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一、把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
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任何情况下,已有的认知结构总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数学学习的重要策略就在于建立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
我们知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广,而这两节课研究问题的思路基本相同。
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以旧导新"的方法进行,即通过复习旧知识,探索完善旧知识结构,类比推广导出新知.
1.学生1用如下的课件通过广播教学的形式主持复习:
l 2
3
生1:前面我们学过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哪位同学能叙述定理的内容?
生2: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它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生1:很好,请坐(点击“定理”按纽,屏幕呈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内容)。
我们连结线段AC 、CG 、GE 、EA 、和BF ,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边问边在计算机上将上述线段用红线连结) 生众:梯形。
生1:好,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我们可以得出有关梯形的推论,
哪位同学能叙述呢?
生3: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生1:对。
这就是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我们再移动直线l 5,使E 点与A 点重合,现在又是什么图形呢?(边问边操作) 生众:三角形.
生1: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我们可以得出有关三角形的推论2,哪位同学能叙述呢?
生4: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生1:很好.推论2是: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复习完毕,谢谢! 2.教师引导学生类比推广导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屏幕显示),如图1,如果l 1∥l 2∥l 3,且AB=BC,那么DE=EF ,哪位同学能将这个命题改写成比例的形式? 生5:如果l 1∥l 2∥l 3,且1=BC
AB ,那么,1=EF
DE 即1==EF
DE BC
AB
2如图2BC EF
DE 是否还与错误!相等呢?
生众:相等
师:是否相等,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引入数学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2l 3
在传统的教学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定理的推出是个难点,教材是通过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举例说明它的正确性,学生没有足够体验,很难达到对定理的理解,进而影响了后续知识的掌握.皮亚杰认为:数学是人的计数活动和空间度量活动的反身抽象,离开人的活动是没有数学,也学不懂数学的,所以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了解数学背景,获得数学经验。
本课例根据数学思软件,创
设问题情境,引入如下数学实验: 如图3,l 1∥l 2∥l 3,直线 l 4、l 5被l 1、l 2l 3所截
1、测算AB= ,BC= ,AC= , DE= , EF= , DF=
2、测算AB:BC= ,AB:AC= ,BC :AC= DE :EF= ,DE :DF= ,EF :DF=
3、观察各对应线段的比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分别拖动l 2、l 5,观察测算数据的变化情况,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用命题的形式表述结论。
6、在图3中拖动l 5 可得几种变式图形?画出这些图形。
7、类比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2,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你能得出什么推论?
《几何画板》动态地保持几何关系不变的功能,使学生可以任意拖动每一条直线,而画板的实时测量功能又及时为学生提供了准确的测算数据,学生在实验中拖动l 2、l 5 ,在不断变化的图形中观察测算数据,归纳发现规律,得出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
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较深刻地理解了所学的内容,彻底改变了以讲授“结果”为主,以“灌输”为特征的数学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用运动的观点研究变式图形,深化对定理的认识
几何的精髓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图形中,研究不变的几何规律.本课例充分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动态功能,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动态地设计几何教学,让图形出来说话,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
学生在实验中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从动态中观察、比较、归纳、发现,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之后,再让学生通过不断平移l 4或l 5 ,得到图4所示的几种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变式图形,深化了学生对定理的认识。
l 1l 4l 5l 3
l 2
A C
D B F
E l 1
l 4
l 5
l 3
l 2A C
D B F
E l 1l 4l 5
l
3
l 2A C
D B F E
l 4平移l 4或l 5
平移l 4或l 5
平移l 4或l 5
l 1l 4l 5
l 3
l 2A C
D B F
E
图4
本课例还借助几何画板软件,设计了下图所示课件:
通过动态演示课件,强调“对应”的含义,并介绍结合图形形象记忆定理的方法,使学生对定理有了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四、用特殊化的手段抓住本质,研究定理的推论
在学生得出图4所示的变式图形后,引导学生用特殊化的手段,抽象出图4—1'、 图4-2’、 图4-3',然后类比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
推论2,由图4-2’、 图4-3'得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并指出今后解题中应用推论的关键是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图4—2’、 图4-3’这样的基本图形。
之后通过应用举例及变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推论(例略)。
3
1
3
2
45
45
F
A
E
图4-1
图4-2
图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