2 量分别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但胃内接种组与皮内接种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由此看出胃内接种 BCG 后第 2 、3 个月,小鼠淋巴细胞培养受说明胃内接种 BCG 与皮
内接种 BCG-样均能增强机体特异性的抗结核细胞免疫,此结果与国外学者报道
一致。

本研究结果说明,BCG 经过消化道接种,细菌可在体内较长时间存在,
达到持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目的。

与皮内接种 BCG-样)。

4参考文献Lagranderie M,ChavarotP,BalazucAMet甜.lmmunogeniatyand pro- tective capacity讲 Mycobactenumbovis BCCafteroralorintragastne ad- minifflation in mice[J].Vaccine,2000; 18:1 186-1】 95. Ibsen MW,BakkenV,Jonsson
R.lmmunereponsesin miceaftergastne and subcutaneous immunizationwith BCC[J].Scand J Immunol,1997; 46:274-280.3 陶敏. PPD 为丝裂源作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结核性胸腹炎的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1993 :234-23
6 . MossmanT.Rapidcolorimetricassay for celluar~70wth and survival:ap-plicationto proliferationandcytoto:acityassayfJ]JImmunolMethods, 1983:
65 :55-6
3 .5 方福德,周吕,于俊阁.现代医学实验技巧全书 [M] .北京医科大学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301-303 . 6 MurrayA, Cicquel
B,LeclereCdal.Oral immunizationuith recombi- nantBCGinduces celluarand humoral immuneresponsesagains the for- eiEp antigen[J].Vaccine,1993; 11: 1283-1290.上接第 303 页) 10
QiangZ,YongjingC,ZhanguoLdal.lnhibitionofTcellactivation“thHLA-
DRl/DR4 restrictednon-T-cellstimulationpeptides [J] Hu- man Immun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