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当前电力系统已经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起来。

因此,电力系统一方面需要按照国家的供电指标进行系统的供电活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整体需求,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市场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相应的策略和技术调整,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利益,促进其长久发展。

为此,电力系统结合国内外的行业经验技术,开始越来越重视配网自动化技术。

但是由于我国的配网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仍存在相关的技术漏洞,需要进行系统的整改。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
1 电力系统配网运行现状
1.1 配电网建设依然滞后,对新技术的应用较少
随着我国用电需求的不断加大,政府机关近年来已经加大了对电力系统的资金扶持,但从资金的利用数据分析,国家下拨资金主要用于电网和输电网点的建设中,对于配电网项目的资金投入比较少;其二,在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地方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电力运输系统尚不能满足其基本的经济建设需求,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其三,原有配电网的设备安装和网点建设布局不合理,受到资金限制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其四,部分供电设备陈旧,供电线路老化,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导致整个电力网络电力运输不畅,电路不稳定。

1.2 配网故障查找、隔离处理时限长
城市配网电缆线路因电缆质量、施工不规范、制作工艺差、地下化学腐蚀、路面机械施工以及电缆长期过负荷使用、电缆老化等原因,都会造成电缆薄弱处和中间接头被击穿;架空线路因外力破坏、防小动物措施不全、雷击及线路设备老化因等客观原因引起的故障,均造成线路停电,供电企业必须派^、对故障点进行人工查找并及时修复。

而故障的查找、隔离、恢复供电时间长,就造成了供电可靠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需求。

2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功能设计关注点
配网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集配网数据、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等信息于一体,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以达到配网、配电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检测、保护、控制的自动化,用电和配电管理的自动化功能,使配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其馈线自动化(FA)是配电网自动化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保障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主要是对配网线路运行晴况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利用环网结构开环运行的配电网线路通过分段开关把供电线路分割成各个供电区域,当+区域有故障发生的时候,可以及时将分割区域的开关跳开,已达到隔离故障区域目的;随后自动将因线路故障而失电的非故障区域迅速恢复;在功能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2.1 配网必须坚强
配网质量的好坏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保证电力系统的良好形象,提高其市场占有量,需要保证配网的坚强。

配网的坚强性主要是指配网的支撑电源安全可靠,配网的容量满足电力运输情况。

2.2 配网自动化技术软件的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是指软件能够被校正、被修改或被完善的难易程度。

配电线路因负
荷发展或建设变化较大,因此程序的维护工作量相当大。

从以往的配网使用经验
分析来看,由于电力系统引进了不易维护的自动化软件系统,在出现故障时,难
以进行维修和处理,更新换代的经济成本高。

因此,从电力企业的经济成本出发,应该尽量选择维护性高的软件技术,在软件系统技术落后时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
行及时的技术更新,避免进行系统的更新换代。

2.3 提高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外部条件下,按照规定的功能,能够运行指定的一
段时间的概率。

整体来说,一个高可靠性能的电力自动化系统一方面能够降低故
障发生概率,保证电力系统在正常条件下能够有序合理的进行电力输送,另一方面,能够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进行简单的及时自动处理,降低电力故障引发的危害。

2.4 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可移植性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效率是指系统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

如今,电力公
司的工作人员对于配电系统的效率关心的更多的是在正常运行的时候,自动化配
电系统能够准确、无误、快速、高质量的将电能配送到末端的用户手中,而一旦
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及时的进行自我的修复。

而配电自动化系统
的可移植性指的是把系统从一种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转换到另一种配置和环境时,需要的工作量的要少。

这样对于设备所处环境较为多变的电力企业,就能更好的
实现系统在不同建设施工单位之间的有效与兼容。

2.5 自动化系统的可理解性要较强
理解性是指理解和使用该系统的容易程度。

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控和维护
都离不开人工作业。

因此,自动化系统的高理解性,主要是指该系统的操作相对
简单,工作人员能够准确阅读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其次是指该自动化系统的调
控和维修工作简单,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 加强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3.1 加速配网的建设和改造
首先,应该对现有的配网布局和使用效率进行整体的归纳和分析,提出一个
相对合理的配网调整方案;其次,在该方案基础上及时妥善的落实各项建设和改
造工程,并在新建设的配网中适当的安装监督和测试系统,与计算机网络联网,
便于总体指挥。

3.2 建立有效的硬件支持系统
用于市场预测的硬件支持系统:其功能是通过科学的收集数据,进而对数据
同比、环比的增长趋势进行分析,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用电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电力
负荷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同时预测出该地区各行业的电量在未来的分布情况。

用电管理修复系统:其功能是将用电管理通过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监督与修复,自动实行在线监控,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能够及时的进行预警,以便管
理人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降低事故引发的经济以及其他各类损失,保证电力企
业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也能减少电力企业的不必要经费开支。

3.3 加强配电网的自我诊断功能的构建
配电网的自动化技术是指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电子
技术、通讯技术对电力输送的待测参数进行输入、处理、检测、显示、记录或调
控的设备。

为了使电力企业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能准确地了解、记录、检测、修复电力输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控制、处理,
以保证供电过程顺利、高效的完成,利用自动化的配电技术就实现了信息远距离
传送和数据处理的问题,使得电力企业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也能自动地完成对设
备运行情况的监视及故障隔离。

结束语
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自动化的配网能通过线路自动监测设备实时反
映线路运行情况并利用分段开关分割供电故障的区域,并且能够对这些问题实施
自动地处理,因而大大提高了电能的输送效率,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丁文彦,李嘉强,田婉华.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方式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05).
[2]李金英.浅谈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3]王军亭.环行配电线路安装TOSCAN—D3000C系统的实践与分析[J].电工技术,200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