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地高考地理最后冲刺提能题汇集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各地高考地理最后冲刺提能题汇集
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福建泉州质检]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

左图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右边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

据此完成1~3题。

1.西江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水源丰富B.水灾多发C.水运便利D.耕地充足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西江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故选B。

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池塘位于村中心以方便蓄水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以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答案:C
解析:由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因此村中心应是高地,不是池塘,也可从遥感图片中看出“八卦村”周围颜色较深的区域为池塘,因此A错误,C正确。

若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容易积水,D错误;道路如果全部都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的交通方便但是环形交通不便,B选项错误。

3.近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A.年降水量减小B.台风登陆减少C.防灾意识增强D.堤防趋于完备
答案:D
解析:“八卦村”的形成是为了治水,而近年来该形态逐渐瓦解,说明水灾问题有其他方式得以控制,选择河流堤坝防御趋于完备更加合适,D选项正确,A、B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古代村落呈八卦形态,就是因为有较强的防灾意识,C错,故选D。

[2019·广东东莞联考]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历史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3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
远的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外的山坡上,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奇怪的是,人造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5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

读克什米尔地区图,完成4~6题。

4.文中人造冰川不断长大的原因是()
A.高山冰川融化流入B.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
C.人造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D.村民抽取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
答案:C
解析:高山冰川融化流入到此,但气温没有降低,不会形成冰川,A错误;堆砌的冰川融化,冰川会变小,B错误;人力背来的冰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导致冰川不断长大,C正确;村民抽取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不符合现实,D错误。

综上所述,C项正确。

5.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B.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西南季风难以进入
C.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答案:B
解析:拉达克地区以南是喜马拉雅山,这个地区的水汽来自南面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使西南季风难以进入,导致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

综上所述,B项正确。

6.有关拉达克地区的地理特征,推测正确的是()
A.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低的山坡上B.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
C.印度河的上游夏季水量小D.拉达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
答案:B
解析:由于地势高,气温低,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高的山谷中,A错误;气候干旱,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B正确;印度河的上游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水量大,C错误;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D错误。

综上所述,B项正确。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

我国风电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快,至2012年我国风电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风电大国,但“弃风限电”现象也日趋严重。

读2013年我国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指发电厂向电网公司输入的电量)和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单位:kWh),完成7~9题。

7.我国“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D.华东地区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能资源的分布。

读图分析可知,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中,蒙东、蒙西、甘肃大部分都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因此“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

综上所述,选A项。

8.重点地区出现“弃风限电”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风能资源开发时间短B.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多
C.我国风能资源非常丰富D.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能资源的开发现状。

我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历史悠久,A错;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但由于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短缺,B错;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这不是出现“弃风限电”的主要原因,C错;甘肃、蒙东、蒙西等大型风电基地都位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本地电量消纳空间有限,而电网外送能力又不足,只能“弃风”。

综上所述,选D项。

9.下列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不可行的是()
A.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B.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
C.通畅能源外送通道D.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能利用现状。

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有: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通畅能源外送通道;但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不是解决的措施,故B 错。

综上所述,选B项。

下图是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灾害具有相似性的地区是()
A.青海湖盆地和青南高原B.湟水谷地和拉萨河谷地
C.青南高原和羌塘高原D.羌塘高原和拉萨河谷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湟水谷地和拉萨河谷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水、山洪。

青海湖盆地雪灾、洪水和山洪较多,青南高原则雪灾和地震较多,羌塘高原雪灾、风灾较多。

11.柴达木盆地虽然年降水量较小,但洪水灾害相对突出,其主要原因是()
A.年内降水集中,变率较大B.年内降水均匀,变率较小
C.地形分异明显,坡度较大D.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灾害发生的原因。

柴达木盆地因为年内降水集中、变率较大容易引起洪水灾害。

地形和坡度不是引起洪水的主要原因。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甲、乙两图分别是中国稀土矿分布示意图与出口状况统计图。

材料二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的市场供应。

《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大量粗放开采和初加工企业,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

我国在减少出口的同时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

目前,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分离纯度可达99.9999%,稀土工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已由初级产品生产迅速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转变,高纯、高附加值的单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属产量逐年上升,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大量供应各种级别、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1)读甲图,指出我国稀土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

(6分)
(2)根据乙图判断,2002~2007年我国稀土出口量和创汇总额的变化特点是什么?(6分)
(3)从2005年始,我国稀土出口量减小而创汇总额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1)分布不均(北多南少);轻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东、四川;重稀土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2)出口量呈波动变化;创汇总额则逐年上升。

(3)主要原因:稀土分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稀土工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高附加值产品产量逐年上升。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稀土分布不均,轻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东、四川,重稀土主要集中在南方。

第(2)题,我国稀土出口量和创汇总额的变化特点从乙图中可直接得出。

第(3)题,应主要从技术进步和稀土工业产品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材料一下图是伏尔加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位于俄罗斯境内,全长3690千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2540亿立方米。

伏尔加河河源处海拔仅有228米,而河口处低于海平面28米,干流总落差为256米,河流流速缓慢,河道弯曲。

干支流通航里程达3260千米,通航期200多天。

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磷等资源,人口稠密,交通便捷,工农业发达。

(1)伏尔加河流域各河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总计电量约1200万千瓦,而我国仅一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量就达2240万千瓦。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2)伏尔加河流域曾发生多次灾害性春洪,试分析伏尔加河上、中游地区易发生春洪的原因。

(10分)
(3)为了抵御洪水灾害,人们在伏尔加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大、中、小型水库800余座。

水库的修建对流域内的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10分)
答案:(1)和长江流域相比,伏尔加河流域径流量较小;上、中、下游落差也很小。

(2)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化,上游来水量大;上、中游地区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来水量大;上、中游地区河流落差小且河道弯曲,流速缓慢,不利于洪水下泄。

(3)有利影响:改善局部小气候;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等。

不利影响:影响鱼群洄游产卵;改变鱼群的群落构成和栖息地;水库储水和人类从库区引水导致伏尔加河流入里海的径流量减小,进而造成里海水面下降。

解析:本题以伏尔加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和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伏尔加河流域水能资源不丰富的原因、伏尔加河流域形成春洪的原因、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第(1)题,应主要从径流量和落差两个角度分析。

第(2)题,应主要从伏尔加河补给水源类型及特点、流域水系特征以及河流的泄洪能力等角度分析。

第(3)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有利方面应主要从对小气候、水资源分配的影响角度分析,不利方面应主要从对鱼类产卵、鱼群生存以及对里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