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应用题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妙引导有效合作构建高效课堂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鲍升莉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分六步来完成。
一、说教材:
《用比例解应用题》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二册p59—60页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概念”的综合应用。
本课时内容既是“归一”等乘除法应用题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7—9年级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
教材借助例5呈现了运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展示图中男、女同学的"思维交流”,点明了“一题可以多解”,勾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力求加深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通过正确判断相关联量的比例关系学会用比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诱发积极情感,训练有序思维,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发现、归纳中增强应用意识,提升分析能力、判断和推理能力,获取基本的思考方法和计算,形成方法模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自己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正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四、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理解了乘除法运算的意义和正反比例意义;会应用比例基本性质解比例,会判断正、反比例关系;会分析解答归一、归总应用题。
在生活中,学生已有较多的经历和体验,如,学生从家到学校,如果速度快,则用时少;如果速度慢,则用时多。
又如:买同样价钱的中性笔,买的支数少,用的钱少;买的支数多,则用的钱
多。
……正反比例的生活现象学生虽然有很多的经历体验,但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不常用相关联量的比例关系判断有一定困难;虽然能够在自主合作、思考交流中获取一些分析解答方法,但是“有序思维”的习惯比较欠缺,难以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总结出分析解答方法,形成方法模型。
五、说教法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采用“三六一”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看、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六、说教学流程: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导入新课,出示目标——设置提纲,引导自学——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自觉反馈,精讲点拨——巧设练习,检测目标——拓展训练,能力提高——课堂总结,归纳知识。
”的七环节,引导学生经历比例在实际情境中的数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其形成方法,构建模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标准》也强调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找准学生探究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更好激发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迁移类推。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两道题为学习新课服务。
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路程和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2、巩固强化判断方法,贮备探究基础。
学生判断后,提问:你是怎样分析判断的?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明的话总结一下判断方法?引导学生在思考、总结归纳中强化“找三定一写关系”的分析判断方法,为探
究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分析解答,做好相关准备。
[“找三定一写关系”,“找三”是指读题分析找出三个相关联的量;“定一”是指,分析三个量确定一个不变的量;“写关系”就是根据“找三定一”的分析,写出关系式。
]
3、揭示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出示目标: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出示例5: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
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元?
出示自学目标:
1:用以前的方法列式计算,说说每步算式求的是什么?
2:学习例5的解答过程,试着用1、2、3、4……的先后顺序说说是怎样解答这道题的?
3:用以前的方法解答和用比例解答,在方法上有什么联系吗?
目标的呈现为自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围绕目标,他们会思考:用比例解决问题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分几步分析解答?哪一步是最难的?以前的解法和现在的解法有联系吗?通过这些思考分析活动,他们会有一些收获。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通过目标自学,学生在收获的同时,也可能遇到思维障碍,此时再给他们提供合作的机会,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然后在全班交流展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分析解答方法,经历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探究过程,相信学生不难从例5中发现它的解答步骤。
(四)自觉反馈,精讲点拨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再适时引导明确方法:第一步:读题后,找三定一写关系;第二步:根据关系列比例;第三步:解比例;第四步:检验做答。
至此,可以说学生已经基本获取了用比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巧设练习,检测目标
在探究新知后,我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练习深化素材,引导学生经历对比、归纳等学习活动,构建模型。
1、针对练习,巩固方法
选取类似例题的针对练习,让学生巩固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分析解答步骤,巩固分析解答方法。
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了6元。
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2、变式练习。
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现下面的练习: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六)拓展训练,能力提高
1、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子长2.4m。
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到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2、坡度练习,让学生在多步思考中灵活思维(二选一)
(1)每天跳绳600下,2分钟跳了240下,照这样计算,还要跳多少分钟能完成计划?
(2)一根粗细均匀的圆木,锯成了5段共用了326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把这根圆木锯成7段,需要多少分钟?
条件和问题的变化,均增加了思维的难度。
在这个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跳一跳摘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七)课堂总结,归纳知识。
说说你的收获。
评价自己的表现。
意在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深化认识,加深理解。
实现知识脉络化,评价层次化,达到共同提高。
总之,本节课我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发展,抓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构建模型,形成方法,提升能力。
同时,也有以下思考:用比例解答是解决问题的又一种方法,以前学习的归一总应用题,实际就是“先除后乘”的两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是否有必要引导学生理清这两种方法间的联系与异同?如果需要深入挖掘其联系,该选用什么样的有效策略来达成这个目标呢?这些问题的思考将促进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板书设计: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12.8:8= X:10
8X = 12.8×10
8X=128
X =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