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整理】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巩固重点题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化常识专题
1、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2分)
①《论语》《孟子》《庄子》《礼记》均为儒家经典。

()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
【答案】①× ②√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学”的浅显认知。

十多年来,聊城市一直关注社
会文化热点。

在“国学”一度如火如荼的今天,今年的题型变动,是个鲜明的导向。

第一
小题中,《庄子•礼记》显然不是儒家经典。

庄子,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
子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C
【解析】C项,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苏轼对词的功绩:一改宋词的婉约之风,开创了雄壮、豪放的词风,成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和领军人物。

而不是“使词依附于
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隆中对》分别出自《左传》《战国策》《三国志》。

这几部书既是史学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B.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是: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和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C.《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在海上与巨大的马林鱼搏斗了三天三夜,虽然最终马林鱼
被鲨鱼吃光了,但他用行动证明:人并不是生来就是要吃败仗的。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
攒了三年,终于买下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刘四抢走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名著相关情节的考查,要学生识记重要的
文学常识及其名著相关重要的故事情节。

祥子买的第一辆车是被大兵抢走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井游记》通过描绘晚春美景,表露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B.《曹刿论战》通过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C.《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D.《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感情。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各项中篇名仔细回顾作品内容,根据所学所记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相关作品,找到信息相关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错,《满
井游记》是写作者长期居于城中来到郊外感觉到无限的自由,文中有“若脱笼之鹄”一句,作者表达是对城中官场生活的反感,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寄情山水的兴趣”。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
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
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
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答案】A
【解析】A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

6、下列作家、作品,体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吴敬梓——清代——《儒林外史》——讽刺小说
B.席慕蓉——台湾作家——《贝壳》——散文
C.契诃夫——《变色龙》——小说——小弗郎士
D.郭沫若——《雷电颂》——历史剧——屈原
【答案】C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射者中,弈者胜。

”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

唐代以称人排行
为高雅的风尚。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 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
历十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A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六艺”中的“射”是指射箭。

B“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

C正确。

D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通常指旧历每月之十五日。

“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

据此,答案为C。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耄耋”指八九十岁。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般是用韵的。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答案】C
【解析】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项中的“俄国的屠格涅夫”不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故答案为C。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可以说家喻户晓,其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B.《童年》中阿廖沙是高尔基刻画的一个坚强、正直,充满爱心的人物形象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三次买车,三次失去,最后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以歌颂母爱与童真,赞美美好的大自然为主题
【答案】C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答案】D
【解析】D项,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其中的
“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比较早,多
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
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
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B.话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

它以演唱为主要手段。

C.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之为“襁褓”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
作有《骆驼样子》《茶馆》等。

【答案】B
【解析】B项,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故选B。

1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答案】A
【解析】A项,《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

13、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罗摩衍那》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
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B.《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在荒岛生活28年的经历。

C.《骆驼祥子》不仅刻画了祥子,而且还写了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

D.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
是在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的,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答案】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
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
击和讽刺。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
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都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
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据此,答案为D。

15、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史书,西汉刘向整理成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出自该书。

B.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C.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牡牧。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 猫•鼠》《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
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
及风格、流派等。

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
梳理有关情节,比较判断。

B中大闹桃花村和火烧瓦罐寺的是鲁智深,B错,故选:B。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6、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祖母形象往往光彩照人。

《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把“我”从黑暗中叫醒,领向光明;《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不断把孩子心灵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B.寓言给人启迪。

《黔之驴》告诉人们,不能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到,要敢于斗争,善
于斗争;《愚公移山》启示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C.细节常常独具魅力。

《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脱下和穿上军大衣的细节,凸显了他的
机智灵活、处变不惊;《百合花》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子,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D.散文作为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风格多种多样。

有的深沉冷峻,如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有的柔婉清丽,如郭沫若的《白鹭》;有的自然真挚,如巴金的《繁星》;……
【答案】C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父亲的病》既讽刺庸医,也批评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态度。

B.高尔基根据亲身经历,以娴熟的艺术技巧成功再现了阿廖沙从觉醒到成长的艰苦历程。

C.祥子买到新车遭到流窜的大兵劫掠后,孙侦探的敲诈夺走了他准备第二次买车的积蓄。

D.在监狱对敌斗争中,成岗沉着冷静,承认传单是他所写,引敌误判,保护了同志和组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仔细分析各选项内容,抓住信息点,根据所读积累,判断正误。

D “成岗”应为“许云峰”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B.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童年》的整体基调虽然严肃、低沉,但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D.小说《简•爱》所述故事主要发生在桑菲尔德庄园,因为简•爱以家庭教师身份为罗切斯特的女儿阿黛勒授课,她的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产生交集,但最终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答案】D
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B.《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文中人物杨志是一个憨厚鲁莽、天真任性的人。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儒家经典《孟子》,文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B句中“杨志是一个憨厚鲁莽、天真任性”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错误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
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B.《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
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C.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即后世统称说理辨析一类的说明文。

我们学过的
这种体裁的文章有《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D.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
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答案】B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传说,天地开辟后,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揉捏黄泥、挥洒泥浆创造了人。

B.“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A项正确;B项正确;C项不正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D项正确。

2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
种行当,“旦”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体。

B、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
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
《孟子》合称为“四书”。

【解答】A.有误,“生”是扮演男性的角色,“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
B.有误,《故乡》出自《呐喊》;C.正确;D.有误,“四书”不包括《礼记》;故选:C。

2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阴”指山北水南。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中
的“布衣”,意思都是平民,指没有功名或没有官职的人。

C.《史记》长于记人,在本纪、世家、列传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周亚夫、
唐雎等。

班固赞其“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初中阶段,我们陆续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小说《故乡》《孔乙已》,被他弃医从文人生选择所体现出的爱国
情怀深深折服。

答案.B评分:共 3分。

24、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
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答案.A
25、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
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
称自己时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

C.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D.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

——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的密切关系。

【答案】C
【解析】C项,句子中的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

主题应该使用引号。

故答案为C。

26、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

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一形象,集干练、智慧、仁爱于一身;斯威夫特通过
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
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
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各句中文字信
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B错,杜甫的《春望》侧重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考点定位】【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

司马迁的
《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

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
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B《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的一部多卷本的编年体史书。

故答案为B。

28、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认为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需要
伟人的社会,为此他写作了《名人传》。

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其他法国作家的作品,如
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等。

B.《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
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课文《智取生辰纲》就选自《水浒》。

C.《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

《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
是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奖。

这两首散文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歌颂了母爱。

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写成的。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如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的韩愈的《马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请将以下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答在本试卷上的无效)
【答案】A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9、按要求答题。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