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套路速成.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套路速成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⑴昼长;⑵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⑶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⑴太阳高度(即纬度);⑵天气状况;⑶地势;⑷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C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C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物质多少、大气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C3)地面状况——物质组成(对太阳辐射反射率不同)、海陆差异、地形、洋流、水域、森林。
C4)人类活动:
%1改变大气成分,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烟尘则削弱太阳辐射;
%1改变下垫面,植树降低气温,提高湿度,与建造大型水库起到的作用相似。
%1释放人为废热,如城市热岛的形成。
4.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⑴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⑵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⑶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5.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1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
%1天气系统因素
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1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1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1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6.怎样分析理解不同海区盐度的差异成因
C1)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在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洋流的影响和径流稀释作用。
7.怎样分析赤潮成因
C1)温度和降水: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
C2)风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度的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8.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分析
农 业 区 位 因
(1) 纬度位置一一决定了山麓基带类型
(2)
相对高度一一决定了水热状况变化的程度(以上2点决定自然带数量) (3)
阳坡、阴坡——影响植被分布的高度 (4) 迎风破、背风坡——影响降水多少与雪线高度
9. 农业区位分析的答题思路
有利——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发展条件<
不利条件——整治措施
'气候一气候类型、光照、热量、降水及配合精况 、
地形一平原、山地、丘陵等所占比重,海拔高度、坡度等
自然条件 < 土壤一土壤类型、肥沃程度、盐碱性、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等卜
水源——河湖密度、水量、季节变化、洪涝等
改也 J 生物资源一种类、分布、数量 ,
'市场——市场距离,人口数量、消费习惯和水平
、 交通一海、陆、空运输条件对商品农业影响.
社会经济条件1政策——价格的调节、政策性补贴、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I :艾 劳动力一数量.素质、价格
又*
.农业技术——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流技术,机械化水平 10. 工业区位分析
%1 资源——工业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什么原料,适宜发展什么工业。
%1 水源——靠近水源地,以便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还可获得廉价的水运)。
%1 地形——选择在较平坦开阔的地形区内,发展前景广阔。
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 化工等工业。
%1 交通——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职工的上下班。
%1 环境——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产生污水的企业, 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
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1 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1 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1 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
11. 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12.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 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⑵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 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13. 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
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回答思路如下:
如:⑴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⑵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14.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15.开凿隧道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
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16.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⑴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⑵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⑶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17.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⑴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⑵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⑶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18.区域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
19.区域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分析思路:
在It匕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
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然后针对该区的
优势条件,针对性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
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0.农业区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开发)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针对性的开发,
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1.分析河流内河航运价值的思路
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
关于自
然因素主要是看河流的水量和水量的变化两个方面,而经济因素
主要看流域内经济发达的程度。
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的
需求越大,航运也就越发达。
分析思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