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芥子园”,阅尽三百年绘画史【另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芥子园”,阅尽三百年绘画史【另文】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绘画名家对话展”日前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4月哟
《芥子园画传》是学习中国画技法的重要入门之作,我国古代版本最多、印数最大、影响最巨的画谱,是古代彩色套印技术的典范。
问世三百余年来,《芥子园画传》成为无数学子步入画坛的启蒙书。
鲁迅曾买顶级版赠与许广平
《芥子园画传》最早于康熙年间刊行,国图共藏有该书30多个版本,此次展览展出了其中十多个版本。
展柜里颜色依然艳丽、印刷最为精美的当属1934年上海有正书局刊刻的版本。
此版之精美,甚至在其出版发行之初就引起了鲁迅的注意。
▲1934年上海有正书局刊刻的版本。
鲁迅曾购买此版本赠与许广平。
“其广告谓研究木刻十余年,始雕是书。
实则兼用木版,石版,波黎版及人工著色……因致一部,以赠广平,有诗为证: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鲁迅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得非常清楚,上海有正书局刻印的这套《芥子园画传》非常出色,多有超过原本之处。
不过,鲁迅考察后发现,它并非全部出自木刻版,而是结合了石版印刷技术、西方的珂罗版技术等才能有如此效果。
成为齐白石等大家的“蒙养书”
齐白石20岁时以雕花匠身份随师外出做活,见到一主顾家有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传》五色套印本,如获至宝,遂借来临摹半年
之久。
此后他做的雕花木活既能花样出新,又合乎规则,为其后来绘画打下良好基础。
在齐白石之后,潘天寿、傅抱石等中国画演进中的重要人物,也都在学画之初得益于此书。
《芥子园画传》堪称他们的“蒙养书”。
《芥子园画传》内容丰富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芥子园画传》的意义是在传播中不断凸显的。
作为纸质文本,其产生和流传又以印刷技术的进步为前提。
▲此展品为1935年日本影印出版的全译芥子园画传。
17世纪是中国古代版画发展的盛期,特别是饾版套印技法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书籍的精美程度,也推动了画谱的传播。
《芥子园画传》被多次增补、临摹、再版,甚至翻译成外文流传海外,其内容也在传播中不断丰富。
此次展览详细梳理了《芥子园画传》的源流脉络,展出了国家图书馆藏的众多珍贵版本,是一次亲近传统艺术、认识其价值的良机。
部分来源北京日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