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总复习语文一轮精品:配RJ课标全国 2.2.8.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句意思是“项王、项伯面向东边坐,亚父面向南
边坐”。
(5)文言文中,“自”作宾语时常常置于动词之前。
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栏目 导引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
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
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
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其形式有:
(1)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 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如:
栏目 导引
邠人偷嗜暴恶者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 (《段太尉逸事状》) 客有吹 洞箫者 。(《赤壁赋》) .. ... 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愚公移山》) ...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 闻之。( 《陈涉世家》 ) ..... 例中“邠人偷嗜暴恶者”即“偷嗜暴恶 之邠人”“客有吹洞箫者”即“有吹洞 箫之客”,余例类推。
栏目 导引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 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 +者”的格式。如: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 (4)数量词作定语的后置。构成“中心词+数 量词(定语)”的形式。 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 我持白璧一双 ,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欲与 .. .. 亚父。(《鸿门宴》)
栏目 导引
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 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
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
的“乎吾”则一定要译作状语。 (3)“乎”作介词时相当于“于”,与其构成的 介宾短语后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 劝学》)
栏目 导引
三、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
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
动者、施事者。
1.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
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 列“于”后的“郑 袖”、“张仪”发出来的。
2.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
受……于……”表被动。如:
2.省略谓语。谓语一般不能省略。但在 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 因对话而省略的。如:
栏目 导引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述而》)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除臣(为)洗马。(《陈情表》)
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 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如:
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
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
人,所以,都让我们做个本真的自我吧!
栏目 导引
湘考点击直击高考
考纲要求
2012年湖南《考试说明》要求:理解与现代汉
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不同
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 略句、固定句式等。
栏目 导引
命题特点 “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纵观近几年湖南 卷的文言句式的考查,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1.常考的“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有:判断句、被动 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与词类活用。
栏目 导引
二、倒装句式 1.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感叹句中, 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治东阿》)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
栏目 导引
以上三句的顺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子之 治东阿,甚善矣!”“几家能彀称心快意!”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主要有 下列几种情形: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栏目 导引
5.省略中心词。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 语、状语修饰的词,一般是不能由定语、状
语来替代的。读文言文时,应引起注意,以
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如: 宫中府中(之吏),俱为一体(之吏)。 (《出师表》)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出师表》)
栏目 导引
四、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
栏目 导引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
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 “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 宾语。如:
栏目 导引
恐年岁之不吾 与。[《离骚(节选)》] . 未之 有也。(《孟子》) . 正常语序应该是“恐年岁之不与吾”、 “未有之也”。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 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 “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 有什么实在意义。如:
栏目 导引
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
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
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
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 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 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
栏目 导引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劝学》)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
一般都作状语。如:
具告以事。(《鸿门宴》)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
栏目 导引
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
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
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师说》)
栏目 导引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 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表示定语后 置。如: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 . . 泉,用心一也。(《荀子· 劝学》)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 . (《岳阳楼记》) 例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 “庙堂”、 “江湖”, 后置定语分别是“利”、 “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 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栏目 导引
【赏析】
堆砌词藻、无病呻吟是写文章
的大忌,大诗人李白早就提出了“清水出芙
蓉,天然去雕饰”的文学创作原则,那些工
于词藻、追求辞章华美的人,创造出的东 西必会显得苍白无力、没有生命力。做人 也具有同样的道理,矫揉造作总给人以虚 假不实之感,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品行
修养极高的人,其实就是一个纯真自然的
都有,不过在文言文中更普遍。常见的有
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呼应下文省、 对话省。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 “其”不能作主语,这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 省略的原因之一。如:
栏目 导引
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奔,(吴人) 食而从之。(译: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
赶上来了。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
栏目 导引
微斯人,吾谁 与归? (《岳阳楼记》) . 而彼且奚 适也?[《逍遥游(节选)》] . 不然,籍何 以至此?(《鸿门宴》) .
栏目 导引
作宾语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孰、奚、 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 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 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 余是 以记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捕蛇者说》) 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 但也前置了。
第三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和用法(含断句)
栏目 导引
思维热身
【原文】 文章做到极处, 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人品做到极处, 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栏目 导引
【译文】
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时,
并没有什么特别奇妙的,只是把内心的思
想感情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已;一个人的修 养如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并没有什 么特别的,只是使自己的精神回到纯真的 本然之性而已。
判断或解说。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师说》)
栏目 导引
2.“……,……也。” 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
判断。如: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
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
栏目 导引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 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
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从命题的
技术处理层面来讲,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设题的方式有:①判断省略成分的正误;② 选出与题干有相同的句式特点的选项;
栏目 导引
③选出句式特点相同的选项;④判断句 式的相同与不同;⑤通过翻译句子和断
句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等。
2.词类活用高考命题主要通过选择题(
实词理解题)和翻译题的方式考查词类
栏目 导引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 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
必、亦、即、诚、皆、则”等。对否定
判断,同学们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 意。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栏目 导引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 秦。《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褒禅山记》)
4.“……者也。”
在句末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
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 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 较常见。如:
栏目 导引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 讽齐王纳谏》)
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
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2.考查类型有两类:一类是理解文言词语(涉及
词类活用);一类是翻译文言句子(涉及特殊句式
和用法)。
栏目 导引
3.词类活用主要考查某些实词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 法功能。
栏目 导引
命题趋势 预计2013年本考点仍会在高考试卷中遵循 2012年的考查模式。
1.句式往往是单独命制选择题或隐含在文
栏目 导引
句读 之不知,惑 之不解。(《师说》) .. . 无乃尔 是过矣。(《季氏将伐颛臾》) .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 范围副词“唯(惟)”, 构成“唯(惟)…… 是(之为)……”的格式。如: 惟弈秋 之为听。(《弈秋》) ..
栏目 导引
(4)方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5.用“被”表被动。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栏目 导引
6.动词本身表被动。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郑伯克段于鄢》)
栏目 导引
五、常见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凝固结构。它
了又跟上去追赶。)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 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 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栏目 导引
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 这些主语并不一致,即所指不是同一对
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
(静女)爱而不见,(静女的男朋友)搔首踟
蹰。(《静女》)
栏目 导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 恩甚大,愿奉军以从(公命)。”(《段太
尉逸事状》)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
语“之”往往承上文省略。理解时要补充 出来。
栏目 导引
4.省略介词。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
以”。如:
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黔之驴》)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鸿门宴》) 赐之(以)彘肩。(《鸿门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3.用“见”“见……于……”表被动。如:
栏目 导引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与蔺 相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与蔺
相如》)
4.用“为”“为……所……”“为所”表被
动。如: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 世家》)
栏目 导引
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并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活用。
栏目 导引
知识盘点要点归纳
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
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
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
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栏目 导引
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 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