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山西省省级优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植株的生长》选自2013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的内容。

2、存在问题: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不多,但“植株的生长”形成过程,较为复杂。

许多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只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传承知识,而学生的动手操作少,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缺乏课堂积极氛围。

也有少数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能力目的,但所耗时间较长。

基于此两种情况,笔者做了调整,将部分实验交予学生提前准备。

且在教材内容上增加了某些知识点(如: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探讨与对实物的观察。

3、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分裂及分生组织的特点,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是本节课的前提与铺
垫。

但学生对种子萌发后生长成为植株的过程仍然模糊不清。

同时,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及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较活跃,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合理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思考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初步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调查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进一步提高观察、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运用测量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
部位。

【难点】
运用测量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