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英格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英格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下面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最能反映乌鲁木齐气候特征的是
A.B.
C.D.
2.下列自然灾害与印度的西南季风有关的是()
A.洪涝与干旱B.台风和寒潮C.冰雹和大风D.沙尘暴和寒潮3.地震时,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如果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②如果在教室,应迅速跑出教学楼,如果不能迅速跑出,就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用书包护住头部,待主震过后,迅速跑出教学楼③如果在操场或室外,马上回到教室去④如果在野外,要赶紧往山上跑
A.①②B.②③C.③D.②④
4.鲁菜、川菜、湘菜是我国著名的菜系,其正宗来源地应分别是()
A.山东省、广东省、湖南省B.山东省、四川省、湖北省
C.山东省、河北省、湖北省D.山东省、四川省、湖南省
5.下面为“我国四条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其中表示长江的是()
A.B.
C.D.
6.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滚滚河水哺育了沿岸亿万儿女,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
读图关于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南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B.黄河②处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水灾害
C.长江中游有众多的支流汇入,其中③是湘江
D.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④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
7.据图内容,读图判断①、②、③与乌鲁木齐、拉萨、武汉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A.①武汉②乌鲁木齐③拉萨B.①拉萨②乌鲁木齐③武汉
C.①武汉②拉萨③乌鲁木齐D.①乌鲁木齐②武汉③拉萨
8.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价和运输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读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若运输距离小于80千米,运价最低的是P运输方式
B.若运输距离大于550千米,运价最低的是水运
C.P运输方式是铁路,Q运输方式是公路
D.50吨大米从武汉运到上海,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水运
9.下列天气现象中对甘肃生产、生活活动影响很小的是()
A.春季沙尘暴B.夏季台风C.秋季低温D.冬季寒潮
10.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B.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C.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呈东多西少的态势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
11.下列诗句中描写内蒙古高原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C.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D.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12.下列海洋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B.东海C.南海D.黄海
13.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
A.交通运输业B.农业C.工业D.旅游业
14.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B.煤炭资源C.石油D.钢铁
15.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A.节约用水B.修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D.植树造林
16.
近几年来,许多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政策,每年就可以少订课本10万多册。
据此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课本的循环使用,对下列哪种资源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A.煤炭资源B.石油资源
C.土地资源D.森林资源
2、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②⑤
3、图中①山脉的走向为()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
4、山脉③北侧的地形区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
17.下列地理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我国贵州地区夏季持续干旱
B.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
C.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台风
D.在昆仑山脉的无人区发生了滑坡
18.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C.阳光、土地、水、草原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19.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 。
A.人口稠密,矿产资源丰富B.有稳定的工业原料来源和销售区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基础全面D.气候条件适宜,环境优美
20.
读我国某地区地形类型比例表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各题。
1、该地区最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B.丘陵
C.中、低山D.高山
2、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D.水土流失
2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少数民族名称描述正确的是( )
A.①维吾尔族B.②朝鲜族C.③壮族D.④藏族2、图中各族同胞的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A.①我们住竹楼,过泼水节B.②我们喜欢跳孔雀舞
C.③我们喜欢跳跷跷板D.④我们住窑洞,唱信天游
22.
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
A.南半球、西半球
B.北半球、东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
A.亚洲的西部、东临太平洋
B.亚洲的东部、西临太平洋
C.亚洲的东部、东临太平洋
D.亚洲的西部、西临太平洋
3、关于我国位置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
B.小部分国土位于热带
C.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D.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小
23.
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下图是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餐饮品牌各具特色,其所属省区正确的是( )
A.①——甘B.②——琼C.③——滇D.④——贵
2、形成于四川盆地,体现了人们对夏季湿热环境适应性的美食是( )
A.①B.②C.③D.④
3、图中④是蒙自云南过桥米线商标。
米线又称“米粉”,一百多年前,汉族居民将这种小吃带到哈尼族、彝族聚居的蒙自地区,逐渐加工演化成独特的地方美食。
蒙自过桥米线传统技艺2015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反映出我国( )
A.北方地区以稻米为主食的历史源远流长
B.地方美食也是自然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
C.少数民族和汉族交错杂居中的文化融合
D.保护古老技艺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4.
读北京、武汉、广州和哈尔滨年降水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哈尔滨年降水量变化的是()
A.a B.c C.d D.b
2、a、b两个城市降水变化特点()
A.雨季来的晚,结束早B.雨季来得晚,结束晚
C.雨季来得早,结束D.雨季来得早,结束晚
25.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农业生产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左图是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右图是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草地分布在北方地区B.耕地分布在东部地区
C.林地仅分布在东北地区D.荒漠、戈壁分布在西南地区
2、关于农业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地区没有种植业B.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多种植水稻C.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D.种植小麦的地区一定不能种植水稻
26.
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担负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任。
1、图示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A.区内能源丰富,交通便利
B.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C.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D.便与引进外资,科技人才众多
2、有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B.我国最大的林、牧、渔业基地
C.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D.杭州是该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7.
读黄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水能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均位于我国地势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两地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C.甲地水量较小,水能资源缺乏;乙地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D.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过渡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黄河流经的省区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青、甘B.宁、内蒙古C.晋、陕D.豫、鲁
28.
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发源于()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2、以下关于长江沿岸开发利用与保护方式较合理的是()
A.上游——伐林垦草种粮B.中游——填湖造陆建房
C.下游——建坝截流发电D.沿江——穿山越省旅游
29.
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都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点,读下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四省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省B.②是我国目前人口最多的省
C.③省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D.④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2、图中四省省会城市的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
30.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
A.宜昌、湖口B.河口、旧孟津C.宜昌、河口D.旧孟津、湖口二、解答题
31.[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位置与资源
课题资料:
资料一:中国雪乡——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这里有最密的林海,最厚的积雪,冬季是
游客欣赏雪景旅游胜地。
中国水乡——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一座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
资料二: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和景观图。
课题思考:
(1)写出图中A、B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____。
(2)雪乡和水乡分别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什么地区? ____。
(3)说出图一和图二所在地区的耕地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____。
(4)冬季,雪乡千里冰村,面水乡则流水潺潺,说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
32.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材料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1)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_____)
①石油②水资源③土地资源④太阳能⑤天然气⑥小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_______。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______,②类型所在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4)我们所在地区水土配合不佳,缺水现象非常严重。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节约用水做出自己的贡献。
______
3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班来了一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时说:“我家住蒙古包,我们喜欢赛马、摔跤等运动,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初八要举行比赛,以表达丰收的喜悦”。
材料二:图甲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1)读图甲归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____,__。
(2)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_(山脉)、_(河流)一线接近。
(3)根据材料一,判断该同学家乡所在地主要属于__气候。
(4)甲同学说“中国的热带气候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乙同学说“北回归线以南不全是热带气候”,表达更准确的是________同学。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云霄县背山面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枇杷产量大、品质好,2001 年获“中国枇杷之乡” 的美誉。
云霄枇杷树根系浅,枝繁叶茂,性喜温暖,花期在 11~12 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其开花结果;果实在转熟期,表面易被强日照灼伤;枇杷果皮薄嫩,果肉柔软多汁,不易储存,鲜果上市期短。
材料二下图示意云霄县位置范围。
(1)福建省位于我国五个温度带中的,干湿地区中的地区,行政中心
是。
(2)风害是影响云霄县枇杷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该县夏秋季节枇杷树容易遭受
(特殊天气)风害的影响。
(3)云霄县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县枇杷越冬条件好的原因。
35.读“中国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脉:①____②____。
(2)③是我国最大的平原____,④是世界最高的高原____。
(3)陆上邻国:A____;B____。
(4)隔海相望的国家:C____。
(5)D是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隔____(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6)海域E是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乌鲁木齐位于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这里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使这里形成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与C图表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致,故选C。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印度的降水主要是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而西南季风具有不稳定性,使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洪涝和干旱灾害频繁。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印度的气候,分析解答即可。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或家中(楼房),当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
待主震过后,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山地、高大的建筑物。
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要远离交通工具。
发生地震时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但不能躲进防空洞或山上跑。
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A 正确。
故选A。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鲁是山东省的简称、川是四川省的简称、湘是湖南省的简称,鲁菜、川菜、湘菜都是中国著名的菜系,其正宗来源地分别是山东省、四川省、湖南省;故答案选D。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约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径流量的1/3以上,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读图分析,C图的径流量最大,该图所示的是长江;故答案C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的河流的水文特征。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是秦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黄河③处的下游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水灾害;长江中游有众多的支流汇入,其中③是赣江;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④三峡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
故D符合题意。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地1月气温在0°C以上,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可判定是武汉.②地年降水量40--
50mm之间,说明降水稀少--可判定是乌鲁木齐.③海拔在5000米以上,可判定是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气候和海拔判断城市的位置。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A、B、D是正确的,P运输方式是适用于短距离,是公路运输。
Q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适用于长距离。
故C符合题意。
【点睛】
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甘肃位于西北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所以冬春季节多大风,春季沙尘暴,秋季低温,冬季寒潮对甘肃影响较大。
甘肃省深居内陆,大部分地区属于非季风区,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台风对甘肃省的影响很小。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A正确;
B. 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没有穿过我国北部,B错误;
C. 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呈东多西少的态势,C正确;
D. 我国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D正确;
故B符合题意,选B。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沟壑纵横描述的是黄土高原,“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描述的是青藏高原景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写的是南方地区景观,故选A。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都是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其中我国的两大内海是指渤海和琼州海峡,A对,BCD错。
故选A。
【点睛】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国民经济的各种产业中,农业是基础产业,工业是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故选A。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等;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如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所以题目中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钢铁不属于自然资源,A对,BCD 错。
故选A。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跨流域调水中著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措
施,植树造林是保持水土的措施,C对,ABD错。
故选C。
16.D
解析:1、D
2、B
3、C
4、B
【解析】
【分析】
1、
森林资源可以提供木材,我国已在初中、小学推行课本循环使用,这就是为了节约木材,煤炭资源、土地资源、有色金属没有提供木材这样的直接作用,D正确。
故选D。
2、
我市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是为了节约木材资源,也就是节约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①地)、西南(②地)和东南(④地),B正确。
故选B。
3、
图中①为大兴安岭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C正确。
故选C。
4、
山脉③昆仑山北侧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B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山脉、地形区的分布。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两类,如我国贵州地区夏季持续干旱属于气象灾害;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台风;在昆仑山脉的无人区发生了滑坡属于正常地理现象,故选A。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选项中的石油、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
B、该选项中的铁矿、铀矿和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
C、该选项中阳光、土地、水、草原都属于可再生资源.故C正确;
D、该选项中的天然气、铁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记忆。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广阔的腹地,使上海发展成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它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
【详解】
上海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大,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基础全面,使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
故选C。
【点睛】
考查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
20.B
解析:1、B
2、D
【解析】
【分析】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土地多的国家,山区面积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1、由图中该地区地形类型比例表和土地利用类型表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形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丘陵,约三分之二,其次是平原,土地利用类型最广的是耕地,故选B。
2、该地区丘陵占到百分之六十,近三分之二,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土地的主要类型及使用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21.A
解析:1、A
2、B
【解析】
【分析】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从图中可知,①是维吾尔族②是傣族
③蒙古族④朝鲜族,故A符合题意。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图中①是维吾尔族-手鼓舞②是傣族-孔雀舞③蒙古族摔跤,骑马等④朝鲜族-跳板-,故B符合题意。
22.B
解析:1、B
2、C
3、D
【分析】
1、读图可知: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故B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北到53ºN,南到4ºN附近,故选C。
3、读图可知: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北到53ºN,南到4ºN附近,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故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结合课本理解记忆即可。
23.A
解析:1、A
2、C
3、C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可知,①是甘肃省——甘 B. ②是台湾省——台 C. ③是重庆市——渝 D. ④是云南省——云;故A符合题意。
2、四川盆地天气比较湿润,当地居民喜欢吃火锅,无辣不欢,故③重庆火锅体现了人们对夏季湿热环境适应性的美食。
3、过桥米线是汉族居民将这种小吃带到哈尼族、彝族聚居的蒙自地区,逐渐加工演化成独特的地方美食;这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交错杂居中的文化(吃的文化)融合,故C 符合题意。
24.C
解析:1、C
2、D
【解析】
【分析】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不均匀,多旱涝灾害。
1、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降水量较少,集中在夏季,与图中d表示的降水变化特点相符,故选C。
2、a、b两个城市降水变化特点是雨季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这两个城市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城市,全年降水丰富,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要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
25.B
解析:1、B
【解析】
【分析】
1、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其中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东部草地较少;荒漠、戈壁等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故答案选B。
2、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以西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以东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北方地区大致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为主;南方地区大致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多种植水稻为主;种植小麦的地区不一定不能种植水稻,如东北水稻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区;故答案选C。
26.B
解析:1、B
2、C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图示两工业基地发展经济的共同优势是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矿产资源短缺,故选B。
2、有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叙述,该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缺乏,目前正通过西气东输将西部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地区;该地区是我国的种植业地区;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上海是该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南北方两大工业工业基地有关知识,要知道两个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足之处。
27.A
解析:1、A
2、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黄河的源流概况。
1、据图可知,两地均位于我国地势交界处,甲位于第一、二阶梯交界处,乙位于第二、三阶梯的交界处,落差都很大,水能资源丰富。
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据图可知,山西、陕西两省位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陕西、山西简称分别为陕、晋。
故选C。
28.A
解析: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