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的易错点与教学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的易错点与教学对策作者:孟涛
来源:《师道·教研》2016年第08期
一、问题背景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单位换算主要有: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重量单位等。

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不大,一般以填空题出现。

但是学生得分率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换算单位时易混淆单位、记错进率等。

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普遍易错的典型题目加以收集、整理、分析,采取了针对性的策略。

二、常见错题
一个鸡蛋重30(千克)。

一间教室面积约为56(米)。

小明身高1.4(厘米)。

2.5小时=(2)时( 50 )分。

6立方米50立方分米=(0.05)立方米。

三、错误产生的原因
1. 学生对每个数学单位没有形成具体的定量的概念
典型错例:小明身高1.4(厘米)。

错误产生原因:在学生脑海中,没有真正形成对每个数学单位具体的定量的概念。

也就是说,学生对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在心中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

我们在新课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亲自比一比、划一划,用手指、手臂或教室中、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参照物,让学生比划出、体验出1米到底有多长?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1千克到底有多重?1分钟到底是多长时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在心中有了每个单位大致的定量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这个定量的概念作为模板,去衡量实际的问题,才能真正掌握好单位换算的知识。

2. 单位混淆
典型错例:一间教室面积约为56(米)。

错误产生原因:学生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混淆,面积单位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长度单位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容易混淆的单位还有公顷与公亩、升(立方分米)与立方米,等等。

3. 进率混淆
典型错例:2.5小时=( 2 )时( 50 )分。

错误产生原因:小时与分钟的进率是60,而不是100。

还比如,学生把相邻的面积单位进率记成10,把相邻的重量单位进率记成100从而造成错误。

时间单位的进率不是10、100、1000,而是60,更容易产生错误。

4. 未能掌握单名数化复名数,或复名数化单名数的方法
典型错例:6立方米50立方分米=(0.05)立方米。

错误产生原因:学生换算单位时,只是把50立方分米化成0.05立方米,丢掉了6立方米,这种丢三落四的类似错误,在学生实际练习和测验中非常普遍。

四、教学对策
1. 心中有模板
在教学新单位时,一定要让学生对新单位有定量的概念。

也就是说,要告诉学生1米到底有多长?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1千克到底有多重?1分钟到底是多长时间?要反复强化,手把手让学生比划、体验,千方百计让每个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每个单位大致的定量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这个定量的概念作为模板,去衡量实际的问题,
2. 换算有方法
不少学生对单名数化复名数,或复名数化单名数的方法未能掌握,这类题要反复练习,教会学生整体观察,及时检查。

3. 检查有技巧
检查的技巧无外乎是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要符合生活逻辑。

比如,小明每分钟走250米,不可能是250千米;一个鸡蛋重20克,不可能是20千克。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生活经验,要做一个有心人。

4. 记忆有条理
教师要教会学生及时整理,让学生记忆数学单位时要讲究方法,应该是一块一块、一条线一条线的记忆,而不是一个一个去记忆。

教师可以帮学生整理好小学阶段学过的全部单位,加以分类。

建议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让学生整体记忆。

5. 整理小学数学常用单位
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公亩、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重量单位:吨、千克、克。

时间单位:世纪、年、季度、月、旬、日、时、分、秒。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教学相长,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各类易错的知识点加以收集、归类、研究、分析,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罗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