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湖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分)
1.说古诗文中的“山”。
《说文解字》说:“山:宣也。
尘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
象形。
”可见,山不仅有高大、险峻的特点,还很神秘,能宣地气,生万物。
是啊,“山”是实实在在的山,比如“崇山峻岭”:“山”能生长万物,所以有“山珍海味”;“山”可以是艰难险阻,才有“愚公移山”:“山”也可比喻品德高尚,所以说“高山仰止”。
你是从成语角度来讲的。
如果从古诗文角度,“山”同样意蕴丰富。
“山”生万物,就像“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山”是世事艰难,
就像“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山”是坚定信念,如杜甫“望岳”时的“,。
”“山”是自由闲适,如陶渊明的“(5),悠然见南山。
”“山”也是品行高洁,如刘禹锡《陋室铭》开篇所说:“山不在高,。
”
你说得太对了。
就像北固山,海拔才55.2米,却因为王湾、辛弃疾等诗人而扬名天下。
“?曹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赋予了北固山时代强音、活的灵魂。
2.论名著中的“山”。
(1)教科书“名著导读”和“自主阅读推荐”的名著中有很多像“山”一样的人。
请写出一个人物,并简述他(她)像“山”的理由。
(不超过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含“山”的成语都能从教科书“名著导读”和“自主阅读推荐”的名著中找到注解。
请选择一个成语,用名著中的相关内容阐述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与上面第(1)所选的名著不要重复,不超过120字)
A.山盟海誓
B.高山流水
C.恩重如山
D.车到山前必有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自己心里的“山”。
下面是大山里的两个孩子写的小诗,请你也写一首以“山”为题的小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
阅读理解
九级瀑
汪曾祺
①九级瀑在大若岩景区。
大若岩旧写作大箬岩,“箬”不知道什么时候省写成“若”,我觉得还是恢复原字为好,何必省去不多的笔画呢。
箬是矮棵的竹子,叶片甚大,可以包粽子,衬斗笠。
我在井冈山看到过这种箬竹,很好看的。
既名为大箬岩,可以有意识地多种一点这种竹子。
②九级瀑不像黄果树和镜泊湖瀑布,以其雄壮宏伟慑人心魄;不像大龙湫一样因为飞流直下三千尺而使人目眩。
九级瀑之奇,奇在瀑有九级。
我在云南腾冲看过“三跌水”,瀑水三叠,已经叹为观止。
像这样九级瀑布,实为平生所未见。
九级瀑不是一瀑九级,是九条瀑布。
九瀑源流,当是一脉,但一瀑一形,一瀑一景,段落分明,自成首尾,在二三公里、一二小时的游程中,能连续看到九瀑,全世界大概再也找不出来。
③九级瀑景点还没有定名。
导游的同志希望作家起个名字,永嘉籍作家陈惠方征求我的意见,我想了想,说:“就叫‘九叠飞漈’吧。
”本地人把瀑布叫做“漈”。
“漈”字一般字典上没有,但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水漈》一文中已经用过这个字。
用“漈”,有点地方特点。
温州籍作家林斤澜稍一沉吟,说:“挺好。
”有人提出为每个漈取个名字。
我和斤澜商量了一下,觉得以漈形取名,把游客的想象框死了,不如就照本地习惯,叫做“一漈”、“二漈”、“三漈”……。
斤澜深以为然。
下山吃饭的时候,旁边的桌上已经摆好了笔墨,叫把这四个字写下来。
横竖各写了一条。
④作九漈歌:
漈水来天上,
依山为九叠。
源流一脉通,
风景各异域。
或如匹练垂,
万古流日夕。
或分如燕尾,
左右各一撇。
或轻如雾榖,
随风自摇曳。
或泻入深潭,
潭水湛然碧。
或落石坝上,
淘然喷玉屑。
或藏岩隙中,
窗如云中月。
信哉永嘉美,
九漈皆奇绝。
⑤出九级瀑,右折,为陶公洞,传是陶弘景隐居著书处。
⑥陶弘景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的思想很复杂,其源出于老庄,又受葛洪的神仙道教影响。
他本是读书人,是儒家,做过官,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不仕。
他又吸取了佛教的某些观点。
从他身上可以看出儒、释、道思想的互相渗透。
他是药物学家,所著《本草经集注》收药物730种。
他是书法家,擅长草隶行书。
他还是个诗人。
他的《诏问山中何所有》是中国诗歌史上杰出的名篇: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⑦这四句诗毫无齐梁诗的绮靡习气,实开唐五言绝句的先河。
一个人一生留下这样四句诗,也就可以不朽了。
陶公洞是个可以引人低徊向往的地方。
陶弘景是值得纪念的人物,陶公洞内部应该收拾得更像样一些。
现在洞里的情形实在不大好,有点乌烟瘴气。
(节选自《初识楠溪江》,《汪曾祺全集》卷五“散文卷” )4.某同学查阅关于九级瀑的游记,发现不同的游览者有不同的感受。
下面的描述,哪一则更接近汪曾祺先生的观感?简述理由。
A.进入景区内,首先就会被壮观的瀑布所吸引,一漈最为壮观,也是拍摄角度最好的一处瀑布,瀑布飞流直下汇入下面的碧潭,响声如雷,可以最近距离地接触。
(节选自《走进永嘉石门,九漈飞瀑壮观天下无》;来源:网络)
B.穿过前面茂密的林木绿荫,一条银练飞泻而下,这就是九漈第一瀑了。
近前细看,瀑宽3米,高约50米,宛若玉带垂悬。
瀑水冲潭溅浪,潭水很深,碧如翡翠。
(节选自《山有石门,一溪九瀑——楠溪江这个景美人少的景区你去过吗》;来源:网络)5.某同学想从《九漈歌》中确定汪曾祺先生重点观赏的是哪一漈瀑布。
下面三位同学的发言,你认为哪一条最有价值()
A.《九漈歌》应该写九漈,但歌中只写了六漈,少了三漈,怎么确定呢?没法确定。
B.汪曾祺先生也真是的,上文明明说了“一漈”“二漈”“三漈”……那就把九漈一个一个写出来,可是怎么就不写清楚呢?
C.前三个“或”句,总写瀑布落中之“形”;后三个“或”句,总写瀑布落后之“态”。
作者不想“把游客的想象框死”,所以根本就没写每一
6.陶公洞与九漈石门台约距三公里。
假如是你,你有兴趣像汪曾祺先生一样“出九级瀑,右折”后去陶公洞吗?结合你对陶弘景及其诗文的了解,加以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学们准备为上文写一则文学短评。
下面是各小组讨论后提出来的短评关键词,请选择一个从篇章结构、语言风格、思想感情等角度,围绕关键词写一段话,不超过200 字。
A小组:水B 小组:白云C 小组:随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
满满中国式浪漫!“梦舟”“揽月”名字有哪些美好的期待?
①新一代载人飞船与月面着陆器分别命名为“梦舟”和“揽月”,具有鲜明的中国古典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美丽的名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②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当中,大名鼎鼎的载人飞船“神舟”、货运飞船“天舟”,这些名字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将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是这种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发扬,寄托了中国人对探索太空、飞向月球的美好期待。
③嘉宾:诗仙李白说,忽复乘舟梦日边,屈原则说,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所以千百年来,我们的梦
想与征程一直都是星辰大海,而航天梦就是我们中国梦的最典型代表。
而且梦舟,你看它和神舟、天舟飞船系列还形成一个传承,所谓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④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典出于毛泽东著名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当中的名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⑤嘉宾:你看揽月,它是月面着陆器,月面着陆器那是要接触到月亮的,所以“揽”这个动词,你看它的提手旁,它特别主动,就像我们人类伸出一只手去温暖地拥抱月亮。
而且毛主席说,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巧的是,1986年的3月,“863”计划公布,当时航天技术成为第二大项。
从1986年的3月到今年的2月,算一算刚好整整38年。
而且,我们的航天员在月地之间来往,不就是谈笑凯歌还吗?这首词最妙的是最后一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的载人登月,不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好、最壮丽的登攀吗?
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选择在元宵节公布载人登月重要航天器的命名方案,代表了中国人从古至今对月亮的热爱和憧憬,可谓恰逢其时、别具意义。
⑦嘉宾:月亮对于我们中国人太重要了,它在我们的文学文化中不只是一种意象,它其实是一种文学母题,从《诗经》的《晨风》开始,一直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们的心中,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轮美丽的月亮,而登上月亮,是我们5000年文明史中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愿望。
这一刻即将到来,所以从元宵节的这个夜晚,让我们期待着我们的载人登月工程圆满成功。
希望和月亮之间通过我们的载人登月工程,缩短距离。
就像我们的诗词,我们的文化里对月亮的情感一样,我们的文明也在这样的公布中获得了它的圆满。
(来源:网络)8.结合文意,揣摩并概括“中国式浪漫”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文是“新闻直播间”的谈话,编成文字稿时出现了一些差错。
下面是班级同学对上文的语言表达提出的意见,其中不能采纳的一项是()
A.第一处画线句有多处问题。
比如,“忽复乘舟梦日边”要加引号,后面用分号;“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语出屈原《天问》,不仅要加引号,还要把逗号改成问号;至于句中的“所以”,应该删去,因为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
B.第二处画线句应改为“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且加引号——经典诗词原文怎么可以随意改动呢?第三处画线句不能说“最后一联”,“联”似乎是用在律诗中的,比如颈联、尾联。
“词”可以用“联”吗?
C.最后一段的画线处句子,似乎都有问题。
“所以从元宵节的这个夜晚”要删去——期待载人登月工程圆满成功怎么是从今年的元宵节开始的呢?“希望”这一句是个病句,要改成“希望通过我们的载人登月工
程,缩短和月亮之间的距离”。
D.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新飞行器名称的发布和解读,是很严肃的事。
所以不要用“你看它的提手旁,它特别主动,就像我们人类伸出一只手去温暖地拥抱月亮”这样口语化的、生动的描述性句子。
10.某同学认真查阅《诗经》后,发现最后一段画波浪线句子中,“晨风”应为“陈风”,央视客户端文字稿也是“陈风”,但众多网络媒体、报纸客户端转载时却错误地写成“晨风”。
现请你依据新闻的特点,对此作简要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据悉,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四号”,实施木星系环绕探测。
“天问四号”包括两个探测器,其中主探测器将深入木星系,较小的副探测器将对天王星进行飞掠式探测。
现请你参与命名活动,选择其中一个探测器,为它取一个具有“中国式浪漫”的名字,并写出出处、命名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分)
阅读理解
材料一
倦夜①
倦枕①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①,虚织竟何成。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诗人谪居儋耳(今海南儋州)的第三年,时苏轼已六十四岁。
②倦枕:对枕头厌烦,即失眠。
③络纬:即蟋蟀,虫名,俗称纺织娘。
材料二
昌化①非人所居,食饮不具,药石①无有。
初僦①官屋以庇风雨,有司①犹谓不可,则买地筑室①。
昌化士人,畚土运甓①以助之,为屋三间。
人不堪其忧,公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时从其父老游,亦无间也。
(节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集》)【注释】①昌化:儋州的一个县,这里指儋州。
②药石:指药剂和砭石,泛指药物。
③僦:租赁。
④有司:指官员。
⑤买地筑室:即东坡在儋州居住地桄榔庵。
⑥甓:砖。
材料三
儋耳夜书
〔宋〕苏轼
己卯上元①,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①,屠酤①纷然,归舍已三鼓①矣。
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①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矣,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
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为己卯年(公元1099年);上元:即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
②民夷杂揉: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在一起。
③屠酤:屠户和卖酒者,泛指各种店铺商贩。
④三鼓:夜半三更时分。
⑤再鼾:一觉睡醒又睡下。
12.任选下面一项,说明材料一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A.联想
B.渲染
C.动静结合
13.为材料一“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的“虚”选择合适的解释,并结合相关材料说明理由。
A.废墟
B.空
C.虚弱
14.材料二中“时从其父老游,亦无间也”一句,可从哪一则材料得到印证?请用该则材料的信息,描述你对“无间”的理解。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画横线的句子。
①昌化士人,畚土运甓以助之,为屋三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盖自笑矣,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材料三末尾写到:“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这里的“大鱼”有何隐喻?写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了上面材料,丰富了你对苏轼的哪些认识?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分)
18.下面是两个关于电动车充电安全的写作任务,请结合图示,任选一个完成。
200字左右。
任务A:假如你的家人有将电动车停放在室内或楼道的现象,写一段话给你的家人。
任务B:假如你家所在小区因条件限制,很多电动车停放在公共楼道或地下车库,写一段话给物业或村委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清代魏源在《游山吟八首(其二)》中写道:“人知游山乐,不知游山学”“游山浅,见山肤泽;游山深,见山魂魄”。
游山如此,观水、赏月、看人,也是如此。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①不少于600字;①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采菊东篱下;有仙则名;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拦;凌;篱;谋
故答案为: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采菊东篱下;有仙则名;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答案】(1)示例1:《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保尔,是一个像山一样的人。
他在革命的大熔炉中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生与死的考验,始终保持对革命的忠诚,始终坚持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信念,让人敬重。
示例2:《红岩》中的江姐,像山一样坚强。
江姐被送到重庆“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英勇斗争。
面对挑战,江姐像山一样沉稳无畏。
示例3:《儒林外史》中的王冕。
他年少家境贫寒,但刻苦求学,勤奋读书,等到成名后却又主动放弃荣华富贵,远离污浊的官场,选择隐居山林的生活,就如“性本爱丘山”中“山”那样淡泊名利、卓然不群。
(2)示例1:山盟海誓,常用来比喻爱情像山和海那样永恒。
“愿意,先生”;婚后要“一辈子蜜月”。
这是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山盟海誓”——简单,简约,却是经历了无数艰难挫折以后才收获的承诺。
示例2:高山流水,既是对知己的赞美,更是对知音难遇的一声叹息。
可是,谁又能说斯诺不是中国共产党的知己呢?他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以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示例3:恩重如山,意思是恩情像山一样厚重,就如《创业史》中的梁三老汉,对梁生宝恩重如山。
他不是梁生宝的亲生父亲,但从梁三到变成梁三老汉,他一辈子都在用自己的经验为梁生宝保驾护航。
他是固执的父亲、落后的父亲,也是可爱的父亲、伟大的父亲。
示例4:车到山前必有路。
事情在最困难的时候,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例如《西游记》中每当师徒四人陷入困境,孙悟空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变成小飞虫、变成水果,继续与妖怪死缠烂打,搬救兵……几乎每次,都能逢凶化吉,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
【解析】【分析】(1)像“山”一样的人物在名著中通常指的是那些坚定不移、稳固如山的角色。
他们往往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在教科书推荐的名著中,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人物。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2)A.山盟海誓:像山海那样永恒不变的盟约和誓言。
形容男女爱情忠贞,永不变心。
B.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C.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D.车到山前必有路:比喻虽然有困难,但是到定的时候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1)示例1:《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保尔,是一个像山一样的人。
他在革命的大熔炉中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生与死的考验,始终保持对革命的忠诚,始终坚持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信念,让人敬重。
示例2:《红岩》中的江姐,像山一样坚强。
江姐被送到重庆“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英勇斗争。
面对挑战,江姐像山一样沉稳无畏。
示例3:《儒林外史》中的王冕。
他年少家境贫寒,但刻苦求学,勤奋读书,等到成名后却又主动放弃荣华富贵,远离污浊的官场,选择隐居山林的生活,就如“性本爱丘山”中“山”那样淡泊名利、卓然不群。
(2)示例1:山盟海誓,常用来比喻爱情像山和海那样永恒。
“愿意,先生”;婚后要“一辈子蜜月”。
这是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山盟海誓”——简单,简约,却是经历了无数艰难挫折以后才收获的承诺。
示例2:高山流水,既是对知己的赞美,更是对知音难遇的一声叹息。
可是,谁又能说斯诺不是中国共产党的知己呢?他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以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示例3:恩重如山,意思是恩情像山一样厚重,就如《创业史》中的梁三老汉,对梁生宝恩重如山。
他不是梁生宝的亲生父亲,但从梁三到变成梁三老汉,他一辈子都在用自己的经验为梁生宝保驾护航。
他是固执的父亲、落后的父亲,也是可爱的父亲、伟大的父亲。
示例4:车到山前必有路。
事情在最困难的时候,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例如《西游记》中每当师徒四人陷入困境,孙悟空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变成小飞虫、变成水果,继续与妖怪死缠烂打,搬救兵……几乎每次,都能逢凶化吉,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答案】示例1:小时候/你是屋后三千六百秒的翻越/长大了/你是绵绵不断的情丝
示例2:大山,你就像一块魔术贴/春夏秋冬都被贴上不同的鲜花和绿叶/看你现在的样子/应该是春天了吧【解析】【分析】孩子们的小诗表达了对山的深厚情感,将山比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存在,是陪伴他们成长的伙伴,也是他们情感的寄托。
从孩子们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山的包容和四季变换中的美丽。
自己心里的“山”也可以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它代表着我们内心的坚守和追求。
这座山可以是我们内心的力量,支撑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也可以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颗纯净的
心。
心中的山,巍峨而庄重,静静地矗立在我灵魂的深处。
它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更迭,承受了风雨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
但它依然屹立不倒,坚定地支撑着我的信念和追求。
它是我的力量之源,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勇往直前。
心中的山,是我永远的依靠和向往,它让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山,就没有无法逾越的难关。
故答案为:示例1:小时候/你是屋后三千六百秒的翻越/长大了/你是绵绵不断的情丝
示例2:大山,你就像一块魔术贴/春夏秋冬都被贴上不同的鲜花和绿叶/看你现在的样子/应该是春天了吧【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答案】4.B句。
汪曾祺先生在文中明确写到,九级瀑不“以其雄壮宏伟慑人心魄”,而A项说是“壮观”,这明显不符合作者的观感;B句中“宛若玉带垂悬。
瀑水冲潭溅浪,潭水很深,碧如翡翠”的描述与《九漈歌》中“或如匹练垂”“潭水湛然碧”等观感高度一致。
5.C
6.示例1:有兴趣。
汪曾祺先生去看了,我也想去看看。
示例2:没兴趣。
我不喜欢陶弘景,不想去。
示例3:有兴趣。
陶弘景陶醉于自然山水,甚至以“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而自得,这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与其奇者”何等相似。
我对他很是好奇,当然想去陶公洞看看。
示例4:有兴趣。
汪曾祺先生花了那么多篇幅写陶弘景,说他“不朽”,是个值得纪念的人物,说陶公洞是个引人向往的地方,我也想去看看。
示例5:没兴趣。
汪曾祺先生花了那么多篇幅写陶弘景,说他“不朽”,是个值得纪念的人物,说陶公洞是个引人向往的地方,但那是汪曾祺先生的好恶,我可不喜欢陶弘景。
示例6:有兴趣。
从《答谢中书书》和《诏问山中何所有》来看,陶弘景醉情于自然山水,甚至为此自得。
汪曾祺喜欢陶弘景,说他可以“不朽”,他们年代不同,却是同道中人。
我对此很是好奇,想去陶公洞看看,能不能在陶公洞发现这二人更多的相通之处。
示例7:有兴趣。
从《答谢中书书》和《诏问山中何所有》来看,陶弘景醉情于自然山水,甚至为此自得。
汪曾祺喜欢陶弘景,说他可以“不朽”,他们年代不同,却是同道中人。
他们都是“岭上多白云”中的“白云”,都是不以形名的九级瀑,洒脱,纯净,喜欢自由。
我想去探访陶公洞,希望可以发现他们更多的相通之处。
7.示例1:水,灵动,淡然,自然。
结构上,“箬”字的写法和多种竹子的建议、九级瀑的特点和九漈歌的创作、对陶弘景的介绍和《诏问山中何所有》的推崇,三块看似毫不相干的内容,就这么如水一般自然地“连接”在一起;语言风格上,本文也有“水”的特点:干净、淡然,无丝毫绮靡;思想情感上,建议回归“箬”字的写法、不同意“以漈形取名”以免把游客的想象框死、盛赞“岭上多白云”可以不朽,都是对像水一样的自然天成的崇尚。
汪曾祺人如水,文如水,淡然如水,又丰盈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