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项目概要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
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着力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党中央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要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
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而言,必须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并明确要求,为实现增产目标,要采取六大措施,即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虫害防控等6个方面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农业综合开发肩负着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责任,承担着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任务。
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XX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黄土丘陵生态农业示范区。
北部引黄灌区在制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枸杞、牛羊肉、奶牛、设施蔬菜、酿酒葡萄等优势产业。
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北部中低产田和低洼盐碱地改造、特色经果林产业带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抗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了认真落实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关于“两个聚焦”和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精神,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解决好三农问题,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和职工增收,加快职工致富步伐,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职工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按照“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
截至2009年,XX农垦局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到了62.8万亩,占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了53.75万亩,粮食总产达到了35.28万t,占自治区粮食总产量的9.3%。
夏粮产量达到了60690t,冬麦播种面积达到4.96万亩,麦后复种5.39万亩;秋粮总产量达到了292075t。
水果种植8.3万亩,年产4.0万t,其中葡萄种植5.9万亩。
巴浪湖农场成立于1954年,是XX农垦主要的粮油生产基地。
农场现有土地面积34780 hm2,其中,耕地2520 hm2,人口9654人,回族群
众占%,职工3998人,被誉为“全国第一个回民农场”。
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现如今的巴浪湖农场正向着万亩绿色蔬菜,万头优质奶牛,万亩优质良种繁育营销基地的目标迈进。
根据XXXX农场农业发展现状,2012年拟在巴浪湖农场农一、三、六队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万亩。
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量逐年减少,加之巴浪湖农场耕地地处干渠末梢,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田间灌溉工程不配套,灌溉水利用率只有0.54,灌水极其困难,土地产出率长期处于中低水平,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下降,农业效益和职工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农场职工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因素,极大的影响垦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
经XX农垦事业管理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委托,按照XX农业综合开发办《关于编报2012年XX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宁农综办[2011]93号),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本项目区现状,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原则,进行认真的调研、勘测、设计、评估论证,并充分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编制出了XXXX农场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模及建设内容
2012年XXXX农场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位置:北至杨马湖,南至金廖公路,西至清水沟,东至周庄附沟,项目区涉及农场农一、三、六队,土地治理面积为143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500亩。
其主要建设内容有:支渠砌护2条,km;斗渠砌护7条,长km;km;砌护农渠145条,长km。
沟道治理6条,长km,配套建筑物6956座。
新植农田防护林589亩,株数69101株。
新建混凝土晒场5000m2,修筑机耕路1km,购置实验仪器设备32台/套,良种繁育100亩,科技培训1200人次。
建设工期:2012年9月-2013年9月,建设工期为2年。
2013年9月项目整体竣工验收
1.3投资预算、资金筹措和资金使用方案
本项目工程预算总投资为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万元(水利投资1400.75万元,林业措施投资万元,农业措施投资万元),临时工程费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万元,科技措施万元,勘测设计费万元,工程监理费万元,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万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费万元)。
根据土地治理项目投资构成比例,中央财政资金:自治区配套资金:农垦局配套资金:农场自筹资金=1:0.32:0.08:0.1。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287万元,占资金总数的66.67%。
自治区配套资金:412万元,占资金总数的21.33%。
农垦局配套资金:103万元,占资金总数的5.33%。
农场自筹资金:128.89万元,占资金总数的6.67%。
社会效益
(1)通过高标准、高质量对项目区水利配套设施、农产品种植结构、林网及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造,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节
水农业,推广优良品种,提高项目区生产水平和效益。
(2)通过项目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产品结构,起到了引导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场经济发展,增加职工收入,使职工得到实惠。
(3)通过项目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经济建设向西部倾斜的政策,体现党和国家重视民族自制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的政策,将更加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生态效益
(1)通过项目建设,对渠道进行砌护,减少灌溉水渗漏量,提高灌溉水分和化肥的利用率,减缓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高标准营造项目区防护林589亩,绿化沟、渠、路两侧。
在布局上发展组合搭配的多品种林带和林网,增加林木覆盖率。
增多林种、树种结构,有利于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林业工程的综合实施。
增加粮食产量,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减少土壤蒸发量,春季升温,夏季降温,改善农田小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环境质量,净化空气,自然景观得到改变,为项目区粮食增产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起到一定保障作用。
经济效益
2012年XX农业综合开发巴浪湖农场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可改善土地面积亩,亩均减少水量132 m³,则灌区平均每年可节约水量188.59405元计,每年共可节约水费开支万元。
在项目区内种植农田防护林面积589亩,减少水流失,且有效的减缓沙尘暴对项目区农作物的破坏,提高粮食产量,改
善了农场职工的生活。
(1)组织领导
XX农垦事业管理局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全过程领导;农垦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作为项目法人,XXXX农场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全面负责全部项目工程的申报、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等工作。
项目建设实行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按照行业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和良好社会信誉的单位承担工程的施工和监理任务。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先进的技术与工艺,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全面加强项目工程建设管理,严格质量要求,尤其要注重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确保一切工程的施工质量。
凡不合格建筑材料,不准进场使用,凡不合格工程,坚决予以返工,对造成经济损失的要严加追究。
同时,施工中一定注意安全生产,做到人人负责,防患未然,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跟踪监管,注重资料收集与整理,严格认真做好工程建设的竣工验收和预决算工作。
(2)工程建后管护
项目工程建成后,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向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提出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申请,经联合验收合格认证后,交由巴浪湖农场全面负责运行管理。
巴浪湖农场成立有水管站,全面负责水源工程和田间灌水工程的管
理工作,确实维护骨干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开展推广节水灌溉和科学用水工作,努力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的产出率,为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和农场职工收入夯实基础。
(3)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项目建成后,由巴浪湖农场水管所和巴浪湖农场职工用水协会管理,水管所对干渠实行统一管理,负责同汉渠管理处协调,同渠道管理处签订供水合同。
按照建立自主管理灌排区的模式,即“供水管理单位+职工用水者协会+用水小组(农户)”的管理模式,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组建职工用水协会(职工用水户协会)。
目前,在项目区已组建农一队、农三队、农六队3个职工用水协会,负责本辖区内支、斗、农渠的管理,同水管所签订供水合同。
组建的3个职工用水协会,属群众性、非盈利性组织,每个协会由5名群众代表组成,代表本灌区各用水户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义务。
负责各自辖区内水利设施的管理、维修,保护水利设施不受破坏,负责测流量水,向用水户计收水费,负责制定用水计划、组织职工有效灌溉,确保均衡受益。
将农场用水决策权、农田水利工程使用权交给职工自己,让他们独立、民主地选用水户协会领导人,在管理、建设、财务上享有高度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职工“自己事自己办、自己工程自己管”的积极性。
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协会的运行经费从征收水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以确保协会的正常运行。
用水协会要宣传节约用水,推广科学灌溉技术,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地理位置及范围
2012年XX农业综合开发巴浪湖农场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以XX巴浪湖农场场部为中心,具体位置:北至杨马湖,南至金廖公路,西至清水沟,东至周庄附沟;地理位置为东经106°13′〞~106°14′〞,北
纬37°54′〞~37°55′〞,项目建设范围包括农一、三、六队,项目区土地面积143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500亩。
水文气象
a)水文
流经巴浪湖农场境内的大型干渠有秦渠、汉渠、东干渠,主要泄洪排涝的大中型干沟有清水沟、丰产沟、万人沟、扁担沟、苦水河。
地下水源丰富,但大部分水质较差,矿化度在2—5 mg/L之间。
经XX地质工程勘察院勘察,在农场农五队、二道湾电石厂社区属土水源地,mg/L,溶解总固体477.19mg/L,氟化物为0.4,无色、无味、无臭、水质优良,符合人畜饮水以及树木生长用水的标准。
潜水的流向为西南至东北,水力的坡度为0.5—1.5/1000之间,潜水埋藏深度一般在2—10 m m,每年7—9月份为潜水位最高期,12月到次年2月为低水位期,适合给农作物、树木补水。
b)气象
XXXX农场地处西北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暧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能资源丰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无霜期短,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68d,年平均气温8.7℃,有效季温度4-9月份。
多年平均降雨量196 mm,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于7、8、9三个月。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3%,夏秋高于冬春,年平均蒸发1200 mm,是降水量的10倍。
其主要气候特征详见表2-1。
表2-1 巴浪湖农场项目区主要气象因素统计表
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为8.7℃,一月平均气温最低,为-7.5℃,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2.9℃,平均年较差为30.4℃,平均日较差13℃。
极端最高气温在1975年7月16日,达36.9℃,极端最低气温在1975年12月12日,为-24℃,极端最低气温是衡量农作物越冬的重要指标。
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936 h,占全年54.4%,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日照的需求。
项目区风沙多,平均风速2.7m/s,历年最大达到26m/s,多出现在春季。
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地处银川平原的青铜峡河东自流东部边缘灌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系一坡降1/1000 m之平缓地区,海拔高度属1126-1030 m之间、低洼处为1125 m。
根据土壤普查材料,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以薄层表锈灌淤土为主。
该土质为中壤土,土层较厚,保肥力强,生产性能好,土地经营合理、土地肥沃,土壤中含有机质均在1.7%以上,适宜农、林、牧综合发展。
水资源现状
项目区地处XX黄河平原的青铜峡引黄灌区,主要水源为汉渠,属于自流灌溉,十支渠和十五支渠承担着项目区的主要灌溉任务,汉渠每年分配给项目区的水量为万m3。
但是由于巴浪湖农场位于支渠末梢,每年在灌溉高峰期农场渠供水量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2.1.5土地利用现状
2012年XX农业综合开发巴浪湖农场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1430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1500亩。
项目区作物种植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
巴浪湖农场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急需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项目区各类用地具体见下表:
表2-2 巴浪湖农场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2.1.6自然灾害
XXXX农场自然灾害以干旱少雨为主, 风沙、冰雹、霜冻最常见,每年从10月一直旱到翌年6月左右,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对农作物生长影响极大。
其次干热风,几乎每年均有发生,造成小麦提前早熟,千粒重下降。
其三是水稻低温冻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不同时期发生,造成部分秧苗受冻而死,作物生长缓慢,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和成熟期推迟,空荜率增高,千粒重下降。
其四为农作物病虫害,主要有小麦病虫害、稻瘟病、树林病虫害等。
人口及劳动力
XXXX农场项目区位于XX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北侧,项目建设涉及农一、三、六队,人口总数4658人,回族人口占到项目区总人口的70%以上,劳动力2521人。
农业生产水平
XXXX农场项目区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
2010年,巴浪湖农场项目区水稻种植面积5520亩,麦套玉米5980亩,粮食作物总产值7441t,小麦平均亩产490 kg,玉米平均亩产870 kg,水稻平均亩产600 kg。
地方财政与职工收入
XX巴浪湖农场属于国有企业,没有地方财政收入。
巴浪湖农场收入主要以农作物收入、牧畜业为主,2010年巴浪湖农场生产总值4403.1万元,利润153万元,人均年收入6750元。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本项目农业、科技措施实施是在XX农垦局统一安排下,由XX农垦农林牧技术推广中心具体负责实施。
农林牧技术推广中心现有检验科、农业科、水利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专业职能部门,现有农业、水利技术人员35人,其中: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一名,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4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年工作经验。
同时,项目单位巴浪湖农场也设立了相应的农业技术服务部门。
因此,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健全。
水利工程现状
项目区主要水源为汉渠,属自流灌溉,十五支渠和十支渠自汉渠取水,十支渠灌溉总面积为8832亩,其中十支渠上段给廖桥乡供水,灌溉面积为3863亩,下段给项目区农六队供水,灌溉面积为4969亩,十五支渠灌
溉总面积为12431亩,其中十五支渠给项目区农一、三队供水,灌溉面积为6531亩,十五支渠给项目区外灌溉面积为5900亩,由于现状两条支渠均为梯形断面,砌护年代较久,大部分断面已经损坏,渗漏严重,流水不畅,加之项目区又处于十支渠下段、十五支渠中段,上段都是当地农村农田,在灌水高峰期,灌水相当困难。
项目区田间灌溉系统由支斗农渠三级渠道组成,现有支渠2条,斗渠7条,分斗渠3条,农渠145条,农渠均未砌护,支渠砌护率为72%,斗渠砌护率42%;详见表2-2。
表2-2 项目区渠道现状表
由于渠道砌护率低,灌溉水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很低,并且在灌水高峰期经常出现灌水不及时的问题,耽误农作物灌水,影响产量。
为了改善供需矛盾,解决水资源的不足和浪费现象,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将项目区内现有梯形断面的支渠改成弧形底梯形断面,斗农渠改成“U”形砼板砌护。
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的支、斗渠砌护年代较远,农渠均未砌护,且建设资金有限且建设标准低,大部分支渠混凝土板已经塌陷、滑坡、损坏,配套建筑物大部分已经损坏,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增加了农场职工的用水负担,斗沟和农沟也因资金不足多年没有清淤治理,导致沟道淤积塌方严重,盐渍化日益加剧。
XXXX农场土地产出率低,耕地中多属中低产田,部分地块由于排水沟淤积,排水不畅,造成部分耕地次生盐渍化现象逐年加重,加上降雨量年内不均,造成粮食作物产量低,土地产出率下降,通过此次高标准农田治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
项目区内的田间路和机耕路均为土路,建设标准低,通车率也低,规划不合理,浪费土地资源,行人车辆过往尘土严重影响了田园风光的美丽
景色,雨后道路泥泞,行人车辆出行不便。
项目区现有农田防护林396亩,成活率达到85%以上,为项目区今后的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但由于项目区农田防护林面积少,管理不科学,管理跟不上,没有形成有效的农田防护林网。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机构
XXXX农场已成立了农机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农机服务站并配备了专职农机管理人员,并配套各类农业机械设备444台套,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机310台,大中小型农机具134部,农机作业率达95%以上。
交通与电力
XXXX农场项目区交通便利,京巴路从项目区内穿过,吴忠金廖公路从场中间东西横穿,杨巴公路延清水沟纵穿,场与队、队与田、田与村镇,田间规划布置有生产路和机耕路,交通四通八达,可供机械行驶。
巴浪湖农场项目区低压线路已形成网络,10KV线路已接到场部和各生产队,场部设有程控电话、信息网通连接,通讯十分便利。
林业资源状况
项目区现有农田防护林396亩(经果林202亩),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4300亩,土地项目区主要以种植新疆杨和国槐为主,林木覆盖率达%,通过这次土地治理新种植农田防护林589亩,林木覆盖率达到6.9%。
林业资源经营管理
XXXX农场有专门负责管理林业的部门,制定了严格的林业管理办法,农场林业管理部门组织3~4人对项目区的农田防护林进行定期的修剪、补栽、维护、管理,对滥伐者进行严罚。
种苗供应情况
通过XX苗木市场价格咨询及价格最优、路径最优、品种最优的原则,根据项目区的树苗需求数量及规格,提前做好树苗的预定及招投标工作,严格按照苗木规格进行采购,把握好树苗的最佳种植时期。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1田间道路路况普遍较差
项目区田间道路路面窄,加之无人管护,路面凹凸不平,遇到雨天道路泥泞,出行困难,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3.1.2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偏低,粗种粗管现象普遍
近几年来,随着劳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区内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受传动农业思想的束缚,习惯传统经验,影响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3.1.3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
项目区田间配套工程较落后,田间渠系的衬砌完好率低,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同时现有灌水方式粗放,大水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较大,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重了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1.4林业防护措施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项目区风沙、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较频繁,现有农田防护林面积较少,大部分农田失去防护作用,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和农场经济的
发展。
现状农田防护林网防护率约2.8%,防护林网防护率低,防护能力较弱,造成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增产和职工增收。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项目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项目建设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的有力保障
合理利用水资源,搞节水型农业,首先要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汉渠是巴浪湖农场项目区的主要输水渠道,是耕地灌溉的主要水源。
近年来由于黄河水量的不足,致使干渠的供水量已严重短缺,缺水问题频繁出现,现有的灌溉面积不能保证。
因此,在本地区建设节水灌溉,改造砌护原有土渠,将梯形渠道逐年改为弧形底梯形断面和“U”形渠道,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是极为必要的。
(2)项目建设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迫切需求
由于水资源浪费,粮食生产成本大,加之农田灌水不及时、大水满灌,无法保证作物稳产,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项目区农场经济的发展,导致该地区经济不能持续增长。
该项目区工程实施后,将会有效地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对减轻农场职工负担、促进农场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农场经济、增加农场职工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场等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型农业,是解决农场职工种地用水难题的重要举措。
(3)项目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利用项目区的特殊位置、自然地貌的特点,大力建设农田防护林,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