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8个小题,每题2分,共1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22•德州〕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22年地球日的活动主要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开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以下做法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A.农业和园林灌溉,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
B.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
C.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各种化肥、农药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废弃塑料
2.〔2分〕〔2022•德州〕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灼烧闻味﹣区分棉、毛织物B.加热煮沸﹣降低硬水的硬度
C.表层涂漆﹣防止铁器锈蚀D.甲醛浸泡﹣保存海鲜食品
3.〔2分〕〔2022•德州〕以下是小明同学书写的局部化学用语,其中正确的选项是〔〕①金刚石﹣C ②五氧化二磷﹣O5P2③氯化铁﹣FeCl3④钠元素显+1价﹣Na+1 ⑤两个铝离子﹣2Al3+.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③④
4.〔2分〕〔2022•德州〕硬铝的组成金属有铝、镁、铜、锰等.: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外表没有金属析出.结合我们所学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以下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错误的选项是〔〕
A.M n强于Cu B.A l强于Mn C.M g强于Al D.M n强于Mg
5.〔2分〕〔2022•德州〕如图是枯燥、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可以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请你在表中找出相对应的选项〔〕
气体性质\序号 A B C D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
pH
>7 <7 >7 <7
其密度〔ρ1〕与空气密度〔ρ2〕比较ρ1>ρ2ρ1>ρ2ρ1<ρ2ρ2<
ρ1
在水中的溶解度极易溶难溶极易溶难溶A. A B.B C.C D.D
6.〔2分〕〔2022•德州〕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如图是某化学反响的微观示意图,你认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B.该反响是置换反响
C.反响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乙、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7.〔2分〕〔2022•德州〕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那么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
8.〔2分〕〔2022•德州〕通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自然界中的元素是有限的,但组成的物质却是无限的
B.宏观上相对静止的物体,其构成微粒也是静止的
C.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危害
D.化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二、理解与应用〔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16分〕
9.〔3分〕〔2022•德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宏观现象:;
〔2〕在农村广泛使用沼气〔主要成分是CH4〕,既可改善人居环境,又使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请写出沼气燃烧的方程式:;
〔3〕在焊接工人们通常用稀盐酸先将其外表铁锈涂去,其化学方程式是:.
10.〔3分〕〔2022•德州〕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开展已列入我国石化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图为:
〔1〕煤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合成气可用作气体燃烧,写出合成气中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考虑,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填序号〕.
①乙醇〔C2H4OH〕②甲醇〔CH2OH〕③尿素[CO〔NH2〕2].
11.〔3分〕〔2022•德州〕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别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因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滤液淡化膜,到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答复:
〔1〕采用膜别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钠,图二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结晶〔填〞降温“或〞蒸发“〕.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写出两条即可〕.
〔2〕过氧乙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4〕乙酸和过氧乙酸都是无色液体,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要把两种液体区别开来,可采用的方法是:.
13.〔3分〕〔2022•福建〕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参加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下列图.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响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响.〔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14.〔4分〕〔2022•福建〕标准的操作是试验成功的根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3〕用C操作量取的水配制溶液的浓度比欲配制溶液〔填〞偏大“或〞偏小“〕;
〔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写出一条即可〕.
15.〔8分〕〔2022•德州〕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种碳的氧化物
【猜想】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观察到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②E装置中出现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问题讨论】
〔1〕B装置的作用是;D装置的作用是.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四、计算题〔6分〕
16.〔6分〕〔2022•福建〕实验室有一瓶长期存放的固体氢氧化钠,由于保管不当已经变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实验测定其变质的情况.实验过程如下,取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参加280g过量的稀盐酸,得到296.2g溶液.试计算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8个小题,每题2分,共1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22•德州〕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22年地球日的活动主要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开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以下做法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A.农业和园林灌溉,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
B.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
C.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各种化肥、农药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废弃塑料
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水资源状况;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分析:A、根据农业和园林灌溉,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分析;
B、根据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可提高汽油利用率分析;
C、根据化肥、农药会对水土造成污染分析;
D、根据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塑料可节约资源并可防止环境污染分析.解答:解:A、农业和园林灌溉,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故正确;
B、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可提高汽油利用率,故正确;
C、由于多施化肥、农药,会造成对水土污染,故错误;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塑料可节约资源并可防止环境污染,故正确.
应选C.
点评: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解答时所选答案要与题目总要求相符.
2.〔2分〕〔2022•德州〕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灼烧闻味﹣区分棉、毛织物B.加
热
煮
沸﹣降低硬水的硬度 C . 表层涂漆﹣防止铁器锈蚀 D . 甲
醛
浸
泡
﹣
保
存
海
鲜
食
品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硬水与软水;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 、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发出烧焦羽毛的味道;而棉花没有这种味道; B 、水煮沸后往往会形成水垢,降低水的硬度;
C 、根据金属生锈的条件判断防锈的方法.
D 、甲醛可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性质.
解答: 解:A .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有烧焦羽毛的味道,而棉花没有这种味道,所以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分棉、毛织物,故正确;
B .水煮沸后往往会形成水垢,降低水的硬度,使水的硬度降低使其软化,故正确;
C .金属生锈的条件判断一般是与空气中的水与氧气有关,在金属外表涂漆能较好的隔绝金属与水及氧气,因此能防止生锈,故正确;
D .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错误.
应选D .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效劳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2分〕〔2022•德州〕以下是小明同学书写的局部化学用语,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①金刚石﹣C ②五氧化二磷﹣O 5P 2 ③氯化铁﹣FeCl 3 ④钠元素显+1价﹣Na +1 ⑤两个铝离子﹣2Al 3+.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⑤ D . ②③④ 考点: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式的书写
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此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
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
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
书写规那么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
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①金刚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元素符号表示其
化学式为C ,故正确;
②根据化合物的命名和书写方法可知,五氧化二磷
的化学式为P 2O 5,故错误;
③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故
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 3,故正确;
④化合价应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
前,数字在后,钠元素显+1价应表示为:,故错
误;
⑤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
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
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假设表
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因此两个铝离子表示为2Al 3+,故正确;
应选B .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
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
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分〕〔2022•德州〕硬铝的组成金属有铝、镁、铜、锰等.: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外表没有金属析出.结合我们所学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以下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错误的选项是〔 〕
A . Mn 强于Cu
B . Al 强于Mn
C . M g 强于Al
D . M n
强
于
Mg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
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响,进而可确定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
解答: 解: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
即Mn >H ;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外表没有金属析出,说明锰的金
属活动性比铝弱,即Al >Mn .
A 、锰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Mn >H ,而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
即Mn >Cu ,应选项说法正确.
B 、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外表没有金属析出,说明锰的金属活动
性比铝弱,即Al >Mn ,应选项说法正确
C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即Mg >Al ,应选项说法正确.
D 、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外表没有金属析出,说明锰的金属活动
性比铝弱,即Al >Mn ;而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即Mg >Mn ,应
选项说法错误.
应选:D
点评: 此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响那么
活泼、不反响那么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2022•德州〕如图是枯燥、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可以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请你在表中找出相对应的选项〔 〕
气体性质\序号 A B C D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 >7 <7 >7 <7
其密度〔ρ1〕与空气密度〔ρ2〕比较 ρ1>ρ2
ρ1>ρ2 ρ1<ρ2 ρ2
<
ρ1 在水中的溶解度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难溶 A . A
B . B
C . C
D . D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气体的收集方
法;气体的净化〔除杂〕.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分析: 由收集装置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可以枯燥碱性气体,该气体的密度
比空气小,从吸收装置分析可知,该气体易溶于水.
解答: 解:由收集装置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可以枯燥碱性气体,溶于水中
所得溶液的pH >7;当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时,可以把集气瓶中
的空气顺利排出;吸收装置中,导管连接了一个漏斗,目的是为了
防止倒吸,说明该气体极易溶于水.
应选C .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分析实验的能力,从多角度对气体的收集方法进行了综
合考查,考虑收集气体的方法时,应该从气体的密度、水溶性等角
度进行分析.
6.〔2分〕〔2022•德州〕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如图是某化学反响的微观示意图,你认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 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B . 该反响是置换反响
C . 反响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 . 乙、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化学反响的实质;置换反响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观察化学反响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反响物、生成物,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
解:由化学反响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响是碳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响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响的方程式是:C+H 2O CO+H 2.
A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故A 正确;
B 、该反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响,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响,故B 正确;
C 、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在反响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C 错误;
D 、乙、丙两种物质分别是水和一氧化碳,都是氧化物,故D 正确.
应选C .
点评:
此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响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响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2022•德州〕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那么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②③⑤ D . ②④⑤ 考点:
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
特性和用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化学反响的根本类型和能量
变化;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小气球鼓起来,
那么是装置内的压强变大,可以是产生气体,也可以是温度升高,据此解答.
解答: 解:①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变小,
错误; ②铁和稀硫酸能反响生成气体,瓶内压
强变大,正确; ③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
量,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正确;④生石灰和水
反响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正确;⑤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响生成气体,压强变大,正确;
应选B .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物质间的化学反响与物理压强的
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2分〕〔2022•德州〕通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 自然界中的元素是有限的,但组成的物质却是无限的
B . 宏观上相对静止的物体,其构成微粒也是静止的
C . 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危害
D.化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考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微粒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反响的根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A、从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去分析解答;
B、根据构成物质微粒的特性去分析解答;
C、根据物质的两面性及合理利用去分析解答;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及伴随的现象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故A正确;
B、构成物质微粒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B错误;
C、物质都具有两面性,利用好了可以造福人类,利用不好就会造成危害;故C正确;
D、化学变化存在规律性,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学习化学重要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理解与应用〔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16分〕
9.〔3分〕〔2022•德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宏观现象: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间有间隔,两种液体混合,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中,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2〕在农村广泛使用沼气〔主要成分是CH4〕,既可改善人居环境,又使废弃物得到充分利
用,请写出沼气燃烧的方程式:CH4+2O2CO2+2H2O;
〔3〕在焊接工人们通常用稀盐酸先将其外表铁锈涂去,其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铁锈的主要成分;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间有间隔,两种液体混合,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中.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响会生成氯化铁与水.
解答:解:〔1〕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间有间隔,两种液体混合,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中,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故填: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间有间隔,两种液体混合,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中,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响时会生成氯化铁与水,反响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
点评:在数学中1+1═2,但在化学中有时1+1≠2,会利用化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变化.
10.〔3分〕〔2022•德州〕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开展已列入我国石化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图为:
〔1〕煤属于不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合成气可用作气体燃烧,写出合成气中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3〕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考虑,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③〔填序号〕.
①乙醇〔C2H4OH〕②甲醇〔CH2OH〕③尿素[CO〔NH2〕2].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2〕根据氢气燃烧的过程来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很多,比方: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等;故填:不可再生;
〔2〕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响生成水,故填:2H2+O22H2O;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反响前元素有三种即碳、氢、氧,反响后不会出现氮元素,所以尿素[CO〔NH2〕2]不可能产生.
故填:③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是对能源利用的考查,掌握微观模拟图表示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11.〔3分〕〔2022•德州〕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别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因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滤液淡化膜,到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答复:
〔1〕采用膜别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过滤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钠,图二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填〞降温“或〞蒸发“〕.
考点:海洋中的资源;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混合物别离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解:〔1〕此方法类似于过滤﹣﹣别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故填:过滤;
〔2〕由题干信息可知,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少,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填:增大;
〔3〕由图象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所以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
点评:此题考查了海水的淡化原理,难度不大.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易挥发〔写出两条即可〕.
〔2〕过氧乙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H+〔填离子符号〕.
〔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12.
〔4〕乙酸和过氧乙酸都是无色液体,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要把两种液体区别开来,可采用的方法是:取适量的两种物质分别放入试管中,微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使木条复燃的是过氧乙酸,不复燃的是乙酸.
考点: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或简单测量即可得到的,而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色、态、味、溶解性等是物理性质;
〔2〕过氧乙酸是一种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3〕根据元素的质量比=〔C的相对原子质量×C的原子个数〕:〔H的相对原子质量×H 的原子个数〕:〔O的相对原子质量×0的原子个数〕,计算即可;
〔4〕根据二者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解答:解:〔1〕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等属于物理性质;
故填: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易挥发;
〔2〕酸中都含有的阳离子是氢离子,故填:H+;
〔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C:H:O=〔12×2〕:〔1×4〕:〔16×3〕=6:1:12;故填:6:1:12;
〔4〕因为过氧乙酸在微热的条件下会分解出氧气,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进行鉴别;
故填:取适量的两种物质分别放入试管中,微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使木条复燃的是过氧乙酸,不复燃的是乙酸.
点评:能够从题给的信息中获取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然后利用获取的信息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这是我们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的能力.
13.〔3分〕〔2022•福建〕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参加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下列图.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响是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响.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填化学式〕.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中和反响及其应用.
专题:结论探究;化学反响的根本类型和能量变化;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2〕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的参加温度在逐渐上升,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B点是温度最高时,也就是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稀盐酸的pH小于7,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变小;故填:减小;
〔2〕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参加,温度在逐渐的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响是放热反响.故填:放热;
〔3〕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参加,温度在逐渐的升高,在B点前后温度是两种情况,B点温度最高,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响,反响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