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布置设计-人机布置相关参考(人机尺寸)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车台阶达到SgRP点以后100mm。 —上车台阶向前应达到门开启后的内饰件。 ●上车台阶之间的最小高度差120mm。 ●上车台阶的最小有效宽度(cross car):130mm。 ●上车台阶垫到门槛压板或者其他障碍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75mm。 ●从门槛压板最外侧到上车台阶的最外侧水平距离最小为100mm。 ●上车台阶应当与地面平行。 ●上车台阶的表面应不易滑以增强上下车时表面摩擦力。 ●避免在上车台阶的表面不平坦。
• 手套箱盖与座椅在最后位置时的 95%SAE坐姿人体的膝部距离:25mm (人体姿态:躯干线与大腿线夹角、
大小腿夹角均为90°)
八.遮阳板
• 遮阳板摆动边缘要布置在SAE J287手伸 及界面以内至少25mm。 • 避免其他面遮挡遮阳板操作路径。 •竖直或者侧面展开遮阳板的方式应当直 观。 • 遮阳板从中间固定座上取放的方式应 当直观。
• 把手的手操作区域要避免锐边,夹 手区,挂指甲区和分模线。
十.方向盘
•控制钮应布置在方向盘上以12点方向为基准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各40°-130°之间的范围内。 •方向盘轮缘中心线到控制钮外边缘:最小30mm,最大46mm。 •如果布置空间无法使控制钮位于方向盘轮缘中心线向里30-46mm范围内(如上所述),则优先考 虑布置在方向盘轮缘中心线向内走30mm以内的范围。 •建议放手洞的开口尺寸:最小98mm长30mm宽。允许有发光的外廓。 •建议当驾驶员用力时,方向盘边缘的前面辅助抓握区应防滑。 •建议在方向盘上下、轴向调节的所有位置上,方向盘前面的手部空间:最小50mm。 •建议方向盘边缘到门护板表面的距离:最小100mm,建议125mm。 •建议方向盘轮缘直径:20-40mm。
四.前罩人机
●解锁手柄抓握区域的后边缘应当位于发盖最前边缘以后90mm以内。 ●竖直式转轴锁的解锁手柄优于内外式转轴的解锁手柄。 ●倾向于布置一个发盖锁解锁手柄来操作。 ●有效的手柄尺寸:最小20mm高×20mm宽。
四.前罩人机
●撑杆在发盖内板上的支撑点应当标出来(用箭头标PROP或者PROP ROD) ●不建议用向后的卡子 ●间隙要求值是针对竖直方向卡子的。尺寸必须旋成针对向前的卡子的。 ●建议撑杆下部间隙:最小15mm。 ●建议撑杆前后间隙:在60mm长度上最小30mm。
1、在方向盘轮缘半径低处内圆中心线处的顶点做点P。 2、在侧视图,确定与P点相关的下面点。 3、在侧视图里连接A1\A2\A3\A4点,构成梯形。 4、在整车横向从以P点向内从275mm到375mm范围内投射步骤3做出的梯形。 5、换挡机构的位置和操作模式,包含过运动量,应落在前面步骤所画的三维范围 内。 •最前最后位置:以下步骤用于确定换挡机构布置在CONSOLE中心时的最前最后位置。 1、把SAE的二维人体放在整车的SgRP点处,并调好设计靠背角。 2、把SAE的二维人体向前移动至H点行程的最前点。 3、画一条水平线在SgRP点以上200mm。 4、在第二步定义的靠背线与第三步定义的水平线交点向前305mm处画一条竖直线。 这条竖直线定义了换挡机构最后极限位置。换挡手柄的任何位置最后边缘不能超过这 条线以后(包括过运动时)。 5、在步骤3定义的水平线与SAE J287定义的手伸及界面后部最接近换挡机构中心面 处的曲线交点往175mm处前画一条竖直线。这条竖直线定义了换挡手柄前极限位置。 换挡手柄后边缘不应超过这条竖直线以前(包括过运动时)。
•指尖处空间:最小15mm用于有效抓握
表面,可能会包含遮阳板便于的平面部
分。这个间隙在宽度方向应当有至少 80mm。 • 把遮阳板从初始固定位置翻折下的力, 建议:2N,最大9N。 • 从初始位置翻折下来后,竖直摆动力, 建议3N,最大15N。 • 从中间抽出遮光板的力,建议最小10N, 最大30N。 • 侧摆力建议,最小3N,最大15N。 • 在竖直或者侧摆过程中遮光板操作应 当顺滑。 • 要便于抓握,手指接触区域要防滑。 • 手指接触区域应避免锐边、夹手区和 挂指甲区。 • 滑处遮光板的力建议,最小4N,最大 15N。 • 遮阳板的遮光范围应当从A柱到前风挡 上内后视镜处。
●在按钮表面的按压处做个凹坑。 特别的设计思路 ●成熟的和具备艺术感人更喜欢拉拽式外开把手,而不喜欢需要拇指按压解锁的把手。
二.加油口盖
●油箱盖离空载地面的高度:740-1160mm。 ●指尖空间:手指抓握开启处的宽度和深度方向均要求 15mm 。 ●开启力:最好10N,最大14N。 ●关闭力:最好8N,最大10N。 ●手指握紧区域应该避免所有的锐边、鼓包、易划手区 域、手指能接触到的区域。
目录
一.外开把手
一.外开把手
●后门把手抓握区域边缘到门框或者玻璃边缘的水平距离不能超过180.0mm。最好的设计是,这个距离不 要超过120.0mm。如果这个距离超过了150.0mm,人被门边缘碰到的可能性会增大。 ●上掀式把手的布置高度应该在空载地面以上740.0-880.0mm,从把手手握区域的中点位置垂直量取。 ●拉拽式把手和按钮式把手应布置在空载地面以上740.0-1160.0mm高度。 便于理解 ●把手的操作方式应该是明显的、直观的。 ●手指抓握区域应该避免锐边、易夹手区域和指甲能接触到的范围。 ●为手指能够抓紧把手,应保证把手便于抓握、不易滑脱(从边缘、质地、形状方面控制)。 ●当把手放开时,触觉和听觉方面要有良好的状态。 ●把手运动过程中的用力应该是连续的。
十一.换挡机构布置
十一.换挡机构布置
十一.换挡机构布置
•换挡机构应布置在转向管柱的内侧。 •换挡机构应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可见。 •换挡机构的操作应当是在手臂、手腕、手指自然运动下就能操作的,不应难操作或者 不自然的姿势、伸展或者运动。 •建议位置:以下步骤用于确定位于CONSOLE中心的换挡机构位置。
四.前罩人机
●当发盖锁的第一道锁解锁时,应当在触觉和听觉方面出现明显的信息反馈。 ●当发盖关闭时,在听觉方面应该有明显的信息提示。 ●建议开启力:70N最好,最大90N。 ●建议关闭力:最好70N,最大90N。 ●建议锁紧力:最大300N。 ●发盖开关操作应当顺畅。 ●当关闭发盖时,应当一次性锁紧。
六.门板扶手
六.门板扶手
• 扶手高度应在SgRP以上165-210mm,建议190mm。侧视图里扶手倾角要小于8°,后视图里扶手倾角要小 于6°。 • 布置前扶手时要考虑使驾驶员抓紧方向盘的同时,能在扶手上休息肘部。为了放下肘部,把扶手布置在 SgRP点和肘部舒适区域的前边缘之间(115mm长)。 • 为了使前扶手在SgRP点后部的使用,扶手在SgRP点以后的长度最小为175mm。 • 把后扶手布置在SgRP点与肘部舒适区域的前边缘之间(100mm长)。 • 为了使后扶手在SgRP点后部的使用,扶手在SgRP点以后的长度最小为155mm。 • 门扶手的高度与中间扶手高度差应在25mm范围内。 • 考虑肘摇摆时的影响,当扶手内部边缘与人体中心线距离大于325mm时,扶手高度有个调节范围。见肘 部摇摆调细节画法的恰当设计。 • 如果扶手是可以展开的,操作应当直观。 • 扶手宽度应当足够放下人体前臂和肘部。 • 扶手在肘部舒适区域内的宽度(前SgRP点以前115mm,后SgRP点以前100mm):最小50mm,建议60mm。 • 用你95%男性人体后视图的肘部检查工具检查扶手的有效宽度。 • 为了放下前臂,在前臂舒适区域(前SgRP点以前115mm到250mm范围,后SgRP点以前100mm到250mm范 围)扶手宽度最小30mm。 • 避免竖直的内饰外板上的凸包或者其他任何内饰障碍(例:接缝、分模线等)妨碍人肘部,如果无法避免 就要减小扶手的有效宽度。
汽车总布置设计 -人机布置相关参考(人机尺寸)
摘要: 本规范为TG0数据设计指导。该系列设计规范用于指导结
构功能说明、结构布置与尺寸控制的正向设计,尤其是在没 有标杆车的状态下的正向开发;基于本规范完成结构数据TG0 版的设计开发。 本规范是TG0版数据的设计指导。
一.外开把手 二.加油口盖 三.行李箱盖 四.前罩人机 五.上车台阶 六.门板扶手 七.手套箱 八.遮阳板 九.安全拉手 十.方向盘 十一.换挡机构布置 十二.踏板布置 十三.旋钮选择控制尺寸 十四.滑动控制尺寸 十五.操纵杆式尺寸 十六.手柄(手指操作)尺寸 十七.触板控制尺寸 十八.全手操作旋转控制尺寸 十九.不同控制钮之间的间隔尺寸 二十.关门把手尺寸 二十一.座椅侧面手空间尺寸 二十二.座椅手动前后调节尺寸 二十四.头枕调节尺寸 二十五.发盖解锁机构尺寸 二十六.副仪表中间通过性尺寸 二十七.手部尺寸统计
九.安全拉手
• 抓紧把手与固定座表面之间的间隙
建议:固定在顶梁边上的把手,最小 30mm(对于越野车最小40mm); 固定在立柱上的把手,最小40mm。 • 有效抓握长度:顶边梁固定的把手 最小120mm,立柱固定的把手最小 150mm。 • 对于弹出式把手和旋转杆式把手的 手指操作空间:最小15mm。 • 抓握区域截面建议深度:25-30mm。 • 抓握区域截面的周长:60-70mm, 半径6-9mm。 • 为了抓握可靠性要在把手表面增加 触感较强的处理。 • 把手不能进入头包络区域,当进出 车时也不能
●上车台阶对于用户的可视性和可识别性应当好。 ●上车台阶的位置期望在沿着门的前后(H130-H131)方向并且在门槛压板以下。 ●上车时脚需抬高大于等于400mm时,应当设计上车台阶以提升空载(车装满液体并且没有乘客) 时的进出方便性。 ●上车台阶在弱光时也应该能清晰识别,以保证任何时刻的进出方便性。 ●空载时上车台阶的高度:360mm,最大400mm。 ●上车台阶最小长度(前后方向):200mm。 ●在以下情况时上车台阶应当沿整车的前后方向布置:
十二.踏板布置
十三.旋钮选择控制
一.外开把手
各类型把手的操作性: 上掀式把手: ●手指的水平方向最小间隙:25.0mm。 ●把手下面的垂直方向最小间隙:25.0mm。 ●把手里面指尖处最小间隙:20.0mm。 ●手指抓握区两边的最小间隙:3.0mm。 拉拽式把手: ●水平和垂直方向手指的最小间隙:30.0mm。 ●握柄高度:最小13.0mm。 按钮式把手: ●水平方向手指最小间隙:30.0mm。 ●按钮尺寸:最小19.0×10.0mm。 ●按钮突出把手表面的高度:最小10mm。 ●握柄高度:最小13mm。 ●从抓握区域边缘到按钮中心的距离:最大52mm。 ●按钮按压力:最大23mm。
七.手套箱
• 避免手套箱开口被遮挡。 • 手套箱开口应避免难够到或者太近。 • 建议使用单手操作手套箱。 • 全开位置上,手套箱盖应当放平。 • 全开时,内放物品不能掉落。 • 手指操作空间应避免锐边、易夹手区 域,和易挂伤手指的区域。 • 锁止和解锁时应有触觉方面的信息反 馈。 • 要易抓握,手指抓握区要防滑(例通 过做唇边、增强手感、做形状) • 入口开放高度:最小120mm,建议 135mm。
三.行李箱盖
三.行李箱盖
手伸及线和头包络线对从前面、后面、侧面开启的舱口均适用。曲线代表5%女性的手伸及能力 和95%男性头高度的两种状态:a)倾向于保险杠;b)竖直站立。便于够到: ●后背门应当设计在5%女性手伸及界面以下。 ●根据整车状态,当人可以通过攀爬、跨越、爬等方式进入车内的时候水平向前的伸及能力增加。 ●行李箱开启要求一个限制头和胸部不能进入行李箱盖开启范围内。基于此种情况,手伸及界面限 制在5%女性人体490mm以外或者其后面。 ●如图所示,保证行李箱盖的开启高度不能进入95%男性人体头包络范围。 ●某些车型的行李箱较短,但是考虑行李箱门开启轨迹,仍然要求行李箱盖开启满足手伸及/头包络 线的要求。竖直边界线的用途在本节第C2-2页的表格说明。竖直线与行李箱开启部分的最前点接触, 行李箱盖开启后应该在95%人体头包络以上,或者在图中描述的竖直线以前。
• 手套箱盖与座椅在最后位置时的 95%SAE坐姿人体的膝部距离:25mm (人体姿态:躯干线与大腿线夹角、
大小腿夹角均为90°)
八.遮阳板
• 遮阳板摆动边缘要布置在SAE J287手伸 及界面以内至少25mm。 • 避免其他面遮挡遮阳板操作路径。 •竖直或者侧面展开遮阳板的方式应当直 观。 • 遮阳板从中间固定座上取放的方式应 当直观。
• 把手的手操作区域要避免锐边,夹 手区,挂指甲区和分模线。
十.方向盘
•控制钮应布置在方向盘上以12点方向为基准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各40°-130°之间的范围内。 •方向盘轮缘中心线到控制钮外边缘:最小30mm,最大46mm。 •如果布置空间无法使控制钮位于方向盘轮缘中心线向里30-46mm范围内(如上所述),则优先考 虑布置在方向盘轮缘中心线向内走30mm以内的范围。 •建议放手洞的开口尺寸:最小98mm长30mm宽。允许有发光的外廓。 •建议当驾驶员用力时,方向盘边缘的前面辅助抓握区应防滑。 •建议在方向盘上下、轴向调节的所有位置上,方向盘前面的手部空间:最小50mm。 •建议方向盘边缘到门护板表面的距离:最小100mm,建议125mm。 •建议方向盘轮缘直径:20-40mm。
四.前罩人机
●解锁手柄抓握区域的后边缘应当位于发盖最前边缘以后90mm以内。 ●竖直式转轴锁的解锁手柄优于内外式转轴的解锁手柄。 ●倾向于布置一个发盖锁解锁手柄来操作。 ●有效的手柄尺寸:最小20mm高×20mm宽。
四.前罩人机
●撑杆在发盖内板上的支撑点应当标出来(用箭头标PROP或者PROP ROD) ●不建议用向后的卡子 ●间隙要求值是针对竖直方向卡子的。尺寸必须旋成针对向前的卡子的。 ●建议撑杆下部间隙:最小15mm。 ●建议撑杆前后间隙:在60mm长度上最小30mm。
1、在方向盘轮缘半径低处内圆中心线处的顶点做点P。 2、在侧视图,确定与P点相关的下面点。 3、在侧视图里连接A1\A2\A3\A4点,构成梯形。 4、在整车横向从以P点向内从275mm到375mm范围内投射步骤3做出的梯形。 5、换挡机构的位置和操作模式,包含过运动量,应落在前面步骤所画的三维范围 内。 •最前最后位置:以下步骤用于确定换挡机构布置在CONSOLE中心时的最前最后位置。 1、把SAE的二维人体放在整车的SgRP点处,并调好设计靠背角。 2、把SAE的二维人体向前移动至H点行程的最前点。 3、画一条水平线在SgRP点以上200mm。 4、在第二步定义的靠背线与第三步定义的水平线交点向前305mm处画一条竖直线。 这条竖直线定义了换挡机构最后极限位置。换挡手柄的任何位置最后边缘不能超过这 条线以后(包括过运动时)。 5、在步骤3定义的水平线与SAE J287定义的手伸及界面后部最接近换挡机构中心面 处的曲线交点往175mm处前画一条竖直线。这条竖直线定义了换挡手柄前极限位置。 换挡手柄后边缘不应超过这条竖直线以前(包括过运动时)。
•指尖处空间:最小15mm用于有效抓握
表面,可能会包含遮阳板便于的平面部
分。这个间隙在宽度方向应当有至少 80mm。 • 把遮阳板从初始固定位置翻折下的力, 建议:2N,最大9N。 • 从初始位置翻折下来后,竖直摆动力, 建议3N,最大15N。 • 从中间抽出遮光板的力,建议最小10N, 最大30N。 • 侧摆力建议,最小3N,最大15N。 • 在竖直或者侧摆过程中遮光板操作应 当顺滑。 • 要便于抓握,手指接触区域要防滑。 • 手指接触区域应避免锐边、夹手区和 挂指甲区。 • 滑处遮光板的力建议,最小4N,最大 15N。 • 遮阳板的遮光范围应当从A柱到前风挡 上内后视镜处。
●在按钮表面的按压处做个凹坑。 特别的设计思路 ●成熟的和具备艺术感人更喜欢拉拽式外开把手,而不喜欢需要拇指按压解锁的把手。
二.加油口盖
●油箱盖离空载地面的高度:740-1160mm。 ●指尖空间:手指抓握开启处的宽度和深度方向均要求 15mm 。 ●开启力:最好10N,最大14N。 ●关闭力:最好8N,最大10N。 ●手指握紧区域应该避免所有的锐边、鼓包、易划手区 域、手指能接触到的区域。
目录
一.外开把手
一.外开把手
●后门把手抓握区域边缘到门框或者玻璃边缘的水平距离不能超过180.0mm。最好的设计是,这个距离不 要超过120.0mm。如果这个距离超过了150.0mm,人被门边缘碰到的可能性会增大。 ●上掀式把手的布置高度应该在空载地面以上740.0-880.0mm,从把手手握区域的中点位置垂直量取。 ●拉拽式把手和按钮式把手应布置在空载地面以上740.0-1160.0mm高度。 便于理解 ●把手的操作方式应该是明显的、直观的。 ●手指抓握区域应该避免锐边、易夹手区域和指甲能接触到的范围。 ●为手指能够抓紧把手,应保证把手便于抓握、不易滑脱(从边缘、质地、形状方面控制)。 ●当把手放开时,触觉和听觉方面要有良好的状态。 ●把手运动过程中的用力应该是连续的。
十一.换挡机构布置
十一.换挡机构布置
十一.换挡机构布置
•换挡机构应布置在转向管柱的内侧。 •换挡机构应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可见。 •换挡机构的操作应当是在手臂、手腕、手指自然运动下就能操作的,不应难操作或者 不自然的姿势、伸展或者运动。 •建议位置:以下步骤用于确定位于CONSOLE中心的换挡机构位置。
四.前罩人机
●当发盖锁的第一道锁解锁时,应当在触觉和听觉方面出现明显的信息反馈。 ●当发盖关闭时,在听觉方面应该有明显的信息提示。 ●建议开启力:70N最好,最大90N。 ●建议关闭力:最好70N,最大90N。 ●建议锁紧力:最大300N。 ●发盖开关操作应当顺畅。 ●当关闭发盖时,应当一次性锁紧。
六.门板扶手
六.门板扶手
• 扶手高度应在SgRP以上165-210mm,建议190mm。侧视图里扶手倾角要小于8°,后视图里扶手倾角要小 于6°。 • 布置前扶手时要考虑使驾驶员抓紧方向盘的同时,能在扶手上休息肘部。为了放下肘部,把扶手布置在 SgRP点和肘部舒适区域的前边缘之间(115mm长)。 • 为了使前扶手在SgRP点后部的使用,扶手在SgRP点以后的长度最小为175mm。 • 把后扶手布置在SgRP点与肘部舒适区域的前边缘之间(100mm长)。 • 为了使后扶手在SgRP点后部的使用,扶手在SgRP点以后的长度最小为155mm。 • 门扶手的高度与中间扶手高度差应在25mm范围内。 • 考虑肘摇摆时的影响,当扶手内部边缘与人体中心线距离大于325mm时,扶手高度有个调节范围。见肘 部摇摆调细节画法的恰当设计。 • 如果扶手是可以展开的,操作应当直观。 • 扶手宽度应当足够放下人体前臂和肘部。 • 扶手在肘部舒适区域内的宽度(前SgRP点以前115mm,后SgRP点以前100mm):最小50mm,建议60mm。 • 用你95%男性人体后视图的肘部检查工具检查扶手的有效宽度。 • 为了放下前臂,在前臂舒适区域(前SgRP点以前115mm到250mm范围,后SgRP点以前100mm到250mm范 围)扶手宽度最小30mm。 • 避免竖直的内饰外板上的凸包或者其他任何内饰障碍(例:接缝、分模线等)妨碍人肘部,如果无法避免 就要减小扶手的有效宽度。
汽车总布置设计 -人机布置相关参考(人机尺寸)
摘要: 本规范为TG0数据设计指导。该系列设计规范用于指导结
构功能说明、结构布置与尺寸控制的正向设计,尤其是在没 有标杆车的状态下的正向开发;基于本规范完成结构数据TG0 版的设计开发。 本规范是TG0版数据的设计指导。
一.外开把手 二.加油口盖 三.行李箱盖 四.前罩人机 五.上车台阶 六.门板扶手 七.手套箱 八.遮阳板 九.安全拉手 十.方向盘 十一.换挡机构布置 十二.踏板布置 十三.旋钮选择控制尺寸 十四.滑动控制尺寸 十五.操纵杆式尺寸 十六.手柄(手指操作)尺寸 十七.触板控制尺寸 十八.全手操作旋转控制尺寸 十九.不同控制钮之间的间隔尺寸 二十.关门把手尺寸 二十一.座椅侧面手空间尺寸 二十二.座椅手动前后调节尺寸 二十四.头枕调节尺寸 二十五.发盖解锁机构尺寸 二十六.副仪表中间通过性尺寸 二十七.手部尺寸统计
九.安全拉手
• 抓紧把手与固定座表面之间的间隙
建议:固定在顶梁边上的把手,最小 30mm(对于越野车最小40mm); 固定在立柱上的把手,最小40mm。 • 有效抓握长度:顶边梁固定的把手 最小120mm,立柱固定的把手最小 150mm。 • 对于弹出式把手和旋转杆式把手的 手指操作空间:最小15mm。 • 抓握区域截面建议深度:25-30mm。 • 抓握区域截面的周长:60-70mm, 半径6-9mm。 • 为了抓握可靠性要在把手表面增加 触感较强的处理。 • 把手不能进入头包络区域,当进出 车时也不能
●上车台阶对于用户的可视性和可识别性应当好。 ●上车台阶的位置期望在沿着门的前后(H130-H131)方向并且在门槛压板以下。 ●上车时脚需抬高大于等于400mm时,应当设计上车台阶以提升空载(车装满液体并且没有乘客) 时的进出方便性。 ●上车台阶在弱光时也应该能清晰识别,以保证任何时刻的进出方便性。 ●空载时上车台阶的高度:360mm,最大400mm。 ●上车台阶最小长度(前后方向):200mm。 ●在以下情况时上车台阶应当沿整车的前后方向布置:
十二.踏板布置
十三.旋钮选择控制
一.外开把手
各类型把手的操作性: 上掀式把手: ●手指的水平方向最小间隙:25.0mm。 ●把手下面的垂直方向最小间隙:25.0mm。 ●把手里面指尖处最小间隙:20.0mm。 ●手指抓握区两边的最小间隙:3.0mm。 拉拽式把手: ●水平和垂直方向手指的最小间隙:30.0mm。 ●握柄高度:最小13.0mm。 按钮式把手: ●水平方向手指最小间隙:30.0mm。 ●按钮尺寸:最小19.0×10.0mm。 ●按钮突出把手表面的高度:最小10mm。 ●握柄高度:最小13mm。 ●从抓握区域边缘到按钮中心的距离:最大52mm。 ●按钮按压力:最大23mm。
七.手套箱
• 避免手套箱开口被遮挡。 • 手套箱开口应避免难够到或者太近。 • 建议使用单手操作手套箱。 • 全开位置上,手套箱盖应当放平。 • 全开时,内放物品不能掉落。 • 手指操作空间应避免锐边、易夹手区 域,和易挂伤手指的区域。 • 锁止和解锁时应有触觉方面的信息反 馈。 • 要易抓握,手指抓握区要防滑(例通 过做唇边、增强手感、做形状) • 入口开放高度:最小120mm,建议 135mm。
三.行李箱盖
三.行李箱盖
手伸及线和头包络线对从前面、后面、侧面开启的舱口均适用。曲线代表5%女性的手伸及能力 和95%男性头高度的两种状态:a)倾向于保险杠;b)竖直站立。便于够到: ●后背门应当设计在5%女性手伸及界面以下。 ●根据整车状态,当人可以通过攀爬、跨越、爬等方式进入车内的时候水平向前的伸及能力增加。 ●行李箱开启要求一个限制头和胸部不能进入行李箱盖开启范围内。基于此种情况,手伸及界面限 制在5%女性人体490mm以外或者其后面。 ●如图所示,保证行李箱盖的开启高度不能进入95%男性人体头包络范围。 ●某些车型的行李箱较短,但是考虑行李箱门开启轨迹,仍然要求行李箱盖开启满足手伸及/头包络 线的要求。竖直边界线的用途在本节第C2-2页的表格说明。竖直线与行李箱开启部分的最前点接触, 行李箱盖开启后应该在95%人体头包络以上,或者在图中描述的竖直线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