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大题1题多练七 生物与环境A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题1题多练七生物与环境A
1、(2017陕西西工大附中七模,29)在某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
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元素的吸收量及pH>8时它们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该湖中直接决定鲤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2)有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注入鲤鱼脑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脑垂体中的。
(3)假设该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只存在鲤鱼、沼虾、藻类,鲤鱼体长在4、2 cm时,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 kg,则最少需要藻类kg。
(4)藻类产生的藻毒素的毒力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二口恶英,目前已被证明是肝癌的促癌剂,推测原因可能是藻毒素诱发肝细胞的发生基因突变。
(5)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可以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N、P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如下:
①治理P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的较理想藻类是,理由。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题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 cm,理由是此时。
答案 (1)捕食和竞争出生率和死亡率
(2)促性腺激素
(3)240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5)①绿藻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②鲤鱼的植食性比例高
解析 (1)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都可以以蓝藻和绿藻为食,可以说明它们之间有竞争关系,鲤鱼还可以以沼虾为食,说明它们之间还存在捕食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决定鲤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垂体提取液中含有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所以如果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可注入鲤鱼脑垂体提取液,其中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其产卵。
(3)从图乙可以看出鲤鱼体长在4、2 cm 时,植食性与肉食性的比例为3∶1,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 kg,其中有18 kg来自藻类,6 kg来自沼虾,要求消耗藻类的最小值,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所以消耗藻类最少为18÷20%+6÷20%÷20%=240(kg)。
(4)由题意可知,藻类产生的藻毒素是肝癌的促癌剂,推测原因可能是藻毒素诱发肝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5)①两种藻类吸收P元素的量相当,绿藻在pH>8时藻毒素含量低,因此选用绿藻较好。
②鲤鱼体长在4、2 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的比例为3∶1,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2、(2017河北保定二模,32)请据图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图甲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2)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流经③过程的能量属于(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图乙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和。
(4)在图乙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些信息的作用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图乙所示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短期内发生变化后并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能力。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6)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
〔单位:J/(hm2·a)〕
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答案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2)草
(3)自身的呼吸作用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5)自我调节恢复力
(6)2、48×1011 J/(hm2·a)3、2%
解析 (1)根据题图可知,图甲中A表示生产者,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2)在图乙中,流经③过程的能量是草被兔摄入但未被兔同化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在图乙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4)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图乙所示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短期内发生变化后并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物种数目少,所以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6)根据表格中的同化量来看,A是第一营养级,C是第二营养级,B是第三营养级,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的同化量,即2、48×1011J/(hm2·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B的同化量/C的同化量×100%=3、2%。
3、(2017河南南阳一中四模,31)消费者的同化量主要用于三种生命活动: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资源;②用于避免被捕食;③用于繁殖后代。
假设①+②+③=E,下图表示消费者的能量
E的三种分配类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消费者的摄入量扣除即为同化量。
从图中可看出,若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
争夺资源、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则其用于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
就越少。
(2)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能量E分配情况最可能是图
中的类型。
欧洲野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是。
(3)某农田鼠害严重,鼠群的能量E分配属于A类型。
在生产中可采取措
施使鼠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使其能量E分配转为类型,进而控制鼠害,防止粮食减
产。
〚导学号50074095〛答案 (1)粪便量繁殖后代
(2)A 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动物同化的能量更多用于繁殖后代
(3)引入天敌 C
解析 (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即消费者的摄入量扣除粪便量即为同化量。
从图中可看出,
若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争夺资源、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浪费的能量就越多,则其用于
繁殖后代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
(2)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呈现
爆发式增长,说明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动物
同化的能量更多用于繁殖后代,而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资源所消耗的能量和用于避免捕食者
捕食所需的能量较少,因此其能量E分配情况最可能是图中的A类型。
(3)从题图分析,为
防治农田鼠害,可考虑引入捕食、寄生等关系的动物天敌,以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使其能
量E的分配转为C(高捕食影响)类型,进而控制鼠害,防止粮食减产。
4、(2017辽宁沈阳育才学校八模,32)为治理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
用芦苇、青鱼、藻类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等构建人工湿地,通过沉降、分解和做鱼
的饵料等对污水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是;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人工湿地能,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调查发现,该湿地物种数逐年增加,这实际上是群落的演替过程。
(3)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青鱼的种群密度时,重捕时所用渔网的网眼过大,则调查结果比实际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4)某研究小组对青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105 kJ/(cm2·a)〕,据表分析,青鱼用于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是kJ/(cm2·a)。
(5)人工湿地能净化水体,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场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2)次生
(3)偏大
(4)1、21×106
(5)间接
解析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3)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若重捕时所用的渔网网眼太大,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大。
(4)青鱼摄入的能量=青鱼同化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所以青鱼同化的能量=51、6-27=24、6×105,青鱼同化的能量=青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青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所以青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24、6-12、5=1、21×106。
(5)芦苇净化水源等生态功能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