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字答题方法(课堂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 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 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28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南,吹过,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肥”: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 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 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
流除了光以尘容上世各易的句把杂均人念为抛,使形,人容红心词了空的明使樱。动桃用,法绿,了这芭些蕉词语各有
寻寻觅觅
动作、神态 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环 境、心境 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凄凉惨淡
叠词的作用:1、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遭受
不幸后的精神状态;2、在结构上统领全词内容,定下
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感情更加强烈;3、在声律上
使音律和谐、节奏美。
13
炼拟声词
作 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 临其境之感。
落在诗句中是洒落飘落散落之意化静为动那绵绵不绝的愁思仿佛伴随着明月的银辉一齐洒落到人间不知飘落到谁家第二步这一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月怀远心生无限的思乡之情而在只是客观地描写平淡无味相形见绌了第三步34步骤二步骤一3637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情感意味精神内涵内涵的最的最精炼传神精炼传神的字或词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1
南浦凄凄别,南
西一看风袅肠袅一秋断。,浦别
例 题 解 析
好去莫回头。白居
前人认为,“看” 易
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
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
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
什么?
22
例题解析
第一步,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第二步,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看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第三步,一个看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别 离的酸楚。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 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 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 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 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10
炼数词
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 百花开的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 字②。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6
答案示例
• 网:像一张网……网住。第一步 •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连绵不断,
相互交织,像一张弥天大网,要 把即将失去的春天网住。第二步
•诗人运用比喻想象,网不仅是雨 丝之网,也让人想起诗人愁肠百 结的愁绪之网,网字使诗人的愁 绪具体化形象化。第三步
27
• 江间作四首(其三) • 潘大临①
4
轻 淡风 月扶 失细 梅柳 花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 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 “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 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 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 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 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 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 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 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 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物及人思考)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
笛人之心。 7
5.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 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 “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 “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 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 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 而言,不能(与给其人他以词今义昔相对近比的的词变比迁较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即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 意山。中(的第泉一流步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 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 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表现 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三步)
31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⑴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⑵,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⑶,
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全唐诗》收录此诗时,第四句
中的“落”字做“在”字。你认为是
用“落”字好,还是“在”好?为什
么?
32
• “落”字用得好。“落”在诗句中是 洒落(飘落、散落)之意,化静为动
( 第一步)
• 那绵绵不绝的愁思仿佛伴随着明月的 银辉,一齐洒落到人间,不知飘落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鉴赏诗歌的语言
1
鉴赏诗歌语言:
1、语言的锤炼; 2、语言风格(特点)。
2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 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甫
3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 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 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 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 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 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23
菩 萨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
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
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
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
作用。
24
“空”是徒劳之义,(解释该字在 句中的含义)主人公在玉阶上徒劳 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 (把该字放 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达了苦苦等 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与惆怅,增添 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 明。(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 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 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 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19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找出该字并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 含义及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 手法)书写格式 : 该词有……的含义 ,采用……修辞手法,化……为……{ 释含义、明手法}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 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 “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 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0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 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拳”和“退”。拳是指像拳头一样蜷缩着。用“拳” 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 是后退的意思。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 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 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与闲适29 。
谁家(第二步)
• 这一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月怀
远心生无限的思乡之情,而“在”只
是客观地描写,平淡无味,相形见绌
了(第三步)
33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 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 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 现诗眼的?
妙强“逝用了红的,诗”这但词与份有的“儿一表绿“点现”着是力形色共、象的同感地思的染表绪,力明”那。了。就感是叹化时腐光朽匆为匆神,奇春,光增易9
炼形容词、副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又,与以往欢乐形成对比,突出寂寞伤感之情。凉, 既写出秋气的萧瑟,又衬出心境的凄冷。
36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
居》 )
“暧暧”两字突出了景物的朦胧依稀之美, 赋予村庄神秘而又无穷的魅力,而“依依” 则描摹出了小村庄中家家户户生火做饭,在 微风吹拂下,炊烟袅袅上升,随风飘散的画 面,从而烘托出了小村庄祥和安宁之美。
12
联系李清照生平,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包含几层意思,并 分析叠词的作用。
34
(步骤一)
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 (步骤二)2、紧扣诗意眼。,解释句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 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 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
35
(步骤三)
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 诗眼。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 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 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 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形象地 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 之情
15
诗 歌 鉴
语言的锤炼
赏
1、了解锤炼语言的一 般考查方式
2、剖析诗歌语言锤炼 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
16
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
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
查
17
18
题型分析 设问方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 分析
5
6
一般动词
炼动词
1、陶潜:悠然见南山 (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
“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
2. 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体会意境)
“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
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3.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感受情趣)
“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 思之深。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 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 “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 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 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11
炼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 是起强调作用。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14
炼表颜色的词
作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 啼山客犹眠。” (王维)
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 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 多彩。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 珠,又笼在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 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绿对照,洋溢 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
•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 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 书写格式 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
}
20
这样写答案
•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 /谈作用)
• 格式: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或烘托了……的意境{ 说效果 }。
2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 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由景及情考虑)
拟人 伤时而迸射出泪水——花瓣上露珠滴滴;失群 的春鸟因恨别而惊悸地发出哀鸣——也引起恨别之人 的共鸣。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 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8
活用动词 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
春风又绿江南岸
用“绿”,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 气息感受无遗。 也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 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 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28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南,吹过,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肥”: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 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 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
流除了光以尘容上世各易的句把杂均人念为抛,使形,人容红心词了空的明使樱。动桃用,法绿,了这芭些蕉词语各有
寻寻觅觅
动作、神态 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环 境、心境 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凄凉惨淡
叠词的作用:1、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遭受
不幸后的精神状态;2、在结构上统领全词内容,定下
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感情更加强烈;3、在声律上
使音律和谐、节奏美。
13
炼拟声词
作 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 临其境之感。
落在诗句中是洒落飘落散落之意化静为动那绵绵不绝的愁思仿佛伴随着明月的银辉一齐洒落到人间不知飘落到谁家第二步这一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月怀远心生无限的思乡之情而在只是客观地描写平淡无味相形见绌了第三步34步骤二步骤一3637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情感意味精神内涵内涵的最的最精炼传神精炼传神的字或词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1
南浦凄凄别,南
西一看风袅肠袅一秋断。,浦别
例 题 解 析
好去莫回头。白居
前人认为,“看” 易
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
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
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
什么?
22
例题解析
第一步,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第二步,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看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第三步,一个看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别 离的酸楚。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 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 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 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 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10
炼数词
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 百花开的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 字②。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6
答案示例
• 网:像一张网……网住。第一步 •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连绵不断,
相互交织,像一张弥天大网,要 把即将失去的春天网住。第二步
•诗人运用比喻想象,网不仅是雨 丝之网,也让人想起诗人愁肠百 结的愁绪之网,网字使诗人的愁 绪具体化形象化。第三步
27
• 江间作四首(其三) • 潘大临①
4
轻 淡风 月扶 失细 梅柳 花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 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 “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 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 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 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 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 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 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 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 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物及人思考)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
笛人之心。 7
5.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 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 “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 “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 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 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 而言,不能(与给其人他以词今义昔相对近比的的词变比迁较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即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 意山。中(的第泉一流步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 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 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表现 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三步)
31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⑴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⑵,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⑶,
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全唐诗》收录此诗时,第四句
中的“落”字做“在”字。你认为是
用“落”字好,还是“在”好?为什
么?
32
• “落”字用得好。“落”在诗句中是 洒落(飘落、散落)之意,化静为动
( 第一步)
• 那绵绵不绝的愁思仿佛伴随着明月的 银辉,一齐洒落到人间,不知飘落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鉴赏诗歌的语言
1
鉴赏诗歌语言:
1、语言的锤炼; 2、语言风格(特点)。
2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 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甫
3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 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 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 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 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 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23
菩 萨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
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
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
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
作用。
24
“空”是徒劳之义,(解释该字在 句中的含义)主人公在玉阶上徒劳 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 (把该字放 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达了苦苦等 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与惆怅,增添 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 明。(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 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 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 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19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找出该字并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 含义及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 手法)书写格式 : 该词有……的含义 ,采用……修辞手法,化……为……{ 释含义、明手法}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 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 “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 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0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 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拳”和“退”。拳是指像拳头一样蜷缩着。用“拳” 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 是后退的意思。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 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 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与闲适29 。
谁家(第二步)
• 这一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月怀
远心生无限的思乡之情,而“在”只
是客观地描写,平淡无味,相形见绌
了(第三步)
33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 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 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 现诗眼的?
妙强“逝用了红的,诗”这但词与份有的“儿一表绿“点现”着是力形色共、象的同感地思的染表绪,力明”那。了。就感是叹化时腐光朽匆为匆神,奇春,光增易9
炼形容词、副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又,与以往欢乐形成对比,突出寂寞伤感之情。凉, 既写出秋气的萧瑟,又衬出心境的凄冷。
36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
居》 )
“暧暧”两字突出了景物的朦胧依稀之美, 赋予村庄神秘而又无穷的魅力,而“依依” 则描摹出了小村庄中家家户户生火做饭,在 微风吹拂下,炊烟袅袅上升,随风飘散的画 面,从而烘托出了小村庄祥和安宁之美。
12
联系李清照生平,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包含几层意思,并 分析叠词的作用。
34
(步骤一)
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 (步骤二)2、紧扣诗意眼。,解释句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 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 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
35
(步骤三)
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 诗眼。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 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 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 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形象地 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 之情
15
诗 歌 鉴
语言的锤炼
赏
1、了解锤炼语言的一 般考查方式
2、剖析诗歌语言锤炼 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
16
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
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
查
17
18
题型分析 设问方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 分析
5
6
一般动词
炼动词
1、陶潜:悠然见南山 (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
“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
2. 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体会意境)
“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
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3.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感受情趣)
“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 思之深。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 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 “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 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 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11
炼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 是起强调作用。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14
炼表颜色的词
作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 啼山客犹眠。” (王维)
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 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 多彩。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 珠,又笼在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 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绿对照,洋溢 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
•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 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 书写格式 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
}
20
这样写答案
•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 /谈作用)
• 格式: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或烘托了……的意境{ 说效果 }。
2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 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由景及情考虑)
拟人 伤时而迸射出泪水——花瓣上露珠滴滴;失群 的春鸟因恨别而惊悸地发出哀鸣——也引起恨别之人 的共鸣。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 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8
活用动词 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
春风又绿江南岸
用“绿”,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 气息感受无遗。 也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