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资料,读懂故事。

2.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想象人物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2.提问: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3.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深入了解诸葛亮、周瑜这两个人物。

二、学习人物描写部分,感受人物特点
1.布置学习任务:默读全文,画出描写诸葛亮的语句并作批注,想一想他的内心活动,说说他有什么特点。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预设1:诸葛亮心里可能想:果然不出所料,想置我于死地。

预设2:诸葛亮可能想:我夜观天象,后天必有大雾……如此如此,就用此计。

预设3:诸葛亮可能想:我就这样立下军令状,让他摸不着头脑。

……
(2)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预设1:诸葛亮心里可能想:鲁肃为人正直、忠义守信,这事托给他,应该没问题。

预设2:诸葛亮可能想:可不能让周瑜知道,他会破坏我的计划。

……
2.引导学生说说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特点。

预设:诸葛亮可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也很了解周瑜。

……
3.教师小结: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猜测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对这个人物有深入的了解。

4.自主阅读,感受周瑜的特点:让我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接着去了解周瑜这个人物。

5.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人物的内心活动。

6.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预设1:周瑜心里可能想:哈哈,老天助我,这个家伙上当了,看他怎么办!
预设2:他心里还可能想:不知道他要耍什么花招,我不会让他得逞。

(2)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预设:周瑜心里想着治诸葛亮的罪。

(3)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预设:周瑜心里一定很生气:“没想到他如此厉害,真是气死我了!”……
7.引导学生交流周瑜这个人物的特点。

预设:小心眼、妒忌有才能的人、阴险……
8.启发学生思考:读课文的时候,你有没有留意曹操和鲁肃这两个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9.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预设:鲁肃果然是一个忠义守信的人,答应的事都做到了。

(2)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预设: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十分小心谨慎的人。

10.教师小结: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描写,从中我们也能看出鲁肃和曹操的特点。

三、拓展阅读
1.学生自主默读“阅读链接”,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大概意思。

2.学生交流原文片段中不理解的语句。

教师提示学生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

预设:
(1)操传令曰——曹操下令说。

(2)重雾迷江,彼军忽至——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

(3)追之不及——要追也来不及了。

3.让学生比较原著与课文,谈谈自己的发现或感受。

预设:
(1)原文中是把诸葛亮称为“孔明”的。

(2)课文与原著在内容上有不同之处。

原文中出现了“毛玠”“于禁”二人,他们是曹操手下的军士,课文里没有出现。

……
4.引导学生自由交流: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了进一步了解。

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的哪些故事?
5.小结:《三国演义》是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书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诸葛亮和周瑜正是书中的两个重要角色。

通过《草船借箭》,我们对这两个人物有了一定了解。

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其他几个故事,进一步去了解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