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开放包容创新生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和平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开放包容创新生态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承担科研项目,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发挥企业家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引育高水平创新主体。

以商务楼宇、特色小洋楼等为核心载体,充分发挥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平台作用,引进与培育一批优质科技企业,重点引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业态。

落实天津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科技领军企业计划,打造“雏鹰-瞪羚-领军”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

鼓励原始创新。

大力支持科研院所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智能科技研发。

到2025年,力争引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

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坚持“以用立业”,加强与市级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对接,探索发展区域、科研院所、行业、服务等四类技术转移机构,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打通成果转移转化通道。

增强服务先进制造业能力。

集聚发展研发设计、采购销售、产品展示、广告推广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全市先进制造业。

推动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体系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

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快推行科技资金补助制度,鼓励开发“雏鹰贷”“瞪羚贷”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形成服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与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合作,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优化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支持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专利申请代办等服务机构发展。

到2025年,有效发明专利数达575件。

加快产品创新应用。

积极推进场景牵引、应用支撑,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应用,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创新产品研发和规模化应用。

支持企业为重大创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

构筑人才聚集高地。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人才、高端研发人才、优秀创业团队和高层次创业服务团队,强化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培养一批“海河工匠”等高技能人才。

持续优化人才环境,推行个性化“项目+团队”服务模式,帮助解决居住、子女教育、医疗等人才关切的问题,营造适合人才生活发展的综
合环境,为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作出和平贡献。

强化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带动作用
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区
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着眼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服务群众、优化环境、便利企业,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公共服务智慧化。

到2025年,初步形成技术、数据、业务三大领域加速融合,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跨领域、跨地域的新型智慧城区。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依托阿里巴巴、联想、360集团、微医集团、中环系统工程等龙头企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金融、商业、文旅、教育、医疗、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中广泛应用。

引进共享经济等创新企业,打造跨界融合创新业态。

深化智慧城区应用。

加快整合智慧政务、智慧环保、智慧民生等现有政务类平台及各类市场化生活服务系统,
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建设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城区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

提升数字资源整合能力。

探索设立市场化运作的“智慧城区”建设基金和国有控股公司,引入国内顶级技术企业,搭建统一高效、安全可靠的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融通,为“城市大脑”做好数据支撑,全面提升便民惠民、产业服务、联合监管、政务治理等城市治理能力,形成完整智慧城区服务体系。

拓展智慧城区应用场景
相关行业报告: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未来商机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