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人教版选修4讲义:章末检测(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为城市空间形态的一般演变过程。
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因素②地形、地貌条件③政治、经济、文化因素④国际地位和军事因素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图中四种城市空间形态出现的一般先后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3.武汉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A 2.A 3.D
解析第1题,城市的地域形态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地形、地貌、河流等条件对城市形态影响很大。
另外,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也对城市形态有影响。
第2题,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不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也是千差万别的。
一般来说,城市空间形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往往呈现出如下变化过程: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放射状的城市空间形态。
当放射状的经济效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时,城市开始作内向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
随着城市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再次进入外向伸展阶段,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态。
第3题,随着武汉市的不断扩张与发展,武汉市先作带状扩展,再经过内向填充,将成为更大的块状并继续发展。
读下图,据此回答4~5题。
4.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发展特点是()
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
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等城市发展慢
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
5.有关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各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①济南、青岛将形成双核心,为该区域最高级别的中心地,定位为区域综合性的服务中心
②潍坊由于交通便利,且恰好位于该区域中心位置将形成最高级别的中心地
③该区域规划形成之后,区域之间内部竞争力加强,不利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④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形成将推动全省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4.B 5.D
解析从图中大、中、小城市的数量,再结合山东半岛近些年来经济发展可知,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大、中、小城市数目都有所增加,均发展较快,根据图例可知,济南、青岛为人口大于400万的特大城市,二者级别相同,形成区域发展的双核心,为该区域级别最高的中心地,该规划形成之后,区域之间内部协作性加强,对外竞争能力提升,将有利于推动山东全省乃至黄河流域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反映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非农业人口反映城市经济整体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市场化程度。
下表为某地区四个城市某年部分经济数据。
据此回答6~7题。
6.若该地区城市分为两级,其中心城市是()
A.甲市B.乙市C.丙市D.丁市
7.对四个城市的推断,说法正确的是()
A.乙市的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大于丁市
B.丙市的经济整体水平大于甲市
C.甲市的市场化程度高于丁市
D.丙市的城市化水平一定最低
答案 6.D7.B
解析第6题,丁市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等规模都最大,说明在区域中起的作用最大,是区域中心城市。
第7题,乙市各项指标弱于丁市,经济发展能力和市场化水平小于丁市;丙市的经济整体水平大于甲市;不能确定四个城市的人口总数,从而不能判断四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多项惠农利农政策,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虽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城乡差别完全消失,城乡关系完全融洽②城乡资源优化配置③城乡利益均享和利益再分配④城市和乡村居民的生活都获得最大满足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9.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和策略,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②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③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强化科学管理
④城乡统筹,制订环境保护措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8.B9.D
解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利用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其周边乡村地区的发展,同时注意环境保护,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按照“8+2”模式制定,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张家口等8个城市,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区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对该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A.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出现暖冬
B.改变局部大气环流,降水可能增多
C.城市绿地面积扩大,增加生物多样性
D.城市建设改善了环境质量
11.近年来,该地区的核心城市在三环线以外规划了多个居住用地,商品房价格迅速上涨,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建设卫星城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
答案10.B11.B
解析第10题,都市圈的发展使暖冬出现是不利影响,都市圈的出现会减少生物多样性,使环境质量变差,但由于凝结核增多,多上升气流,可能会使降水增加。
第11题,郊区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房价上涨。
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可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选择不同的道路。
以下是我国几个城区根据本地实际状况所创造的城乡协调的发展模式。
据此回答12~13题。
福建晋江模式
利用侨资和外资→兴办联户企业发展外向经济→带动城镇兴起和农村繁荣
陕西宝鸡模式
军工企业横向经济联合→军工企业与农村经济共发展→城乡互助,工农相扶
山东诸城模式
农产品加工链条延伸→“公司+农户”、“工厂+农户”→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12.闽南地区某城镇农产品丰富,但由于地形影响,农产品外运不便,经济相对落后,沟通城乡生产、流通的先决条件是()
A.城镇交通运输网络
B.农产品的品质
C.当地政府的政策
D.劳动从业人员的素质
13.你认为上题中的闽南地区适宜采用哪种城乡协调发展模式()
A.晋江模式B.宝鸡模式
C.诸城模式D.温州模式
答案12.A13.C
解析第12题,城镇间最直接、最主要的联系方式是交通运输网络,这也是沟通城乡生产、流通的先决条件之一。
第13题,闽南地区农产品丰富,可参照山东诸城模式,采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协调城乡发展。
城市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城市中历史文化的遗存,是城市文化的延续,是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所在,在城市发展中必须保护好。
据此回答14~15题。
14.下列属于城市景观特色的是()
①文物古迹的特色②城市绿化空间的特色③民族风情与民间艺术的特色④城市格局的特色
A.①②③B.①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5.有关城市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城市个性的重要体现
B.城市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在于保存城市发展的轨迹,留存城市的记忆,是继承传统文化,是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
C.保护城市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D.为保护城市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名城中应该禁止建高楼大厦
答案14.C15.D
解析第14题,城市景观特色是城市个性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文物古迹的特色;②自然环境的特色;③城市格局的特色;④城市的轮廓景观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⑤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⑥民族风情与民间艺术特色。
第15题,保护城市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时要尊重原貌,开发性保护,并使新建事物与原来的建筑风貌相匹配。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陕西西咸新区将规划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设施现代、社会和谐、开放包容、彰显历史文化、产业有序集聚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
下图为“西咸新区规划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为实现西咸新区的规划目标,在城市建设中必须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规划区生态用地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它的主要生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规划区内农林生产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
(3)西咸新区的空间形态是__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农林用地文化古迹生态用地(环境)
(2)沿河分布保护环境减轻洪水威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都市型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3)组团式有利于亲近自然(有利于城市环境改善)有利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有利于城市功能分化)
解析第(1)题,从题干并结合图可知,西咸新区在城市建设中要注意保护生态、文化古迹及农林用地。
第(2)题,图中规划区生态用地主要沿河分布,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水源。
第(3)题,图中西咸新区的空间形态呈组团式,这样可以充分接近自然,也更符
合生态田园新城的特色。
17.读“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之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年)(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市域城镇分为市域中心城市(都市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黔江)、次区域性中心城市(长寿等25个区县(自治县)政府所在地城镇)、中心镇(规划95个)和一般镇(规划至2020年,400个左右)五个等级。
规划至2020年,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左右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1)在该城镇体系中,一级中心地是________,它在区域中应发挥________作用。
(2)该城镇体系属于城镇________体系,体现了区域城镇体系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
(3)各级城镇及其服务范围构成一个________的网络。
(4)在城市建设中,应正确处理新城建设与老城的关系,为什么?
答案(1)重庆核心带动(2)等级整体性和层次性(3)相互嵌套
(4)①老城区是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这样做可以弘扬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②这种做法符合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方向。
解析第(1)题,在该城市体系规划中,重庆是特大城市,是一级中心地。
第(2)题,该城镇体系是按城市规模规划的,属于等级体系。
第(3)题,按照中心地理论,不同等级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构成一个一级套一级的相互嵌套的网络。
第(4)题,老城区是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在新城建设中应处理好与老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