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演唱)酒歌-湘教版(2014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演唱)酒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一系列激趣引导,学生能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土家祝酒歌》,体会土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同时了解土家摆手舞和土家乐器,并进行情景表演。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探究活动中尝试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歌曲《土家祝酒歌》的学习,体会土家摆手舞和迎客祝酒时的乐趣,感受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进一步加深对土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传承和光大土家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学情分析
分析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也很强;作为四年级的小学生仍然乐于参与课堂中的演唱活动,并且能够对他人的演唱做出简单的评价,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读乐谱能力,他们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相对比低段年级要好很多,大部分学生音准较好,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对音乐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够更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的表现力、识谱能力和创造力都有所提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跳摆手舞,感受土家族歌舞的特点。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和弱起节奏的准确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环节目标,激发孩子们对土家族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共计6分钟)
1.师: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美妙的音乐课堂。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咚咚喹(师出示土家族乐器——咚咚喹)(2分钟)
师介绍:咚咚喹是用竹子做成的,土家族单簧竖吹乐器,在黔江咚咚喹亦称“呆呆哩”,土家语称“早古得”。
它能吹出欢快清脆的旋律,音色明亮,曲调轻快活泼,深受土家族妇女、儿童的喜爱。
2、师示范吹奏《土家祝酒歌》。
[设计意图:为歌曲节奏和旋律的学习埋下铺垫。
师加上摇晃的动作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从而解决附点节奏]
3.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土家族的民歌。
你们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有哪些了解?
学生:我们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有土家山歌、摆手舞。
教师: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下面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土家族的风土人情。
4.师(课件播放土酒、吊脚楼、廊桥、西兰卡普、摆手舞、莽号)(2分钟)
教师进行讲解: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本地人”的意思。
主要聚居在今天的渝鄂湘黔边区,在长期的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土家文化,但由于土家族没有文字,只能“摆手”为舞,以“歌”为声,来歌唱祖辈定居创业的历史。
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荆棘丛生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土家族独具魅力的文化艺术——摆手舞。
“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日”,“舍巴”,意为“摆手”;“日”,即“做”。
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
土家族住的是吊脚楼,喝的是油茶汤,吃的是老腊肉,土家族人“好酒”,凡客至家,必以酒招待;婚丧喜庆,必设酒宴。
土家族还有美丽的“西兰卡普”,是土家族著名的传统工艺,又称“土家织锦”。
)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土家族的风土人情。
]
师:“孩子们,土家族的小朋友们也喜欢唱歌,你听,他们正在向我们打招呼呢。
”(2分钟)
出示练声旋律: 5 5 5 5|5 4 3 2| 1 —|︱(从C大调开始一次上升半音进行模唱)
生练唱。
(师提要求:脚踏实地—腰背挺直—双肩放平—口含汤圆—面带微笑—
轻声歌唱)
[设计意图:通过转调的练声,巩固训练孩子们的正确发声方法]
活动2【讲授】(二)、课程展开(环节目标:学唱歌曲,重点在附点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停顿和弱起的解决)(共计18分钟
1 节奏学习(10分钟)
1.师:“孩子们的声音真好听,哎,你听,土家族的朋友唱起歌来迎接我们了!听到
这首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示范演唱)
(生回答.......)
师:“这首歌是咱们土家族人欢迎客人时唱的酒歌,当客人走进土家族的寨子,进
门必喝拦门酒,在这碗酒里,盛满了土家人的豪爽与热情。
师:孩子们请你想一想,这首歌曲分为几段?
生:两段。
师:请你再想一想,这首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生:八句。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师:老师还要再考考大家,请你仔细听,在歌曲中,我们土家族,把自己称作什
么?”(老师范唱前两句)
1.2 21 ︱15 05 ︱2
2.1 ︱ 2 - ︱︱(“喝”字)
毕兹卡的朋友比星星还多
1.2 21 ︱15 05 ︱1 6.5 ︱ 5 - ︱︱
毕兹卡的土酒比山泉还甜。
师:“谁来猜一猜?”
生:....
师:“我们土家族把自己叫做毕兹卡,就是本地人的意思。
毕兹卡的朋友多,也就是我们的朋友多,那咱们也来试着用歌声唱一唱后两句,回答土家族朋友们好吗?”(唱第二条旋律)
1.2 21 ︱15 05 ︱2 1 2 ︱ 2 - ||
毕兹卡的大路上开满鲜花
1.2 21 ︱15 05 ︱1 6 65︱ 5 - ||
毕兹卡的酒杯里斟满祝愿
师:“孩子们,要想唱好这四句,老师有个小秘诀,请你看看节奏,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读歌词的?”
课件展示节奏:
X.x x x ︱x x 0x ︱x x.x |x -||
毕兹卡的朋友比星星还多
X.x x x | x x 0x ︱x x.x |x -||
毕兹卡的土酒比山泉还甜
X.x x x ︱x x 0x ︱x x x |x -||
毕兹卡的大路上开满鲜花
X.x x x ︱x x 0x ︱x x x x|x -||
毕兹卡的酒杯里斟满祝愿
(老师在示范的时候,一定要把强弱,美感投入进去)
2.师:“请孩子们按照图示节奏自己读一读好吗?”
(这里自主学习和引导读留半分钟到一分钟)
师:“现在,咱们划着拍子,再来唱一唱这两句。
”(速度加快)
师:“真棒,我们把第二段的歌词也带进去唱一唱。
”
(环节目标: 通过按节奏读歌词练习,学习第一乐段歌曲的歌词和节奏,以及附点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停顿和弱起的解决。
)
2学生学唱歌曲第二段(8分钟)
1. 师:“毕兹卡为了迎接客人,还准备了盛大的酒会,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2.师:“要想去看酒会,先得学一学祝酒歌,请你观察一下,下面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11 11︱1 2 ︱52 16︱2 —|11 11︱1 2 ︱16 16︱2 —|11 11︱1 2 ︱52 16︱2 —|11 11︱1 2 ︱16 16︱5—︱︱
5.生:
6.师: “孩子们,这条旋律第一、二乐句和第三、四乐句只有最后一个音不同,其他地方都是一样的。
”
7、学生学唱旋律。
8、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环节目标:通过自主学唱旋律,解决第二乐段旋律。
)
活动3【活动】(三)歌曲创编。
(5分钟)
师:《土家祝酒歌》有朗诵的特点,我们可以加上什么样的朗诵词呢?请孩子们在
歌曲里找一找。
还可以加上什么样的衬词呢?
师小结:在歌曲第一段加上念白和衬词(嘿、耶)。
有了念白和衬词,歌曲的情绪
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3、学生演唱加上念白和衬词的《土家祝酒歌》。
(4分钟)
4、学跳土家摆手舞(3分钟)
①、摆手舞要领:走动顺拐,重拍下沉,双腿屈膝,全身颤动。
②、练习双摆:双手前后同时摆,左右脚交替前进。
③、模仿怀抱酒坛子的动作,掌握摆手舞“一顺边”的动律特点。
(可请一两位同学当小老师。
还可启发学生将手动作方位进行变化。
老师指导
学生边念节奏边做动作。
)
5、土家摆手舞表演(2分钟)
师:下面请孩子们端起酒碗,唱起酒歌,敲起土家乐器,跳起摆手舞,一起感受我们毕兹卡的热情吧!(随着《土家族祝酒歌》的音乐,学生边念节奏边模仿老师做
基本动作。
)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土家族的风土人情,在讲解和舞蹈的同时播放《土家族祝酒歌》,通过学习摆手舞,进一步感受土家族歌舞的风格特点]
6、师:“孩子们,我们今天欣赏了土家美景,会唱土家族酒歌,会敲土家打击乐,会
跳土家摆手舞!最后,让我们端上酒碗,唱起酒歌,欢迎全世界的朋友来我们土家
山寨做客,毕兹卡欢迎你们!” (2分钟)
(环节目标:完整演唱《土家祝酒歌》,并加入动作表演,进行情景展现。
)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土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传承和光大土家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学生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