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海滨九年一贯制学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填在表格内。
)
1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也学会了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孔子鸟化石
B.珊瑚
C.钟乳石
D.石头上的青苔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鸟化石、珊瑚、钟乳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BC错误;青苔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苔藓植物,D正确。
考点:生物的特征。
2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对刺激能做出反应
B.动物能够运动
C.动物遇到危险能释放墨汁
D.乌贼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考点:生物的特征。
3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进行呼吸
B.能生长和繁殖
C.都能自由运动
D.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可见A、B、D都属于生物的特征;而C一般动物能自由运动,植物不能。
考点:生物的特征。
4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调查时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能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因此小军的做法不对,A不符合题意;调查时,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要如实记录。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也要记录,B不符合题意;调查时要如实记录,活动范围较大的,不固定的也记录.如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也要记录,C符合题意;
调查时要如实记录,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不能把它删掉,D不符合题意。
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
5调查小组将记录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把蝴蝶、蚊子、燕子归为一类;把树木、花草、狗归为一类;把金鱼、水藻归为一类。
他们归类的依据是()
A.生物的用途
B.生物的生活环境
C.生物的形态结构
D.其他方法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
题干中的金鱼、水藻是水生生物;树木、花草、狗是陆生生物;蝴蝶、蚊子、燕子是空中飞行的生物。
考点:生物的分类。
6蝉在炎热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到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影响蝉的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7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的骆驼刺的根扎的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不易被天敌发现,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沙漠中的骆驼刺根扎得很深,是生物对沙漠缺水的适应,因此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
考点:生物适应环境。
8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选项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而其它选项均反应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考点:生物影响环境。
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有机物还原成自然中的无机物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A错误;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B错误;分解者是指
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C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B.影响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它不会遭到破坏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A正确;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此项缺少了生物因素,B错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也会遭到破坏,C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而不是全部,D错误。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2“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A.螳螂→蝉→黄雀
B.树→螳螂→蝉→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即: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
它们组成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3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
其中不符合的是()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遮光器上的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能调节视野的明暗,反光镜也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能够达到目的,A不符合题意;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不符合题意;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C不符合题意;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像那个地方移动装片.所以,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左上方移动装片,D符合题意。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4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应薄而透明
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
C.对光时应先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要使视野变亮,应调节准焦螺旋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必须使光线能够依次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所以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为的是让光线能够通过,光线透过物体的结构进入人的眼睛,
能够看到物体的结构,A正确;镜筒下降,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B错误;低倍镜观察到的范围较大,可以粗略的找到待观测物的位置,因此对光时,用低倍镜正对光孔,C错误;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造成通光量变小,视野变暗。
因此要使视野变亮,可换用大光圈或凹面镜,调节粗准焦螺旋与视野的明暗程度无关,D错误。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5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轻轻盖上,目的是()
A.有利于放大
B.避免产生气泡
C.有利于对光
D.载玻片不容易破裂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盖盖玻片时应将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其主要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6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是,在载玻片中央所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A.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B.清水、清水
C.生理盐水、清水
D.清水、生理盐水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水。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7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所以图中操
作正确是顺序是:②滴水,②取材,③展平,④盖上盖玻片。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18在下列细胞中,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存在的是()
A.酵母菌
B.草履虫
C.黑藻叶片组织
D.口腔上皮组织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酵母菌、草履虫、口腔上皮细胞都没有叶绿体。
黑藻叶片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
19有人在秋天焚烧玉米秸秆,烧掉的和剩下的分别是玉米秸秆中的()
A.有机物、有机物
B.无机物、无机物
C.有机物、无机物
D.无机物、有机物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
因此在秋天焚烧玉米秸秆,燃烧掉的物质属于有机物,剩余的物质是无机物。
考点:解剖并观察双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验证或探究种子成分。
2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 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考点: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21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让废物排出,不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流出和细胞外的废物进入。
如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
考点:细胞膜的作用。
22人的皮肤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比()
A.减少了一半
B.增加了一半
C.不变
D.有的增加,有的减少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3生物体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
B.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
C.细胞生长和细胞特化
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生长、分裂长大的。
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4构成植物体的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在人体中具有类似功能的组织是()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动物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
植物体中的保护组织与动物体的上皮组织在功能上是相似的,都具有保护作用。
考点:动植物的组织类型。
25麻雀具有而松树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因此,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具有系统。
考点:动物体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6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A.输导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保护组织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人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
是通过导管把红墨水(水和无机盐)运输到了花瓣,导致花瓣变成红色。
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考点: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27根尖某一部位的细胞小、壁薄、核大,这一部位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
A.保护
B.分生
C.营养
D.输导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的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A错误;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
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B正确
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C错误;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D错误。
考点:植物的组织。
28“红花虽好,还用绿叶衬”。
红花、绿叶分别属于()
A.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B.营养器官、营养器官
C.生殖器官、生殖器官
D.生殖器官、营养器官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
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考点:绿色开花植物由六大器官组成。
29动物体的构成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B.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动物体
C.细胞→系统→组织→器官→动物体
D.组织→细胞→器官→系统→动物体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考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30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够独立生活
B.草履虫能趋利避害
C.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D.单细胞生物对人都是有害的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独立生活,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如草履虫能趋利避害,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灵敏的反应;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有利:鱼类饵料、净化污水等,有害:危害健康,造成赤潮等。
考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二、识图分析
3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每空2分,共10分)
(1)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未体现出和。
(2)该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答案】草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2)5 草→鼠→蛇→猫头鹰
【解析】
试题分析:(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数量最多的生物应是生产者(草),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图中生物成分具有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只缺少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温度等非生命的物质。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该生
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草→兔→狐;草→兔→鹰;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2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和观察的过程,请你按箭头指示的6个视野顺序,一步步地回忆当时的操作,并将每一步的操作过程补充完整。
(每空2分,共10分)
【答案】(1)反光镜
(2)B
(3)细准焦螺旋
(4)右
(5)E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3.仔细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4分)
表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是图(填甲或乙)。
你的依据是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2:、3:、4:
水果中的汁液通常存在于细胞的5:中。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中(填序号)。
【答案】乙它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液泡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知:1细胞壁,2细胞膜,3细胞核,4细胞质,5液泡,6叶绿体。
乙图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
因此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
动物(人)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通过比较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3)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它的糖分主要存在西瓜细胞的液泡中。
(4)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考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实验与探究(1、2题每空1分,3题2分,共6分)
在有机物丰富的淡水中,往往能采集到草履虫.虽然它的结构简单,但它对外界的有利刺激或有害刺激都能作出反应.下图是在甲、乙两块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把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粒食盐和一滴肉汁时,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并从中得出结论:
1.分别在上图下( )内用“→”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2.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甲: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刺激,所以它要逃离。
乙: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刺激,所以它要趋向。
3.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甲(←)乙(→)
甲:不利乙:有利
草履虫能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考点:观察草履虫。
高考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