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03880_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构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7卷 第2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7,No.02 2023年2月 GUANGDONG CANYE
Feb . 2023
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02.23
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构建研究
朱倩玉
(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潍坊 262700)
摘 要 食用菌是一种非木质林产品,发展食用菌产业,能满足日益升级的市场需求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
要,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然而,目前关于食用菌的供应链网络布局不够完善,食用菌物流损耗较大,因此有必要持续优化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

文章阐述了食用菌产业概况,分析了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应考虑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的优化措施建议。

关键词 人工栽培;食用菌产业;供应链;供应链网络模型;影响因素;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2-80-04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ly Chain Network Model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Zhu Qianyu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ifang, Shandong, 262700)
Abstract :Edible fungus is a kind of non-wood forest product. Developing edible fungus industry can meet the needs of increasingly upgrading market demand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farmers to increase income and become rich. However, the current supply chain network layout of edible fungi is not perfect, and the consumption of edible fungi logistics is large,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optimize the supply chain network of edible fungi indus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edible fungus industr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network of the edible fungus industry, puts forwar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network model of the edible fungus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network model of the edible fungus industry.
Key words :Artificial Cultivation; Edible Fungus Industry;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Network Model; Influencing Factors:Optimization Measures
目前,食用菌系列食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

特别是在当今形势下,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持续推进食用菌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园区化
基金项目:1.潍坊科技学院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基金,创新团队项目:改革开放40年乡村变迁
研究——乡村发展典型调查(2018WKRQZ002),子课题研究主题:数字城市引领智慧农村发展演变之南寨村(2018WKRQZ002-4);2.校级课题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寿光模式”助力山东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与空间效应研究(2021RWXK05);3.就业育人项目:整合校企资源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研究(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2021年阿里巴巴国际站)(20220101385)
作者简介:朱倩玉(1985— ),女,汉族,山东寿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发展,食用菌产业步入良性循环、快速发展的轨道,可以有效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助力。

我国对食用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推动产业发展方面,以理论基础为主,而对于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的构建研
究较少。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食用菌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等。

基于此,文章在分析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其供应链网络建设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对现有的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进行优化,以期推动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食用菌产业概况
近年来,林下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有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油模式、林粮模式、林牧模式等多种模式。

林下经济正逐渐向规模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林下经济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食用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让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业产业,具有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

有学者重点指出,食用菌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特点,属于综合效益较好的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出口量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60%,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食用菌产业可以承载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地方经济的大任[1]。

2
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等环节进行整合,从食用菌的生产开始,经过采购、加工到成品制作完成,通过互联网或线下平台,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整个流程。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应利用现代技术提升经济效益[2]。

目前,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长效机制不健全
食用菌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现有的食用菌产业尚未实现集约化经营,主要表现为食用菌产业供应链多且分散,尚未建立相应的信任机制。

以相互信任为主要支撑点的供应链,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供应链管理结构。

目前食用菌产业供应链将菌种生产商、菌棒生产商以及食用菌的生产、加工、经销商与消费者连接起来,资金流、信息流和产品流在相邻的
两个环节之间实现了流动。

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的结构为菌农、批发商以及零售商的模式,传统供应链条中,各主体通过随机的方式选择合作伙伴,合作关系不够稳定,这样的供应链是不稳定的。

2.2 利益分配不合理
食用菌在流通过程中,需要对产品价格进行协调,更要对各个环节之间的利益进行合理分配。

然而,现有的食用菌供应链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但是在收益分配方面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现象,容易忽略时间因素。

菌农种植银耳的周期为44 d ~55 d ,平均销售周期为7 d ,零售的时间为4 d [4]
,将时间因素考虑其中,菌农在银耳中获得的利润只有4.1%,而批发商和零售商分别占取利润的大部分。

也就是说,在利益分配方面,批发商与零售商的收益远远超过菌农。

2.3 合作意识淡薄,难以做到共赢
在进行食用菌销售时,菌农与交易商想到的只是如何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5]
,完全忽略了对方的利益诉求,从而造成整个食用菌供应链的不稳定。

没有专业的渠道管理者,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稳定且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很多供应链的合作者只能获取短期的效益,自然也就难以形成共赢局面。

2.4 损耗率高
美国和日本有先进的贮藏技术,确保生鲜农产品在采摘后的损耗降到最低。

但是在国内,食用菌采摘过后,如直接送入冷库贮藏,保鲜时间仅为10 d 左右;而经过预冷后再进入冷库贮藏,其保鲜时间则可延长到20 d 左右。

菌户在采摘的过程中会造成一部分的损耗,当采摘完成后没有对食用菌进行及时的保鲜处理,也会造成一定的损耗。

新鲜的食用菌水分蒸发快,从产地运输到产销地,水分也会有一定的损耗,加上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包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变质。

2.5 食品安全问题
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检测在市场中越来越重要,在食用菌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灭菌消毒用药和出菇喷洒激素时有出现,严重影响食用菌的质量安全。

3
构建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3.1 损耗因素
蔬菜水果在销售时需要立即进行低温包装。

为了保证其新鲜度,需要有相应的冷冻设备,让产品能够
保持最佳质量。

然而,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在进行物流运输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一定的损耗。

食用菌相比蔬菜水果而言更难贮藏,比如香菇[6]
,其新鲜度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如果气温在1 ℃左右,可以保持20 d ;14 ℃则只能保持7 d ,当达到20 ℃以上,则只能保持3 d ~4 d 。

食用菌采摘后,由于缺少专业的保鲜加工设备,因此在销售过程中会损耗20%~30%。

食用菌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物流技术条件,还需要考虑到物流节点以及流通的方式等因素。

3.2 时间因素
必要的物流时间是食用菌从生产到销售的时间;可控的物流时间则是中间装卸的环节,如道路规划问题而产生的时间。

在本研究中所指的物流时间,是食用菌从采摘、包装、运输、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中所消耗的时间。

因此,在构建供应链网络模型时,要充分考虑到物流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3.3 成本因素
通常情况下,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的物流成本都包含了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建设成本中包含了设施采购、改造以及新建;运营成本包含了包装、搬运、运输。

此外,生产成本中,所产生的运营成本包含了包装成本和存储成本;还有关于加工中心的运营成本、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营成本、销售节点的
运营成本等。

3.4 品质因素
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降低食用菌的品质损耗,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7]。

通常情况下,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食用菌的品质会不断下降,并且食用菌的新鲜程度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品质最优到新鲜、次新鲜,最后发生变质。

从食用菌的品质角度进行分析,采摘后食用菌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售出,以保证商品在品质最优的状态下供人们食用。

4
构建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的优化措施
4.1 优化的目标
考虑到食用菌的特性,在对现有食用菌产业供应链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物流成本,还需要考虑到物流过程中所产生损耗和时间,在成本、损耗和时间的基础上,现有如下三种供应链网络渠道模式,逐个分析并进行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渠道模型的构建。

4.1.1 基于低成本模式的供应链网络模型 农产品自身的生物特性具有稳定性,因此,在整个物流运输和管理的过程中不需要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这类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造成较大的损耗,对于物流服务的水平要求也较低,不需要使用冷链形式进行存储和运输。

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低成本模式的供应链网络模型
4.1.2 基于低损耗模式的供应链网络模型 供应链产品中的生物特性不太稳定,这类产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在流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损耗的主要原因是物流节点较大,物流通道数量较多。

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新鲜
度,因而需要增加附加值,对物流服务水平要求较高,对于增值较大的农产品需要通过冷链物流技术进入销售环节[8]。

4.1.3 基于时间最短的供应链网络模型
比如对于高档的蔬菜和水果,需要应用到冷链物
流以保证其新鲜度,不仅对物流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对时间的要求更高,如果物流运输时间较长,则会容易降低农产品的品质,进而影响到农产品的售价。

4.2 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选择
对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进行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资源分布、市场需求、自然环境等因素。

不同的供应链网络渠道布局方案形成的综合效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对物流网点进行设置,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才是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优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本研究中对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优化综合考虑了物流节点和实际的路线,对食用菌生产场地以及配送中心进行选择;对食用菌的生产基地到配送中心的路线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在供应链网络渠道中,所生产的商品需要销售到全国各地,必须通过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其网络路径更加需要充分考虑到配送中心到销售终端的距离[9]。

4.3 优化模型
针对上述所提出的重要问题,构建基于降低损耗为主要目的的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各个路线中所造成的损耗、时间、成本以及品质都可以让顾客预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物流配送中心的约束下,确定食用菌物理网络中各个节点的主要位置,在此基础上需要更加明确各个物流路径中需要分配的食用菌,从而让供应链中的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构建食用菌供应链网络模型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供应链网络中只对一个品种的食用菌所造成的包装成本以及储藏成本进行考虑;如果食用菌在整个物流中心中所造成的损耗能够为消费者接受,则不需要考虑因品质而引起的损耗成本。

在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构建中,因其变量较多、规模较大,无法使用传统的精确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需要设计一款具有启发性的算法。

可以使用遗传算法。

对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中使用遗传算法进行计算时,需要将问题模型转化为符合结构框
架,能够更加符合遗传算法;对适应度评价函数进行定义,确定算法的结束条件以及初始的参数。

5
结语
通过对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进行优化,能够降低供应链的运行成本,对食用菌产业链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求解,并对其进行验证和分析。

通过分析食用菌供应链网络渠道的布局,确定了供应链网络模型中降低物流损耗的方法,从食用菌物流损耗的角度出发,构建食用菌产业供应链网络模型,并对该模型加以优化,在满足终端需求的基础上保证消费者能够购买到优质的产品,将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周会明.食用菌栽培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7:9-11.
[2]姚翠平.互联网环境下食用菌冷链物流模式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9,38(10):46-49.
[3]李凤艳.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J ].现代商业,2018(1):117-118.
[4]周三元,王强,朱菲菲.制造企业物流供应链动态行为分析[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48(19):53-61. [5]邓翠玲.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 ].低碳世界,2018(6):351-352.
[6]赵吉祥.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J ].纳税,2018(14):216.
[7]廖浩锋,周振辉,陈东梅,等.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结露现象浅析[J ].中国食用菌,2018,37(3):52-55.
[8]王恒,吴乃国,胡姗姗,等.双膜双网光伏温室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2018,37(1):78-80,86.
[9]刘晓丽.山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分析[J ].广东蚕业,2022,56(6):126-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