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缘】因为。
整体感知 翻译这首诗的诗意
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远看、 近看、俯瞰、仰望,景象各不相同。 我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
中心思想
《题西林壁》这首诗抓住庐山的姿态抒发
感悟,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
景象,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一转,说明了原因。
练
《题西林壁》的作者 是 代诗人 前两句 写了诗人从 、 不同 的角度,处在 、 、 、 不同的位置观 看庐山的感觉。
语言积累
富含哲理的成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富含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仿写: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填一填下面的对联吧!
爆竹声声辞旧岁, 总把新桃换旧符 登高能望远, 临江而心阔 。 。
《游山西村》一诗中,“足”字表现
了农民 句运用了 、 的品性。后两 的修辞手法,突
出了诗人游历过程中心情由
的转变。
到
là
腊 浑
注意右下边为 “日” 字义: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的一种祭祀。 组词:(腊肉)(腊货)(腊月)(腊味) /腊(xī) 造句:腊梅怒放在严寒的冬季。
hún 字义:①水不清,污浊;②糊涂,
不明事理;③全,满。 组词:(浑身)(浑浊)(浑然)(浑圆) (浑厚)浑然一体 浑身解数 造句:挥手告别了过去,我浑身充满力 量地投入新的环境。
学
游山西村 (七绝)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
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 诗人。他的诗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 间或质朴清新。在他的诗歌中,总的主 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作品集 有《老学庵笔记》《剑南诗稿》等。
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用一用
正当所有人都对这次战役抱着必败无疑的想
法时,我军的一次正面战场的胜利扭转了局 势,对于我军来说,这真是( 柳暗花明 ) 呀!
翻译这首诗的诗意
不要笑话农家人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 之年款待客人,有鸡有猪,菜肴足够丰盛。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惑无路可走时, 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 个山村。
《游山西村》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 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展现了一 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画,赞扬了农民淳朴、好客 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研展
再读课文
1.《游山西村》一诗是以哪个字为线索的?
这首诗以“游”为线索,诗句内容虽无一“游” 字,却处处体现了“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 尽。
展
精读课文
1.找出诗人观看山峰的表示方位词
横、侧、远、近、高、低
2.前两句写了诗人看到庐山的什么景色,有什么 感受?
这两句写了诗人漫游庐山,觉得峰回路 转,景色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赞美 了庐山景色的雄奇壮观。
2.后两句采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两句采用了因果倒装的句式,先写了
作者没有认清庐山的真实面目,然后笔锋
研
再读课文
1.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诗人站在哪些角度 观赏了庐山?结果怎么样?
诗人是从横、侧、远、近、高、低六个不同的 角度观赏庐山的。结果是不同的角度观赏到的
景象各不相同。
2.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你体会到了什么 哲理?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 的真面目。这说明要想对某个事物有正确的、符合 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全面、整 体地观察事物。
仿写练习
《游山西村》中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对
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
子对称地排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典型的对偶句。“山重水复”对“柳
暗花明”,“疑无路”对“又一村”,语句工整,在表达意
思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游山西村》的后两句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当人们身处困境的时候,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要充满信心,相信经过努力就会出现新的契机,找 到希望和出路。
互动反馈
我来说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无形之中便教会了我们很 多哲理。我们在学习之余 也要多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听鸟叫虫鸣,闻果味花香, 于高山流水间开阔心胸, 于天地广阔处接收大自然 发出的让我们身心受益的 信号。 你来写 自然无声,却能告诉 我们很多哲理:秋天的落 叶,北归的大雁,戏水的 鸭群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感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 苏”。主要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释
义
【岭】①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 ②高大的山脉。 【峰】高而尖的山头。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mò
莫
yí
字义:①不要;②表示没有谁或没有哪一 种东西;③不。 组词:莫(莫逆)(莫非)(莫大) (莫名其妙) (望尘莫及) 造句:成为劳动模范让他感到莫大的荣幸。
疑
字义:①不信,因不信而猜度; ②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 组词:(怀疑)(疑心)(疑惑)(疑点)(疑案) 造句:我凝视着台灯,仔细思考着那个让 我困惑已久的疑难问题。
tún
(河豚/海豚)
豚
多音多义
【重】在考试前,我又把重( zhònɡ )要的课文重( chónɡ )
新复习了几遍。释义ຫໍສະໝຸດ 【腊酒】诗中指腊月酿的酒。
【足鸡豚】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充足,足够。豚,小猪, 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水道盘曲。多形容山水相隔。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阴、繁花耀眼的美景。现在多用来
俗语: “当局者迷,旁 观者清。”
题西林壁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写在西林寺的 墙壁上。
西 林 寺
题西林壁
苏轼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苏轼。
想象诗中的美景,体会
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题意 2释诗句,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学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