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出现裂缝?原因有7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叠合板出现裂缝?原因有7个!
预制叠合板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序中造成的叠合板裂缝的问题不容忽视。

基于工程应用和结合构件生产过程,对叠合板裂缝产生缘由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掌握措施。

1.什么是叠合板?
叠合板是叠合构件的一种,是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既有混凝土结构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组成,以两阶段成型的整体受力结构构件。

施工时,现场先安装预制混凝土底板,以其为模板,辅以配套支撑,再浇筑混凝土叠合层(即上部现浇混凝土部分),当上层混凝土与预制板形成统一整体后,共同担当上部的荷载。

这种结构优势明显,结合了现浇结构和预制结构的优点,在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同时,又能满意构件工业化进度的要求,而且节省了大量的模板支拆,降低了施工成本,是特别具有拓展潜力的楼板形式。

2.产生裂缝的工序
叠合板预制层的工艺流程如下:模台清理组模涂刷缓凝剂、脱模剂钢筋绑扎水电预埋混凝土浇筑振捣预养拉毛养护脱模起吊运输到成品堆放区(依据设计要求增设水洗)。

依据阅历,可能产生裂缝的主要工序有振捣、拉毛、养护、拆模、吊运、堆放等。

3.叠合板浇筑、振捣、拉毛
成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目前在PC自动流水线上,预制构件主要采纳振动台进行振捣。

采纳振动台振捣,震惊频率快、效率高,仅需15-30S 便振捣完成。

由于设备操作人员的阅历不足,往往消失过震,产生离析情况,造成裂缝的产生。

2.预制构件使用的混凝土坍落度较小、黏度较大,采纳固定模台生产时,用振捣棒振捣,简单过度振捣桁架,且因振捣点位少,很简单导致桁架外露筋处混凝土严峻泌浆甚至局部离析,造成沿着桁架筋方向的裂缝。

掌握措施:
采纳振动台振捣混凝土,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交底,明确操作要求。

采纳人工振捣时,振捣棒应横放振捣,同时留意振捣时间,避让局部过振和振捣桁架。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混凝土未达到起吊强度前,严禁踩踏桁架筋。

4.叠合板养护
成因分析:
目前构件在工厂中的养护主要采纳蒸汽养护的方式,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混凝土渐渐硬化和增长强度其实是水化反应的过程,而水化反应对温度、湿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此,当温度、湿度达不到要求时,因混凝土收缩很简单使构件产生裂缝。

掌握措施:
在预养护时期,掌握预养温度不低于10℃,混凝土终凝且在灌筑结
束4~6h后才可升温;升温时掌握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依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协作比状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利用试验确定;降温期,保证降温速度不大于10℃/h;还应尽量保证各部位温度一样,温差不宜大于15℃。

5.叠合板拆模
成因分析:
构件养护结束后,构件强度如未达到拆模的强度要求而强制拆模,可能会由于强度缘由,使构件侧面产生裂缝,后期存放、成品爱护不到位,这些裂缝会连续延展,最终在板面上形成不同方向的裂缝。

掌握措施:
拆模前应采纳回弹仪监测叠合板强度,待叠合板达到设计强度要求的75%或者设计图纸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拆模。

拆模应按要求模具的组装工艺以及拆模要求进行,严禁暴力拆模。

6.叠合板起吊、转运
成因分析:
叠合板吊点位置是依据叠合板的外形、大小,利用受力分析、弯矩计算并参考国家规范、图集最终确定的,因此较大的叠合板往往有六点、八点起吊不等。

由于叠合板是平起,且厚度仅60mm,为防止叠合板起吊转运过程受力不匀称,有专用的平衡架帮助起吊。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消失构件直接起吊不采纳平衡架;设计要求六点、八点起吊但生产时照旧四点起吊;不依据图纸规定的吊点
位置起吊等不规范行为。

这些不规范操作会造成构件在吊运途中因挠度过大而产生裂缝。

构件从工厂到堆场再到现场存在多次转运,这种不规范操作会加深叠合板裂缝,最终裂缝将延长至整块板,更严峻的会形成贯穿裂缝,致使整块板报废。

掌握措施:
强化对工厂的管理,规范吊装、转运操作流程,严格要求工人依据设计图纸规定的吊点数量与位置,使用专业吊具进行吊运,要慢起慢落,避让与其他物体相撞,并要确保起重设备的吊钩位置、吊具及构件重心在垂直方向上重合,吊索与构件的水平夹角不应小于45度,不宜小于60度;削减不必要的吊运次数;保证构件达到设计强度的75%或设计图纸要求强度后,再吊运构件。

7.叠合板堆放、运输
成因分析:
1.在实际码存放过程中往往消失很多不规范的堆放方式,如:叠合板堆放过高,某些工厂为了节省场地,叠合板码放高达8-10层;叠合板码放不规整,大板压小板;垫木摆放随便、不规范,上下层垫木不在同一垂直线上,而且没有依据要求摆放,超长超宽的叠合板照旧只放四块垫木。

这些行为造成叠合板支撑受力不匀称,进而导致裂缝产生。

2.叠合板因运输缘由产生裂缝的状况,与堆放时产生裂缝的缘由基本一样,但在运输中难免会有道路不平而引起汽车颠簸,这样会产生动荷载,若固定叠合板的方式不坚固,则很难约束叠合板,叠合板之
间发生相对位移,最终导致叠合板产生裂缝。

掌握措施:
1.每垛叠合板尺寸规格应尽量统一,严禁大板压小板;保证每层支点在同一垂直线上,避让因支点上下不一而产生剪切裂缝;支点应放置在桁架筋侧边,板两端(至板端200mm)及跨中位置均应设置支点且间距不大于1.6m;堆放层数不宜超过6层;构件生产完成后,应尽早运至现场安装,在堆场堆放时间不宜超过2个月。

2.应在支点处绑扎坚固,防止构件在运输途中移动或跳动。

同时,在底板的边部或与绳索接触的混凝土,应用衬垫加以爱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