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机制构建思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机制构建思路分析
发布时间:2022-04-11T03:58:35.61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2期作者:付京晶[导读] 在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对于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必要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与分析:
江宁区水务局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机制构建相关内容,然后阐述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必要性,最后对强化立法建设、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创建公共参与制度等综合管理机制构建方式进行总结,确保综合管理机制的合理性,为后续水资源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水环境;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
1、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必要性分析
流域如果从概念角度进行分析,不仅仅是水气土等环境资源的统一体,同时也是包含社会、自然与经济的复合系统。

如果从水资源管理角度进行分析,属于地表水与地下水共同构建的地理区域,属于一个水系,在区域内水会朝着相同终点流。

在相同流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以及水量之间有着较为密切联系,此类联系使得流域不仅仅是地理区域,而是能够构成统一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之为流域。

在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对于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必要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与分析:(1)能够将当前我国水环境与水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更好解决。

在如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过程中,人口与资源之间的问题更加突出,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如今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促使人们对于用水、水资源保护给予更多重视(如图一)。

基于此,水资源危急缓解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对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进一步完善,在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持续利用基础之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时空分布不均匀问题、水资源浪费问题以及水环境恶化问题等。

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通过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等方式解决。

(2)水具有一定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是构成环境中的重要要素,水是不同生物的栖息场所与生存场所,同时在确保流域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水资源在城镇供水领域、灌溉领域、航运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水在生态方面、经济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两者属于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重要关系。

水环境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在水环境价值基础之上进行。

与此同时,水资源管理工作还要保证在水经济价值管理活动基础之上,即便水具有双重属性,但水环境与水资源在本质上属于一体,在水资源开发与水资源利用过程中,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如果水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那么会对后续水源开发、水资源利用产生很大影响。

如果从水环境娱乐观赏价值与纳污能力角度分析,水环境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资源。

在此背景下,针对流域内的水环境、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促使水资源能够将自身效益发挥出来。

(3)水的自然特征是流动,这也对水的流域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如果流域将河流、流经流域作为中心与单元,那么水质、水量、地下水、地表水等,可以共同组成完成的生态系统,不同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属于完整的整体。

不同流域都会跨越很多不同行政区域,因此,行使管理权的主体存在差异,地方利益、个人利益、部门利益等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在此背景下,完成的系统会被人们划分,部门与行政区域分割管理方式,会对流域内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产生直接影响,水资源逐渐恶化。

针对这一情况,需要落实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工作,将不同问题更好解决。

图一:水资源污染
2、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机制构建措施2.1强化立法建设
在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机制构建工作开展中,对于立法建设工作,需要有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能够给予更多重视。

从立法角度展开,做好立法建设工作,对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文件等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法律法规落到实处,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法律支持与保障。

在加强立法建设,构建完善管理机制时,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应用中不难看出,涉及到水的立法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

法律上的分化管理,致使两者之间的分离管理。

该种管理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法律体系针对性,但是会对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造成影响,出现覆盖率不足等情况[1]。

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工作部门需要做好法律文件的全方位分析工作,将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相关内容,直接融入到环境保护法中。

这样在构建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机制过程中,能够获得法律支持与法律保障。

(2)在对水流域综合管理工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制定处于与流域特征管理具备较高契合度的流域管理方法。

与此同时,对水环境和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在流域综合管理方法制定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不同内容,比如,流域管理、财务制度、水资源开发、水污染防治等。

对于此类内容,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全面考虑与分析,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管理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水资源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3)在保护制度的构建中,要对不同流域差异性特征情况,比如,结合地理位置、净流量、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等相关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这样构建的保护制度能够更具针对性,为水环境建设工作,以及水资源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比如,在黄河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治理工作落实中,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在分析中意识到黄河流域存在明显水土流失情况。

基于此,在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中,要将水土保持作为重点内容。

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可以将污染治理作为关键,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水资源污染问题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

(4)对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工作给予更多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创建出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对不同法律法规实施细则要有正确认识,确保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工作,能够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能够对自身工作行为进行规范,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开展工作,为我国水环境、水资源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2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是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机制创建中的一项重点内容,生态补偿工作实际上就是在对流域内水资源基本开发、利用情况有正确认识基础上,做好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利益不均匀现象处理工作。

与此同时,制定出适合中央到下游政府部门的生态水环境法律制度,并将该法律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对上游地区政府、下游地区政府部门财政收入情况的合理分配。

在此背景下,还可以创建科学激励机制,创造更多水资源流域综合治理效益。

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中,如果想要促使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将自身作用发挥出来,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持续性原则,促使综合管理机制的合理性得到保障。

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性要确保,在其中要对政策补偿问题、资金补偿问题、项目补偿问题进行充分考虑,这样生态补偿机制的适用性与全面性可以得到提升,为水环境和水资源综合治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3创建公共参与制度
在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机制构建期间,如果想要保证机制完善性,实现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将创建自上而下的公众参与调查制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对公众参与渠道进行拓展,并开发公众参与平台。

这样人民群众针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水资源浪费问题等,能够通过有效渠道进行合理反馈[2]。

在此期间,人民群众也能够对自身肩负的责任、自身工作重要性有正确认识。

促使人民群众能够将自身监督作用发挥出来,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氛围。

与此同时,还要对代表提案制度、群众信访制度进行优化,将政协委员会监督检查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对人大代表制度作用的全面发挥。

确保在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工作中,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其中,对市场企业行为进行全面监督,发现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将具体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这样工作部门可以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人民群众针对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等相关工作,给出自身意见与建议,促使相关工作部门能够朝着更好方向发展,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问题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机制构建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针对该项工作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重视。

在综合管理机制构建中,能够对相应法律法规进行合理应用,通过立法约束等不同方式,为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正确引导,促使水资源利用率能够得到提升,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从而避免水资源浪费、减少水资源污染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罗小林,尹长文,张国新,刘毅,牛存稳,韩峰.北京市水环境现状及流域综合治理措施[J].水资源保护,2021,37(05):140-146.
[2]高复阳,方晓萌.建立完善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32(12):12-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