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17首名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唐后主李煜17 首名篇
1.《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
别离歌。
挥泪对宫娥。
【鉴赏】此首后主北上后追赋之词。
上片,极写当年江南之豪华, 气魄沈雄,实开宋人豪放一派。
换头,骤转被虏后之凄凉,与被虏后之憔悴。
今昔对照,警动异常。
"最是"三句,忽忆当年临别时最惨痛之事。
当年江南陷落之际,后主哭庙,宫娥哭主,哀乐声、悲歌声、哭声合成一片,直干云霄,宁复知人间何世耶!后主于此事,印象最深, 故归汴以后,一念及之,辄为肠断。
论者谓此词凄怆,与项羽拔山之歌同出一揆。
后主聪明仁恕,不独笃于父子昆弟夫妇之情,即臣民宫娥, 亦无不一体爱护。
故江南人闻后主死,皆巷哭失声,设斋祭奠。
而宫娥之入掖庭者,又手写佛经,为后主资冥福。
方可见后主感人之深矣。
2.《捣练子》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
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
到帘栊。
【鉴赏】此首闻砧而作。
起两句,叙夜间庭院之寂静。
"断续"句,叙风送砧声,庭愈空, 砧愈响,长夜迢迢,人自难眠, 其中心之悲哀,亦可揣知。
"无奈"二字,曲笔迳转,贯下十二字,四层含意。
夜既长,人又不寐,而砧声、月影,复并赴目前,此境凄迷,此情难堪矣。
杨升庵谓此乃(鹧鸪天)下半阕。
然平仄不合,杨说殊不可信。
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钓。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鉴赏】:此首写别愁,凄惋已极。
"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 画出后主愁容。
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
举头见新月如钩, 低头见桐陰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
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陰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
下片,因景抒情。
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
所谓" 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惟有自家领略也。
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
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究竟滋味若何,后主且不自知,何况他人?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4.《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鉴赏】:此首伤别,从惜花写起。
" 太匆匆"三字,极传惊叹之神。
" 无奈" 句,又转怨恨之情,说出林花所以速谢之故。
朝是雨打,晚是风吹,花何以堪,人何以堪,说花即以说人,语固双关也。
" 无奈" 二字,且见无力护花, 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
下片,明点人事,以花落之易,触及人别离之易,花不得重上故枝,人亦不易重逢也。
"几时重"三字轻顿;"自是"句重落。
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
"自是" 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义蕴。
此与"此外不堪行"," 肠断更无疑"诸语,皆以重笔收束,沈哀入骨。
5.《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鉴赏】:此首思故国,不假采饰,纯用白描。
但句句重大,一往情深。
起句两问,已将古往今来之人生及己之一生说明。
"故国" 句开,"觉来"句合,言梦归故国,及醒来之悲伤。
换头,言近况之孤苦。
高楼独上秋晴空望,故国杳杳,销魂何限!" 往事" 句开,"还如"句合。
上下两" 梦" 字亦幻,上言梦似真,下言真似梦也。
6.《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鉴赏】: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
起句,追维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
"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
一"又"字惨甚。
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
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
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
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
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7.《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
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鉴赏】: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
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
"梦里"两句,忆梦中情事,尤觉哀痛。
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自莫凭阑"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
此与"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同为悲愤已极之语。
辛稼轩之"休去倚危阑,斜陽正在烟柳断肠处",亦袭此意。
"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
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
故"流水"两句,即承上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
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8.《更漏子·本意》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注解】
①迢递:远远传来。
②画屏:有画的屏风。
③香雾:香炉里喷出来的烟雾。
④谢家:西晋谢安的家族。
这里泛指仕宦人家。
⑤红烛背:指烛光熄灭。
⑥梦君君不知:又作"梦长君不知" 。
【鉴赏】这首词描写古代仕女的离情。
上段写更漏报晓的情景,下段述夜来
怀念远人的梦思。
先以柳丝春雨,花外漏声,写晓色迷朦的气象。
再写居室禽鸟为之惊动的情景。
不独城塞雁,即画上鹧鸪,似亦被惊起这种化呆为活、假物言人的写法,实即指人亦闻声而动。
夜来怀人写薰香独坐之无聊,灭烛就寝之入梦。
通首柔情缱绻,色彩鲜明。
9.《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解】
①樱桃落尽:是初夏的典型景象,以之寓危亡之痛。
李煜此时,城被围,宗庙莫保,樱桃难献, 又随"春归去"而"落尽",可见伤逝之感良深。
②子规啼月:子规即杜鹃,相传为失国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鸣声凄厉。
③望残:眼望凄残欲绝的景象。
④凤凰儿:似指衾枕上的彩饰。
⑤罗带:《古今词话》《历代诗余》均多作"裙带",此似以喻指小周后。
【译文】: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
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
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
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
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鉴赏】此词是李煜在凉城被围中所作。
公元974 年(开宝七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
词当作于公元975 年(开宝八年)初夏。
全词意境,皆从"恨"字生出:围城危急,无力抵御缅怀往事,触目伤情。
开头"樱桃"二句,以初夏"樱桃落尽"的典型景物寓危亡之痛。
此时甚感宗庙难保,樱桃难献,而又随春而归去"落尽",伤痛良深。
"蝶翻" 句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
"子规"句,加深了亡国之预感。
句中"小楼西"的西字,不是简单的表方位,而是宋兵自西而来,故予以特别关注。
"玉钩罗幕",点明以上见闻是从小楼窗口所及。
倚窗销愁,愁偏侵袭,望幕烟之低垂,对长空而惆怅,为国势朝不保夕而自伤。
过片写内景,时间自暮入夜。
"别巷"句写街巷人散初夜寂寥的景况,渲染环境气氛。
"望残"句,刻画出凄然欲绝的惆怅之人面对"烟草低迷"的寂寥天的形象。
接写室内的炉香悠闲缭绕着带有"凤凰儿"文的衾枕,却见她空持罗带的愁容。
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凄惨,怎能不"回首恨依依"。
结句点出一"恨"字,回贯全篇.全词所发之亡国哀怨,深切感人。
10.《柳枝词》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注解】
①风情:风月之情,指男女相亲相爱之情,这里指好容貌。
②芳:《全唐诗》等本有作"消" 。
芳魂,指美人的魂魄。
到处:随处各处。
旧游:以往游览所经之处。
③长条:指柳树下垂的枝条。
似:好像。
④强:勉强,强迫。
烟穗:形容柳树枝叶下垂为雾气笼罩的样子。
穗,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的顶端,叫做穗。
【鉴赏】这是作者为宫女代言的一首怨词,抒写女子自伤韶华已过、感怀风情不再之情。
全词以第一人称口吻写成,既有直叙,也有妙喻,通过宫女的感伤情怀侧面地透露出她的不幸身世,虽是李煜代笔,但个中深情却真切动人。
词中以柳枝喻人,以" 强垂" 喻境,喻象别致、生动,手法清新、自然,情景交合,颇为感人。
不过,也正因是李煜代抒宫女之情,词中难免有以帝王之眼看宫女之色的庸俗感觉,格调相对不高。
11.《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注解】
①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
据《史记·封禅书》中记载: " 蓬莱、方丈、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 ,去人不远 ,患且至 ,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 ,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 后就用蓬莱泛指人们想象中的美好的仙境。
蓬莱院,形容庭院幽美如蓬莱仙境一般。
天台女:本代指仙女,
这里指像仙女一样美丽的女子。
天台,山名 ,在浙江省天台县北。
相传东汉时期刘晨、阮肇二人曾上
天台山采药 ,遇见二位女子 ,留住半年回家 ,归家时发现已过了七世 ,乃知二女子为仙女。
于是后人用 " 天台女 "代指仙女。
②画堂:本汉代宫中的殿堂 ,后用以泛指绘饰华丽的堂屋。
昼寝:白天睡觉。
③抛枕:形容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把它抛在一边。
翠云: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浓密。
云,云髻 ,形
容妇女的发髻乌黑卷曲如云的样子。
光:光亮。
④异香:指女子身上散发出异乎寻常的香气。
⑤潜来:偷偷地进来 ,暗中来。
珠锁:晨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中均作" 珠琐 "。
珠锁 ,指用珍珠连缀而
成或有珍珠镶饰的门环。
门动时可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⑥惊觉:惊醒。
银屏:《历代诗余》、《全唐诗》中均作 "鸳鸯 "。
指白色而有光泽的屏风或围屏。
银屏梦,这里指好梦。
⑦脸慢:《全唐诗》、《历代诗余》、《花草粹编》中均作 "慢脸。
"脸慢 ,指细嫩而美丽的脸。
"慢,同"曼", 形容容颜的美好。
王逸注云: " 曼,泽也。
"盈盈:形容仪态美好的样子。
⑧相看:对看 ,仔细看。
【鉴赏】这首词从情郎往见少女的角度写一对男女幽会偷情的情形 ,并从情郎的言行情貌和心理活动来刻画
两人的爱情生活及情感世界。
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 ,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
起始二句点明环境 ,也点明了主人公潜入画
堂的动机和心理活动。
一个 "闭"字,既说明了少女的处境 ,也说明了男主人公何以 "潜入 "的原由 ,连"昼寝"也从中得到了说明。
有人分析 ,正是由这一个 "闭"可见 ,少女的形象是小周后 ,而且其时她正处于 " 禁中 "的这段时间里。
其实从 "蓬莱""天台 "及"画堂"等句也可以看到 ,女主人公不是普通女子。
联系李煜的生活经历 ,指词中少女为小周后大概可信。
后面是作者以欣赏的眼光描摹出少女昼寝的美丽仪态 , 又从闻到 " 异香 " 的角度表现出情郎既与少女相处甚深,又对少女挚爱有加 ,充分展现了男主人公的情
态和心理。
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
这里先从情郎的动作写起 ,空间顺序十分合理。
本是 " 潜来 ", 却因心急情切而碰响 " 珠锁 ",惊醒了少女的美梦 ,这本是煞风景的事 ,但因二人之间情深意切 ,反而有了更温馨的气氛。
作者在这里的描写又含蓄、又生动、又准
确。
结尾两句是点睛之笔 ,一个 "无限" 仿佛把千言万语都说尽 ,把万千柔情都化出 ,这就不仅是外在情貌的描写了 ,而是直接写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是由小见大 ,由实见虚的写法。
这首词的视点是男主人公的 ,是从情郎的言行情貌和心理活动来刻画二人爱情生活及其情感世界的。
这说明李煜在爱情题材作品的创作中善于变化、手法多样、技巧纯熟。
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 ,写男女欢情相聚明快而又不失含蓄,语言晓畅 ,情态自然 ,描写准确生动 ,格调也不低下 ,是李煜
前期作品中较成功的一篇。
12.《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注解】①铜簧:乐器中的薄叶,用铜片制成,吹乐器时能够发出声响。
韵脆:指吹奏出来的声音清越响亮。
锵寒竹:竹制管乐器发出的锵然的声音。
竹,指笛、箫、笙一类的乐器。
锵
指乐器发出锵然的声响。
寒竹,指箫笛乐器因久吹而含润变凉。
全句意谓管簧乐器吹奏出清脆响亮的乐曲,箫笛乐器因久吹而使夜晚变得寒冷。
②新声:指新制的乐曲或新颖美妙的声音。
移纤玉;指白嫩纤细的手指在管弦乐器上移动弹奏。
纤玉,比喻美女纤细洁白如玉的手指。
③雨云:降雨的云,这里比喻男女之间的欢情作爱。
典故出自宋玉的《高唐赋》。
绣户:雕绘华美的庭户,这里指精美的居室。
④便,立即。
谐:谐和。
衷素:内心的真情。
素,通"愫",本心、真情。
全句意思是,马上就使二人的情感谐和一致。
⑤宴罢:欢乐之后。
宴,指欢乐、快乐。
【鉴赏】
这首词描写一位男子在宴席上对一位奏乐女子的钟情和迷恋,也可说是李煜前期帝王生
活的又一实录。
词的上片首先写乐声动听美妙,生动形象,显示出作者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对音乐有较强的鉴赏力。
乐由人奏,作者先写乐声有赏乐的一层意思,但其视点主要的还是要落在奏乐的人身上。
"纤玉"用手指的形容就明确写出了奏乐的人一定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
乐美人更美,作者的心思已昭然若揭。
下片首句承上片情意相通后即绣户之中欢会,前面所铺垫而出的柔情蜜意至这里尽兴欢会,接着笔锋陡转,写宴会后情意转眼"成空",从侧面说明了两人之间的相见恨晚、春光苦短的依恋心境。
所以也才引出"魂迷"" 春梦"之辞。
"成空"实际上是指欢会后的内心空虚,
但更多地应是不忍离别偏离别的怅惘。
所以在作者的无限追想中,美人才能再入春梦由此可见,与作者相恋的应是一个宫女,而不是大周后,所以作者才感到处处有限,不能尽欢,然后又相思不得,辗转成梦。
全词写男女恋情,大胆直露,不拘礼制,形象生动,有轻有重。
既有明白直叙的描写,又有委曲含蕴的深沉。
虽然有些语句似乎不脱色情之嫌,但却仍有一种清丽明艳的风致,尤其在女子形象的描绘和男女情思的艺术表现上,都有着十分可贵的传神之笔。
13.《谢新恩》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陽,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
长相似。
【注解】
①冉(rǎn)冉:慢慢地、渐渐地,这里形容时光渐渐地流逝。
秋光:秋天的时光。
②红叶:枫、槭等树的叶子到秋天都变成了红色,统称红叶。
这里指飘落的枯叶。
③重陽:节日名。
古人以九为陽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 或"重陽"。
魏晋以后, 习俗为这一天登高游宴。
④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
榭(xiè) :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为
游观之所。
台榭,台和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
⑤茱(zh ū)萸(y ú):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
中国古代有在重陽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
⑥紫菊气,飘庭户:全句意思是,紫菊的香气飘散在庭户中。
⑦笼:笼罩。
【鉴赏】
这首词从重陽习俗写作者的秋愁。
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
确分开。
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
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陽"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
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陽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 、"晚烟" 、"细雨" 、"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 的哀叹和感慨。
" 愁恨" 是悲秋的内容,但是在这首词里,它的表现更为自然婉致。
李煜词多有以情见景的写法,但这首词他用的却是以景见情的方式。
整首词大部分都是在写景,都是在营造氛围,
只是到了最后才点明主旨。
这种写法铺垫充分、自然流畅,如大浪远来,初见微澜,至岸方
崩石裂云,有石破天惊之感,这种笔法在写景抒情时当为借鉴。
但是在这首词中,李煜仍不
免有以情见景之嫌,所以整词情调不明快,悲愁感伤的气氛稍浓。
14.《捣练子令》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①。
斜托香腮春笋嫩②,为谁和泪倚阑干?
【注解】①远岫(xiù) :远处的山峰。
岫,山。
攒(cu án) :簇聚,凑集。
这里是指紧皱双眉。
全句意思是,因愁带恨
的双眉像远山一样聚在一起。
②香腮:指美女的腮颊。
春笋:春季的竹笋。
这里指女子像春笋样纤润尖细的手指。
嫩:柔软纤细。
【鉴赏】这首词写女子春怨相思的情景。
开篇二句写发、写面,虽明白但并
不传神,是暗写侧描。
三句"带恨眉儿"一语点破,不知何恨,不明白但却极传神,是抓住最具特点的细致景象进行正面描写,由一点入,见
意更远。
"攒"字是"带恨眉儿"的动作,用"远岫"喻之,不但妥切传神而且独具意蕴,"远岫攒"不可解," 眉儿攒"也不可解。
此恨之深,此情之切,自可想见。
后两句明白如话,直描其景,直问其情,虽问而不需答,"为谁"二字使前面不明朗的词旨一下子明朗起来,把何以成"恨"
的不明白一下子明白开来。
这首词字字不及相思,但字字俱关相思,用形态写心情,用远山喻愁情,笔意清新,淡远幽长,画静而情活。
15.《阮郎归》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春睡觉,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鉴赏】
这首词描写的是女子的伤春闺怨之情。
词的上片主要写女主人公空虚无聊、无所寄托的醉生梦死的生活;词的下片写女主人公梦醒残妆、伤春自伤的情状和情绪。
16.《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鉴赏】
这是一首怀思旧好的怨词 ,当是李煜对已故昭惠后周娥皇(即大周后)的怀悼之作。
全词写得悲切缠绵 ,表现了对故人的怀思之情。
词的上片即景抒情、借典喻事 ,抒发作者痛失 "吹箫女 "的苦痛心情。
首句开篇用典 ,点明词意。
借秦穆公时萧史与弄玉的传说 ,内含夫妻情深意笃、和谐美满的追求。
这里作者用此典 ,一方面可理解为虚写所有夫妇情爱 ,但另一方面大概也即是实写自己与昭惠后的琴瑟相谐、两情相依,由此也就点明了全
词的主题。
而且,二句中有 "上苑"之用,帝王游玩的场景 ,并不是普通家庭生活的环境,因此仅就此而说作者是怀念昭惠后 ,也可算是可信的。
人去楼空 ,但有情人却总不免见景生情 ,睹物思人 ,风光依旧 ,美景常在 ,但却物是人非 ,风吹云去,作者从这里入题 ,以用典开篇 ,曲致婉约,情深意长。
词的下片写作者自己追忆往事 ,无限怅恨的情状。
上片是实景虚写 ,点出主题 , 下片是虚景实写 ,深发其情。
首句即写梦 ,写梦醒之后的人。
"笛"与上片的 " 吹箫女 "相对,并代指当年的欢愉生活在梦中重现 ,可惜梦总会醒 ,醒来后笛失日残,满眼凄凉,作者又怎能不 "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 "仍是美景 ,既是作者现在眼中的实景 ,也是作者梦中所见的虚景 ,但无论虚实 ,总不免有凄清寂寞之感。
所以有景不如无景 ,"暂时相见 "不如不见 ,有景总难免生情 ,相见又更添别愁,生活中如此 ,梦境中亦如此。
因而作者笔峰一转 ,反面着笔 ,"如梦懒思量", 不是不思量 ,而是不能不思量 ,是作者相思
之苦已到极致的一种反语。
这种写法 ,新颖别致、至真至切。
17.《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鉴赏】
词的上片,写的是客散人去后庭院的空寂和夜月的冷清。
从词意上看,这里应该写的算是秋景,主人公应是一个寂寞满怀的人。
每
一种景物、每一个场面都蕴含了一种无法言表的落寞,尤其"厌厌"和"纤
纤"等词,更是烘托了作者无以自遣的怅愁之情。
从词的写法上看,以空起,以静收,虚者多,实者少,情绪气氛浓,直言胸臆淡,有空灵透剔之特色。
词的下片,写主人公春晨困起后感愁伤恨的心情。
春光依旧明媚, 人却已空然老去,眼前美景并不能吸引作者、给作者以愉悦,往
日今日的新愁旧恨总是郁于心头,只想醉卧不起,但却偏被羌笛
惊醒,于是情绪愈发低沉,心情更加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