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20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教材研读: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本课通过“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三个子目,讲述了盛唐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直下并最终走向灭亡的过。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开始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使镇格局逐渐形成。
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位为:探索盛唐的衰亡。
根据教学主题,我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三个子目“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格局”。
二.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诗歌及史料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及安史之乱的背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动态地图等资料,认识安史之乱的过程,培养学生运动历史地图及历史解释能力(史料实证)。
3.能通过材料对比、问题探究,分析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以及黄巢起义的必然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4.通过材料地图展示,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并让学生从朝代更迭、衰亡中吸取教训,理解在分裂动荡中孕育着统一这一历史趋势,让学生认识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家国情怀)。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影响以及黄巢起义教学难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中孕育着统一代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史料研习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案情提要: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唐朝,繁荣强大、精美绝伦、流光溢彩,而在唐朝天宝年间后期却出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悲惨状况,唐朝由盛转衰。
此事大有蹊跷,唐朝分什么会经历如此浩劫?具体结果如何?这都需要各位侦探一一破解。
1.创设情境:课堂版《唐人街探案》,穿越回唐朝,侦破美于唐朝衰亡的大案子。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课件)
◎安史之乱形势图
(三)影响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 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 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 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一)原因
材料一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 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 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
夫以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棘,豺狼所嗥,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 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人口减少,北方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
十国
南方地区: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 楚、闽、南汉、南平
北方:北汉
黄河流域的五代是相继建立的;而十国除 北汉外,都在南方,是先后并存的。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二)实质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 握兵权的武将。
五代十国的皇帝大都出身武将,靠兵变 改朝换代。建立政权后,往往君臣猜忌。皇 帝非常害怕武将、权臣夺权。为了避祸,一 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此局 部画面描绘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 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知识点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公元755年,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安史之乱爆发。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安史之乱的原因:
(1)政治腐败: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2)军事举措失当:各地节度使享有军权、行政权和财权,势力膨胀;
(3)社会矛盾激化。
3.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战乱不断,人民赋税繁重,无法忍受,黄巢率军起义,并占长安,建立政权,给了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4.唐朝灭亡:朱温于907 年建立了后梁,至此唐朝灭亡。
5.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经历了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6.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1)北方政权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
(2)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3)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
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 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人民家破人亡、流离 失所。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705 726 755 760 人口
2.爆发: 755 年安禄山 ______ ______和部将史思明 ______一起发动叛 乱,史称“ 安史之乱 ”。
0 0 0
0
3.概况: 洛阳 南下,攻占______ 长安 。 河北 、______ 潼关 ,逼近______ (1)从______
李亨 被拥为帝。 (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______
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 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0 0 0
0
宦官专权
第一阶段
批阅奏折
别以为你是当朝宰相, 你呈上来的奏折还得让 我批准呢!
高力士
在唐玄宗(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统治期间 ,其地位达到顶点
安史之乱前后全国人口统计表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 藩镇 。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______ 赋役 繁重,生活闲苦。 ②人民______ (2)过程:起义军在黄巢 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 立______ 政权。
(3)影响: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相当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唐代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2.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 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夺权
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1.哪个皇帝统治后期,宠幸杨贵妃,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2.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 ) A.农民战争 B.统一战争 C.叛乱战争 D.兼并战争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
安史之乱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朱温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梁王、宣武节度使 晋王、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邺都留守
实质:唐朝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
五北代方十政国权时更迭期,,战虽事然不政断权,分 立政,局但动长荡期不安政;治南统方一地的区历,史 影由响于和受各战地乱影经响济较发小展,的政密局切
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2.节度使势力膨胀,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
一、安史之乱
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 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时间: 755-763年
叛乱首领: 安禄山、史思明
叛乱的原因: 1.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过程: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爆发呢?
七年级下册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内乱,也是唐朝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安史之乱始于公元755年,是由安禄山发动的反唐派军队反抗唐朝的一次内乱。
安禄山是唐朝的谏臣,他的反对政策引起了唐朝宦官的强烈不满,他们组织了一支反唐派军队,与唐朝军队作战。
安禄山的反唐军队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他们攻占了唐朝的首都长安,唐朝皇帝李隆基被迫离开长安,自立为帝,建立了“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权。
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的反唐派军队与唐朝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唐朝的势力被不断削弱,最终导致唐朝的衰亡。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统治权力进一步削弱,朝廷中的宦官们也开始利用自己的权力,给唐朝带来更多的困难。
此外,唐朝也遭受了外部威胁,如契丹、吐蕃等外族势力的入侵,这也导致了唐朝最终的衰亡。
1。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目标定向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阅读相关诗文和史料,培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直观认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与分立,培养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个体学习(一)安史之乱1、观看《百家讲坛》蒙曼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之唐朝灭亡》里安禄山叛乱片段,结合课文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安禄山身兼三地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合作交流:根据下列提示,简洁描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学生分组根据提示安史之乱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叛乱首领、借口等要素,组织语言,简介描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引导学生欣赏《明皇幸蜀图》,讲述该作品创作的背景,进一步巩固安史之乱的基本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唐玄宗后期的腐朽。
3、阅读材料: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思考:这场转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地方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相互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税徭役繁重,生活困苦。
2、黄巢起义的结果怎么样?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联合其他藩镇镇压了。
3、出示朱温图片,讲解朱温废唐朝皇帝、自称皇帝,建立后梁的史实。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1、出示五代十国形势图,看图了解五代十国的概念。
2、思考: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原因?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开国君主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历史发展的趋势: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 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 系,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总结
武则天
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 之治
唐玄宗 李隆基
开元 之治
安史 之乱
李渊 618年
黄巢 起义
907年
朱温建立后梁
练习
1、“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的这首《无家别》描述了哪次战乱后,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 悲惨状况( B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天宝元年三月"条
解读 唐玄宗重用奸臣杨国忠,李林甫等,朝政日益腐败。李林甫死后,杨国 忠为相,身兼40余职,操纵朝政,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也得到受封。
材料四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富。 ——《新唐书志第四十兵》 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
益、岭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以奉贵妃献贺,因致擢居显 位。
—刘昫《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上·玄宗杨贵妃》 解读 材料一,唐玄宗生活奢侈,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材料二,各地贡献珍奇异物,宫中制造华丽锦绣,已取悦杨贵妃。
材料三 (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
已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唉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二
后梁 朱温 后唐 李存勖 后晋 石敬瑭 后汉 刘知远 后周 郭威
梁王.宣武节度使 晋王.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邺都留守
五代时期 武将掌权 的危害?
解读 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武将统治残暴,广大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精品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同学们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吗?这首诗的前半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但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后半段吗?“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意思是安史之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居然要卖到万贯钱。
曾以繁荣和开放著称的唐王朝为什么会走向衰亡?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1.指导学生阅读“安史之乱”一目,并回忆第2课中的“开元盛世”相关内容,找出形容唐玄宗前期、后期统治表现不同的关键词。
提示: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2.唐玄宗用人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什么后果?提示: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安禄山等节度使势力发展与唐玄宗的识人用人有密切关系。
玄宗后期,重用善于逢迎的李林甫,任用番将安禄山等掌管重兵,种下了安史之乱及藩镇跋扈的祸根。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代为右相,他身兼40余职,妒贤嫉能,结党营私,生活奢侈。
其所作所为,引起公愤。
故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
3.材料展示材料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当地官员虐待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
材料二: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4.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提示:(1)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2)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5.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安史之乱的史实,了解学习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人物、主要经过和结局。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乱与唐朝衰亡课件共24张ppt
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的背景 •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之势。 • 中央: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黑暗腐败。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朝政日益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 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原为军事统领,后成 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逐渐集军权、行政权与财权于一身 ,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 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 势力。
周世宗改革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具有宏大志向,即 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 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 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 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 战,决心统一全国,但身患急病,39岁就去世了。 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 打下基础。
2.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实质:唐朝藩镇割据的继续与发展; 消极影响:社会遭到严重破坏,加重人民苦难。 恢复发展:南方相对安定,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统一的曙光:五代后期后周世宗改革,势力逐渐变强, 为北宋的统一奠定基础。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画面描绘了南塘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静听 琵琶的情景
知识拓展
高力士
在唐玄宗(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统治期间, 其地位达到顶点
宦官专权 第二阶段 掌握禁军
皇帝老儿,咱俩 到底谁听谁的, 嗯?!
大家都内里坐, 外事全凭老奴 处置
李辅国安史之乱,唐
玄宗逃往蜀地。李辅国劝 说太子李亨(肃宗)在 灵武即位,所以深得肃 宗信任。当时宰相与百 官除日常朝见外,奏事 必须经由辅国才能面见 皇帝。
相关史事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直观认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与分立,培养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重点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难点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杜牧《过华清宫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师出示古诗,提问“妃子”指谁,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唐朝出现了什么现象?教师:出示杜牧诗句,设疑导入。
学生: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自主探究学生依据学案的自主探究部分,阅读课本,标划知识点。
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督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标划重要知识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提高一、安史之乱【问题1】材料:(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阅读材料,思考:材料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什么现象?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问题2】观察《安史之乱示意图》,结合地图,简要描述安史之乱的过程。
(时间、叛军首领、起兵地点、攻占的重要地区、平定叛乱时间)【问题3】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材料二: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黄巢起义的经过
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 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意义朝灭亡的基本情况?
朱温
朱温被其子所杀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 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唐朝衰亡的原因:
1、政治黑暗,统治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战乱不断; 3、藩镇割据,农民起义。
一、安史之乱
(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
前 期 后 期 崇尚节俭 反对豪奢 励精图治 任用贤能 整顿吏治 日益骄奢 奢华无度 不理政事 任用奸相 朝政腐败
阅读P23页相关史实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一、天宝政局
新疆
甘肃 青海 北京 山西
辽宁
宁夏
边镇兵:49万
四川
中央军:9万
广东
材料:安禄山兼三 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 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 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 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 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 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 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 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藩镇割据形势图
满 城 尽 带 黄 金 甲 。
冲 天 香 阵 送 长 安 ,
我 花 开 后 百 花 杀 。
待 到 秋 〈 来 黄 菊 九 巢 花 月 〉 八 ,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阅读正文24页“相关史实”部分,分析黄巢 起义的原因。 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战争频繁;天灾频发;赋役严重
2.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唐朝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的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 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 趋势。
以史为鉴:
第0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第0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一、安史之乱1.背景:①【内忧外患】: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
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②【外重内轻】: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③【重兵在握】: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于755年发动叛乱。
3.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③安史之乱后逐
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沉重的打击。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
2.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手握重
兵的武将。
3.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五代十国 北汉 后梁 后晋 后汉 东京 后周
后唐 前蜀
后蜀 南平
南唐
吴越
楚 南汉
闽
流 求
三 五代十国
3、影响: (1)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2)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3)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必然趋势
三 五代十国
907-960年
藩镇割据局面延续
五代十国
北方政权更迭, 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经济有所发展
一 安史之乱
无原则
唐玄宗
无节制
宠幸杨贵妃
荒废朝政,朝政腐败
重用节度使
中央与地方权势对比失衡
安史之乱
二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背景: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政局动荡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2、概况: 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二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唐肃宗
(3)镇守西北的唐兵内调,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
一 安史之乱
3、结果: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于763年被平定
一 安史之乱
4、后果: (1)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
大的破坏。北方地区遭受浩劫 极 (2)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起来越尖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 锐 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渐
一 安史之乱
1、背景: (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 日趋腐败 政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
史思明发动叛乱
安史之乱
一 安史之乱
2、过程: (1)安史叛军从河北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 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被拥立为帝 援助下,反击叛军 的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一)黄巢起义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一)黄巢起义
• 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藩 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 2、过程: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 立政权。(政权大齐)
C.藩镇割据造成中央权力衰微
D.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时局
Thanks
感谢您的欣赏与支持
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 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
• 启示:我们要居安思危、预防和惩治腐败现象,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的含义
五代是先后相继的, 十国是同时并存的。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 2、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 3、评价 • (1)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受战乱影
一、安史之乱
(一)概况
1、人物:安禄山、史思明 2、时间:755-763年 3、事件概述: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 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的叛乱。 4、性质:一场地方势力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战乱。
一、安史之乱
(二)背景
• 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根本原因) “成由勤俭败由奢”
C 甲。”这首诗表现了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愿望是 ( )
A.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B.长安恢复昔日繁华景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0 0 0 0
五代十国——相延续
学习与 1.唐朝灭亡后,北方 探究 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
些政权? 2.通过五代十国的更迭分析历史 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0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0 0 0
以史为鉴:
今天的中国政府存在着腐败问题,结合唐玄宗的 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 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0 0 0
0
请结合课本,完成《自主》 【探究过程】环节
0
0
0
0
安史之乱——盛转衰
合作探究
材料一 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 但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致百姓多迁徙流亡。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 团日益腐化,腐朽的统治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 热之中。 材料二 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 十九年之久。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 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材料三 安史之乱,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 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3.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
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
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C) A.李渊、黄巢 C.李渊、朱温 B.李世民、朱温 D.李世民、黄巢
4.“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宋夏金 B.魏晋南北朝 D.五代十国
0
0
一: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 直接原因: ① 社会上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②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 势力膨胀 ③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 外重内轻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爆发原因: 宦官专权 ,________ 藩镇割据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_________ 的态势越来越 藩镇 。 严重,中央无力控制______ ②人民______ 赋役 繁重,生活闲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 生。 (2)过程:起义军在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人长安, 建立政权。 (3)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 (1)时间:______年。 (2)概况:被朱温建立的______亡。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yì 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 粟sù米白,公私仓廪lǐn俱丰实。——杜甫 (1)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
开元盛世年间,粮食丰收,国家富足的景象。
(2)“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在位?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 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 但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天宝)急转而下,爆发了 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P25)
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 黄河流域 先后出现的后梁、后
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 北汉 。 、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 3.评价(特点): (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藩镇割据 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
皇帝老儿,咱俩 到底谁听谁的, 嗯?!
宦官专权
第三阶段掌握
皇帝生杀予夺大权
你这混帐东西,别看 你是皇帝,我要你死, 你就活不了!
唐 末 宦 官
从唐穆宗(唐朝第十二位皇帝) 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 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 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 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藩镇割据的概念: 藩是保卫,镇指军镇。
D .史思明
4、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21帝,享国 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
5、“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
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 .春秋战国
)
B .魏晋南北朝
总结
唐 朝 衰 亡
由盛而衰
致命打击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后梁灭唐
唐朝灭亡
五 代 十 国
安 史 之 乱 与 唐 朝 衰 亡
安史之乱
1、原因:①②③ 2、时间:755-763年 3、经过: 4、影响:①②安史之乱是唐朝由胜到衰
的转折点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的 更迭与分立
1、黄巢起义影响 2、朱温建梁,唐朝灭亡 1、五代十国 2、五代十国特点: ①②
宦官专权
第一阶段
批阅奏折
别以为你是当朝宰相, 你呈上来的奏折还得让 我批准呢!
高力士
在唐玄宗(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统治期间, 其地位达到顶点
宦官专权 第二阶段 掌握禁军
大家都内里坐, 外事全凭老奴 处置 李辅国安史之乱,唐玄
宗逃往蜀地。李辅国劝说太子 李亨(肃宗)在灵武即位,所 以深得肃宗信任。当时宰相和 百官除日常朝见外,奏事必须 经由辅国才能面见皇帝。
课后活动P26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 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
□发生严重灾荒
√ □杨贵妃得宠
□农民负担过重
√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军队战斗力薄弱
课后活动P26
2.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 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C D
4.“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
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C.辽宋夏金 ) B.魏晋南北朝 D.五代十国
开元初:勤于政事,重用人才,虚心纳谏;开创了开元盛 世的局面。 开元末: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任用奸臣;导致了安史之 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2)唐玄宗所作所为带来的不同结果 给我们什么启迪?
(1)经济方面:对 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 (2)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 由盛转衰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中央政
权衰微,安史旧将和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 藩镇割据 的局面。
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
前期(开元) 后期(天宝)
任用贤相
崇尚节俭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任用奸相
日益奢华 不理政事 朝政腐败
C .辽宋夏金
D .五代十国
当堂检测:
D D
C.安史之乱的灾难 D.唐朝灭,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
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 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A.李渊、黄巢 C.李渊、朱温 ) B.李世民、朱温 D.李世民、黄巢
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黄巢深受民众拥 护,队伍发展到65万人。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P24下
1.黄巢起义: (1)背景: 宦官专权 ,________ 藩镇割据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_________ 的态势越来越 藩镇 。 严重,中央无力控制______ 赋役 繁重,生活闲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 ②人民______ 生。 (2)过程:起义军在______ 黄巢 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人长安, 建立政权。 (3)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 907 年。 (1)时间:______ (2)概况:朱温建立_____ 后梁 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评价安史之乱和黄巢大起义
事件 性质 影响 战乱使唐朝社会遭受了 空前浩劫,严重影响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 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它是一场叛乱, 安史 是统治阶级内 之乱 部争权夺利的 斗争。 它是一场农民起 黄巢 义,是一场反抗 起义 统治者残暴统治 的阶级斗争。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 打击
唐朝
自主学习
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 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 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
藩镇的 割据性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 宦官专权 ,________ 藩镇割据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_________ 的态势越来越 藩镇 。 严重,中央无力控制______ ②人民______ 赋役 繁重,生活闲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 生。 (2)过程:起义军在______ 黄巢 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人长安, 建立政权。 (3)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 (1)时间:______年。 (2)概况:被朱温建立的______亡。
黄巢起义——致命击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 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 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 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
起义。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
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 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
黄巢
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统一 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虽然政权分立,但______
五代十国——相延续 学习与探究
1.唐朝灭亡后,北方 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 些政权?
2. 通过五代十国的更迭分析历 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亲贤臣,远小人,则政治清明,社会稳 定,经济繁荣。 反之,则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王朝衰 亡。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戒奢从简,使唐朝 进入全盛时期,后期却不理政事,贪图享乐,导致 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唐玄宗统治 前后判若两人,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唐玄宗? 统治前期,唐玄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开元盛世”。统治后期唐玄宗不理朝政,任人 唯亲,政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爆发,使唐朝由 盛转衰。 唐玄宗为唐朝的社会稳定和高度繁荣起过 重大作用,但其晚年的统治也给唐朝人民带来了 巨大的灾难。所以他是一个功过都很突出的人物。
唐 杨玄 玉宗
环宠 妃
材料研读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 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hāo lí 。我里百余 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 二老寡guǎ妻”之句。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
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 坏,导致广大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作者等待 时机,改 天换地的 英雄气概。
1、发动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 .安禄山
B .宇文化及
C .朱温
D .姚崇
2、唐玄宗不理政事,贪图享乐,最终导致边将叛乱, 唐朝由盛转衰。历史上把这次叛乱称为( A .唐末农民起义 C .安史之乱 B .隋末农民起义 D .大泽乡起义 )
3、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A .张角 B .黄巢 C .安禄山 )
唐玄宗统治后期
唐玄宗:深居宫中,怠问政事 李林甫:宰相专权19年,口蜜腹剑 杨国忠:专权、贪得无厌,身兼十余职 高力士:宦官干预朝政 安禄山:三镇节度使,重兵在握
杨玉环
是我惹的祸吗?
“红颜祸水”是导 致唐朝灭亡的真 正原因吗?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任用李林甫(“口蜜腹剑”) 杨国忠,、不理朝政。 “天生丽质难自去,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引述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 但保存时间不长。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四川、 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于是,就有了 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