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素养课件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向与风级的判断
(1)风向用风向标表示。风向标包括风杆和风尾(风杆上的横道)或风旗。 风尾标在风向标的哪个方向,就表示吹哪个方向的风。 (2)风级的表示方法:一道风尾,表示风力为2级;两道风尾,表示风力为4 级;两道半风尾,表示风力为5级;三道风尾,表示风力为6级;一个风旗,表 示风力为8—12级。
(2)气候要素三维统计图
读图:①1月气温最高,7月气温最低,是南பைடு நூலகம்球。 ②1月南半球夏季,降水少,7月南半球冬季,降水多。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1)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 温,分干、湿两季。 (2)相同点:都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 (3)不同点:主要表现在降水方面和植被特征。降水方面: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 量大致为750mm—1 000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大于1 500mm; 热带草原气候月降水量最多的在300mm以上,热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最多 的在600mm以上;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比热带草原气候更明显。
为什么海洋上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陆地晚一个月?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陆地受热快,放热也快,温度升降变 化大,所需时间短;海洋受热慢,放热也慢,温度升降变化小,所需时间长。 因此海洋上每年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时间比 陆地上晚一个月左右。
地形对气候影响的主要表现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 度状况都产生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两侧的水分、气温状 况也会产生差异。比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 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 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气温与降水概率的判读 (1)5—18℃表示最高气温是18℃,最低气温是5℃,一天中最高 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是13℃。 (2)降水概率是指降水的可能性。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 有降水;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降水;降水概率为80%,表示有 80%的可能性有降水。
图4 - 1 - 5 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11年1月1日)(教材P61) 1.反映了我国主要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大小、空气质量级别。 2.空气污染指数越小,反映空气质量级别越小,质量状况越好。 3.空气质量状况最好的是海口、澳门、香港、台北、拉萨,空气质量状 况最差的是乌鲁木齐。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性质单一,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较小,因 此等温线平直。
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 (1)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多;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 温分布的因素较少。 (2)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表示气温因纬度不同而不同,说明气温受纬度影 响突出。 (3)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因距海洋远近而不同,说明气温受海 陆位置影响突出。 (4)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与高原边缘平行,说明气温受地形影响明 显,或气温垂直变化大。
(1)沿海地区降水多(条件是中纬度地区或温带地区)。 (2)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条件是南、北回归线穿过的 地区附近)。 (3)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世界“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世界 “干极”: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如何分析某地的气候特征? 一看气温:夏季(高温、凉爽),冬季(寒冷、温和),年温差(大、小)。 二看降水:总量(大、小)、集中度(夏季、冬季、全年均匀)。 三看气温和降水的配合情况。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降水形成的条件 (1)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 (2)空气中有大量的凝结核。 (3)水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的程度。
降雨等级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 水形成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雾与霾的区别
雾霾天如何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尽量不要开窗。如需开窗透气,可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时间每次以 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但应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 使用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可净化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提高室内 空气质量,但需及时清洗更换过滤网等净化材料。 室内多摆放绿植。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 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净化空气效果好。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 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纬度对太阳热量分布的影响 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而且体积非常巨大,因而它照射到地球上的 光线,可以看成几乎是平行的。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 方不同的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往往不同, 太阳辐射的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光 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 逐渐降低。
降水的三种类型 (1)对流雨 受热“膨胀上升”——多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比如,赤道地区多见。 (2)地形雨 遇山“爬升”——多出现在山地迎风坡。比如,我国台湾的火烧寮、喜马拉 雅山的南坡。 (3)锋面雨 冷空气“抬升”暖空气——多发生在冷、暖气流活动频繁的地区。比如,我 国东部沿海地区。
通常所说的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这个地方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常年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夏季多雨,冬季多 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
离太阳近≠气温高 有人认为,海拔越高,应该离太阳越近,气温应该越高,但是事实并 非如此。因为太阳离我们约为1.5亿千米,升高几千米几乎可以 忽略不计,而近地面大气中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散发的热量,所 以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图4 - 2 - 2 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教材P63) 1.纵坐标表示气温,横坐标表示一天中的24个小时(每隔2小时为一个单位)。 2.气温曲线表示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 3.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作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为什么出现在14时?最低值为什么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后太阳辐射不断增强,地面获得的热量增多。地面储存热量的同时, 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热量给大气,气温升高。正午12时太阳辐 射最强,12时过后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然大于释放的 热量,地面继续储存热量。到13时地面吸收的热量与释放的热量相等,地 面温度最高。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传递还需要时间,因此14时气温最高。 14时以后太阳辐射进一步减弱,地面吸收的热量减少,大气获得的热量减 少,气温开始降低。到日出前气温最低。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图4 - 2 - 1 某地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教材P62) 1.纵坐标表示气温,横坐标表示测量时间。 2.温度计的红色柱,表示气温的高低。 3.观测气温时,红色柱的高度要对准温度标尺。
为了避免温度计受到太阳直接照射和外界风沙、降水的影响,通常把 温度计放置在特制的四面通风的百叶箱里。平时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 距离地面1.5米高处的空气温度,因为这一高度基本上脱离了地面温度 的影响,又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一般范围。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 (1)热带雨林景观
植物终年常绿,丛林茂密,物种繁多。
(2)热带草原景观
地面上树木稀少,长着较高的草。非洲代表动物有长颈鹿 和斑马。
(3)热带荒漠景观 地面上有很少的耐旱植物,大部分是沙丘或戈壁。
(4)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夏季植被茂密,秋季落叶,冬季凋零。
(5)针叶林景观 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及某些海拔较高的高山上。
(6)苔原景观 主要分布在纬度位置较高的苔原气候区以及海拔较高的高山上。
(7)冰原景观
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尤其在南极。其中,南极地区的代表动 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气候类型分布简图 (1)热带雨林气候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在非洲分布最广。 (3)热带季风气候在亚洲分布最广;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 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苔原气候在亚洲分布最广。 (4)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分布最广。 (5)冰原气候在南极洲分布最广。
比较特殊的气候资料的统计图 (1)气候要素点状统计图
甲:①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是北半球。 ②1月气温在0℃以上,气温温和,降水较少;7月气温在20℃以上,气 温炎热,降水较多。 乙:①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是北半球。 ③1月气温在10℃以上,气温温和,降水较多;7月气温在20℃以上, 气温炎热,降水较少。
植被特征:热带季风气候由于雨热充足,多高大、茂密的森林树木;热 带草原气候区由于干、湿季节分明,多草原或矮小的灌木丛。 (4)分布上的差异: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热 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1)亚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 (2)亚洲和北美洲都同时被回归线和极圈穿过,气候复杂多样。 (3)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只是因为在地中海沿 岸最典型、最广泛,所以称之为地中海气候。
图4 - 2 - 4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教材P72) 1.根据年降水量的图例,判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多在2 000毫米以上。 3.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4.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5.在中纬度地带,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1)看总量,说多少 观察、估算年降水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为多、较多、 少、较少。如下图:该地全年降水少。
(2)看差值,说变化 即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如 下图: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
(3)看极值,说特点 即观察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描述该地降水特点。 如上图(北半球):该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近海≠降水多 近海的地方降水不一定多。只有近海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 地区降水才多,有一些近海地区,由于没有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尽管沿 海,降水却很少。如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就位于沿海地区, 却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地区。
地中海气候区经常阳光明媚,这对于常年生活在多阴雨天气中的欧洲人来 说,简直是天赐的宝贵资源。所以,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就成了以阳光、大 海和沙滩为特色的游览度假胜地。
不同温度带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图4 - 2 -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教材P66) 1.根据等温线数值的变化,找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的分布规律。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2.根据等温线在 同纬度地区,陆地与海洋的弯曲情况,找出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 洋气温低的分布规律。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3.陆地上,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分布规律。主要原因是地形 地势的影响。 4.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的 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学科素养课件
商务星球·地理 七年级上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天 气
(1)天气通常用日、天、夜等短时间的文字表达。 (2)气候通常用月、季、年等长时间的文字表达。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如:“东边日出西边雨”。同 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变化很大,如:“早穿皮袄午穿纱”。
天气谚语 天气谚语又称农谚,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各种有关天气变化的俗语,是古 代预测天气变化的主要方法。例如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有:天上钩钩云, 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 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 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