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已知:C(s)+O 2(g)=CO 2 (g) △H 1 CO 2(g)+C(s)=2CO(g) △H 2 2CO(g)+O 2(g)=2CO 2(g) △H 3 4Fe(s)+3O 2(g)=2Fe 2O 3(s) △H 4
3 CO(g)+Fe 2O 3(s)=3CO 2(g)+2Fe(s) △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 .△H 1>0,△H 3<0 B .△H 2>0,△H 3>0 C .△H 1=△H 2+△H 3
D .△H 3=△H 4+△H 5
2.C(s)+H 2O(g)=CO(g)+H 2(g) △H =a kJ/mol 2C(s)+O 2(g)=2CO(g) △H =-220 kJ/mol H -H 、O =O 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mol ,则a 为( ) A .-332 B .-118 C .+350 D .+130
3.已知反应4CO +2NO 2
N 2+4CO 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υ(CO)=1.5 mol·L -
1·min -
1
B .υ(NO 2)=0.7 mol·L -
1·min -
1
C .υ(N 2)=0.4 mol·L -1·min -
1
D .υ(CO 2)=1.1 mol·L -1·min -
1
4.反应4A(g)+3B(g)=2C(g)+D(g),经2min ,B 的浓度减少0.6mol·L -1。

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①用A 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 -1·min -1 ②分别用B 、C 、D 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 2∶1 ③在2 min 末的反应速率,用B 表示是0.3mol·L -1·min -1④在这2 min 内用B 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减小的,用C 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增大的( ) A. ①② B. ③ C. ① D. ②④
5.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 2(g)+3N 2(g)+9O 2(g) ═ 2C 3H 5(ONO 2)3(l) ΔH 1 2H 2(g)+O 2(g) ═ 2H 2O(g) ΔH 2 C(s)+O 2(g) ═ CO 2(g) ΔH 3
则反应4C 3H 5(ONO 2)3(l) ═ 12CO 2(g)+10H 2O(g)+O 2(g)+6N 2(g)的ΔH 为( ) A .12ΔH 3+5ΔH 2-2ΔH 1 B .2ΔH 1-5ΔH 2-12ΔH 3 C .12ΔH 3-5ΔH 2-2ΔH 1 D .ΔH 1-5ΔH 2-12ΔH 3
6.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
A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mol -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 2O(l)=2H 2(g)+O 2(g) △H="+285.5" kJ·mol -1
B .1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g)时放出890 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 4(g) +O 2(g)=2CO 2(g)+H 2O(g) △H= -445kJ·mol
-1
C .已知 2C(s) + O 2(g)="2CO(g)" △H=-221kJ·mol -1
,则 C 的燃烧热为 221kJ·mol -1
D .已知NaOH 溶液与HCl 溶液反应生成1molH 2O 时放出57.3kJ 热量,则NaOH 溶液与HF 溶液反应:H +(aq)+OH -(aq)=H 2O(l) △H=-57.3kJ·mol -1
7.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当X 、Y 、Z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存在焓变ΔH =ΔH 1+ΔH 2。

满足上述条件的X 、Y 可能是( )
①C 、CO ②S 、SO 2、③Na 、Na 2O 、④AlCl 3、Al(OH)3⑤Fe 、Fe(NO 3)2 ⑥NaOH 、Na 2CO 3 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④⑤⑥
8.已知分解1molH 2O 2放出热量98kJ ,在含少量I -的溶液中,H 2O 2分解的机理为:H 2O 2→H 2O +IO - 慢 H 2O 2+ IO -→H 2O + O 2+ I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的速率与I -的浓度有关
B .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 -1
D .v(H 2O 2)=v(H 2O)=v(O 2)
9.在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2NO(g)+2CO(g)N 2(g)+2CO 2(g) △H=" -746.4"
kJ·mol -1。

起始反应时 NO 和CO 各为 4 mol ,10 秒钟后达到化学平衡,测得N 2为1 mol 。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5秒钟内,用NO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lmol·L -1·s -1
B .达到平衡后,升髙温度,正反应速率将减小,逆反应速率将增大
C .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的关系有:V 正(CO)=2v 逆(N 2)
D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往容器中充入1 mol O 2,正、逆反应速率都不改变
10.可逆反应2SO 2(g)+O 2(g)
2SO 3(g) △H<0,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

在t 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
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 1时充入SO 3(g)
B .维持压强不变,t 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C .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 1时充入一定量Ar
D .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 1时充入SO 3(g)
11.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⑤ D .①③④
12.在C(s)+CO 2(g) 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升高温度 ②增加碳的量 ③恒容通入CO 2
④恒压下充入N 2 ⑤恒容下充入N 2 ⑥恒容通入CO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13.2SO 2(g)+O 2(g)2SO 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V 2O 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 .恒压,通入稀有气体,反应速率不变
C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 .在t 1、t 2时刻,SO 3(g)的浓度分别是c l 、c 2,则时间间隔t 1〜t 2内,SO 2(g)消耗的平均速率为 v=
14.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反应CO 2(g)+H 2(g)
CO(g)+H 2O(g) ΔH >0 在t 1时刻达到平衡,在t 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
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t 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B .图甲中t 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C .图乙中t 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D .图乙中t 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从体系中分离出水蒸气
15.在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 A 和lmol B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D(g),达平衡时,测得C 物质的量为w mol ,若保持容器中压强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重新按下列配比,达到平衡时C 物质的量仍然为w mol 的是( ) A .6molA + 2molB B .1.5molA+0.5molB+1molC+1molD C .3molA+1molB+2molC+1mol D D .2molC+1molD
16.下列生产或实验事实引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H 3(g) N 2H 4(l)+H 2(g),把容积的体积缩小一半
A 、
B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 O 溶液,在
17.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 并发生反应:2X(g)
Y(g),温度T 1、T 2下X 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 变化的
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进行到M 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 点放出的热量
B .T 2下,在 0〜t 1时间内,v(Y)=
mol·L -1
·min
-1
C .M 点的正反应速率v 正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v 逆
D .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 ,平衡后X 的转化率减小
18.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 2O(g)CO 2(g)+H 2(g),其正反应放热。

现有三个相同的2L 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I 、II 、III ,在I 中充入1molCO 和1molH 2O ,在II 中充入1molCO 2和1mol H 2,在III 中充入2molCO 和2molH 2O ,700℃条件下开始反应。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器I 、II 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 .容器I 、III 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 .容器I 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 中的多
D .容器I 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 中CO 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
二、填空题
1.化合物AX 3和单质X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 5。

回答下列问题:
(1)己知AX 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76 ℃,AX 5的熔点为167 ℃。

室温时AX 3与气体X 2反应生成1mol
AX 5,放出热量123.8 kJ 。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AX 3(g)+X 2(g)AX 5(g)在容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起始时AX 3和X 2均为0.2 mol 。

反应在不同
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列式计算实验a 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 5)=__________。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图中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 (AX 5)由大到小的次序为__________(填 实验序号)与实验a 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用p 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 表示平衡时总压强,a 表示AX 3的平衡转化率,则a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a 和c 的平衡转化率:a a 为__________、c c 为__________。

2.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xA(g)+2B(s) yC(g) ΔH<0,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 、C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 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0~10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示可确定x ∶y =________。

(3)0~10 min 容器内压强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推测第10 min 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6min 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减压 ②增大A 的浓度 ③增大C 的量 ④升温⑤降温 ⑥加催化剂
(5)若平衡Ⅰ的平衡常数为K 1,平衡Ⅱ平衡常数为K 2,则K 1________K 2(填“>”、“=”或“<”)。

三、实验题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 2Cr 2O 7。

光照下,草酸(H 2C 2O 4)能将其中的Cr 2O 72-转化为 Cr 3+。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 2Fe(SO 4)4·24H 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 pH 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pH 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 2O 7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①中0〜t 1时间段反应速率v(Cr 3+)=___________mol·L -1·min -1(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Al 2Fe(SO 4)4·24H 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Fe 2+
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K 2SO 4、FeSO 4、K 2SO 4·A12(SO 4)3·24H 2O 、A12(SO 4)3等。

溶液中Cr 2O 72-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安徽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C(s)+O 2(g)=CO 2 (g) △H 1 CO 2(g)+C(s)=2CO(g) △H 2 2CO(g)+O 2(g)=2CO 2(g) △H 3 4Fe(s)+3O 2(g)=2Fe 2O 3(s) △H 4
3 CO(g)+Fe 2O 3(s)=3CO 2(g)+2Fe(s) △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 .△H 1>0,△H 3<0 B .△H 2>0,△H 3>0 C .△H 1=△H 2+△H 3
D .△H 3=△H 4+△H 5
【答案】C
【解析】可燃物的燃烧是放热的,故△H 1、△H 3、△H 4均小于零,△H 2、△H 5大于零,故A 、B 错误;①+②=③式,△H 1=△H 2+△H 3故C 正确;=③式,故D 错误,答案选C.
【考点】反应热、盖斯定律
2.C(s)+H 2O(g)=CO(g)+H 2(g) △H =a kJ/mol 2C(s)+O 2(g)=2CO(g) △H =-220 kJ/mol H -H 、O =O 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mol ,则a 为( ) A .-332 B .-118 C .+350 D .+130
【答案】D
【解析】由①C(s)+H 2O(g)═CO(g)+H 2(g)△H=akJ•mol -1,②2C(s)+O 2(g)═2CO(g)△H=-220kJ•mol -1,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②得到2H 2O(g)═2H 2(g)+O 2(g)△H=(2a+220)kJ/mol ,H-H 、O═O 和O-H 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 -1、496kJ•mol -1和462kJ•mol -1,则462×2×2-436×2-496=2a+220,解得a=130,故选D 。

点睛:掌握盖斯定律的应用、焓变与键能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本题中要注意C 与水蒸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焓变等于反应物中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中键能之和。

3.已知反应4CO +2NO 2N 2+4CO 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υ(CO)=1.5 mol·L -
1·min -
1
B .υ(NO 2)=0.7 mol·L -
1·min -
1
C .υ(N 2)=0.4 mol·L -1·min -
1
D .υ(CO 2)=1.1 mol·L -1·min -
1
【答案】C
【解析】把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都转化为相同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不妨都转化为用CO 的浓度
变化表示反应速率。

B .v(CO)=2 v(NO 2)="1.4" mol·L -1·min -1,C .v(CO)=4 v(N 2)="1.6" mol·L -1·min -
1,
D .v(CO)=.v(CO 2)=1.1 mol·L -1·min -
1,通过观察可知选项C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故选项C 正确。

【考点】考查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小比较的知识。

4.反应4A(g)+3B(g)=2C(g)+D(g),经2min ,B 的浓度减少0.6mol·L -1。

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①用A 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 -1·min -1 ②分别用B 、C 、D 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 2∶1 ③在2 min 末的反应速率,用B 表示是0.3mol·L -1·min -1④在这2 min 内用B 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减小的,用C 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增大的( ) A. ①② B. ③ C. ①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2min 内B 的浓度减少0.6mol·L -1,用B 表示的平均速率为:v(B)=0.6mol·L -1÷2min=0.3mol·L -1·min -1,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用A 表示的反应速率是v(A)=×0.3mol·L -1·min -1
="0.4" mol·L -1·min -1,故①正确;②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用B 、C 、D 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故②正确;③由上面分析知,2min 内用B 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3mol·L -1·min -1,在2 min 末的反应速率应为瞬时速率,用B 表示不是0.3mol·L -1·min -1,故③错误;④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所以2min 内用B 和C 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的,故④错误。

综上①②正确,选A 。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注意明确定义,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①根据v=∆c/∆t 计算;②根据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

5.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 2(g)+3N 2(g)+9O 2(g) ═ 2C 3H 5(ONO 2)3(l) ΔH 1 2H 2(g)+O 2(g) ═ 2H 2O(g) ΔH 2 C(s)+O 2(g) ═ CO 2(g) ΔH 3
则反应4C 3H 5(ONO 2)3(l) ═ 12CO 2(g)+10H 2O(g)+O 2(g)+6N 2(g)的ΔH 为( ) A .12ΔH 3+5ΔH 2-2ΔH 1 B .2ΔH 1-5ΔH 2-12ΔH 3 C .12ΔH 3-5ΔH 2-2ΔH 1 D .ΔH 1-5ΔH 2-12ΔH 3
【答案】A
【解析】已知:①6C(s)+5H 2(g)+3N 2(g)+9O 2(g)═2C 3H 5(ONO 2)3(l)△H 1, ②H 2(g)+
O 2(g)=H 2O(g)△H 2,③C(s)+O 2(g)═CO 2(g)△H 3,
由盖斯定律:10×②+12×③-2×①得:
4C 3H 5(ONO 2)3(l)═12CO 2(g)+10H 2O(g)+O 2(g)+6N 2(g)△H=12△H 3+10△H 2-2△H 1; 故选A 。

【考点定位】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侧重于盖斯定律应用的考查,构建目标方程式是解答关键。

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系数进行相应的加减。

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①写出目标方程式;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

6.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
A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mol -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 2O(l)=2H 2(g)+O 2(g) △H="+285.5" kJ·mol -1
B .1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g)时放出890 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 4(g) +O 2(g)=2CO 2(g)+H 2O(g) △H= -445kJ·mol
-1
C .已知 2C(s) + O 2(g)="2CO(g)" △H=-221kJ·mol -1
,则 C 的燃烧热为 221kJ·mol -1
D .已知NaOH 溶液与HCl 溶液反应生成1molH 2O 时放出57.3kJ 热量,则NaOH 溶液与HF 溶液反应:H +(aq)+OH -(aq)=H 2O(l) △H=-57.3kJ·mol -1
【答案】B
【解析】A 、燃烧热是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mol -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2O (l )=H 2(g )+O 2(g );△H="+285.5" kJ•mol -1,故A 错误;B 、1mol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g )时放出890kJ 热量,则0.5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g )放热445kJ ,故B 正确;C 、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不是稳定氧化物,所以该反应热不是燃烧热,故C 错误;D 、HF 是弱酸电离不完全,热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拆成离子,电离过程吸热,NaOH 溶液与HF 溶液反应放热小于57.3kJ ,故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燃烧热、中和热概念,明确相关概念,掌握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是解题关键,D 项易错,注意对弱电解质的分析判断。

7.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当X 、Y 、Z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存在焓变ΔH =ΔH 1+ΔH 2。

满足上述条件的X 、Y 可能是( )
①C 、CO ②S 、SO 2、③Na 、Na 2O 、④AlCl 3、Al(OH)3⑤Fe 、Fe(NO 3)2 ⑥NaOH 、Na 2CO 3 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盖斯定律:只要始态和终态不变,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①C→CO→CO 2,故正确;②S 和O 2不能直接生成SO 3,故错误;③Na→Na 2O→Na 2O 2,但Na 2O 、Na 2O 2的物质的量是Na 物质的量的1/2,故错误;④AlCl 3→Al(OH)3→NaAlO 2,故正确;⑤Fe→F e(NO 3)2→Fe(NO 3)3,故正确;
⑥NaOH→Na 2CO 3→NaHCO 3,NaOH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Na 2CO 3的2倍,故错误;故选项A 正确。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元素守恒等知识。

8.已知分解1molH 2O 2放出热量98kJ ,在含少量I -的溶液中,H 2O 2分解的机理为:H 2O 2→H 2O +IO - 慢 H 2O 2+ IO -→H 2O + O 2+ I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的速率与I -的浓度有关
B .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 -1
D .v(H 2O 2)=v(H 2O)=v(O 2)
【答案】A
【解析】A .已知:①H 2O 2+I -→H 2O+IO -,②H 2O 2+IO -→H 2O+O 2+I -,I -是反应的催化剂,且为①的反应物之一,其浓度大小对反应有影响,故A 正确;B .将反应①+②可得总反应方程式,反应的催化剂是I -,IO -只是中间产物,故B 错误;C.98kJ/mol 为反应热,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活化能之差,故C 错误;D .因为反应是在含少量I -的溶液中进行的,溶液中水的浓度是常数,不能用其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故D 错误;故选A 。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主要把握反应的特点,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由反应原理可知,反应中I -起到催化剂的作用,IO -为中间产物,化学反应中,反应热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活化能之差。

9.在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2NO(g)+2CO(g)N 2(g)+2CO 2(g) △H=" -746.4"
kJ·mol -1。

起始反应时 NO 和CO 各为 4 mol ,10 秒钟后达到化学平衡,测得N 2为1 mol 。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5秒钟内,用NO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lmol·L -1·s -1
B .达到平衡后,升髙温度,正反应速率将减小,逆反应速率将增大
C .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的关系有:V 正(CO)=2v 逆(N 2)
D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往容器中充入1 mol O 2,正、逆反应速率都不改变
【解析】A 、前10s 内用N 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mol÷2L÷10s="0.05" mol·L -1·s -1,则用NO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lmol·L -1·s -1,前5s 反应物的浓度更大,反应速率更快,所以前5s 的平均速率大于前10s 的平均速率,故A 错误;B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 错误;C 、v 正(CO)=2v 逆(N 2),2v 逆(N 2)=v 逆(CO),所以v 正
(CO)=v 逆(CO),说明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C 正确;D 、因为O 2与NO 能反应,所以恒容时充入O 2,NO 浓度降低,该时刻正反应速率降低,故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及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等知识。

注意A 项,开始反应物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D 项需考虑O 2能与NO 反应。

10.可逆反应2SO 2(g)+O 2(g)2SO 3(g) △H<0,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

在t 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
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 1时充入SO 3(g)
B .维持压强不变,t 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C .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 1时充入一定量Ar
D .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 1时充入SO 3(g)
【答案】D
【解析】A 、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 1时充入SO 3(g),则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增大,与图像不符,错误;B 、维持压强不变,t 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则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错误;C 、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 1时充入一定量Ar ,虽然容器的压强增大,但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均不变,反应速率都不变,错误;D 、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 1时充入SO 3(g),则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正确,答案选D 。

【考点】考查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⑤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而②和⑤既能增大活化分子数,又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移去生成物,浓度降低,活化分子和活化分子的百分数都减小。

故选B 。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原理
12.在C(s)+CO 2(g) 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升高温度 ②增加碳的量 ③恒容通入CO 2
④恒压下充入N 2 ⑤恒容下充入N 2 ⑥恒容通入CO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答案】C
【解析】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②碳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③恒容通入CO 2气体,CO 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④恒压下充入N 2容器容积增大,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⑤恒容下充入N 2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⑥恒容通入CO 增大CO 浓度,反应速率加快,答案选C 。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3.2SO 2(g)+O 2(g)2SO 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V 2O 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 .恒压,通入稀有气体,反应速率不变
C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 .在t 1、t 2时刻,SO 3(g)的浓度分别是c l 、c 2,则时间间隔t 1〜t 2内,SO 2(g)消耗的平均速率为 v=
【解析】A 、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故A 错误;B 、恒压,通入稀有气体,容积增大,对该反应相当于减压,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故B 错误;C 、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将延长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故C 错误;D 、根据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SO 2)=v(SO 3)=,故D 正确。

14.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反应CO 2(g)+H 2(g)
CO(g)+H 2O(g) ΔH >0 在t 1时刻达到平衡,在t 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
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t 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B .图甲中t 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C .图乙中t 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D .图乙中t 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从体系中分离出水蒸气
【答案】B
【解析】图甲中t 2时刻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且反应CO 2(g)+H 2(g)CO(g)+H 2O(g)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改变的措施为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B 对、A 错;图乙中t 2时刻改变条件,CO 2浓度增大,CO 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 错;减小H 2O(g)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O 2浓度减小,D 错。

15.在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 A 和lmol B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D(g),达平衡时,测得C 物质的量为w mol ,若保持容器中压强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重新按下列配比,达到平衡时C 物质的量仍然为w mol 的是( ) A .6molA + 2molB B .1.5molA+0.5molB+1molC+1molD C .3molA+1molB+2molC+1mol D D .2molC+1molD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两个平衡为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且要使两次平衡c 的物质的量相等,只要按照按化学计量数将各物质的量转化为反应物,满足n(A)=3mol ,n(B)=1mol 即可;A 项,开始加入6molA 和2molB ,容器的容积为原容器容积的2倍,则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与原平衡相等,C 的物质的量为2w mol ,故A 错误;B 项,按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反应物,相当于3molA 、1molB 和0.5molD ,两次平衡不等效,故B 错误;C 项,按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反应物,相当于6molA 和2molB ,同A 项,故C 错误;D 项,按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反应物,相当于3molA 和1molB ,故D 正确。

16.下列生产或实验事实引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H 3(g) N 2H 4(l)+H 2(g),把容积的体积缩小一半
【答案】C
【解析】A 、升温反应速率加快,正确,不选A ;B 、吸收塔里装填瓷环是为了增大气体和液体的接触面积,吸收速率增大,可提高吸收效果,不选B ;C 、体积缩小一半,相对于加压,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选C ;D 、加入的氯化铁可以做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不选D 。

【考点】速率的影响因素。

17.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 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 1、T 2下X 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 变化的
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进行到M 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 点放出的热量
B .T 2下,在 0〜t 1时间内,v(Y)=
mol·L -1
·min
-1
C .M 点的正反应速率v 正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v 逆
D .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 ,平衡后X 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C
【解析】由图可得,温度为T 1时先达到平衡,所以T 1>T 2,温度越高,平衡时X 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因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X 的初始浓度相同,该反应进行到M 点时X 的转化率比进行到W 点时偏低,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进行到M 点放出的热量少,故A 错误;B 、T 2下,在0~t 1时间内,X 的浓度变化为:c(X)=(a-b)mol•L -1,则Y 的浓度变化为c(Y)=c(X)=(a-b)mol•L -1,所以v(Y)=
mol·L -1·min -1,故B 错误;C 、由上分析T 1>T 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则M 点的正反应速率v 正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v 逆,故C 正确;D 、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 ,达到的新平衡与
原平衡相比,压强增大,增大压强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所以X 的转化率增大,故D 错误。

18.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 2O(g)CO 2(g)+H 2(g),其正反应放热。

现有三个相同的2L 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I 、II 、III ,在I 中充入1molCO 和1molH 2O ,在II 中充入1molCO 2和1mol H 2,在III 中充入2molCO 和2molH 2O ,700℃条件下开始反应。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器I 、II 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 .容器I 、III 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 .容器I 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 中的多
D .容器I 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 中CO 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
【答案】C
【解析】容器I 中反应正向进行,反应放热温度升高,II 中反应逆向进行,反应吸热温度降低,所以容器I 中正反应速率大于II 中正反应速率,故A 错误;容器I 反应物是容器III 中的2倍,容器I 放热多温度高,所以平衡常数不同,故B 错误;容器I 的温度比容器II 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容器I 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 中的多,故C 正确;若容器I 、II 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进行,为等效平衡,则容器I 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 中CO 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但反应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I 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 中CO 2的转化率之不等于1,故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

二、填空题
1.化合物AX 3和单质X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 5。

回答下列问题:
(1)己知AX 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76 ℃,AX 5的熔点为167 ℃。

室温时AX 3与气体X 2反应生成1mol AX 5,放出热量123.8 kJ 。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AX 3(g)+X 2(g)AX 5(g)在容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起始时AX 3和X 2均为0.2 mol 。

反应在不同
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列式计算实验a 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 5)=__________。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图中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 (AX 5)由大到小的次序为__________(填 实验序号)与实验a 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用p 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 表示平衡时总压强,a 表示AX 3的平衡转化率,则a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a 和c 的平衡转化率:a a 为__________、c c 为__________。

【答案】 AX 3(l)+X 2(g)=AX 5(s) △H="-123.8" kJ·mol -1
=1.7×10-4mol·L -1·min -1 bca 加入催化剂。

反应速
率加快,但平衡没有改变 温度升高。

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或反应容器的容积和起始物质的量未改变,但起始总压强增大) a=2(1-) 50% 40%
【解析】⑴据题意,先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标出各物质的状态AX 3(l)+X 2(g) = AX 5(s),然后确定其反应热ΔH=-
123.8KJ·mol -
1,综上便可写出完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⑵①
解:开始时n o =" 0.4" mol ,总压强为160 kPa ,平衡时总压强为120 kPa , 则n 为:
AX 3(g) + X 2(g)AX 5(g) 起始时n o /mol : 0.20 0.20 0
平衡时n/mol:: 0.20 -x 0.20 -x x (0.20-x)+(0.20-x)+x = 0.30 x = 0.10
②从图中观察平衡的时间(t b <t c <t a ),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为b >c >a ; b 组的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没有改变说明是加人了催化剂;
c 组的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或反应容器的容积和起始物质的量未改变,但起始总压强增大)说明是温度升高。

③用三段式分析: AX 3(g) + X 2(g)AX 5(g) 起始时n o /mol : 0.20 0.20 0
变化量n/mol:: 0.20α 0.20α 0.20α
平衡时n/mol:: 0.20 -0.20α 0.20 -0.20α 0.20α 据题意有
,化简得α=2(1-
); 将图中p 0、p 的数据代入上述计算式得αa =2(1-)=2(1-
)=50%; αc =2(1-
)=2(1-
)=40%。

【考点】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转化率的计算等。

2.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xA(g)+2B(s) yC(g) ΔH<0,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 、C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