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是28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 .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2、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
A .丁一定是化合物
B .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3、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
4、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生铁、天然气B.金刚石、净化后的空气
C.干冰、可乐D.液氧、冰水混合物
6、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两个氢分子: 2H B.三个氮原子: 3N
C.一个镁离子: Mg+2 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2-
Na O
2
7、下列试剂瓶应有标志的是()
A.氯化钠B.蒸馏水C.浓硫酸D.葡萄糖
8、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10、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11、如图所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闭合电源开关后利用电阻丝放热引燃白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倾斜U型管,若管内液体始终水平,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白磷燃烧时,可观察到右侧管内液面降低
C.装置未冷却时,左侧管内液面始终低于1刻度处
D.若电阻丝本身消耗氧气生成某种固体,则实验结果偏大
12、将一定量甲烷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
碳
X
反应前质量
/g
4.8 16 0 0 0 反应后质量0 0 10.8 4.4 a
/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可能是反应物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中含有氢元素D.氧气增加能减少X的生成
13、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 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A.6.8g B.9.6g C.8.8g D.4.4g
1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
15、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稀有气体B.清新的空气液态氧气
C.氮气二氧化碳D.澄清的石灰水清澈的泉水
17、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18、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
正确的说法是()
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没有气泡产生
B.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
2
C.生成CaCl
2
的质量为11.1g
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H)
2和CaCO
3
19、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0、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用盐酸除铁锈 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序号和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
(6)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原子的种类
④物质的组成⑤分子的种类,肯定不会改变的是_________;肯定会改变的是_________;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的是__________。
3、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
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
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
2H
4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醇可作燃料。
现有一定量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6.2g水,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25.2g,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_________g,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同学设计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试回答:
(1)实验开始时,为什么要先通一会一氧化碳,再给 A处的氧化铜加
热?_________________;A处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一段时间后,如果要对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1)刚开始加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其原因是
__________
(2)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时,试管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该反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应先撤离导管还是先熄灭酒精?你认为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是: 。
某同学将Cl2通入185.8 g NaOH溶液中(NaOH过量),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溶液200g。
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参加反应的氯气质量是多少g。
(2)混合溶液中次氯酸钠的质量分数。
(3)84消毒液中起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中的氯元素。
已知某品牌84消毒液中起消毒作用的氯元素质量分数为6%,计算该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的质量分数。
2、某化工厂产生的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不考虑其它物质),为回收铜和硫酸亚铁,研究人员设计出“用铁处理”的方案,取100g上述废液,向其中加入2.8g铁粉,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求:
⑴回收得到铜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⑵回收得到硫酸亚铁的质量是_____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D
2、C
3、D
4、C
5、B
6、B
7、C
8、A
9、B
10、B
11、C
12、D
13、C
14、B
15、B
16、B
17、D
18、D
19、A
20、A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②试管夹 ⑤药匙 ①胶头滴管 ⑥酒精灯
④试管 ⑩集气瓶 2、①③ ④⑤ ②
3、天然气 酸雨 22242 2CO 6H C H 4H O
++∆催化剂
13.8 1:11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排尽空气,防止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红色
CuO+CO Cu+CO
2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铜或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肯定有铜,可能有氧化铜)
2、装置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集中火焰,提高温度黑色固体
粉末变为红色 C+ 2CuO2Cu + CO
2
↑先撤离导管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4.2g;7.45%;12.6%
2、(1)3.2g,(2)14.9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