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知识要点汇总名师精编资料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排水工程
1. 取水口与被保护的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 5 米,并不宜大于100 米。

2.住宅生活用水定额受卫生设备的普及率、卫生器具的设置标准、居住地区所处省份及当地气温、居
民生活习惯、气象条件的影响。

卫生器具的设置标准是直接影响生活用水定额的首要因素。

3.贮水池有效容积根据调节水量、消防储备水量和生产事故备用水量确定。

调节水量应根据用水量和流入量
的变化曲线确定,如无资料可根据用水储备量确定。

生产事故用水量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4.高层建筑给水贮水池容积计算,其生活贮水不小于日用水量的20%~30% 。

消防贮水为室内和室外
消防用水量。

当室内储水池的容积包括室外消防用水量时,应在室外设消防取水口。

5.一个给水当量指污水喷盆用的截止阀或配水龙头在流水压力为20Kpa 时全开的流出量,0.2L/s 。

6.供水水泵的容量要比最大小时用水量至少大20%
7.有大便器、洗涤盆无淋浴设备的住宅每人每日生活用水定额为85-130。

有住宿的托幼儿园用水定额
为 50-100。

8.工业企业建筑生活用水,一般宜采用25-35L/ 人班,小时变化系数为 3.0-2.5,用水时间为8 小时
9.工业企业建筑生活用水沐浴延续时间为1 小时
10.生活生产用水量应按最大小时流量计算,消防用水量应按最大秒流量计算。

11.采用有水箱室内给水系统时,水泵出水量按最大小时流量确定,无水箱给水系统时,按设计秒流量
确定。

12.水泵出水量,当气压水罐内为平均压力时,不应小于管网最大小时流量的 1.2 倍
13.水表的口径选择以设计秒流量选定水表的额定流量。

以平均小时流量的6%-8% 校核流量。

14.室外给水管网允许直接吸水时,水泵宜直接从室外吸水,但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应不小于100 kPa
15.变压式给水设备的进水泵一小时内最多启动次数一般为6-8 次
16.多台水泵共用吸水管连接应采用管顶平接
17.水表的口径应根据用水量均匀的给水系统的给水最大流量确定
18.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有多种因素确定,一般建筑最低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处的静水压力宜控制在
300-350kPa ;办公楼宜为 350-450kPa。

当高层建筑不超过 100M 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的消防静水压力不应低于 0.1Mpa 。

室外低压给水管道水压,当生活、生产和消防水量达到最大时,不应低
于 0.1Mpa 。

一般以 10~12 层作为一个供水分区。

19.水箱与水箱之间、水箱和墙面之间的净距,均不宜小于0.7M 。

有浮球阀的一侧,水箱壁和墙面之
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1.0M 。

水箱顶至建筑结构最低点的净距,不得小于0.6M 。

20.埋地生活饮用水贮水池,与化粪池净距不应小于10M 。

21.当饮用水作为工业备用水源时,在连接处,生活饮用水的水压应大于其他水管水压。

22.给水配水管管径小于 25mm 时,一般管道流速控制在 1.0m/s 左右
23.生活给水系统中,生活器具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450 KP a( 45mH 2O),不得大于 600KP a。

水压大于
350 KP 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应设减压阀。

24.水泵吸水管管内水流速度为1.0-1.2m/s
25.气压给水设备的罐顶至建筑结构最低的距离不得小于 1.0M 。

罐与罐之间及罐壁与墙面的净距不宜
小于 0.7M
26.生活给水管管径小于或等于150 时,应采用镀锌钢管或给水塑料管。

管径大于150 时,可采用给水
铸铁管
27.建筑给水可用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聚丙稀管、聚丁稀管),D N10~100,压力为0.60MP a,给
水温度≤ 45℃。

28.给水立管距大小便槽端部≥ 400。

室内给排水管道平行时≥ 500;交叉室≥ 150,且给水管在上。

29.生产和消火栓系统消防给水管一般采用非镀锌钢管或给水铸铁管。

30.消防、生活共用给水管管网、消防给水管管材应采用与生活给水管相同的管材
3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给水管应采用镀锌管或镀锌无缝钢管
32.喷泉的喷嘴宜采用铜质材料,其表面应光洁、匀称
33.给水管网应在下列管段上增设阀门:
引水管、水表前和立管。

环行管网干管、贯通枝状管网的连通管。

环状管网过长时宜分段设置阀门。

居住和公建中,从立管接有 3 个及以上配水点的支管。

工艺要求设置阀门的设备配水支管和配水管,同时关闭的配水点不超过 6 个。

34.给水管网的下列管段上,应装设止回阀:
1)两条及以上引入管且在室内连通时的每条引入管
2)利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进水的水箱,其进水管和出水管合并为一条管道时的引入管
3)装设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引入管和水箱消防出水管
4)生产设备的内部可能产生的水压高于室内给水管网水压的设备配水支管
5)升压给水方式的水泵旁通管
35.管径小于或等于50 时,宜采用截止阀;管径大于50 时,宜采用闸阀或碟阀
36.在双向流动管段上,应采用闸阀或碟阀。

在经常启闭的管段上,应采用截止阀
37.消防给水宜与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合并。

高层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给水宜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

38.消防和生活生产共用系统应绕水表设旁通管,设阀门加铅封,使水流通过水表,需要时打开
39.给水管配水管出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
40. 给水管配水管出口高出用水设备溢流水位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排水出口处给水管管径的 2.5
倍。

特殊器具和生产用水设备不可能设置最小空气间隙时,应设置防污隔断或采取其他的有效隔断
措施
41.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同沟或共加敷设时宜敷设在排水管、冷冻管的上面,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
不宜与输送易燃有害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沟敷设。

42.生活给水引水管与污水排水管管外壁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 1 米。

室内给排水管平行埋设时,最小净
距 500。

43.给水横管宜设 0.002-0.005 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44.给水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宜
小于 0.1M
45.容积式水加热器出口的最高温度和配水点最低温度,当无需软化处理或有软化处理时,水加热器出
口的最高温度不大于 75℃,配水点最低水温不小于 60℃。

46. 当热水供应系统只供沐浴用水时,住宅、旅馆最低水温不应低于37℃。

47.幼儿园托儿所浴盆淋浴器要求热水的温度是35℃。

48.高度不超过 100 米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水加热器集中设置的分区热水供应系统。

49.废热锅炉所利用的烟气温度不宜低于400℃。

50.热水锅炉或水加热器的出水口的最高温度与配水点低温度的差,不得大于15℃
51.公共浴室淋浴器出水水温应稳定,并宜采用的措施是:
1)用开式热水供应系统
2)给水定额流量较大的用水设备的段,应与淋浴器配水管道分开
3)多于 3 个淋浴器的配水管道,宜布置成环形
4)当淋浴器少于 6 个时,沿途损失可采用不大于300Pa,多于 6 个时,采用不大于350Pa,但其管径不得小于25
52.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消防水池
1)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道、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室内外消防用水量
2)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且消防用水量之和超过25L/S
53.生活、生产贮水池和消防用水池应分开建设。

54.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

消防水池水深应保证消防车的消防水泵吸水
高度不超过 6.00m。

取水口或取水井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 )的距离不宜小于15m;与被保护高层建筑的外墙距离不宜小于 5.00m,并不宜大于 100m。

55.消防水池容量如超过1000M3 时,应分设成两个。

高层建筑消防水池容量如超过500M3时,应分设
成两个。

56.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消火栓距高层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宜大于 40M;距
路边的距离不宜大于2M ,在该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

57.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L/s 时,可布置成枝状
58.环状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防栓的数量不宜超过 5 个
59.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

室内消防竖管管径不应小于100。

60.室外消防给水可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或低压给水系统。

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管
道的压力应保证用水量达到最大,且水枪在任何建筑物的最高处时,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 10M 。

采用低压给水系统,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的消防栓的水压不小于10M 水柱
61.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罐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

但距罐15 米范围内的消火
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
62.道路宽超过 60M 时,应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63.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

64.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 以内,如消防用水量不超过 15
L/s 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65.高层建筑群可以共用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

66.室内消防水箱的储水量为10分钟的消防用水量。

67.高层一类公共建筑水箱的消防贮水量不应小于18M 3
高层二类公共建筑和高层一类居住建筑水箱的消防贮水量不应小于12M 3
高层二类居住建筑水箱的消防贮水量不应小于6M 3
68.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予以确定。

69.设置在地下室的有消防用水量的储水池,应保证消防车的吸水高度不超过 6 米。

70.消防水泵宜采用自灌式引水。

一组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

71.建筑物必须设置室内消防给水的建筑:
1)高层建筑必须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

2)厂房、库房、科研楼
3)超过 800 个座位的剧院电影院、超过1200 个座位的会堂、体育馆
4)体积超过5000M 3的车站、码头、机场建筑物、展览馆、商店、病房楼、门诊楼、教学楼、图书馆
5)超过7层的单元式住宅,超过 6 层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
6)超过5层或体积超过 10000M 3 的其他民用建筑
7)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
72. 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体积不超过3000m 3的戊类厂房或居住区人数不超过500 人,且建筑物不
超过二层的居住小区,可不设消防给水。

73.室内消火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可燃物的设备层,要层层设置有消防给水。

2)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个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3)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不超过80M 水柱,如超过 80M 水柱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超过 50M 水柱时,应有减压设施。

4)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5)高层建筑、甲乙类厂房室内消火栓间距不超过30M ,其他单多层建筑不应超过50M
74.高层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竖管应成环状,且管道直径不应小于100。

75.水枪的充实水柱一般不应小于7M。

甲乙类厂房、超过四层的厂房和库房、不超过100 米的民用建
筑≥ 10M 。

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超过100 米的民用建筑≥ 13M 。

76.消火栓的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速不宜超过5m/s。

77.低层建筑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不应超过80mH 2O 柱,否则应采用分区给水。

高层建筑室内
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大于50mH 2O 柱时,消火栓处应设减压装置。

78.室内消火栓在布置时,一般不能用双出口的消火栓代替两支水枪。

但18 层及以下,每层不超过8
户,建筑面积不超过 650 平方米时,可用双出口。

79.分区给水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一般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50 米的建筑。

80.可不设消防给水的建筑:
1)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可燃物较少的丁戊类厂库房(高层除外)。

2)耐火等级为三、四级,且建筑体积≤3000m3 丁类厂房和建筑体积≤5000m3 戊类厂房。

81.室内温度低于 4℃或高于 70℃的建筑物、构造物,应采用干式喷水灭火系统。

4~70℃的环境温度应
采用湿式系统。

8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总用量按火灾持续时间 1 小时计算
83.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部位:
1)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
2)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和综合办公楼内的走道、办公室、餐厅、商店、库房和无楼层服务台的客房
3)每层面积超过3000M 2或建筑面积超过9000M 2的百货商场、展览大厅
4)超过 1500 个座位的剧院、超过 2000个座位的会堂、超过 3000 个座位的体育馆的观众厅、舞台上部、储藏室、贵宾室等部位。

5)建筑面积超过500 m2的可燃物品的地下库房。

6)每座占地面积超过 1000m2 的棉、毛、丝、化纤、毛皮及其制品库房;每座占地面积超过600m2的火柴库房。

可燃、难燃物品的高架库房和高层库房(冷库、高层卷烟成品库房除外)。

7)藏书超过 100 万册图书馆的书库、省级邮政楼的邮袋库
84.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部位:
1)一类高层建筑及其裙房,除游泳池、溜冰场、建筑面积小于 5.00m2 的卫生间、普通住宅、设集中空调的住宅的户内用房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

2)二类高层的下列部位:公共活动房;走道、办公室和旅馆客房;自动扶梯底部;可燃物品库房。

3)高层中的空调机房、公共餐厅、公共厨房以及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多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4)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商店
5)地下半地下,四层及以上,一至三层建筑面积超过300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85.应设水幕设备的部位:
1)超过 1500 个座位的剧院和超过 2000 个座位的会堂、礼堂的舞台口,以及与舞台相连的侧台、后台的门窗洞口;高层建筑中超过800 个座位的剧院、礼堂的舞台口。

2)应设防火墙等防火分隔物而无法设置的开口部位;
3)防火卷帘或防火幕的上部。

86.应设雨淋喷水灭火设备的部分:
1)超过 1500 个座位的剧院和超过2000 个座位的会堂舞台的葡萄架下部。

2)建筑面积超过 400m2 的演播室,建筑面积超过500m2的电影摄影棚。

87. 应设置二氧化碳等气体灭火系统的部位,但不得采用卤代烷1211、 1301 灭火系统:
1)藏书量超过100 万册的图书馆的特藏库、大型图书馆博物馆的珍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珍品库等。

2)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中心内,建筑面积不小于120m2的音像制品库房。

88.广电、电讯等建筑的重要设备室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89.二氧化碳最低的设计灭火浓度为34%
90. 全充满卤代烷灭火系统,一个保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 平方米
91.化学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为4-55℃。

92.生活污水量的确定以生活污水的最大小时流量与生活用水的最大小时流量相同
93.生活污水的最大小时流量由住宅或公建生活用水定额、小时变化系数确定
94.温度高于 40℃的排水应采取措施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
95.医院经消毒后的污水,不得排入生活饮用水集中的取水点上游1000M 和下游 100M 的范围,经消毒
后如排入娱乐和体育用水,还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

96.对夹带杂质的含油污水,应经除油处理后排放,在隔油井内应附有沉淀部分
97.粪便污水和其他污水,不得排入隔油井内
98.室外检查井及排水管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 2.5~3 米,不应大于 10 米。

化粪池距离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不得
小于 30M ,离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 5M ,化粪池设置的位置应便于清掏。

化粪池清除污泥时,遗留的污泥量为 20%
99.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时,粪便污水与生活污水宜分流
100.污水泵为自动控制启动,其流量应按设计秒流量确定,污水集水池的容积,不得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min 的出水量,但水泵启动次数每小时不得超过 6 次。

污水泵为人工控制启动,其流量应按最大小时流量确定,生活污水集水池的容积不得大于6h 平均污水量。

101.化粪池的有效容积按污水在化粪池中的停留时间计算,宜采用12-24小时
102.化粪池的深度不得小于 1.3 米,宽度不得小于 0.75 米,长度不得小于 1.0 米。

化粪井的直径不得小于 1.0 米。

103.在同等条件下影响洗衣房洗衣成本(耗费肥皂量)的首要水质因素是硬度
104. 排水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宜采用两个45°弯头或弯曲半径不小于 4 倍管径的 90°弯头
105.卫生间及需从地面排水的房间应设置地漏,地漏应设置在易溅水的器具附近及地面最低处
106.地漏的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 50
107.为保证排水系统的臭气不窜入室内,地漏应设水封,其水封深度不得小于100;水封盒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 50
108.当采用排水沟排水时,一个直径为100 的地漏可供 8 个淋浴器使用
109.卫生器具的设置数量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或规定的要求
110.大便器、大便槽和小便槽的冲洗管,宜采用给水塑料管。

111.生活污水管道一般宜采用排水铸铁管或硬聚氯乙烯管,管径小于50 时,可采用钢管。

生活污水埋地管可采用带釉的陶土管
112.排水管道一般应在地下埋设或在地面上楼板下明设,如建筑或工艺特殊要求时,可在管槽、管道井、管沟或吊顶内暗设,但应便于安装和检修
113.医院污物洗涤间内的排水管管径不得小于75。

食堂内的污水干管管径不得小于100;支管不得小于75。

小便槽或 3 个及以上的小便器,污水管管径不宜小于75。

114.在水流转角小于 135°的污水横管上,应设检查口或清扫口。

115.在连接 2 个及以上的大便器或 3 个及以上的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上,宜设置扫口
116.立管上检查口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 10M ,但在建筑物最低层和设有卫生器具的二层以上坡顶建筑物的最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平顶建筑可用通气管顶口代替检查口,当立管上有乙字管时,在该层
乙字管的上部应设检查口,检查口设置高度,从地面至检查口中心宜为 1.0M ,并应高于该层卫生器具上边缘 0.15M
117.通气管的管径,应根据排水管的排水能力、管道长度确定,不宜小于排水管管径的1/2
118.公共食堂厨房内的污水采用管道排除时,其干管管径不得小于100
119.为了防止下水道通过储水池的溢流管倒流污染,生活储水池的溢水口应高出室外地坪100
120.天沟外排水可用于大面积厂房屋面排水
121.优质排水的顺序为冷却水、沐浴排水、洗脸洗手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以上为生活污水);
厕所排水(生活废水)
122.按 60℃计算日用水量≥ 10 立方米时,硬度大于 375mg/l 时,洗衣用水应进行处理,其他用水宜进行处理。

日用水量< 10 立方米时,其原水可不进行水质处理
123. 一个给水当量是污水盆用的一个截止阀或配水龙头,在流出水压力20kPa 是全开的出流量0.2L/s 。

124.设置通气管可以使室内排水系统于大气相通,尽可能使管内压力接近于大气压,其作用有保护水封不受破坏、减少排水系统的噪声、放出管内的有害气体、延长管道使用年限
125.节水型大便器冲洗水箱在现阶段以9L 为界
126.在厂房内,不同地面、不同管材的最小埋深为0.4M 。

车行道下,排水管最小埋深为0.7M
127.室内排水铸铁承接直管最常用的连接方法为普通水泥接口。

128.雨水量应以当地暴雨强度公式按降雨历时 5 分钟计算
129.雨水斗的排水连接管管径不得小于100
130.布置雨水斗时,宜采用单斗排水,当采用多斗排水时,悬吊管上设置的雨水斗不得多于 4 个长度大于 15 米的雨水悬吊管应设检查口
民用建筑落水管的间距一般为8-16 米
131.雨水排出管内水流呈压力流状态不能直接接入其他排水管
132. 天沟外排水的流水长度,应结合建筑物伸缩缝布置,一般不宜大于50M ,其坡度不宜小于0.003 133.雨水管道的设计重现期一般为一年
134.厂房内不允许进雨水、厂房内不允许设置雨水管道、天沟长度不大于50M
135.采用屋面天沟排水,特大暴雨时,天沟水面会超过设计标高,为防止由天窗向内溢水采用在天沟末端山墙上溢流口
136.电缆井、管道井、排烟井、排气井、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 1.0 小时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137.水电煤气三表尽量不进户,管道井、分层集中设于走道的壁龙内、水箱间等,当分户水表设置在户门内,其数字显示宜设在户门外,以便查表
138.优质杂排水是指:污水浓度较低的排水。

如冷却水、盥洗排水、沐浴排水
139.消防水泵房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泵房净高不得小于 3.0 米。

采暖温度一般为 16℃。

窗地比为 1/6-1/7 。

140.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 小时的非燃烧体墙和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141.消防水泵房应设置室外的出口,设在楼层上的消防水泵房应靠近安全出口
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
1.法定热量单位是 W(瓦),也是电功率单位(焦耳 /秒) ,非法定热量单位一冷吨(或美国冷吨),约等于
3500W 。

2.集中采暖系统包括散热器采暖、热风采暖和辐射采暖
3.民用建筑机械循环热水采暖方式,供水温度为95℃,回水温度 70℃。

低温热水安全,不易气化,
卫生条件好,宜在民用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中采用。

高温热水系统中的水温是110℃。

4.蒸汽温度一般 110-130℃。

高压蒸汽压力> 70kPa;低压蒸汽压力≤ 70kPa。

蒸汽采暖系统宜采用上供下
回双管系统。

5.金属辐射板采暖,宜采用不低于110℃热水或压力不低于 400kPa 的高压蒸汽。

6.地板辐射采暖,供水温度不宜超过60℃。

同等热舒适条件下,室内气温可比对流采暖时低2~3℃。

7.汽暖系统主要附件:疏水器、减压阀、安全阀。

8.热水系统主要附件:膨胀水箱、集气罐、除污器。

9.疏水器不用于热水系统,膨胀水箱不用于蒸汽系统。

10.热水系统膨胀水箱的作用一是定压,是采暖系统始终充满水,保证最高点不倒空、不汽化,最低点
不超压;二是容纳受热膨胀后系统中多余的水。

11.疏水器作用:阻止蒸汽遗漏;排除散热器及管道的水;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12.膨胀水箱五管:膨胀管、循环管、溢流管、信号管、排水管。

前三种不得装有阀门。

13.热水和蒸汽采暖均应考虑及时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采暖管道坡度是为了集气和排气。

14.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 时竖向宜分开。

超过50 米系统水压高选择散热器不方便。

15.采暖热媒为蒸汽时,不宜采用钢制散热器,当采用铸铁散热器时,也应与散热器所能承受的压力向
适应;蒸汽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宜超过0.2MPa 。

16.钢制、铝制散热器不应在同一热水采暖系统中使用。

17.钢制散热器应采用闭式系统。

钢制散热器可用于高层建筑。

18.蒸汽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形、板形和扁管等散热器。

19.采用铸铁散热器不宜用于安装流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系统,不宜用于高层建筑。

广泛应用于热水和
低压蒸汽系统。

20.两道外门的门斗内不应设散热器。

21.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特点是不需要电力,但作用压力小,仅适宜于半径不超过50 米,三层以
下的小型建筑。

22.小型公寓应选用双管下供下回式机械循环供暖系统
23.双管上分式低压蒸汽采暖系统的优点:安全卫生条件好;不需要较大的管沟;系统运行时不致产生
较大的噪声。

缺点:系统作用半径小。

24.20 层办公楼应选用分区式单管跨越式机械循环供暖系统
25.高层建筑的热力入口多在地下室或中间设备层,其净高应不小于 1.8 米
26.一般供暖的热交换站的作用半径在500 米范围内。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输送距离一般不超过10Km 。

27.30 米以下的建筑应采用低压采暖系统,散热器采用低压散热器
28. 高层建筑的垂直单管热水采暖系统所供层数不宜大于12 层
29.浴室采暖温度不应低于 25℃。

托幼儿园采暖温度不应低于20℃
30.计算采暖热负荷时,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应按其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其朝向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0~ 10%东、西 -5%东南、西南 -10~ -15%南-15~-30%
31.当冬季的日照率小于 35%时,建筑物东南、西南、南向围护结构耗热量的修正率为-10~0%;东、
西向不修正。

32.通过建筑物的外门、窗散失的热能约占建筑物总能耗的2/3
33.当房间高度为 6 米时,围护结构高度的附加耗热量为4%。

外窗与外墙之比大于50%时,围护结构
附加耗热量为10%。

34.集中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1)住宅卧室、起居室、卫生间:18℃;厨房:15℃;走廊等:12℃。

2)公建办公室、休息室、食堂等:18℃;盥洗室、卫生间等:12℃;浴室、更衣室等25℃;
35.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五天的日平均温度
设计计算用的采暖天数,应按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5℃)的总日数确定冬季空气调节的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
36.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的平均风速,对于民用建筑不宜大于0.3 米 /秒。

37.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冬季室温和提高夏季室温,可以达到节能效果,在供暖期若降低 1℃,可节
能 10-15%
38.严寒或寒冷地区,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风口,其下缘不宜低于 4 米,否则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
地点的措施
39.舒适性空调夏季室内温度应为24-28℃,湿度40~65% 。

风速≤ 0.3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