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中的审美分析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6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古筝教学中的审美分析与教育
邹岳岐
(四川省攀枝花市文化艺术中心,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古筝属于中国民族传统乐器的弹拨乐器,也是中国独特的且重要的民族乐器,同时古筝也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而古筝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审美分析和教育。
因此,教师应该将审美教育与古筝技巧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筝的美好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观,进一步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此,本文对古筝教学中的审美分析与教育展开研究,对古筝的特征、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分析与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分析;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J632.32-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7-0252-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7.122
一、古筝乐器的特征
(一)鲜明的地域特色
古筝艺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后来扩展到山东、河南、福建等地区。
由于每个地区的风俗、语言等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古筝艺术也得到了创新,逐渐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在表演形式上也逐渐形成了许多流派。
例如,山东地区的古筝艺术具有华丽柔美、刚劲明亮等特点,由地方说唱和民间小调改编而成的小板筝曲节奏变化丰富,旋律优美。
河南地区的古筝艺术具有激昂粗犷、生情豪放等特点,常与河南地区民间说唱、戏曲进行融合,具有特殊的旋律,韵味十足,轻松恢谐。
福建地区的古筝艺术独具特色,风格古朴、淡雅且抒情。
(二)古筝艺术题材丰富多彩
古筝艺术自古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题材也随着古筝艺术的发展变得丰富多彩,例如有讲述文化风俗的,如《庆丰年》《香山射鼓》等;有创作者借助大自然抒情的,如《蕉窗夜雨》《出水莲》等;有表达市民平凡生活的,如《彩云追月》等;有歌颂英雄豪杰的,如《战台风》《霸王卸甲》等。
因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作者的创作目的的差异促,进了古筝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题材。
(三)古筝乐器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高速的发展,古筝乐器也紧跟时代发展的速度不断创新,如传统古筝与流行歌曲的融合,创造新颖的现代古筝曲目,传统古筝与西方乐器融合混搭从新潮流的音乐风格。
传统古筝的创新和融合都为曲目带来了新的色彩,观众也得到了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二、当前古筝教学中审美分析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情感培养
当前的古筝教育中存在“技艺至上”的现象,教师过多注重学生的弹奏的技艺,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导致目前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弹奏技艺,但整体乐曲上由于缺乏情感,乐曲缺乏创造力和感染力,表演效果也没有很出色。
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目前,古筝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投入情感。
(二)缺乏实践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古筝乐器教师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缺乏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乏味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影响,对学习古筝的兴趣也逐渐薄弱。
同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没有开展实践,导致学生缺乏舞台经验,学生的演奏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三、在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分析与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掌握古筝作品的情感
古筝教学是由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多个部分组成的。
每一个古筝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情感。
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演奏时,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
例如,在学习《战台风》时,开始的节奏表现出繁忙的码头景象,随后节奏表现出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精神。
中段出现密集的节奏表现了工人与台风搏斗的紧张气氛,随后音区转高,工人在台风的搏斗中,愈战愈猛。
后段出现雨过天晴的情境,台风过去了,码头工人为战胜台风感到自豪,最后出现欢快热烈的节奏,工人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培养学生在欣赏古筝音乐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情感变化和发展,促进学生在实践演奏中掌握不同情感的表达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各类古筝作品的理解程度。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古筝教学中通过优秀的作品熏陶学生,开展审美分析与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来源于学生和古筝乐器中间的默契和共鸣,学生通过演奏优秀的古筝曲目,可以促进其感受古筝的独特性,快速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推动学生对作品的审美观。
在开展古筝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古筝演奏所具有的重要内涵,在演奏当中发现潜在的规律,通过创造以及捕捉这样的规律,达到演奏创作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审美分析与教育,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筝音乐创造的独特意境,提高学生对乐器的熟悉程度,增强学生对演奏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能够深度理解古筝的美感。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古筝教学与审美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开展古筝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在古筝作品演奏时,可以轻松地借助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审美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筝作品,选择古筝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古筝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在欣
科教园地
25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
赏作品意境的美感的同时,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作品。
也可以促
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掌握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将自己
的想法和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进行创新,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创
造力。
四、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分析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古筝作品的情感审美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情感表达的艺术,古筝的演奏也是
表演者进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因此在古筝教学中,教师不仅
需要注重古筝演奏技巧方面的培养,还需要向学生传教音乐情
感的表达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古筝作品的情感审美。
例如,在演奏音乐作品《梅花三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作
品的基础知识提前了解。
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所想表
达的情绪。
在《梅花三弄》歌曲中,可以深刻感受梅花洁白,傲雪
凌霜的高尚品行。
通过演奏可以感受到作者通过梅花的洁白和
耐寒等特征,借物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的创作目的。
乐曲的
旋律前半部分悠远飘逸,表现了梅花傲雪的风骨,后半部分则与
前段形成了对比,节奏急促,描写了凛冽寒风中梅花的不屈性
格。
乐曲以忽静忽动,忽柔忽刚,充分表现了千姿百态的梅花形
象。
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表演者可以促进观众通过感官去感受
和体验音乐的美,运用古筝的优美音色,充分表达表演者的情
感。
(二)在教学中融入古筝地域文化特点
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古筝音乐作品
的背景和文化习俗。
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
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充分体
现音乐作品的优美。
同时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能进一步提
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分析和能力。
例如,在进行《平沙落雁》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潮
州乐曲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古筝艺术于地方之间的关系。
如,了
解潮汕方言和语音语调对潮州筝的影响。
潮汕地区的语音语调
相对平和,没有太大的波动,这使得潮州筝的音色相对柔和,波
动不大,相应的音乐作品也相对平和、安静、流畅、柔和。
引导学
生深度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才能促进学生掌握作品本身的音
乐风格,并在演奏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通过作品地域文化特点
的普及,促进学生对各个流派古筝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对作品
的审美分析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分析能力
古筝艺术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整个发
展过程中,古筝艺术受到了各个时代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应该以古筝的起源、发展历程、风格流派以及著名的经
典曲目做为教学主要内容,促进学生从根本性质上认识古筝的
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
由于人们对古筝的影响就是传
统音乐的乐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引导学生运用古
筝于前提现代流行乐器进行合作,充分体现古筝的可塑造性。
同
时为了更好的发展传统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古筝与其
他传统乐器进行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音乐作品。
从而
实现提高学生审美分析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要也随之提升。
由于古筝是传统的音乐乐器,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它已经不能满
足需求了。
久而久之古筝就会不被重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
对古筝音乐进行创新,要让音乐适应社会的发展。
而创新的过程
就是教师考验学生乐理知识、弹奏技巧、情感表达方式的好时
机,同时也是挖掘学生创作天赋的主要手段。
所谓的创新,并不
是一味的摒弃传统文化,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利用传统文
化的优势与现代文化的艺术进行结合,以新的形式展示传统音
乐,创造出能让现代观众理解的音乐作品。
例如,在传统曲目加
入新的情感,或者在传统曲目表演形式上进行创新。
在传承传统
音乐的同时将传统音乐发扬光大。
面对众多传统文化时,学生要
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能一味地摒弃,也不能一味地继
承。
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对传统音乐
的审美分析,并对其进行创新。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古筝音乐作品的要
求越来越高,对表演者审美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古
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演奏技巧和审美分析和教育进行结合,
在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
通过优秀古筝作品的欣赏、古筝地域文化特点、古筝的发展历
程、古筝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完善的教育体系等多个方面开
展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与审美能
力。
参考文献:
[1]张亚琼.心与手之间的协调——
—浅析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当代音乐,2020(11).
[2]周倚帆.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理念的渗透[J].艺术教育,
2019(09).
[3]李晶.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9
(05).
科教园地
25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