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伟煤矿生产勘探报告评审意见书11.4.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煤田
牛连沟矿区大伟煤矿生产勘探报告》
矿产资源储量
评审意见书
中矿蒙储评字[2011] 号
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三日
报告送审单位:准格尔旗窑沟大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报告编制单位:内蒙古西域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编写人:郑希民田文兵乔峰王晓英
丁慧敏赵健聂俊平
报告完成日期:2010年4月
评审受理日期:1010年4月18日
汇报人:田文兵
评审专家组
组长:所同德
成员:刘贵忠吕英尹连朝平文田
评审方式:会议评审
评审会议日期:2010年4月28日
评审会议地点:呼和浩特市
准格尔旗窑沟大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伟煤矿公司)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4月17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500002009041120012808,有效期至2012年4月17日。
为矿山技改建设年生产规模120万吨的规划设计及生产需要提供地质资料,同时根据准格尔旗国土资源局于2009年11月10日以“准国土资发[2009]676号”《关于同意窑沟大伟煤矿进行生产勘探工作的函》,于2009年5月5日委托内内蒙古西域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域矿业公司)对其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的煤炭资源进行生产勘探。
西域矿业公司在充分收集利用大伟煤矿勘探区以往相关地质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的基础上,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煤田牛连沟矿区大伟煤矿生产勘探设计》,并按设计有关要求开展了野外地质工作,于2010年4月编制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煤田牛连沟矿区大伟煤矿煤炭生产勘探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于2010年4月18日送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咨询中心)申报评审。
经咨询中心查验其送审材料及要件齐全,符合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受理了该报告。
咨询中心在组织矿产储量评估师和有关专家对“报告”进行审阅的基础上,于2010年4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评审会议。
会议由咨询中心主持,评审专家组成员(见附件1)、报告申报单位和编制单位的代表共人出席了会议(见附件2)。
评审会上,报告编制单位对报告编制情况及内容进行了介绍,评审专家和与会代表对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和评论。
会后,报告编者根据评审会议意见及建议对报告进行了补充与修改。
正式报告于2011年3月18日报送咨询中心。
经专家复核后形成如下评审意见,呈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
一、评审依据
1、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2、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3、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4、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5、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6、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4月17日为准格尔旗窑沟大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C1500002009041120012808,有效期至2012年4月17日;
7、准格尔旗国土资源局“准国土资发[2009]676号”《关于同意窑沟大伟煤矿进行生产勘探工作的函》,2009年11月10日;
8、方案
二、矿区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大伟煤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西北20km 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准格尔旗窑沟乡,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0′59″~111°22′24″;
北纬: 39°53′48″~ 39°55′44″。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4月17日为内准格尔旗窑沟大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C1500002009041120012808,矿山名称为准格尔旗窑沟大伟煤矿,地下开采,生产规模60万吨/年,矿区面积5.2802km2,开采深度
1140~1092m,有效期至2012年4月17日,本次勘探范围为大伟煤矿采矿许可证的全部范围,其勘探和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大伟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及资源储量核实范围一致,其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见表1。
表1 大伟煤矿采矿许可证(勘探区)范围各拐点坐标一览表
本次勘探经煤矿设计单位、矿业权人和西域矿业公司共同确定了先期开采地段,面积1.75km2,开采标高1135~1096m,其范围由9个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见表2。
表2 大伟煤矿先期开采地段各拐点坐标一览表
勘探区位于准格尔旗窑沟乡,沿简易公路西行6km与省道S103相接,沿S103线南行6km到旗府所在地薛家湾镇,薛家湾镇沿呼—大线向北120km至呼和浩特,沿109国道向西至东胜区,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二)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勘探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形总体呈南高北低,海拔标高1110.5~1285.5m,相对高差175m。
区内地形切割十分强烈,为典型的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较大的沟谷为草塔沟,由南向北从矿区中部穿过,平时为干沟,雨季暴雨后可形成短暂洪流。
本区属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30.9℃,年降水量273.7~544.1mm,平均401.6mm,年蒸发量1749.7~2436.2mm,平均2108.2mm;最大风速20m/s。
无霜期一般165天,每年11月初至次年3月底为冻结期,最大冻土层深度1.50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对照烈度为Ⅶ度。
勘探区所在区域较为贫困,属半农半牧区,自然条件较差,农牧业生产均较落后。
居住人口少,人力资源缺乏。
近年来,随着准格尔煤田的开发建设,工业生产有所发展,当地的经济状况略显改观。
电力供应充足,未来煤矿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可在较大的河谷中寻找。
(三)地质概况
1、区域地质简述:准格尔煤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东部。
勘探区位于准格尔煤田牛连沟地方煤矿详查最终地质报告的北部,占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煤田牛连沟矿区大伟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全部资源储量;其地层区划为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鄂尔多斯地层分区,东胜地层小区。
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
准格尔煤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倾向西的单斜构造,南北两端倾
向有所变化,北端南倾,南端北倾,呈耳字型,区内褶曲与断层均不发育,地层倾角一般5~10°,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区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现象,地质构造简单。
2、矿区地质:勘探区位于准格尔煤田北部,基岩沿矿区北端的小鱼沟两侧出露。
出露地层主要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2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及第四系(Q)。
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奥陶系下统亮甲山(O1l):为煤系地层沉积基底;岩性以灰黄色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其次为灰色石灰岩与竹叶状灰岩。
钻孔揭露厚度2~13m(未到底)。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2t):为勘探区主要含煤地层,其底部为鸡窝状褐铁矿、铝土质泥岩,中夹石灰岩薄层,向上过渡为各粒级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和煤层,根据钻孔揭露:含6、8、9上、9、10号煤层,地层厚度36.95~89.02m,平均60.45m。
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根据沉积旋回、岩性组合及含煤特征划分为第一、二及三等3个岩段。
第一岩段(C2t1)岩性为鸡窝状褐铁矿、铝土质泥岩、黑灰岩泥岩、灰白色石英砂岩中夹薄层石灰岩,不含煤层,岩段厚度4.58~23.67m,平均为13.65m。
第二岩段(C2t2)岩性主要为泥岩,各粒级砂岩及砂质泥岩,赋存9上、9及10号煤层,岩段厚度13.53~25.97m,平均为19.38m。
第三岩段(C2t2)岩性主要为各粒级砂岩、泥岩及粘土岩,赋存6与8号煤层。
岩段厚度18.84~39.38m,平均27.42m。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为准格尔煤田的含煤地层之一,区域上含1~5号煤层,本区不含煤。
岩性为灰白色粗砂岩,灰、浅灰色细砂岩及黑色泥岩,厚度9.82~50.68m,平均31.04m;其底部的粗砂岩
为标志层之一。
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岩性以紫色、浅紫色的砾岩、砂砾岩为主,中夹杂色砂质泥岩,钻孔揭露厚度18.95~119.94m,平均69.68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第三系上新统(N2):地表未出露,根据钻孔揭露为棕红色,红色半胶结砂泥岩,含钙质结核,无层理,分布不连续。
钻孔控制厚度12.60~31.40m,平均26.40m。
不整合与下伏地层。
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岩性为浅黄色风积黄土,全区广泛分布并出露,岩性粒度均匀,垂直解理发育,含钙质结核。
钻孔揭露厚度26~82m,平均46m。
不整合一切老地层。
第四系全新统 (Q4):主要为冲洪砂砾和残坡积砂砾、碎石等。
厚度厚度0~5m左右。
勘探区位于窑沟背斜东翼,总体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主要构造形态为无明显方向性的缓波状起伏,其总体呈倾向南东,局部倾向北西,倾角1~4°的单斜,未发现明显的断裂及岩浆岩侵入体。
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即Ⅰ类型。
3、煤层:勘探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2t),据勘探利用钻孔资料统计,含煤地层厚度36.95~89.02m,平均60.45m,含煤5层,编号为6、8、9上、9及10号,煤层累计平均厚度18.30m,含煤系数30%,含可采煤层3层,编号为6、9上、9号,可采煤层累计平均厚度14.90m,可采含煤系数25%。
煤层倾角<5°,各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见表3。
本次勘探在充分收集利用区内原勘查及邻区勘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相旋回对比法、煤层间距法、标志层法、煤层结构
和厚度对比法对岩煤层进行了重新对比;各可采煤层对比可靠。
4、煤质:勘探区各可采煤层煤呈黑色,条痕褐黑色,沥青光泽,参差状、棱角状断口,裂隙较发育,常为黄铁矿及方解石薄膜充填。
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宏观煤岩组分以暗煤为主,亮煤和丝炭呈细条带状夹在暗煤之中,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暗淡型和半暗淡型。
显微煤岩组分以惰质组为主,含量19.2~91.1%,次为镜质组,含量8.6~80.5%,壳质组为0.0~2.0。
镜煤最大反射率(Rmax)为0.3523~0.6504%,煤的变质阶段属烟煤第Ⅰ变质阶段。
各煤层煤质特征见表4。
由表4及其他分析结果可知,区内煤为中灰分、低-中硫分,高挥发分、低磷分,特低氯分、一~二级含砷、中热值烟煤,当温度为950℃时,煤对CO2还原率反应性差;煤的焦油产率7.38~8.77%,大于7%,属富油煤;煤的热稳定性为高热稳定性(RHTS);煤灰熔融性软化温度为较高—高软化温度灰;各可采煤层洗煤挥发分(V daf)平均值为37.54~38.61%,均>37%,粘结指数为0,透光率75~76%,均>50%,煤类确定为长焰煤(CY41)。
是良好的民用及动力用煤。
采用“分选密度±0.1含量法”对煤炭可选性进行评定;6号煤当拟定灰分为10.00%时,±0.1含量为24.5%,可选性等级为较难选,当拟定灰分为11.00%时,±0.1含量为15.3%,可选性等级为中等可选;当拟定灰分为12.00%时,±0.1含量为6.6%,为易选;9号煤层当拟
表4 大伟煤矿采矿许可证(勘探区)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9
定灰分为8.00%时,±0.1含量为32.4%,可选性等级为难选;当拟定灰分为9.00%时,±0.1含量为21.1%,可选性等级为较难选,当拟定灰分为10.00%时,±0.1含量为15.4%,可选性等级为中等可选。
区内未发现其它有益矿产赋存,与煤共生的有益稀散元素及含量:锗(Ge 0~14μg/g)、钒(9~45μg/g),其含量低均未达工业开采品位,无综合利用价值。
原煤气体瓦斯及含量:CH40.0~0.86ml/g,低于1m3/t;N2和CO2含量占99%以上;其煤层总含气量<5m3/t。
本区煤层瓦斯含量低,煤层气无综合利用价值。
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大伟煤矿勘探区位于准格尔煤田东部北段,含水层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与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含水组。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岩性为第四系黄土层,钻孔揭露厚度26~82m,平均46m,透水而不含水;第三系上新统红土层为相对隔水层,钻孔揭露厚度12.6~31.40m,平均26.40m,分布不连续,在二者接触面有泉水出露,流量0.014~0.325L/s。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根据钻孔揭露进一步分为白垩系上统志丹群、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含水岩组;白垩系下统志丹群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及砾岩,厚度18.95~119.94m,平均69.68m,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岩性为灰白—黄褐色中粗粒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粘土岩,地层厚度19.15~61.92m,平均37.53m。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各种粒级的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中夹煤层,含
6、9上、9号三层可采煤层,厚度36.95~89.02m,平均60.45m。
本次生产勘探对太原组和山西组进行了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q=0.00525~0.00749L/m.s,渗透系数k=0.00375m/d;
矿坑涌水量计算值为71m 3/h。
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岩组岩性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最大揭露厚度为14.43m, 岩溶发育程度不均,富水性一般较弱。
综上所述,大伟煤矿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以裂隙水含水层为主,其富水性微弱,补给条件和径流条件较差,单位涌水量q<0.1L/s²m(q=0.00525~0.00749L/s²m),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下水补给量极少,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二类第一型,即为以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矿床。
勘探区煤层顶底板岩石岩性主要以泥岩、粘土岩和砂质泥岩为主,次为各粒级砂岩,层状结构,岩体各向异性;力学强度变化大,自然状态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砂质泥岩与泥岩为10.9~50.5Mpa,细砂岩为36.9Mpa,粗砂岩为22.4~41.8Mpa,泥岩的软化系数0.16~0.79,遇水易软化变形,煤层顶底板岩石单轴抗压强度:6号煤层顶板岩石30.5~32,5Mpa,底板岩石27.9~36.9Mpa;9上煤层顶板岩石为20.6~31.2Mpa,底板岩石10.9~16.7Mpa;9号煤层顶板岩石10.9~24.8Mpa,综合上述,组成煤系地层的岩石,以软弱—半坚硬岩石为主。
勘探区工程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三类第二型,即为层状岩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型。
本区在自然状态下,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和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区域稳定性较好,未发现地温异常,属正常地温区,煤和岩石的化学成分基本稳定,未发现放射性异常。
未来采矿过程中可能引起地表开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污染等。
勘探区地质环境类型划分为第二类,地质环境质量为良好-中等。
本区瓦斯含量低,属CO2-N2带;煤尘有爆炸性,煤易自燃。
综上所述,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地质环境质量中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类型为以复合型问题为主的开采技术条件中等类型矿床(Ⅱ-4型)。
三、矿区勘查与矿产资源储量申报情况
(一)矿区勘查工作简况
1984~1986年内蒙古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53队在牛连沟矿区进行详查工作,施工钻孔54个8509.21m,1:5000地质填图55km2,于1986年10月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煤田牛连沟地方煤矿详查最终地质报告》,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储量委员会于1987年12月14日以“内蒙储诀字(1987)51号”文批准;获得A+B+C+D级储量50886.4万吨。
2004年4月,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53勘探队对大伟煤矿进行了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并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煤田牛连沟矿区大伟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4年6月7日以“内国土资储备字[2004] 92号”(截止日期2004年3月31日)文备案。
核实煤炭保有资源量1508万吨,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72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886万吨。
大伟煤矿公司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为大伟煤矿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基于大伟煤矿范围原勘查控制及研究程度低,为矿山技改建设年生产规模120万吨煤矿进行可行性研究及矿山后续规划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同时根据地方国土资源局同意进行生产勘查的意见,于2009年4月委托内蒙古西域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对其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的煤炭资源进行生产勘探。
西域矿业公司在充分收集利用大伟煤矿勘探区相关地质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后,编制了《内
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煤田牛连沟矿区大伟煤矿生产勘探设计》,经矿业权人与西域矿业公司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审查后,同意按设计施工,西域矿业公司及时组织实施了勘探设计,于2009年9月30日完成全部野外作业并予以验收,采用以机械岩芯钻探为主,配合地球物理测井及相应的取样化(试)验,同时开展了1:5000比例尺地形地质图的检测、工程测量、水文地质测绘、工程及环境地质调查等工作对矿区煤层及构造等特征进行了控制。
完成了生产勘探。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5。
表5 大伟煤矿勘探区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在施工过程中,西域矿业公司严格按新标准规范、现行有关规程与规定及设计要求进行,加强地质“三边”工作,确保了各项工程质量,地形地质测量及钻探等探矿工程均达到了预期目的,测量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进行了各拐点1980年西安坐标测量。
各项野外地质工作均由矿业权人与勘查单位双方共同组织验收合格,工程质量符合现行地质勘查规范相应阶段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全区共利用钻孔38个6096.29m,其中本次生产勘探施工钻
孔15个2543.25m(包括地质兼水文及工程地质钻探2个338.79m),15个钻孔钻探单项评定:甲级孔8个,乙级孔7个,共见可采煤层45层次,其中优质28层次,占62%,合格17层次,占38%。
利用以往23个钻孔钻探单项评级:甲级2个、乙级12个,丙级孔9个,甲乙级孔率61%,共见可采煤层53层次,优质6层次,合格32层次,不合格15层次,优质合格率72%。
本次施工钻孔非煤系地层采取率>70%,煤系地层采取率>80%;可采煤层长度采取率78~100%,平均89%;重量采取率60%~83%,平均66%;本次勘查施工的钻孔均进行了孔斜孔深测量,其结果均不超差;15个钻孔均采用水泥砂浆封闭,孔口均埋永久性标石,但未进行封孔质量的透孔检查。
本次勘探利用钻孔38个均进行了地球物理测井,测井均按《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93)验收,但原报告钻孔采用模拟测井,可信度低;本次施工钻孔进行了数字测井;本次施工钻孔15个实测米2403.11m,占钻探总进尺的94%,测井单项评定均为甲级孔,共解释可采煤层45层次,其中为优质40层次,合格5层次,优质合格率100%。
利用以往23个钻孔实测米3395.05m,共解释可采煤层51层次,其中优质7层次,合格42层次,不合格2层,优质合格率96%。
本次测井均采用视电阻率(LL3),短源距伽玛伽玛(GGS),自然伽玛(GR)和声速(DNS)4种参数进行,技术条件选择合适,定性、定厚、定深可靠,均符合规程规定;简易水文观测评级均为甲级,孔深全部不超差,不进行孔深校正;原始记录齐全完整,字迹清楚、准确。
本次生产勘探利用的38个钻孔共采集各种样品290件,其中本次生产勘探采集煤芯煤样110件,简选样6个,利用以往煤芯煤样127件,样品的化验测试均由内蒙古煤田地质局煤炭科研所承担,该
科研所化验室为了检查化验质量,在生产旺季,每月进行一次内检,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化验结果进行了复查,经对煤样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样品进行了多项目抽样检查,合格率100%。
故各项目测定数据可靠,可满足报告编制需要,本次报告编制直接利用其成果。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工作,经资料分析、研究,于2010年4月30日编制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煤田牛连沟矿区大伟煤矿煤炭生产勘探报告》及其相应的矿产资源储量,达到了预期目的。
大伟煤矿始建于1996,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自矿井建成后未进行过正式开采。
(二)矿产资源储量申报情况
1、勘查类型与控制程度:原报告及原核实报告确定勘探区勘查类型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煤层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即Ⅰ类二型。
本次勘探根据勘探区实际,矿区总体构造形态为方向性不明显的波状起伏,倾角小于5°,无明显褶皱、断层及岩浆岩侵入体;区内各可采煤层厚度变化小,规律性明显,结构复杂,煤类单一,煤质变化小,大部可采。
依据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有关条款规定及要求,确定勘探区勘查类型为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煤层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即为Ⅰ类二型;勘查手段以机械岩芯钻探为主,辅以地球物理测井、相应的样品采集与测试,地表开展1:5000比例尺地质及水文图测量,以加强对煤层的控制;以500³500m工程间距、辅以相应的矿山开发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圈定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1000³1000m工程间距、辅以相应的矿山开发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圈定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大于1000m工程间距圈定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3)。
2、工业指标:本区煤层倾角<15°,煤类为长焰煤,属非炼焦用煤,井工开采,根据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有关条款规定及要求,经矿山开发相关经济意义可行性论证,煤矿开发是经济的,并经采矿权人同意和对煤矿未来开采及其他相关事宜中可能出现的责任后果予以承诺,确定圈矿工业指标为:原煤最低可采厚度0.80m;原煤最高灰分(Ad)40%;原煤最高硫分(St,d)3%;原煤最低发热量(Qnet,d)17.0MJ/kg。
该圈矿工业指标与原煤矿核实报告采用工业指标一致。
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申报情况:勘探区岩煤层倾角一般<5°,煤层呈平缓波状起伏产出,采用煤层铅直厚度和煤层水平投影面积地质块段法对各可采煤层的煤炭资源储量进行了估算;采用微机绘图平台AutoCAD软件读取,系统图形解析法闭合边界直接查询,求取水平投影面积,视密度采用值(t/m3):6号煤层1.38t/m3、9上煤层1.37t/m3,9号煤层1.35t/m3。
依据矿方提供的大伟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自2004年3月31日后,一直未进行采动的证明。
该矿自建井后没有进行生产。
同时根据原煤矿核实报告资料,进行了煤炭资源储量变化分析,本次生产勘探范围与原煤矿核实报告范围相同,并占用其全部赋煤地段,由于探矿工程的加密,估算对象、特别是新的探矿工程的施工,煤层厚度、可采范围及煤层视密度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致使资源储量类型及查明煤炭资源总储量均发生了变化,总的资源储量较原核实报告累计增加4459万吨;申报的各类煤炭资源储量及先期开采地段煤炭资源储量见表6。
四、报告评审情况
(一)主要评审意见
1、本次生产勘探是准格尔旗窑沟大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及准格尔旗国土资源局《关于同意窑沟大伟煤矿进行生产勘探工作的函》,基于原核实报告勘查控制及研究程度低,为矿山生产及煤矿进行可行性研究及矿山后续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委托西域矿业公司对其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的煤炭资源进一步进行地质勘探。
西域矿业公司在充分收集、综合分析研究以往地质勘查成果以及周边煤矿勘查的大量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以机械岩芯钻探为主,配合地球物理测井、地质测量和相应的各种样品采集与化(试)验等综合勘查手段而完成,对煤层、构造和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并按新标准规范、现行有关规定及要求圈定了煤层,按相应的矿山开发经济意义可行性论证经济、合理可行的工业指标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其估算范围位于采矿许可证范围内,基本符合新标准规范、现行有关规程及规定要求,达到了生产勘探阶段的要求。
2、经收集利用原报告与周边以往和本次勘探地质资料,对勘探区区域含煤岩系的地层时代、层序、厚度,对含煤地层作了详细的划分。
经进一步采用系统的岩芯机械钻探、地球物理测井和综合研究,查明了勘探区内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主要控矿构造性质及产状与赋煤情况,矿区岩煤层走向、倾向变化较大呈无明显方向性的波状起伏,未见褶皱和对煤层具明显破坏作用的较大断层,未发现岩浆岩,确定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结论正确。
3、查明了各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形态及可采程度,对煤层稳定程度作了评价,主要可采煤层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煤层对比可靠,为煤矿设计建设提供了地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