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XX中学2018-2019年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学年内蒙古XX中学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cos45°的值等于()
A.B.C.D.
2.已知反比例函数y=,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图象必经过点(1,2) B.y随x的增大而减少
C.图象在第一、三象限D.若x>1,则y<2
3.如图,⊙O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2,则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
A.B.C.D.
4.书包里有数学书3本、英语书2本、语文书5本,从中任意抽取一本,则是数学书的概率是()
A.B.C.D.
5.把抛物线y=x2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
A.y=x2+3 B.y=x2+7 C.y=(x+2)2﹣5 D.y=(x﹣2)2﹣5
6.如图,△ABC中,∠B=90°,AB=6,BC=8,将△ABC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C′处,并且C′D∥BC,则CD的长是()
A.B.C.D.
7.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4,y)在第一象限内,且OP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60°,则y的值是()
A.B.C.8 D.2
8.如图所示是一天中不同时刻直立的灯杆在阳光下形成的影长,规定各图向右为正东方向,将各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9.已知在Rt△ABC中,∠C=90°,sinA=,AC=2,那么BC的值为()
A.2 B.4 C.4 D.6
1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常数项为0,则m值等于()
A.1 B.2 C.1或2 D.0
二、填空题
11.某药品原价每盒25元,为了响应国家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号召,经过连续两次降价,现在售价每盒16元,则该药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
12.在半径为5cm的圆中,两条平行弦的长度分别为6cm和8cm,则这两条弦之间的距离为.13.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是30°,则n= .
14.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最短边分别是5cm和3cm,它们的周长之差是12cm,那么小三角形的周长为.
15.在Rt△ABC中,∠C=90°,BC=3,AB=2,则∠B的度数为.
16.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立方块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小立方块的个数是.
17.⊙A、⊙B、⊙C两两不相交,且半径都是0.5cm,则图中的三个扇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18.在Rt 三角形ABC 中,∠ACB=90°,∠A=30° CD⊥AB 于点D ,那么△ACD 与△BCD 的面积之比为 .
19.半径等于12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长为 .
20.一元二次方程x 2=2x 的根是 .
三、解答题
21.计算:﹣2sin45°+(2﹣π)0﹣()﹣2.
22.已知关于x 的方程k 2x 2﹣2(k+1)x+1=0有两个实数根.
(1)求k 的取值范围;
(2)当k=1时,设所给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x 1和x 2,求+的值.
23.已知,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与二次函数y=﹣x 2+2x+c 的图象交于点A (﹣1,m ).
(1)求m 、c 的值;
(2)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4.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点D 在OC 的延长线上,sinB=,∠CAD=30°.
(1)求证:AD 是⊙O 的切线;
(2)若OD ⊥AB ,BC=5,求AD 的长.
25.甲、乙、丙三人相互传球,由乙开始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经过3次传球后,球仍回到乙手中的概率.
26.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27.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0°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东南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结果保留根号)
2019-2019学年内蒙古XX中学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cos45°的值等于()
A.B.C.D.
【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将45°角的余弦值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解:∵cos45°=,
∴2cos4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计算在中考中经常出现,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2.已知反比例函数y=,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图象必经过点(1,2) B.y随x的增大而减少
C.图象在第一、三象限D.若x>1,则y<2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1×2=2,∴图象必经过点(1,2),故本选项正确;
B、∵反比例函数y=中,k=2>0,∴此函数的图象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错误;
C、∵反比例函数y=中,k=2>0,∴此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故本选项正确;
D、∵当x>1时,此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0<y<2,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是双曲线:
(1)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O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2,则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
A.B.C.D.
【考点】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连接OA,并作OD⊥AB于D;由于等边三角形五心合一,则OA平分∠BAC,由此可求出∠BAO 的度数;在Rt△OAD中,根据⊙O的半径和∠BAO的度数即可求出AD的长,进而可得出△ABC的边长.
【解答】解:连接OA,并作OD⊥AB于D,则
∠OAD=30°,OA=2,
∴AD=OA•cos30°=,
∴AB=2.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求法.
4.书包里有数学书3本、英语书2本、语文书5本,从中任意抽取一本,则是数学书的概率是()
A.B.C.D.
【考点】概率公式.
【分析】让数学书的本数除以书的总本数即为从中任意抽取一本,是数学书的概率.
【解答】解:所有机会均等的可能共有10种.而抽到数学书的机会有3种,因此抽到数学书的概率
有.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意义及求法.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5.把抛物线y=x2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
A.y=x2+3 B.y=x2+7 C.y=(x+2)2﹣5 D.y=(x﹣2)2﹣5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抛物线y=x2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2)2﹣5,.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用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直接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得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
6.如图,△ABC中,∠B=90°,AB=6,BC=8,将△ABC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C′处,并且C′D∥BC,则CD的长是()
A.B.C.D.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先判定四边形C′DCE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计算.
【解答】解:设CD=x,
根据C′D∥BC,且有C′D=EC,
可得四边形C′DCE是菱形;
即Rt△ABC中,
AC==10,

EB=x;
故可得BC=x+x=8;
解得x=.
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折叠变换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应结合题意,最好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易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
7.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4,y)在第一象限内,且OP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60°,则y的值是()
A.B.C.8 D.2
【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草图,解直角三角形求解.
【解答】解:作PA⊥x轴于A.
根据题意,∠POA=60°,OA=4.
∵∠PAO=90°,∠POA=60°,
∴∠P=30°,
∴OP=2OA=2×4=8.
根据勾股定理,得OA2+PA2=OP2,
即42+PA2=82.
∴AP=.
即y的值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求法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8.如图所示是一天中不同时刻直立的灯杆在阳光下形成的影长,规定各图向右为正东方向,将各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考点】平行投影.
【分析】根据影子变化的方向正好太阳所处的方向是相反的来判断.太阳从东方升起最后从西面落下确定影子的起始方向.
【解答】解:太阳从东方升起最后从西面落下,木杆的影子开始时应该在西面,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逐渐的向北偏西,南偏西,正东方向的顺序移动,
故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为:③①④②,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在太阳光下的平行投影.要抓住太阳一天中运动的方位特点来确定物体影子所处的方位.平行投影的特点是: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和影长成比例.
9.已知在Rt△ABC中,∠C=90°,sinA=,AC=2,那么BC的值为()
A.2 B.4 C.4 D.6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由sin A=求出∠A度数;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建立边角之间的关系求解.
【解答】解:∵sinA=,∴∠A=30°.
∴tan30°=,
∴BC=2.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运用三角函数定义解题.
1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常数项为0,则m值等于()
A.1 B.2 C.1或2 D.0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成立的条件及常数项为0列出方程组,求出m的值即可.
【解答】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常数项为0,
∴,
解得:m=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在一般形式中ax2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是常数项.其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二、填空题
11.某药品原价每盒25元,为了响应国家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号召,经过连续两次降价,现在售价每盒16元,则该药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20%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增长率问题.
【分析】设该药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降价后的价格=降价前的价格(1﹣降价的百分率),则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是25(1﹣x),第二次后的价格是25(1﹣x)2,据此即可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设该药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由题意可知经过连续两次降价,现在售价每盒16元,
故25(1﹣x)2=16,
解得x=0.2或1.8(不合题意,舍去),
故该药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20%.
【点评】本题考查数量平均变化率问题.原来的数量(价格)为a,平均每次增长或降低的百分率为x的话,经过第一次调整,就调整到a(1±x),再经过第二次调整就是a(1±x)(1±x)=a (1±x)2.增长用“+”,下降用“﹣”.
12.在半径为5cm的圆中,两条平行弦的长度分别为6cm和8cm,则这两条弦之间的距离为1cm或7cm .
【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两条平行的弦可能在圆心的同旁或两旁,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答】解:圆心到两条弦的距离分别为d 1=
=4cm ,d 2==3cm . 故两条弦之间的距离d=d 1﹣d 2=1cm 或d=d 1+d 2=7cm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的运用.
13.正n 边形的一个外角是30°,则n= 12 .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n=360°÷30°=12.
故答案为:12.
【点评】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
任何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用外角和求正多边形的边数直接让360度除以外角即可.
14.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最短边分别是5cm 和3cm ,它们的周长之差是12cm ,那么小三角形的周长为 18cm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最短边分别是5cm 和3cm ,
∴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为5:3,
设大三角形的周长为5x ,则小三角形的周长为3x ,
由题意得,5x ﹣3x=12,
解得,x=6,
则3x=18,
故答案为:18cm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即对应边的比,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是解题的关键.
15.在Rt △ABC 中,∠C=90°,BC=3
,AB=2,则∠B 的度数为 30° .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B的度数.
【解答】解:∵Rt△ABC中,∠C=90°,BC=3,AB=2,
∴,
∴AB=2AC,
∴∠B=30°,
故答案为:30°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和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B的度数,题目比较典型,难度不大.
16.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立方块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小立方块的个数是 4 .
【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分析】从俯视图中可以看出最底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及形状,从主视图可以看出每一层小正方体的层数和个数,从左视图可看出每一行小正方体的层数和个数,从而算出总的个数.
【解答】解:从俯视图上看,此几何体的下面有3个小正方体,
从左视图和主视图上看,最上面有1个小正方体,
故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是:3+1=4.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如果掌握口诀“俯视图打地基,正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就更容易得到答案.
17.⊙A、⊙B、⊙C两两不相交,且半径都是0.5cm,则图中的三个扇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
为cm2.
【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
【分析】由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所以三个阴影扇形的圆心角的和为180°,由于它们的半径都为0.5cm,因此可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直接求出三个扇形的面积和.
==cm2.
【解答】解:S
阴影
故答案为cm2.
【点评】本题利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扇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18.在Rt三角形ABC中,∠ACB=90°,∠A=30° CD⊥AB于点D,那么△ACD与△BCD的面积之比为3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出Rt△ABC∽Rt△CBD,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CD⊥AB,
∴∠BCD+∠B=90°,
∵∠A+∠B=90°,
∴∠A=∠BCD,
∵∠B=∠B,
∴Rt△ABC∽Rt△CBD,
∴=()2=(sin∠A)2=,
∴=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Rt△ABC∽Rt △CBD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半径等于12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长为12.
【考点】垂径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画图,根据题意得OD=CD=6,再由勾股定理得AD的长,最后由垂径定理得出弦AB的长即可.
【解答】解:如图,
∵OD=CD=6,
∴由勾股定理得AD=6,
∴由垂径定理得AB=12,
故答案为:12.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解答这类题一些学生不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不知从何处入手造成错解.
20.一元二次方程x2=2x的根是x
1=0,x
2
=2 .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移项,再提公因式,使每一个因式为0,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移项,得x2﹣2x=0,
提公因式得,x(x﹣2)=0,
x=0或x﹣2=0,
∴x
1=0,x
2
=2.
故答案为:x
1=0,x
2
=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
三、解答题
21.(2019秋•阿拉善左旗校级期末)计算:
﹣2sin45°+(2﹣π)0﹣()﹣2.
【考点】实数的运算.
【专题】计算题;实数.
【分析】原式第一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第二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第三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最后一项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原式=2﹣2×+1﹣9=﹣8. 【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2.(2012•庆阳)已知关于x 的方程k 2x 2﹣2(k+1)x+1=0有两个实数根.
(1)求k 的取值范围;
(2)当k=1时,设所给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x 1和x 2,求
+的值.
【考点】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计算题.
【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得到k 2≠0且△=4(k+1)2﹣4k 2≥0,然后解两个不等式,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即可;
(2)先把k=1代入方程,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x 1+x 2=4,x 1•x 2=1,然后把所求的代数式变形
得到+=,然后利用整体思想进行计算.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k 2≠0且△=4(k+1)2﹣4k 2≥0,
解得k ≥﹣且k ≠0;
(2)k=1时方程化为x 2﹣4x+1=0,则x 1+x 2=4,x 1•x 2=1,
+===14.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23.(2008•云南)已知,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与二次函数y=﹣x2+2x+c的图象交于点A(﹣1,m).
(1)求m、c的值;
(2)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通过反比例函数求出A值,再把A的值代入二次函数中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再化简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就可得到它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解答】解:(1)∵点A在函数y=的图象上,
∴m==﹣5,
∴点A坐标为(﹣1,﹣5),
∵点A在二次函数图象上,
∴﹣1﹣2+c=﹣5,
c=﹣2.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2,
∴y=﹣x2+2x﹣2=﹣(x﹣1)2﹣1,
∴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坐标为(1,﹣1).
【点评】此题运用了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
(2019•鄂托克旗模拟)已知:如图,△ABC内接于⊙O,点D在OC的延长线上,sinB=,∠CAD=30°.24.
(1)求证:AD是⊙O的切线;
(2)若OD⊥AB,BC=5,求AD的长.
【考点】切线的判定.
【专题】计算题;证明题.
【分析】(1)连接OA,由于sinB=,那么可求∠B=30°,利用圆周角定理可求∠AOC=60°,而OA=OB,那么△AO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有∠OAC=60°,易求∠OAD=90°,即AD是⊙O的切线;
(2)由于OC⊥AB,OC是半径,利用垂径定理可知OC是AB的垂直平分线,那么CA=CB,而∠B=30°,则∠BAC=30°,于是有∠DAE=60°,∠D=30°,在Rt△ACE中,利用三角函数值可求AE,在Rt△ADE 中利用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AD.
【解答】证明:连接OA,
(1)∵sinB=,
∴∠B=30°,
∠AOC=60°,
又∵OA=OC,
∴△AOC是等边三角形,
∴∠OAC=60°,
∴∠OAD=60°+30°=90°,
∴AD是⊙O的切线;
(2)∵OC⊥AB,OC是半径,
∴BE=AE,
∴OD是AB的垂直平分线,
∴∠DAE=60°,∠D=30°,
在Rt△ACE中,AE=cos30°×AC=,
∴在Rt△ADE中,AD=2AE=5.
【点评】本题利用了三角函数值、圆周角定理、等边对等角、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5.甲、乙、丙三人相互传球,由乙开始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经过3次传球后,球仍回到乙手中的概率.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经过3次传球后,球仍回到乙手中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1)画树状图得:
∵共有8种等可能的结果,经过3次传球后,球仍回到乙手中的有2种情况,
∴经过3次传球后,球仍回到乙手中的概率是: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6.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由题意设每个支干长出的小分支的数目是x个,每个小分支又长出x个分支,则又长出x2个分支,则共有x2+x+1个分支,即可列方程求得x的值.
【解答】解:设每个支干长出的小分支的数目是x个,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2+x+1=91,
解得:x=9或x=﹣10(不合题意,应舍去);
∴x=9;
答:每支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
【点评】此题要根据题意分别表示主干、支干、小分支的数目,列方程求解,注意能够熟练运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27.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0°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东南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结果保留根号)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
【分析】在Rt△APC中,求出PC的长,再在Rt△PBC中,求出CB的长,将AC和CB相加即可.【解答】解:∵∠APC=90°﹣60°=30°,AP=80海里,
∴PC=AP•cos30°=80×=40海里,AC=AP•sin30°=80×=40(海里),
又∵∠BPC=45°,
∴CB=PC=40海里,
∴BP=×40=40(海里).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结合航海中的实际问题,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体现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第21页(共2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