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与粤语文化的变迁

合集下载

粤语研究讲座心得体会

粤语研究讲座心得体会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粤语研究的讲座,主讲人是著名的张美兰教授。

这场讲座让我对粤语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以及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粤语文化的热爱和研究兴趣。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中张美兰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史料,展示了粤语句式的新旧变化。

从早期的白话粤语报刊杂志到现代的日常交流,粤语句式经历了诸多变迁。

其中,动词“係”字与判断句“字处置句式”的讲解让我印象深刻。

这不仅让我看到了语言发展的脉络,也让我意识到语言是活生生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交流需求。

其次,讲座强调了粤语研究的重要性。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张美兰教授指出,早期粤语研究材料多为来华西方人编撰的粤语教材和词典文献,或辅之以本土文人少数作品,对1905年代开始兴起的白话粤语报刊杂志中的土话材料并未重视。

因此,通过检索1905年具有代表性的白话粤语报刊杂志,我们可以补充论证早期粤语几类句式的发展演变情况,这对于研究粤语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讲座中提到的田野调查方式让我对粤语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张美兰教授鼓励本科生通过实地考察部分特殊地区语言历史,进行粤语研究。

这种实地考察的方式不仅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粤语,还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和传承粤语文化。

此外,讲座还让我对粤语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粤语起源、发展,到粤语在各个时期的变迁,再到粤语在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社区的影响,粤语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其中,粤语俗语、歇后语等文化元素的讲解,让我对粤语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最后,讲座让我对粤语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有了新的认识。

张美兰教授建议本科生通过多方面检索已有的课题研究,合力组队,分类汇总粤语句式的新旧变化,并对逐一进行细致、专业调研。

这种研究方法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研究能力。

总之,这场粤语研究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刻认识到粤语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现代讲粤语的趋势

现代讲粤语的趋势

现代讲粤语的趋势
现代讲粤语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粤语地位提升:随着粤语的流行和广泛使用,粤语在香港、广东等地的地位不断提升。

粤语在社交媒体、娱乐圈、商业活动等领域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成为了人们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2. 粤语教育的推广:为了保护和传承粤语文化,不少地方政府开始推广粤语的教育。

一些学校开设粤语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和使用粤语。

此外,各地也推出了粤语培训班和粤语考试,使更多人能够掌握粤语。

3. 粤语与普通话的融合:在香港和广东等地,很多人会同时使用粤语和普通话。

随着港剧、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的传播,两种语言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普遍。

有些人在交流中会混合使用两种语言,这样的语言形式被称为“粤普”。

4. 粤语网络文化的兴起: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粤语网络文化也逐渐兴起。

不少网民使用粤语发布和评论内容,粤语网络用语和梗也开始流行。

这种现象使得粤语的使用范围更广,更有活力。

总而言之,现代讲粤语的趋势是多方面的,包括地位提升、教育推广、与普通话融合以及网络文化的兴起。

这些趋势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粤语文化,并使粤语成为
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交流工具。

传承粤语,让广府文化发扬光大作文

传承粤语,让广府文化发扬光大作文

传承粤语,让广府文化发扬光大作文《传承粤语,让广府文化发扬光大》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有一种非常特别又好听的语言,叫做粤语。

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

有一次,小明去参加一个广府文化的活动,那里的叔叔阿姨都用粤语交流。

小明一开始听不懂,觉得有点着急。

但是后来,他跟着大家慢慢学,很快就学会了一些常用的粤语,还交到了很多新朋友呢!
粤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它还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粤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广府地区的风俗习惯、传统故事。

所以呀,我们要一起努力传承粤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广府文化。

我们可以多跟爷爷奶奶学粤语,和小伙伴们用粤语交流,还要告诉其他地区的小朋友粤语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传承粤语,让广府文化发扬光大!
《传承粤语,让广府文化发扬光大》
小朋友们好呀!今天想跟大家说一说咱们的粤语和广府文化。

粤语听起来特别好听,就像唱歌一样。

比如说“靓仔”“靓女”,是不是很有意思?
我认识一个小姐姐,她特别会唱粤语歌,像《千千阙歌》《漫步人生路》,大家都爱听。

她还经常参加比赛,把粤语歌的美妙带给更多的人。

还有哦,过年的时候,广府地区有很多特别的习俗。

大人们会用粤语说吉祥话,比如“恭喜发财,利是逗来”。

小朋友们就能收到好多红包,开心极了!
我们要把粤语学好,把广府文化的这些好玩有趣的东西都记住。

跟外地的小朋友介绍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也感受感受广府文化的魅力。

大家一起加油,让广府文化被更多的人喜欢!。

粤语的历史粤语的发展

粤语的历史粤语的发展

摘自广东话学习网 在线学习QQ:1362095384粤语粤语是汉语的一种方言,它的直接来源是古代汉语。

与其他方言一样,粤语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

在上古时期,岭南地区居住着被称为“南越”的民族,极少汉人居住,因此当时大概也没有汉语。

在秦朝,秦始皇派大军南下攻取“百越”之地,数以万计的人来到岭南地区定居,因此汉语也就开始在岭南地区传播。

在汉朝,汉高祖封赵佗为“南越王”,统治南粤地区。

这时候,许多汉人进入岭南“与百粤杂处”,逐渐改变了土著的生活,也促进了汉语的传播。

但是当时尽管不少汉人南下,但与当地土著相比,仍然属于少数。

因此,汉语在传播的同时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土著语言的影响,吸收了土著语言的一些成分。

秦汉时期是粤语脱离母体的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动荡,许多中原人为了逃避战乱,举家迁南迁。

岭南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增加,大大促进了汉语的传播和发展。

这个时期粤语已经表现出与中原汉语较大的差异。

这个时期可以称为粤语长大成人的时期。

到唐代,粤语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时广东地区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在广州地区附近,原来居住的少数民族一部分已经汉化,另一部分被迫迁移到广西等地。

这个时期,粤语受中原汉语影响,变得更加规范化,进一步形成一支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和词汇系统以及语法结构的方言,又是与中原汉语存在较为严整的语言对应规律的方言。

唐代是粤语日趋成熟的时期。

到了宋代,粤语与中原汉语的差距越来越大,已经自立门户。

元明清时期,粤语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加上与港澳地区交流日益频繁,使粤语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在海外华人社区,粤语是一种使用最多的语言。

随着香港文化大举北上,一些粤语的词汇也进入了普通话。

但无论粤语如何“强势”,它始终只是汉语的一种方言,它对民族共同语的影响是有限的,而民族共同语对粤语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在“推普”工作全面展开的情况下,粤语正逐渐向普通话靠拢,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的。

【最新文档】粤语研究论文-范文word版 (21页)

【最新文档】粤语研究论文-范文word版 (21页)
一种甜点心——蛋挞 tart
3. 简化外来语词原有的复辅音或音节,以适应汉语发音习惯。例如: 话筒——咪 microphone
十二打(144个)——箩 gross
一刻钟——骨 quarter
领带——呔 necktie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外来词曾经使用过,但是由于书面语和普通话的印象的影响,而逐渐被淘汰掉了,如“士担”是“邮票(stamp)”之意,“燕疏”是“人寿保险(insurance)”之意等。
总体而已,粤方言的词汇在历时的范畴上,保留了古汉语和古越语的词;而在共时的范畴上,它又吸收了外来的许多词。在内部的环节里,自己创造了许多与自己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语言习惯有关的许多词汇。展现了独特的粤风采。
注释:
[1] 欧阳觉亚.普通话广州话的比较与学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3
“事实上每一种地域方言在演变发展过程中都在不断地接受着民族共同语的影响和制约。”○2粤语在二十一世纪被弱化的现象是正常的,符合语言变化发展的内部规律。但是如果我们不保护粤语为代表的方言,在民族共同语的进一步发展下,汉语中的方言文化将会走向衰亡。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在语言学上是不具有社会意义的。粤语等方言在未来一旦被普通话全盘取代,并最终由于在官方与民间的双重作用力的压迫之下彻底消失于人类文明中,这将会影响到中国文化多元化的构筑,有可能导致中国文化走向僵硬的单一化。粤语存亡的意义重大,我们在推普的过程中,应该对粤语加以保护。那么保护粤语的意义何在呢?以下,本人将会作出详细的论述。
第四阶段是宋代至明清时期。宋代的广州方言已相当成熟,并有一定的流通范围。尽管南宋末年,元人南侵,又有大量汉人避战乱辗转入粤,但此时的广州方言已停止接受正在发展变化着的中原汉语的进一步同化,转而按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与中原汉语在原有差异上相距越来越远,奠定了现代广州方言的基础。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一、粤语概况粤语,又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

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小区中广泛使用。

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

由于在语言学分类上,中国与西方有分歧,故粤语属于一门独立的语言抑或是一门方言尚有争议。

注1。

目前全球中,粤语使用人口大约为7千万。

粤语的使用人口在中国国内语言使用人口排名中处于第三位,次于约8亿人使用的汉语北方话及约8千万人使用的吴语,而在全球则排在第十六位。

虽然使用人口比官话汉语少,但粤语的使用地区非常广泛。

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小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持着以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可以说粤语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

广州话口音是粤语的公认标准口音。

但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广东境内一些原粤语城市甚至出现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的现象,与之相伴的是汉语北方话使用人群大增,加上近年来香港粤语流行曲、电视电影对中国大陆粤语使用人群的强势影响,粤语文化的中心城市事实上已经由广州迁移到了香港。

香港粤语跟广州话,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有时可以从整体口音上作出区别;但在于个别字词上,则往往难以区别。

在下文中,为使表述简洁,或会以“北方话”表示“汉语北方话”。

二、粤语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粤语的历史发展,自上古时期至现今,经历了一段颇长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上古时期,岭南地区便居住着被称为“南越”的民族,鲜有汉人居住,故当时汉语并不存在。

在秦朝,秦始皇派军南下攻取“百越”之地,数以万计汉人来到岭南地区定居,便导致汉语开始于岭南地区传播。

而至汉代,汉高祖封赵佗为“南粤王”,统治南越之地。

此时,许多汉人进入岭南,便与南越杂居,并逐渐改变了当地土著之生活,同时亦促进了汉语的传播。

广东的传统文化

广东的传统文化

广东的传统文化
广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拥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广东传统文化的特点:
1. 粤语文化:粤语是广东的方言,是广东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语粤语发音准确、音调丰富,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在当地人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潮汕文化:潮汕文化是广东另外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以潮汕
地区为核心,包括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等地区。

潮汕文化有着独
特的习俗、风俗和音乐文化,如汕头的海蛎煎、潮州的牛肉丸和潮汕
牛肉火锅等美食,以及潮汕音乐、潮汕手工艺品等。

3. 客家文化:广东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客家文化,
主要起源于广东南部和福建南部。

客家文化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民俗,如梅县柚花节、客家土楼节和客家围屋节等,以及客家菜和客家手工艺品等。

4. 广东花文化:广东是一个喜爱花卉的地方,有着丰富的花文化。

广东的花文化以花卉园艺和花卉展览为主,如广东省园艺博览会、广
州花博等。

5. 广东美食文化:广东美食文化也是非常有名的,以粤菜为代表。

粤菜口味清淡、注重火候掌握,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如南海盛宴、潮汕牛肉火锅、客家菜等。

广东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这些文化元素都反映了当地人的文
化精髓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粤语童谣的发展及其歌曲化历程

浅谈粤语童谣的发展及其歌曲化历程

浅谈粤语童谣的发展及其歌曲化历程粤语童谣是广东省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它主要是以童话、神话、寓言等故事为基础,配以韵律韵调,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

粤语童谣源远流长,其发展和演变历程丰富多彩,而其歌曲化也是在不断创新、发展中不断壮大。

粤语童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相应的文学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粤语童谣逐渐发展成为明清时期的一种流行民间文学。

在这个时期,由于民间语言的流行和推广,粤语童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色。

在清朝时期,粤语童谣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在广东地区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童谣歌唱家,如陈萍洲、邹永发、陈定福等。

20世纪初,随着广东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粤语童谣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更为多样化和丰富的文化形态。

在这个时期,粤语童谣不仅仅是民间艺术形式,还开始成为广东文艺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30年代和40年代,许多优秀的童谣歌曲相继出现,如《鹦鹉洲》、《小小水手》、《苏三起解》等。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粤语童谣的精华,同时也是广东音乐文化的一张名片。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随着新时期广东文化的快速发展,粤语童谣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童谣歌曲更加多样化和丰富,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主题,如《知了》、《叮咚咚》、《九九乘法表》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广东中小学生普遍喜爱的反映,同时也很好地吸收了国际先进的音乐理念和创作手法,更加注重歌曲的表演效果和演唱技巧的训练,从而成为广东音乐文化中的一股浓郁的文化力量。

至今,在现代社会中粤语童谣的歌曲化越来越成为主流。

而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粤语童谣的传播又发生了更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口传相授,变为现代的互联网媒体,这样不仅更方便了人们获取童谣信息,也给童谣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一种崭新的形式和生命力。

通过对粤语童谣的发展和歌曲化历程的分析,可以看出粤语童谣在广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童谣的传播方式在不断变化,而童谣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来不断推陈出新。

粤语 白话 土话 历史文献

粤语 白话 土话 历史文献

粤语白话土话历史文献粤语、白话和土话是中国广东省的三种语言变体,它们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通过探讨这三种语言在历史文献中的运用,来了解它们的发展和演变。

在广东的历史文献中,粤语、白话和土话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作为广东的主要方言,粤语是广府文化的核心,深深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和习惯。

粤语源自古代汉语,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系统和词汇体系。

从古代讲究韵律的诗词歌赋到现代流行的粤剧歌曲,粤语一直是广东人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白话,又称普通话或国语,在广东地区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白话起源于19世纪末的广州,当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广东人开始学习和使用白话,取代了传统的文言文形式。

白话的出现使得广东的文字表达更加通俗易懂,为广东的现代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粤语和白话相比,土话是一种更为特殊的语言形式。

土话是指广东农村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方言,使用者主要是农村居民和特定的族群。

土话在历史文献中的运用较少,因为大多数历史文献都是由知识分子撰写的,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粤语或白话进行表达。

然而,土话在农村社区和民间文化中却是非常重要的,它承载着广东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反映了农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粤语、白话和土话在广东地区的发展和使用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粤语作为传统的方言,在广府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凝聚了广东人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白话的出现为广东的书面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得广东的文学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土话则是广东农村地区的特色,代表着广东农民和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粤语、白话和土话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尤其是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这三种语言正逐渐融合和交流,形成了更为多样化的语言环境。

如今,广东的年轻人更加习惯使用白话和粤语进行交流,土话在年轻一代中的使用逐渐减少。

然而,无论是粤语、白话还是土话,它们都是广东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保护。

粤语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史

粤语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史

粤语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史粤语是一种很美的语言,听到广东人讲粤语,你会感到很亲切。

你知道粤语的起源和发展史吗啊?粤语发源从汉人大规模入粤最早的历史来考察,粤语形成于西江中部。

1):据考古发现,大约从西周时代开始,岭南粤人与中原汉人就有来往。

不过,由于有五岭之隔,这种来往极为有限。

到了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曾派兵南征百粤,但究竟打到哪里,史无记载。

2):有记载的是: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西瓯(西江一带)粤人反秦,朝廷发五十万大军征讨,兵分五路:“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郡。

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馀干之水。

……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

”(见《淮南子·人间训》)这里所记的“镡城之岭”,指今广西越城岭;“九疑之塞”,指今湖南宁远县南;“渠”,即灵渠。

这两支军队开通灵渠再经漓江、贺江而进入岭南,灵渠将湘江与漓江沟通,从而成为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历史上第一条主要通道。

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战争告一段落,秦又“谪徒民五十万戍之”(雍正《广东通志》)。

这五十万人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因为直至东汉时统计,岭南各郡的人口还很少超过十万的,在秦始皇时代就更是地旷人稀。

这一大批汉人“徒民”的到来,足以改变岭南粤人的“一统天下”的局面,随之汉语便由此而被带入岭南。

这五十万“徒民”当时究竟定居何处?众说纷纭。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时的番禺(今广州市)一带,仍是粤人的天下。

?3):秦末,汉人赵佗在此建立南越国,所任用的官员从丞相以下基本上是粤人,就连赵佗本人,也得改变自己的服饰、生活习惯及其语言,把自己异化成粤人以便于统治。

如果不是粤人势力十分强大,他就不会那么做。

但是,在西江的中部,那里的情况就完全不同,经过秦兵的一番征讨,那里的粤人大都逃散,从而成为汉人填补及落脚定居的最佳之地。

由此推之,这五十万“徒民”多数定居于西江中部,而中原汉语也就首先传播于西江中部。

粤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粤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地巩 固。而 现在 的新 青 少 年 之 间 因 推 普工 作 的加 强 ,而 越 来 越 流 行说 普 通话 ,有 时候甚 至 连 当地 话 都听 不懂 。 1 .3 社 会传 承方 式 社 会传 承也 是语 言 传 播 的 一 个 重要 的渠 道 ,而 总 体 而 言 粤 语 的社 会 传承 相较 于其 他方言 还 是 比较 好 的 。下 面 有 几 个 因素 形 成 了这 种 良好 的 社 会 传 承 :① 岭 南 的 地 缘 对 粤 语 社 会 传 承 的 塑 造 。 粤语 地 区远 离政 治 中心 ,不像 吴 语 地 区接 近 政 治 中心 从 而 使 吴 语 方 言受 到较 大 的压迫 ,山高 皇帝 远 的 粤语 地 区能 保 证 其 自由开 放 程度 。② 香 港对 粤语 社 会 传 承 的塑 造 。总 所 周 知 ,香 港 是 中 国的 个 特 别行 政 区。从 而 中央 政 府 为 了 保证 其 自主性 ,也 得 保 护 其 语 言的 自主 性 。所 以香港 特殊 地 位 会 对 粤 语 流 行 有 一 种 保 护 的作

某些 地道 的粤语 名词 都不 知道 如何 说 。其 中有 个 最 典 型 的例 子 就 是广 西南 宁的 粤语 :推普 _ T作 在 南 宁 不但 做 得 非 常 的好 ,南 宁而 且成 为 了 “ 推广 普通 话先 进城市 ” ,所 以南 宁 的粤 语基 本 已 经 消失
儿 童 习得语 言 中第 一 语 言通 常在 3岁 左 右 学 习 得 到 。而 在 这 殆尽 。在 南宁 的公 共 场 合 基本 是 不 会 再 听 到 粤语 ,取 而 代 之 的是 时期 中 ,父母 的 陪伴 时 间 是 最 多 ,所 以 父母 之 间所 说 的语 言 就 一种 语 。父 母 以说 粤 语 进 行 沟通 的 。 在 其 期 间 ,婴 2 .2 大陆 内地 经 济 的崛 起 影 响 。在 八 九 十 年 代 时 候 ,香 港 儿就 得 不断 得进 行 预 判 与 猜测 。通过 猜测 父 母 所 说 的 话 ,从 而 得 对于 中 国内地有 绝对的经济优势 ,所以粤语还是 比较 强势的。但是 而 到信 息 的对 应 ,再 通 过 模 仿 父 母 的 说话 ,则 可形 成 自身 的母 语 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 北 京和 长江 中下 游等地 区的经济快 速发展 ,不 言 系统 。 1 ,2 学 校传 承方 式 断地拉近了 内地 与香港 经济 的距离 的影 响 。粤语 的推 广者— — 香港 , 对粤语 地区方言社 会风气 的影响愈来愈式微 。就拿 香港的娱乐业来 说 ,

加强粤语传承,弘扬广府文化倡议书

加强粤语传承,弘扬广府文化倡议书

加强粤语传承,弘扬广府文化倡议书一、重视粤语传承的重要性粤语,作为我国方言之一,是广东省的主要语言之一,同时也是华人世界中广泛使用的语言。

在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多样性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而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弘扬显得愈发重要。

加强粤语传承,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广府文化,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给予人们更多文化认同感。

二、为何需要加强粤语传承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粤语是广东地区的语言,其承载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历史底蕴。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汉语普通话的普及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粤语的使用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年轻人不再使用粤语,导致这一语言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如果不加以重视和保护,粤语文化可能会濒临消失。

加强粤语传承,弘扬广府文化,势在必行。

三、加强粤语传承的措施为了加强粤语传承,弘扬广府文化,需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需要加强对粤语的学习和传授,包括在学校课程中增加粤语教学内容,鼓励家庭传承粤语等方式。

可以通过举办粤语文化活动、比赛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粤语文化氛围,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粤语。

加强粤语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建立文化保护机构和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来保护和传承粤语文化。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粤语使用者,我对加强粤语传承,弘扬广府文化充满期待。

粤语作为一种丰富多彩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广东人来说,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特有的文化符号。

而我认为,加强粤语传承并不仅仅是保护一种语言,更是在保护一种文化,一种身份认同。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使用和传承粤语,我们才能不断弘扬和发扬广府文化的精髓,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结回顾加强粤语传承,弘扬广府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加强粤语教学、举办文化活动、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播等措施,我们有信心和能力保护好这一片独特的文化。

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粤语文化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一城一文化广府文化代代相传

一城一文化广府文化代代相传

一城一文化广府文化代代相传
广府文化是广东地区独特的文化之一,已经代代相传了许多年。

广府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在此之后,其文化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

广府文化有许多重要特点,包括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优美动人的音乐文化、细腻独特的工艺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社交文化。

其中,广式饮食的代表作品不计其数,象点心、面食、海鲜等都是广东的传统佳肴。

广式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琴鸣笛和粤语歌曲都是广州地区的代表音乐。

广府文化还保留了大量传统手工艺,如年画、毛笔字、雕刻、织锦等都是传统工艺的代表作品。

广府文化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也经历过一些变迁。

文化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例如,从传统到现代,广府文化也有了许多变化,例如电脑、手机等技术进入了广府生活。

然而广府文化的本质从未改变,它仍然是广州人民自豪的文化遗产。

在广州,游客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亲身体验广府文化,例如品尝正宗的广府美食、参与传统工艺、观赏粤剧等等。

此外,广州市还有许多博物馆、文化广场和历史建筑,它们保存了广府文化的种种珍品。

总之,在代代相传的历史进程中,广府文化不断地吸收了外来文化,同时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又不断地创造了新的文化。

因此广府文化不仅仅是广州人民自豪的文化遗产,它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代表了广东地区的文化和思想,反映了广州人民的文化和信仰。

它是一段充满活力和创新思维的历史,它的代代相传必将继续为我们的后代所守护。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粤语,又称为广东话,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方言,起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

自秦朝以来,粤语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体系。

本文将探讨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一、起源粤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

雅言是古代中国官方语言,也是当时普遍使用的交流语言。

随着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雅言逐渐向南传播,成为南方地区的主要语言。

在南迁过程中,广东地区的人们在保留雅言的基础上,逐渐融合了本地土著语言和外来语言的特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

二、发展自唐朝以来,粤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

明朝时期,粤语进一步发展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繁荣,粤语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要语言,并逐渐向周边地区传播。

到了清朝末年,粤语已经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之一。

三、特色1.语音方面:粤语的发音系统相对复杂,包括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其中,入声调是粤语特有的声调之一,发音短促有力。

此外,粤语还具有独特的发音特点,如“懒音”现象和“变调”。

2.词汇方面:粤语的词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例如,“婆婆”(婆婆)、“公公”(公公)、“老婆”(妻子)等词具有特殊的含义和用法。

此外,粤语还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如“邨”(村庄)、“厝”(房子)等。

3.语法方面:粤语的语法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佢”(他/她)是粤语特有的代词;又如,“添”(再)这个副词的用法也较为特殊。

四、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粤语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粤语的发音、词汇和语法都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粤语的使用场景和传播途径也在不断扩大。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使用习惯的变化。

总之,粤语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粤语的起源与发展

粤语的起源与发展

粤语的起源与发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第一章相关概念的论述 (2)语言的定义及功能 (2)语系的划分及分布 (2)我国五大语系 (3)我国五大语系的内容及其分布 (4)汉藏语系的分类及分布 (4)第二章粤语的起源与发展 (6)粤语简介 (6)粤语的起源 (6)粤语的形成与发展 (7)第三章粤语起源和发展中的人地关系 (9)小结 (9)参考文献 (10)粤语方言的起源与发展摘要:粤语发源于北方的中原雅言,是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古越语相融合产生的一种语言,也是今天港澳和两广地区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为更进一步了解粤语的起源与发展,探究其中的人地关系,本文从语言、语系、我国五大语系以及汉藏语系等相关概念出发,交代了粤语的归属,引出粤语。

然后对粤语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作了论述,最后还对其中蕴含的人地关系作了分析,探究出在粤语的形成与发展中蕴含着五点人地关系。

关键词:粤语起源发展人地关系Abstract:Cantonese originated in the north of the central plains, Sylvia is spread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the areas of guangdo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language guile of a language that is spoken by the largest number of people today,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the region of guangdong languag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antones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population and land, this article from language, language, China's five major languages and sino-tibetan related concepts, narrates the cantonese, cantonese. Then the origin of cantones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 which contain the, explore contains five o 'clock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ntonese people relationship.Key words:Cantonese Origin Development Man-earth relationship第一章相关概念的论述语言的定义及功能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的沟通以及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

粤语方言的发展趋势

粤语方言的发展趋势

粤语方言的发展趋势粤语方言的发展趋势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将从历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

而且这是一个特别庞大的话题,所以文章不可能详尽无缺地涵盖所有情况和细节。

首先,历史上的政治因素对粤语方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东地区长期以来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历史上曾多次被外族统治、侵略和迁徙,这导致了语言上的混合和变化。

例如,南方的粤语和北方的官话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南北地区的历史政治格局不同。

其次,社会因素也在粤语方言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城市化的进程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增加,社会关系的改变也影响了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

例如,在一些城市中,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而不是粤语来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粤语的使用。

此外,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粤语方言的发展趋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更加注重标准化和统一。

粤语作为一种方言,与普通话相比,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程度相对较低。

因此,在教育系统中,普通话的地位更高,粤语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

此外,随着移民和全球化的影响,广东地区的语言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许多外地人移居到广东地区,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对粤语方言的影响逐渐加大。

例如,来自福建的人口相对较多,在一些地方,闽南语对于当地的粤语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粤语方言并非一味地受到冷落和边缘化。

在一些地方,如广州、澳门和香港,粤语方言仍然很受欢迎,被广大民众用作交流的主要工具。

这是因为粤语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人们愿意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粤语电影、音乐和电视剧的流行也给予了粤语方言更多的曝光和关注。

总的来说,粤语方言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

在一些地方,受到地方政府和教育制度的影响,粤语方言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和边缘化。

然而,在其他地方,粤语方言仍然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同时也被当作文化和民族认同的象征。

未来粤语的发展趋势

未来粤语的发展趋势

未来粤语的发展趋势
未来粤语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因素: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到其他语言和文化,这可能会影响到粤语的使用和传承。

同时,大陆普通话的普及也会对粤语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冲击。

2. 传承和保护: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粤语可能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政府、学校和社区组织可以采取措施,如推广粤语教育、设立粤语课程等,来促进粤语的传承和保护。

3. 媒体和科技:随着媒体和科技的发展,粤语的传播途径将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例如,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手机应用等新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和学习粤语。

4. 文化交流:粤语作为中国广东地区的方言之一,与其他方言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跨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和交流平台的建设有助于促进粤语的发展和传播。

5. 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方言和语言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将愈加普遍。

粤语有可能与其他语言相互借鉴和影响,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特色。

总体而言,未来粤语的发展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但也会有机遇。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粤语有望在保留传统特点的同时,适应现代化的需求,继续为广东地区及其他讲粤语地区的人们提供一种重要的语言工具和文化标识。

粤语发源地

粤语发源地

粤语发源地
粤语发源地为今广州府地区。

粤语的起源和发展成熟年代远在宋代的两广(两粤)初分之前。

在历史文化层面上看,“粤语”事实上是广义上的“岭南语”(岭南地区语言),而非特指“广东话”。

就像英语一样,不是特指英国。

粤语英文作“Cantonese”、日文写成“広东语”,即一般人俗称为“广东话”。

粤语的形成远早于宋朝,正因如此,粤语在两广地区通行。

距今五千年前后的岭南苍梧古国是岭南文化、珠江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粤语的发源地。

粤语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还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和声调,尤其是入声。

而现在通行的普通话是没有入声的,所谓“入派三声”,入声都派到平、上、去三声里去了。

由于没有入声,所以用普通话来读中国古典诗词就分不清平仄,读不出韵脚,缺乏韵味。

扩展资料:
1、粤语,民间亦称“白话”、“广东话”等,在美洲华埠则被称为“唐话”。

而“广府话”、“省城话”这两个俗称则专门指旧广州府地区(今广州及周边南番顺地区)、香港、澳门、梧州、贺州地区的粤语,范围比“白话”概念小,一般称为“广东话”。

2、“粤语”事实上是广义上的“岭南语”(岭南地区语言),而非特指“广东话”。

就像英语一样,不是特指英国。

粤语英文作“Cantonese”、日文写成“広东语”,即一般人俗称为“广东话”。

3、粤语的含义比普通话更广,词性更活。

粤语惯用单音节词,但大部分现代汉语为双音节词。

另外,粤语在口语和书面语都保留很多古词、古语。

粤语文化传承方式

粤语文化传承方式

粤语文化传承方式粤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粤剧、粤乐、讲古等在岭南地区广受群众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都是以粤语作为载体。

如何更好地传承粤语文化,焕发其魅力?由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交通之声、南方生活广播、城市之声、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赓续广府文脉——粤语文化传承交流暨综艺展演》今天(12月25日)举行。

多位名家畅谈粤语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珠江经济台触电号、南方生活广播粤听号以及城市之声触电号、粤听号对本次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点击图片观看活动精彩回顾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教授候兴泉:多渠道、多方式增强粤语和粤文化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常年从事粤语及粤文化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候兴泉表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与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是一体两面,两手都要抓,不能故此失彼。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2017〕5号)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这对如何正确把握国家通用语文字和方言文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该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增强粤语和粤文化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

各级教育部门应把握好“双减”的良机,增加粤语教学及粤文化的普及教育。

培训机构等应多开设粤语口传文化艺术培训课程,培养更多的粤语口传文化接班人。

广东本土广播电视台多制作优秀粤语综艺节目,在传统说书的基础上,更多地进行粤读诗文、粤语情景剧类节目的创作。

社科界应借建设大湾区的机遇,推进粤语经典作品的挖掘和整理出版工程,积极开展粤语语言艺术的理论研究。

著名粤语语言艺术家缪燕飞:如何准确地讲好粤语声音具有视觉化的特点。

人们可以通过声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想象在脑海中产生对应的画面与场景。

我们要准确地把书面的词语、句子或一段文字转换成粤语,传递其所表达的情境画面和感情,可以强化声音视觉化的特点。

如“打”字,粤语会根据产生“打”这一动作的感情依据和动作过程,采用形象性更强的不同语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广东人,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识
粤语文化历史 粤语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在中国广东、 广西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以及北美、英国和澳大利 亚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岭 南的称谓“越”(通“粤”)。
1.粤语(Cantonese)简介 1.俗名:广东话、广州话 2.英文名:Cantonese 3.地位:香港、澳门法定语文。 4.与普通话的联系和区别:粤语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与普通话同属于汉语 (Chinese),其中普通话(Mandarin)是国家通用语,而粤语(Cantonese)是汉语下 属的一个分支语言。 5.使用国家及地区:中国大陆(广州、广东其他地区)、香港、澳门、印尼北 苏门答腊省棉兰市、圣诞岛、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等粤人移民国家和地区 。 6.区域 广东省、香港、澳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桂林一带除外)、海南省一部 分。 海外有东南亚、澳洲、新西兰、加拿大、美国。
历史溯源
秦汉时期
自上古时期,居于岭南地区的多个原始部 族被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泛称为南越族。 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后,华夏族人来到 岭南地区,南越族人则逃往山区或更南方的 地区,当时的华夏族语言开始传入岭南地区。 秦朝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 郡称王,建立了短暂的南越国。在汉朝的鼎 盛时期,华夏族融合当时周边多个民族演变 成汉族。这一时期是粤语出现雏形的时期。
但是
我们的母语,粤语正在

亡!!
粤语普通话之争:
由广州引发的关于粤语普通话的争议目前正在升级,激辩之风 甚至波及港澳乃至海外的一些华人社区。专家指出,粤普之争反映了 社会急速发展中人们对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担忧,同时折射出社会变 迁下多元文化冲突与交融的矛盾。 粤语是广东方言,但流行区域却并不限定在广东省。由于广东 人拥有悠久的海外移民传统,粤语成为海外华人及华人社区中“同声 同气、同根同源”的一种文化现象。而一衣带水的香港、澳门地区, 粤语更是普通百姓的通用语言和官方语言。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 约有6700万人。 粤语普通话的争议早已有之,但最新的热议则源起于上一年7月初广 州市政协的一份提案,这份“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提案提出, 建议亚运会期间在本地广州市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加大普通话播报时长, 以便让外地人更好地了解广州。 然而,这样一个暂时延长普通话播报时长的提案,在瞬间便引发了 一场影响波及粤语文化圈,甚至海内外的“粤普存废”之争。 土生土长的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在微博上的一句“母语告急!岭 南文化垂危!”在短短几小时内就有数千条评论和转载。在广州有相 当影响的著名粤语主持人陈扬也在微博上“振臂疾呼”要“捍卫”粤 语。而正在举行的“岭南十大文化名片”评选中,粤语原本不在专家 推荐的二十个候选项目之内,结果在网络投票中异军突起,以超过1 00万张票高居榜首。
我们决不能让粤语文化断送在我们这一辈!!
谢谢观看!再见!
坚决保护好粤语文化!!!
粤语文化,源远流长,怎么可以就因为要推广普通话 而废除粤语呢!这是绝对不对的!如果有的人还是要带着有 色眼镜来看粤语这一文化,觉得是一种粗鄙的语言,那就大 错特错了,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约有一亿,使用地区广 泛其中中国广东7000多万,广西3000多万,港澳湾和海外 华人华侨约1000万,所以共有1亿多人使用粤语,这么多人 使用同一种语言,你还觉得是南蛮之语的话,就真的只能说 你是只井底之蛙了。
元明清初时期 在元朝,蒙古人迁都至位于燕云十六州内的大都(前称燕京, 后改称北京),并以当地话作为官方语言,当时的中原汉语与中古 汉语和粤语的差别在此后不停变大:当时的中原汉语已急剧地向北 京官话方向发展,北京官话的入声迅速消失(即是-p/-t/-k韵尾脱落, 如“入日北”三字在中古汉语和现代粤语都带有不同入声韵尾), 又出现了不属于“平上去入”传统四声的轻声声调;已经定型的粤 语则不受元朝影响而独立发展。 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原的官话韵尾进一步消失(现代官话仅存n/-ng韵尾,-m尾与-n尾合并)。又有连接i/u韵母的g/k/h声母被完 全颚音化成j/q/x声母(如“吉其兮”三字在中古汉语和现代粤语均 带有g/k/h声母,在现代官话则被完全颚音化成j/q/x声母);粤语则 平稳而缓慢地变成现代粤语,最明显是不再分辨z/c/s声母和j/q/x声 母,又按粤语韵母长短把阴入声派入上下两种阴入声(如“色锡” 两个阴入声字分别带有短和长的韵母,前者被派入尖锐的上阴入声, 后者被派入近似阳入声般低沉的下阴入声)。
清朝中末时期 由于清朝闭关自守,仅留下广州作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故相当一部分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掌握的汉语是粤语而非官话,不 少京官为了与外国人经商议事亦常常接触粤语,使得粤语首次逆 向传播到中原。在这一时期又有大量的粤人迁移到美洲、澳洲和 东南亚等各地,粤语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近代 中华民国成立时,虽然有用北方白话取代文言文正式书写的地位, 但粤语的实际使用未有受到任何限制。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全面“推广普通话”的运动中,粤语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地位已大 不如前。粤语受到北方汉语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在中国大陆粤语分布 区的许多年轻的一代不懂得一些专门名词的粤语读法。由于国家政策规 定,学校都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年轻一代长期在普通话的环境下成长, 变成有部分小孩可以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外省人沟通,但是广州话 就不太懂,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不少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士开始产生一种 母语危机感,因此中国各地近年来要求保护本土语言文化的呼声逐渐开 始壮大。同时在香港、澳门和海外,由于不受普通话政策的约束,粤语 在港澳被广泛运用于教育、行政、法庭、新闻传媒、娱乐、音乐、电影、 电视当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现代粤语流行文化,对南粤文化和粤语的 保护起了极大的作用。加上粤港澳地区受惠于长年的经济开放和流行文 化发展,这些成果也令不少带有粤语源头的词汇被传播开去。 不过近年香港已经有部分学校使用普通话教中文,认为普通话有助 于学习中文。但由于香港中文大学所推行的《正字工程》,一般香港人 均以为粤语是唐代汉语之活化石,以致慢慢向古汉语靠拢,粤语中之台 侗语底本亦在消亡中。现在由于来自两广的老移民在海外华人社区经济 与文化渐渐衰落,而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的移民逐渐占据新华人移民的 主体,并且由于其受教育程度和经济能力远较前者优秀,现在在海外华 人社区中粤语的使用呈现衰落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再次处于长年内战,北方更首次沦陷 到外族手中,以致中原人逃至岭南地区,岭南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增加, 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峰期。当时中原传入的汉语与 以前形成的古粤语混合,拉近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差别。这一时期是 粤语的成长时期。
唐宋时期 在唐朝顶盛时期,岭南地区的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与汉族长期接 触的原住民已被汉化。而在汉族分布较少的山区,原始部族则继续保持 自己的语言文化。这一阶段粤语仍受中原汉语影响,成为一种既能对应 中古汉语发音但有独立词汇文法的语言。唐朝灭亡后,燕云十六州沦陷 达四百年之久,宋朝时期,北方更再次沦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中原人逃 至岭南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峰期,也是最后 一次拉近粤语和中原汉语差别的时期。唐宋时期可被视为粤语的定型时 期,因此现代粤语仍能对应宋朝《广韵》的发音,但难以对应元朝或以 后的中原汉语发音。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约有一亿,使用地区广泛其中中国广东 7000多万,广西3000多万,港澳湾和海外华人华侨约1000万。所以共 有1亿多人使用粤语。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 持着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非常强大 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目前粤语已 经成为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此 外,粤语亦是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之中国汉语,亦是唯一拥有较 为完善文字系统的汉语,而且可以完全使用汉字表达。 广州话口音是约定俗成的、国际承认的粤语的标准音,大多粤语字 典以广州音为准。广州以粤剧、粤曲等传统艺术长期保持广州话的标准 地位,至1970年代末以后,香港粤语流行曲、粤语电视剧及粤语电影 强势影响广东地区,继而辐射影响中国内地的非粤语省市。民间的香港 口音跟广州口音并无明显分别,只是在语感上有少许差异,因两地在不 同社会体制下沿用不同的习惯语汇,用词有所不同,以及两地教学改革 所导致。针对近年来香港年轻人懒音增多的现象,香港的一些大学教授 发起了粤语正音运动,以何文汇主张的读音取代现时通用的读音,此主 张受到广东及香港的粤语学者反对。有些粤语方言和广州话较为接近, 如广东西部的肇庆和高州(旧称茂名县)和广西东南部的某些粤语;而 广东台山、广西玉林一带的粤语口音和广州话差异就非常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