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脚下的音韵——肃北蒙古族祝赞词及其传承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研究寥寥无几。

本文就肃北蒙古族祝赞词流传至今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搜集整理词谱并对其传承现状和目前传承的方式方法是否有意义进行详实的记录及整理,力图通过最真实可靠的资料来审视和解读肃北蒙古族祝赞词传承现状所呈现出来的音乐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非遗之乐,领略祝赞之美。

二、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的历史沿革与流布
“祝赞词”一般是蒙古族人民对祝词、赞词以及召唤词的统称,最早是由萨满祭祀演变而来,产生于蒙古族游牧生产劳动。

古时,蒙古族人民每次在集会、人生礼仪、狩猎、出征之前,都要将预期达到的目的及愿望通过祝词吟诵来表达真诚的期盼。

最初人们跪在地上叩头祈祷,随后演变为语言表达,而现如今的祝赞词是蒙古族人民在一些重大节日、喜庆仪式或庄严肃穆的场合所吟诵的一种讲究韵律的民间文学形式,也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口头说唱文学。

长短不一、一气呵成的祝词配上一定的曲调,由特定的祝赞人对一件事物进行祝颂。

古时的祝赞词大多是对天地万物的赞颂,对牲畜生产的祈福,而当代祝赞词则对美好生活的直接描述和赞美更多。

酒泉市肃北县是甘肃省唯一以蒙古族为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边境县。

南靠四时大雪、千古不消的祁连山脉,常年生活在雪山之下的蒙古族同胞,因此也有雪山蒙古族之称。

雪山蒙古族的先民,从藏文化腹地一路北上迁至河西走廊最西端驻牧后,形成了地域特征明显的肃北蒙古族文化。

祝赞词在成吉思汗时期运用非常广泛,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肃北蒙古族祝赞词在保留原萨满文化的基础上,以历史为根据,以民俗文化为根基,融入藏传佛教文化,全面系统地反映和描述了一个民族或一个部落群体的时代历史特征。

祝词和赞词是蒙古族特有的文艺形式。

肃北蒙古族祝赞词是由历代民间艺人用蒙古语口口相传而来,语言文化与音乐艺术的结合形成显著的肃北地方特色,其节奏、曲调、韵律均不同于青海、内蒙古、新疆的祝赞词,相比其他地方偏向于唱,肃北祝赞词更注重吟。

肃北蒙古人的祝赞种类丰富,赞颂天地万物、生产生活以祈求人民平安喜乐、民族振兴、国家繁荣昌盛。

这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天地自然的顺应与尊重。

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民间祝词和赞词也就逐渐消除了古老祝赞词的原始宗教色彩,逐渐演变成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礼俗,由特定的人吟诵,如婴儿出生、小孩剪胎发、新婚嫁娶、老人祝寿、毡包落成、牲畜繁殖、那达慕盛
会等祝颂者会献上吉祥的诗章,送去祝福以对生产生活的直接描述和对劳动成果的美好赞颂。

三、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的传承现状
(一)祝赞词的现存文本
由于肃北位置偏远,人口稀少,赞词吟诵基本不受外界影响,保留了祝赞词的传统风格。

对于熟悉赞词的人来说,可以明显区分赞词吟诵者所处的地域。

肃北祝赞词在节奏、曲调、韵律不变的情况下,会适当根据年代不同,对赞词内容扩充增加,使其更符合时代变化。

为了保护传统,不会对赞词内容作删减。

据资料显示,肃北祝赞词长期没有文字版本。

而1978年,山西先生寻访肃北马鬃山著名民间祝词艺人大达西,大达西将自述的祝词称为“小成吉思汗”,山西记录整理成蒙古文字的《索恩祝词》①。

1980年专访另一位石包城乡著名民间祝词艺人苏尔亚,记录其口述的《索恩祝词》,山西将前后两位民间艺人的不同版本对照重修,认为两人的祝词内容大同小异,这与不同师承有关,因跟随较有名气的祝赞人学习并内容传承较完整,故此他们口述的祝词是目前肃北地区最权威的,经过整理较完整地重现了祝词本身的全貌。

就此,肃北蒙古族《索恩祝词》有了文字的完整记录。

用蒙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大约40--50册)并上交主管文化宣传的蒙古族干部和县领导供内部资料使用。

除经典的《索恩祝词》外,收集到由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肃北蒙古族祝赞词,其中包含一本祝赞词集和一套装有5张祝赞词视频影像资料的光盘,目录将祝赞词的种类划分得非常详细,分为五辑,笔者将其中的种类、每首祝赞词名及演唱传承人的姓名整理如下:
第一辑,畜牧业生产类:《五畜赞词》《马鞍赞词》《畅饮酸奶祝词》才·红星;《头产羊羔祝词》《新毡祝词》巴依尔道尔吉;《仔畜去势祝词》《留作种公绵羊祝词》《种公羊祝词》曲龙。

第二辑,生活礼仪类:《蒙古包祝赞词》《开宴敬酒祝词》《分享肩胛骨肉祝词》才·红星;《新蒙古包祝词》《献全羊席祝词》巴图巴特尔;《斟酒祝词》祁龙;《巴音颂祝词》《肩胛骨祝词》山西;肩胛骨问答,严培力和阿力腾巴;《夏格祝词》阿力腾巴。

第三辑,人生礼仪类:
《婴儿洗礼祝词》才·红星;
《剪胎发祝词》、婚礼祝词《梳扮新娘祝词》《新郎系腰带祝词》《新郎新娘祝词》、送亲歌《白鼻梁的赤兔马》《新
民族文化的机会较少。

其次,现如今大部分的非遗文化都需要长时间的锤炼和沉淀,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非遗传承人老龄化问题因此也较为突出。

就肃北祝赞词而言,像山西这样更具代表性的传承人寥寥无几。

随着民间艺人的年龄增长,老龄化问题由此显现,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没有太多精力去继续传承事业,也会担心自己终生从事的艺术无人重视而失传,非遗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

另外,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观念意识、生活方式、审美精神和价值导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观念逐渐淡化。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近些年,肃北蒙汉学校的合并及采取汉语授课后,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家长及学生们对祝赞词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前。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物质生活和现代精神文化生活,当代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青年一代更热衷于现代的生活方式,对民间传统技艺的兴趣变得意兴阑珊。

长此以往,前辈们用自己毕生精力去保护的传统文化将会慢慢地淡出大众视野。

最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包括传艺授徒、教育培训、资料整理、书籍出版、展示宣传等传承方面新思路的实行都需要资金支持,仅依靠传承人个人力量去维持现状只会使非遗文化原地踏步。

上述情况是目前传承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不断地在影响着项目的传承与保护,逐步解决传承人在传习工作中的问题,是不断提高传承人与新时代生活融合的能力,激发项目生动力,提高传承人收入尤为关键。

只有通过对非遗传承人的资助与支持,才能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交流,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好智力支持。

非遗是全人类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遗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

非遗传承不仅是守护一方水土的地域文化,更是传播自己民俗的生活方式,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一个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然而在面对全球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一些口传心授的非遗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甚至濒临消亡,大量珍贵实物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重视非遗传承的保护就是当下极为重要的任务。

保护非遗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历史根基,保护非遗可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培养传承人,“以人为本、
活态传承”,由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世代相传、亘古绵延。

笔者根据当下囧情为祝赞词的保护提出几点建议:开展非遗网课线上传承或网络直播形式宣传肃北及民族文化,借助互联网将祝赞词固有的传承模式延伸,接受新思想开辟新的发展方向;撰写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祝赞词,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开辟创新;加强政府合作,带动青年非遗传承人集思广益新项目,如:与旅行社合作开设新旅游环线,非遗文化体验一日游等,可为疫情结束后的宣传提前做好准备。

结 语
肃北是一个极具人文、地理特色,民族风情浓厚的蒙古族自治县,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县,其祝赞词的文化魅力生动地呈现出雪山蒙古人的诗意生活。

巴音颂、剪胎发、婚礼、祝寿、祭火、骑马、摔跤等诸多祝赞词通过代代相传、口传心授、群体互动、文本搜集的动态文化传承模式,肃北蒙古族祝赞词作为祝赞词的一条细流,在历史长河的“疏通”下流淌到肃北草原上,逐渐融入雪山蒙古族人的血脉。

这种饱含着民族集体精神的民间文学形式,以情真意切、多姿多彩的内容和洪亮、高亢的音调吟诵出祝赞的独特个性及草原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极富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也因而构成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的顽强生命力。

依靠祝颂家和各类礼仪活动才能世代生存的祝赞词,在面临非遗传承的现实与囧情时,须重视加强保护非遗的自觉性,加大传承和保护的力度,不断擦亮肃北蒙古族的文化名片,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迸发出新的活力。

相信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甘肃非遗文化、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的艺术发展得会更好。


注释:
① 山西先生整理的《索恩祝词》全名为《巴彦索恩祝词》或《巴音颂祝词》,音译不同内容一致。

参考文献
[1] 赵心园.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8.
[2] 田芳菲.肃北蒙古族音乐志及相关问题浅析
[D].西北师范大学,2009.
[3] 佟格勒格.肃北蒙古族人生礼仪中的祝词(yθrθθ1)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