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第二课时 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8课第4课安恩和奶牛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对话和动作等细节描写的品读,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通过课文欣赏,感悟小说“对生命的尊重”的主题。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出人物特点的描写,并对人物的特点作批注。

【学习过程】
活动一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结合第3一10段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旨读第3一10段,小组交流、思考、讨论、展示以下内容。

1.牲口市场,众人对奶牛表现出极大关注。

对于前两个人的询问,安恩给了怎样的回答?
2.比较这两处内容相同的回答,结合语境,从感情、语气、态度等方面作比较,感受安恩形象。

3.朗读体会这两句话,读出安恩的不同态度与感情。

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对第11-19段的情节作情境表演,关注细节,在表演中把握人物形象。

1.熟读第11-19段,仔细揣摩人物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动作、心理(可加入独白)等,小组讨论如何表演此情境。

2.情境表演,在表演中把握人物形象。

⑴每小组推荐三个人,分别演安恩、买牛人、奶牛。

⑵说说为什么这样演?能演出剧中人的什么情感与性格来?
人物神态:
人物动作:
人物语言:
人物心理:
人物性格:
⑶其他小组参与表演评价。

⑷教师参与评价、打分。

活动三品味“我们”一词
1.教师投影以下内容,学生齐声朗读。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这样,我就到这里来了。

但是我不是来做生意的。

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只好回去了……
2.教师投影以下内容,学生齐声朗读。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

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

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
3.比较“我们”与“我”,讨论、探究“我们”的内涵。

4.播放“日本·鲸伤”视频,进一步感受“我们”,从而更深刻理解本小说主题。

活动四写作训练:安恩道出谜底,文章戛然而止。

集市上的众人会有怎样的表现?请展开联想与想像,为小说补充一个结尾。

小组交流后,向全班展示。

小说结尾如下:
5.教师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读小说的方法。

比如如何把握故事情节,如何透过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把握人物形象等。

活动五学习外貌描写,进一步体会安恩的淳朴、有自尊的性格。

(这个内容可选教)【检测反馈】
.阅读课文节选,回答问题。

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

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

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那人问道。

“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是呀,当然是的喽。

”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

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可是他打断了她: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

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

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

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

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

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

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给加点字注音。

窘.迫不安()牛犊.()恳.求()刨.根究底()2.如何理解画线处安恩的“坚决”和“窘迫不安”?
3.“既然已经弄成这样”中的“这样”具体指什么?“只好”一词怎样理解?
4.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巩固提升]
阅读《向生命鞠躬》,回答问题。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

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

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

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

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

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

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

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

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

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

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

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

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

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

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

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

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

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

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

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11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

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12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13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

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倔强.()静谧.()蹑.手蹑.脚()麦茬.()
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3.你觉得文中的蚂蚱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文中的哪一个细节可以突显这一特点?
4.作者两次将蚂蚱捉住,穿在草秆上,其前后感情是否一样?
5.怎样理解小说结尾“鞠躬”一词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