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五步导学法”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课堂2019年09月
新教育时代234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五步导学法”初探
张久华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太伏镇太伏中心小学校 四川泸州 646121)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对所学内容容易忘记这一现象,提出了“导、学、展、疑、练”五步导学法。
经过多年的小学语文课堂导学实验证明,运用“五步导学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品行好;学习积极性高、氛围浓,能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对所学内容不容易忘记,成绩优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五步导学法
传统教学模式“组、复、新、巩、布”,主要体现教师活动多一些,学生活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且容易忘记。
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授”(在塔尖),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用“示范”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第六种,“实践练习”,可以达到75%;第七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立即运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经过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摸索出了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导、学、展、疑、练”五步导学法模式,即在每节课中主要由五个环节组成:导入环节、自学环节、展示环节、质疑环节、练习环节。
一、导入环节(3分钟左右)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趣味谈话、讲故事、游戏、课件创设情境等方式导入课题,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如学习《观潮》时,先播放课件“钱塘江大潮”的景观,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然后明确学习目标,可以用小黑板板书出示,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可以口头揭示,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方式出现。
最后根据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当学生逐渐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之后,可让学生逐渐找到使用学习方法的规律,把教师指定学习方法与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学习的方法相结合。
例如语文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提高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诵读又分为自由朗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分角色读等。
二、自学环节(17分钟左右)
自学环节包括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两个基本环节。
自学一方面是指学生在课前根据导学案上要求自学的内容,学生按照自己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或教师指定的学习方法,运用课本、资料、工具书,采用听、读、写、记、背、思、评的方式尽可能学会基础知识,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勾画出重点语句,做到预习充分,完成导学案上课前完成的内容。
自学另一方面是指在课堂上,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在课堂上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完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是分角色扮演或朗读,例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在修身课上,教师扮演魏校长,学生甲扮演“为家父而读书”的同学,学生乙扮演“为明理而读书”的同学,学生丙扮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的同学,其余学生扮演少年周恩来,朗读时要以各自身份的语气来读,朗读第一遍时效果不佳,然后教师作引导,朗读第二三遍时,效果非常好。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是“一帮一”和三人以上的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知识启发,可以教师辅导学生,也可以学生辅导学生。
通过师生、生生探讨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概括提炼学习内容。
如低年级识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某个字的,既交流了学习方法,又加深了对字的记忆。
三、展示环节(5分钟左右)
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是对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检查,是教师对学情的诊断。
这一环节既要注重学生展示交流能力的规范培养,又要注重学习知识的过程。
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展示点评中,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善于捕捉时机进行评价、追问、点拨。
例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5至17自然段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当时在场,请说说你当时的心情、感想?(先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
)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说出“伤心、难过、愤恨”的心情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愤恨”的具体内容,其目的在于与当今社会相比,激发学生爱国爱民爱生活的感情。
四、质疑环节(5分钟左右)
师生对各小组展示交流的学习成果提出疑问或者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理解有误的知识进行纠正。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对学生不懂的疑难问题或重、难点,教师再作引导和点拨。
例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少年周恩来目睹“中华不振”(同胞受辱)后明白了什么?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从交流中发现部分学生理解不深,教师再作引导,要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我”(少年周恩来)该怎么办?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练习环节(10分钟左右)
当堂训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定时完成练习题。
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举一反三,达到突破难点、巩固重点的目的。
例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结束前安排这一活动:写一写读书的目的。
要求:(1)注意写清楚理由;(2)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导、学、展、疑、练”五步导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时的心态。
小老师、小记者,小辩手……等一系列角色的改变,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会自学,会倾听,会思考,会提问,会合作,会反驳。
教师从“主讲”变为“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五步导学法”吸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营养,抓住其理论“小组讨论、实践练习、教别人或立即运用”关键环节,开展学习活动。
从实施“五步导学法”以来,学生的行为习惯规范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氛围浓,讨论激烈,教学成绩优异,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