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静女》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诵读《静女》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静女》1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回顾《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很多文学作品里都有对爱情的歌颂,比如《致橡树》。
在古代社会,也有很多诗歌是描写爱情的,本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静女》去感受古代男女之间那纯真的爱情。
(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回顾《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三、阅读教材,整体感知(2分钟)
阅读课本P139朗读全诗,初步感知全诗子写了什么内容。
四、自学指导(一),紧扣教材(5分钟)
1.根据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字音字义,通译课文,清除阅读障碍。
2.结合课下指导,再读全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
姝( ) 俟( ) 见( ) 踟蹰()娈()
贻()彤()管炜()说() 怿()女()归荑()洵()匪()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娴静,文雅。
爱:同“薆”,隐藏。
其:多么(形容词词头)。
见:同“现”出现。
姝:美丽。
搔:挠。
俟:等候。
踯躅:徘徊。
城隅:城上的角楼。
翻译: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徘徊。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状物。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说:yuè,同“悦”、喜爱。
怿:喜爱。
女:通“汝”、你,指”彤管”翻译: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洵:确实。
匪:通“非”。
翻译:牧场归来送我荑草,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全诗)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墙的角落里等我。
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
美丽姑娘真漂亮,送我一支彤管。
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
姑娘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因为它是姑娘送给我的,显得它美丽。
首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等待不来的焦急苦恼之情。
次章前面两句要读出收到女子赠物的高兴之情,后两句则应表达出对心爱之人的赞美之情。
第三章“洵美且异”要表现出对“荑草”的喜爱之情,末句“美人之贻”则应当读出得意之情。
四、自学指导(二),紧扣教材(8分钟)
1.整体感知,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2.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主要描写了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3.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4.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一章写了什么内容?“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二.
1.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描绘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
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
“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第一章属于细节描写,写出了男女青年赴约来到相会之地, 女主人公故意躲起来,传神地写出了女青年的天真活泼;小伙子久候不至时的抓耳挠腮,不断徘徊的情形,体现他此时焦急难耐、心神不宁,写出了男青年的忠厚、淳朴。
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彤管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
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双关语)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一章写了什么内容?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第三章还是写约会情景。
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
四、出示自学指导(三)紧扣教材(5分钟)
1.男女青年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通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三
1.男“骚首踟蹰”(憨厚、真诚以及见面前的焦灼、忧虑)、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痴情)。
女:美丽、调皮、可爱“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2.艺术手法
重章叠句,委婉含蓄。
细节描写巧用双关,借物咏人。
3.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
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爱情生活追求与向往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主旨: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
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男青年的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
静女
《诗经·邶风》
青年之急动作描写“赋”的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
重章叠唱
青年之恋心理描写朴实
青年之诚心理描写
男主人公:憨厚、纯朴、痴情静女:娴静美好、天真活泼可爱热烈纯朴的爱情
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背诵全诗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试着把《静女》改写成五言诗或七言诗或现代诗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