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课堂实录和说课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寓言 师:大家知道什么叫寓言? 生:通过一件事表达一件事。 师:应该说是,通过一件事表达一个道理,寓:寄托,言:道理。你们都了解哪些寓言? 生:滥竽充数……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寓言是——《亡羊补牢》。板书:亡羊补牢 师: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生:亡是死亡的意思。 师:是这样吗?大家拿出字典查“亡”的意思。(学生查字典) 生反馈 生:失去的意思。 师:翻开书像周老师一样写在旁边。(学生在书头批注)板书:失去 师:写好翻开字典查“牢”。 生反馈 生:养牲畜的圈。师板书:养牲畜的圈 师:也像老师一样写在旁边。(学生在书头批注) 师:这两个字的意思搞清楚了,想必“亡羊补牢”的意思也明白了吧? 生:有个人的羊被狼吃了,后来那个人把羊圈补好了,羊就再也没有丢过了。 师:你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的,这是一种理解词语意思的很好的方法。谁还有不 同的说法吗? 生:失去了羊,再把羊圈补好。 师:你这是——逐字理解得出的。还有什么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生:上网。 生:询问大人。 师:这些都是好办法,看来大家已掌握了不少学习的方法,大大表扬。我们一起读课题 ——亡羊补牢(学生齐读一遍课题) 师:那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亡羊”的?哪些又是写“补牢”?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学 生自由读课文 2-3 分钟) 师:潜心会文,静思默想,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合作、交流寓意。
教学过程:将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实 际,加深理解”.
一.自学释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知的欲望都从疑问开始.首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亡羊补牢”, 看到课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由于亡羊补牢是一篇古代寓言,题
师:第一祝贺你取得好成绩,第二个祝贺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
来,说明你已真正掌握了。
再次指名说
生 3(略)
师:总结
板书:
亡羊补牢失去 养牲畜Fra bibliotek圈发现 又发现 赶快
结结实实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它通过一个牧羊人两次丢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这则寓言内容较短,清洁简明有趣, 寓意深刻。
未突破这一重难点,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法: 1.直观法:运用课间播放寓言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观看中 了解寓言内容。 2.比较法:把文中几个关键的具有特殊句式和语气的句子与几个普通的句子相比较,从 而帮助学生理解寓意. 3.合作学习法:为突破哦这只重难点,我将采用直观法,比较法来引导学生自学,合作讨论, 交流寓意. 4、“以读代讲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的重要手段。”本篇课文有几句寓意深刻的句子,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 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师:先来说说哪些语句是写“亡羊”的? 生反馈: 生:(1)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 钻进来,把那只羊叼走了。(2)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3)第二天早上, 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师:你真厉害,几乎把课文中写了“亡羊”的句子都找出来了。 师:这句话很难读,你读对了,很了不起。(师出示小黑板: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 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师:我们来一起读这几个词——圈、窟窿。(齐读、指名 2 人读“窟窿”一词) 识记字形 师:窟窿“穴”字头。表示洞,再写“隆”的时候,往往下面部分很容易写错。 师范写“隆” 师:翻开田字格描一个。 学习“叼” 师用小棒指“叼”,生齐读一遍。 师:写“叼”时要注意哪里? 生:右边不是“习”,少了个点。 师:谁来读整个句子?(指名 1 生读) 师:谁再读读,读得更好。(指名 1 生读,生读“圈”quān) 师纠正:是的,这个字一般情况下读 quan,比如圆圈,围成一圈,在这里读 juàn。 齐读 juàn——刚才读错的学生重读一遍——男女生轮读 1 遍。 师读: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 进来,把那只羊叼走了。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这就是“亡羊”。 板书:发现又发现 师:哪些是写“补牢”的句子? 生反馈: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心想,现在修还不 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师:什么叫结结实实?板书:结结实实 生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师:课文中有幅插图,就是写那个人把牢补得结结实实的。看看这幅图,哪个是养羊的 人?用自己的语言把图的意思表达出来。 (指名 1 人反馈)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些,旁边站的是街坊邻居,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 生:你真活该…… 师:这个邻居也太凶了。(学生笑) 生:现在羊丢了,你吃亏了吧? 师:吃亏了,当然吃亏了,已经丢了一只羊了。 师:那么这个养羊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生:…… 生:…… 师:是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找出课文描写邻居好言相劝的句子,同桌扮演角色 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二年级教学为主,抓住重点字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进而帮 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田字格的生字,正确读写寓言 亡羊补牢 羊圈 窟窿等词语 2.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寓言内容,结合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寓言故事。 由于刚上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 础上体会寓意,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反馈:一组同桌扮演 师:这街坊就是指什么?请问邻居,养羊人丢了羊,你替他感到——?(口语交际) 生:我替他难受,着急。 师:听你刚才的朗读就明白你很着急。 师:请问牧羊人,你当初觉得怎样。 生:丢了就丢了呗。(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众学生笑) 再请学生分角色读 第二组同桌扮演分角色读(学生兴致很高) 师:女士优先,你先选角色。 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引读: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生接读: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如果养羊人继续不听劝告,结果会怎么样? 生:羊可能就没了。 师:损失惨重。幸好那个人补上羊圈。(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现在谁能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可以用黑板上的词语说。(指名 2 人说) 师评价:你说得很具体,还用上了“结结实实”。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非常了不起,祝贺你。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出自何处?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 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 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 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 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师:这个故事实际上不是讲羊真的丢了才补牢,它想告诉我们的是? 生:“亡羊”就是失去了一样东西。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做错了更要去弥补。 师板书: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师:是啊,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还来得及,所以原句就是“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板 书:而未为迟也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吗?可以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也可以是发 生在别人身上的。 指名说 生 1:一个朋友养了一只小白鼠,因为小白鼠做错事,朋友决定一个月不给它饭吃。我 劝朋友给它饭吃,朋友不听了。过了几天,朋友终于给它喂食了,小白鼠这才没有饿死。 师评价:你做了“亡羊补牢”的街坊。这个故事应该讲“亡鼠补食”。(生笑) 指名另 1 生说 生 2:一开始我不认真学习,结果考试考得不好,后来努力学习,考试成绩有了进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课堂实录和说课稿
《亡羊补牢》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
理。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目是文言,学生不太理解,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明白“亡”“牢”的意思,从 而初步了解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二. 读课文认知生字,检查生字. 三.直观感受,理解寓言内容. 在这里我采用直观教学法.1.电脑课件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解说词既是寓言内容. 由于小学生还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有趣的动画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 的注意,有助于理解寓言内容. 2.小组用自己的话讲讲这篇寓言故事,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寓言. 四.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寓言的道理是蕴涵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因此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 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用“---”划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听了街坊邻居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 划出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样想的,并说说两次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这 两次丢羊他的想法是不同的,而且直接导致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不听劝告结果继续丢 羊,一是接受劝告结果不丢羊.养羊人这前后两次不同态度的对比正是理解本篇寓言寓意的关 键. 2.重点句子理解. 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对比法,通过两个不同句式的对比说一下那一 个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寓意,体会两次态度的差别. 第一组句子对比: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让学生把它变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 修羊圈没有用”试读一下这两个句子,哪一个语气更强些?(反问)为什么要用反问句?(更能突 出养羊人根本没想后果执迷不悟.)指导学生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并插入小讨论,如果你是 养羊人你回怎样做? 第二组句子对比: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与“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 的劝告”(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个别读,范读, 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 词语.( “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知道读出重音.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 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3.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的两次不同态度。 4.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寓意.寓意是本课的难点,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环境,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在遇到学生单独解决问题比较困难时,小组合作比较有效.通过以上几个 环节的设计,基本可以突破重难点. 5.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先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然后老师总结.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 不迟,改正的越快,错误造成的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 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五.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新课表要求我们“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我要学生根据这节课的语文学习,让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六.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3.搜集其他寓言,准备下节课交流.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合作、交流寓意。
教学过程:将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实 际,加深理解”.
一.自学释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知的欲望都从疑问开始.首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亡羊补牢”, 看到课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由于亡羊补牢是一篇古代寓言,题
师:第一祝贺你取得好成绩,第二个祝贺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
来,说明你已真正掌握了。
再次指名说
生 3(略)
师:总结
板书:
亡羊补牢失去 养牲畜Fra bibliotek圈发现 又发现 赶快
结结实实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它通过一个牧羊人两次丢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这则寓言内容较短,清洁简明有趣, 寓意深刻。
未突破这一重难点,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法: 1.直观法:运用课间播放寓言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观看中 了解寓言内容。 2.比较法:把文中几个关键的具有特殊句式和语气的句子与几个普通的句子相比较,从 而帮助学生理解寓意. 3.合作学习法:为突破哦这只重难点,我将采用直观法,比较法来引导学生自学,合作讨论, 交流寓意. 4、“以读代讲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的重要手段。”本篇课文有几句寓意深刻的句子,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 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师:先来说说哪些语句是写“亡羊”的? 生反馈: 生:(1)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 钻进来,把那只羊叼走了。(2)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3)第二天早上, 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师:你真厉害,几乎把课文中写了“亡羊”的句子都找出来了。 师:这句话很难读,你读对了,很了不起。(师出示小黑板: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 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师:我们来一起读这几个词——圈、窟窿。(齐读、指名 2 人读“窟窿”一词) 识记字形 师:窟窿“穴”字头。表示洞,再写“隆”的时候,往往下面部分很容易写错。 师范写“隆” 师:翻开田字格描一个。 学习“叼” 师用小棒指“叼”,生齐读一遍。 师:写“叼”时要注意哪里? 生:右边不是“习”,少了个点。 师:谁来读整个句子?(指名 1 生读) 师:谁再读读,读得更好。(指名 1 生读,生读“圈”quān) 师纠正:是的,这个字一般情况下读 quan,比如圆圈,围成一圈,在这里读 juàn。 齐读 juàn——刚才读错的学生重读一遍——男女生轮读 1 遍。 师读: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 进来,把那只羊叼走了。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这就是“亡羊”。 板书:发现又发现 师:哪些是写“补牢”的句子? 生反馈: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心想,现在修还不 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师:什么叫结结实实?板书:结结实实 生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师:课文中有幅插图,就是写那个人把牢补得结结实实的。看看这幅图,哪个是养羊的 人?用自己的语言把图的意思表达出来。 (指名 1 人反馈)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些,旁边站的是街坊邻居,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 生:你真活该…… 师:这个邻居也太凶了。(学生笑) 生:现在羊丢了,你吃亏了吧? 师:吃亏了,当然吃亏了,已经丢了一只羊了。 师:那么这个养羊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生:…… 生:…… 师:是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找出课文描写邻居好言相劝的句子,同桌扮演角色 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二年级教学为主,抓住重点字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进而帮 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田字格的生字,正确读写寓言 亡羊补牢 羊圈 窟窿等词语 2.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寓言内容,结合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寓言故事。 由于刚上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 础上体会寓意,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反馈:一组同桌扮演 师:这街坊就是指什么?请问邻居,养羊人丢了羊,你替他感到——?(口语交际) 生:我替他难受,着急。 师:听你刚才的朗读就明白你很着急。 师:请问牧羊人,你当初觉得怎样。 生:丢了就丢了呗。(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众学生笑) 再请学生分角色读 第二组同桌扮演分角色读(学生兴致很高) 师:女士优先,你先选角色。 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引读: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生接读: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如果养羊人继续不听劝告,结果会怎么样? 生:羊可能就没了。 师:损失惨重。幸好那个人补上羊圈。(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现在谁能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可以用黑板上的词语说。(指名 2 人说) 师评价:你说得很具体,还用上了“结结实实”。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非常了不起,祝贺你。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出自何处?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 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 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 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 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师:这个故事实际上不是讲羊真的丢了才补牢,它想告诉我们的是? 生:“亡羊”就是失去了一样东西。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做错了更要去弥补。 师板书: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师:是啊,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还来得及,所以原句就是“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板 书:而未为迟也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吗?可以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也可以是发 生在别人身上的。 指名说 生 1:一个朋友养了一只小白鼠,因为小白鼠做错事,朋友决定一个月不给它饭吃。我 劝朋友给它饭吃,朋友不听了。过了几天,朋友终于给它喂食了,小白鼠这才没有饿死。 师评价:你做了“亡羊补牢”的街坊。这个故事应该讲“亡鼠补食”。(生笑) 指名另 1 生说 生 2:一开始我不认真学习,结果考试考得不好,后来努力学习,考试成绩有了进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课堂实录和说课稿
《亡羊补牢》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
理。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目是文言,学生不太理解,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明白“亡”“牢”的意思,从 而初步了解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二. 读课文认知生字,检查生字. 三.直观感受,理解寓言内容. 在这里我采用直观教学法.1.电脑课件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解说词既是寓言内容. 由于小学生还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有趣的动画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 的注意,有助于理解寓言内容. 2.小组用自己的话讲讲这篇寓言故事,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寓言. 四.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寓言的道理是蕴涵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因此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 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用“---”划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听了街坊邻居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 划出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样想的,并说说两次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这 两次丢羊他的想法是不同的,而且直接导致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不听劝告结果继续丢 羊,一是接受劝告结果不丢羊.养羊人这前后两次不同态度的对比正是理解本篇寓言寓意的关 键. 2.重点句子理解. 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对比法,通过两个不同句式的对比说一下那一 个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寓意,体会两次态度的差别. 第一组句子对比: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让学生把它变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 修羊圈没有用”试读一下这两个句子,哪一个语气更强些?(反问)为什么要用反问句?(更能突 出养羊人根本没想后果执迷不悟.)指导学生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并插入小讨论,如果你是 养羊人你回怎样做? 第二组句子对比: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与“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 的劝告”(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个别读,范读, 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 词语.( “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知道读出重音.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 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3.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的两次不同态度。 4.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寓意.寓意是本课的难点,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环境,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在遇到学生单独解决问题比较困难时,小组合作比较有效.通过以上几个 环节的设计,基本可以突破重难点. 5.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先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然后老师总结.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 不迟,改正的越快,错误造成的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 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五.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新课表要求我们“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我要学生根据这节课的语文学习,让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六.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3.搜集其他寓言,准备下节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