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培正能量”灌溉教师培训之花——以“国培计划”浙师大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国培正能量”灌溉教师培训之花——以“国培计划”浙师大高中语文培训班为例
作者:蔡伟孙娜
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13年第4期
文/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蔡伟孙娜
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说是教育正能量的集中反映。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大
变革。
但是,目前我国诸多教师培训不但没有达到正能量聚集与应用的最大化,反而或多或少存在着负面能量,比如
缺乏一支综合、稳定,能协同发挥真正合力的师资团队;缺乏一套富有逻辑性和连续性,能满足参训教师“实践操作”情
节的培训课程等等。
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培训的实效。
基于此种认识,笔者从宏观角度分析阐述了我国教师培训中正能量缺失的现状及成因,继而微观剖析,以“国培计划”浙师大高中语文培训班为例,谈谈在实践领域,国培是如何通过不断创新释放正能量,实现教育场域中的正能量传递,践行“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宗旨,带动我国教育事业,又稳又快地驶向远方。
一、正能量缺失:能量失衡,教师培训实效性忧思
假设教师培训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国培”即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那么一般直接影响教师培
训实效性的客观因素包括培训师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模式等方面,即为影响该生态系统能否保持生态平衡、能量守
恒的生态因子。
目前我国的教师培训(包括“国培”)存在上述生态因子的不良发展而导致“正能量”缺失问题,致使该系
统能量失衡,进而埋下了教育隐患。
1.谁来培训——培训师资组成
培训师资是教师培训正能量的开掘者,甚至是创造者。
那么,谁来培训?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
因为我们并
不缺乏培训者,如各级各类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教研员、高校专家以及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等,都可作为培训者。
但
这并不代表我们拥有优秀的师资团队。
目前问题就是面对诸多选择,很多培训机构却做了随意选择,使得多元化的师
资结构难以协同发挥真正合力。
有学者做过一份针对“国培”师资的调研。
调查表明,“经验丰富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最
受欢迎,其次是“高校教授”、“教研员”,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教育行政部门领导”[1],在此明显看出他们的“实用主义”倾向。
但事实上,目前很多教师培训(包括“国培”),还是较少关注教师这一需求。
尽管目前培训机构已努力加大一线名
师指导培训的比例[2],致力于冲破传统理论说教樊篱,但依旧没有改变“高校教授、教研员”唱主角挑大梁的局面,与广
大参训教师的期待有差距。
同时,某些培训机构还存在临时聘请部分施训教师的情况,继而产生诸如缺乏对课后或线
下(指远程培训)交流研讨和问题解决的指导、培训内容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等问题[3],致使教师培训成为一个孤立
事件,而不是一个连续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从而影响培训的实效性。
2.培训什么——培训课程设计
培训内容直接决定培训质量。
因此,培训内容可以说是培训正能量的源头。
但目前很多的培训存在明显的“拼盘”现象,因为很多的培训管理者总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设计培训内容。
虽然现在很多培训都有事先向受训教师发一份问
卷的训前调研环节,但里面的问题一般都比较空洞,最后一般也都以“众口难调”为理由忽略参训教师的需要[4]。
结果课
程表上所呈现的虽是响当当的人物名号、纷繁多样的课程,却很难从思想和方法上给受训教师真正的帮助和启发。
因
为其中的内容很多都缺乏连续性和逻辑性,没有环环相扣,而且过多的理论灌输,更难以满足参训教师的“操作性”情结。
这一问题的根源其实可以追溯到上述师资队伍的组建。
因为培训内容的适切、连贯和全面由师资结构的平衡、稳定和
多样决定。
当然,关于教师的“实用”“操作性”情结,我们应一分为二:一方面,一线教师不应太“功利”,将培训的“实践性”价值
庸俗化,认为参加教师培训就是来解决教学问题的。
没有寻到方法,便否定其价值。
说到底,教师职后培训扮演的应
是“领路人”或“导航灯”角色,每一个老师面对的具体问题还需要自己通过学习解决;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强调,教师培
训项目(包括“国培”)要针对教师的需求,始于教学实践,立足于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