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冀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 “和同为一家”拔高训练七十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冀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
“和同为一家”拔高训练七十三
第1题【单选题】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秉承“以和为贵,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史实不属于该范畴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以下各项能够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是( )(1)文成公主入藏(2)玄奘西行(3)鉴真东渡(4)日本遣唐使来唐
A、(2)(3)(4)
B、(1)(2)(3)
C、(1)(3)(4)
D、(2)(3)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对如图文物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它见证了唐蕃友好交往
B、它见证了唐朝的对外开放
C、它见证汉匈团结友好
D、它记录了遣唐使的来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
A、突厥
B、回纥
C、吐蕃
D、靺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观察下图,下面对此文物的解释正确的是
A、此文物是唐蕃会盟碑
B、现在立于布达拉宫门前
C、是汉回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
D、碑上记载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指生活在中原的汉族),贱夷狄(指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在哪方面的思想( )
A、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B、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C、实行恩威并施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

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

这座宫殿是为了迎娶以下哪位而修建的( )
A、高阳公主
B、文成公主
C、金城公主
D、太平公主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 )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太平公主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反映了( )
A、吐蕃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B、北宋人民与契丹人民的友好往来
C、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D、西域各族对西汉的向往与敬慕之情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尺尊东赞
D、骨力斐罗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步辇图》是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如图)。

解读该画所描绘的场景内容,能够体会到唐代“和谐、开明、友好”的民族关系。

那么,图片中描绘的“皇帝”唐太宗正在接见的少数民族“使者”是来自( )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党项族
D、吐蕃族
【答案】:
第12题【单选题】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

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材料三: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是怎样完善了科举制度的?
材料三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莲花大坝不用怕,有百匹善走骏马来接你,有百头力大牦牛来接你……来到布达拉宫时有百名亲信大臣来接你……
材料三:我们祖先没能和大唐皇朝通婚,今天我能迎娶公主,万分荣幸。

我要为公主筑一座城池,作为纪念,让子孙后代都知道。

材料四: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请回答:
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北方各族是怎样尊称他的?
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请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件事例。

三则材料反映了唐朝采取哪种方式处理民族关系?
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的作用?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的少数民族政策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唐代是个繁荣而开放的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

——《及第谣》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向东至朝鲜日本,西至波斯、大食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材料一与唐朝时期的什么制度有关?这种制度诞生于何时?何时完善?“风吹金榜落凡尘”与这一制度设立的哪一科目有关?
材料二中“朕独爱之如一”,请举例说明。

依据材料三,列举两个表现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具体史实。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