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1 鲁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上升一侧的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
断层下降一侧的岩块:谷地或低地;
断层的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3.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1)、流水作用:
沟壑纵横的黄土 高原表面形态 ——流水侵蚀作 用造成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河流沟谷、峡谷
瀑
布
水流水冲冲刷侵刷蚀 侵蚀作作用用
削高填低, 使地表趋于
力作用为 主
平坦
褶皱
断层
1、褶 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背斜
褶
岩层受
皱
挤压弯
向斜 曲变形
岩层形态
地貌形态
常形成 山岭
岩层下弯
谷地或 盆地
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华山断层
圣安德列斯大断层
2、断层
(1)概念: (2)形成的地貌:
沉积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台 湾 野 柳 风 景 女区 王 头 石
风力堆积
风
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
海蚀地貌
海蚀
天涯海角
冰蚀地貌
阿尔卑斯山
西藏
青海湖
九寨沟
Hale Waihona Puke 漓江西藏河源地区
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厚度
17千 米
2800 千米
3400 千米
特点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 均;连续圈层
地幔上部存在一个有塑 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
温度、压力、密度都 很大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组成
(1)岩石圈由 地壳 及 上地幔的顶部
的固体岩石组成。
(2)软流层 以上地幔 的部分与 地壳
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地
幔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分类 能量来源
内 来自地球内 力 部,主要是 作 地球内部的 用 热能 外 力 来自地球外 作 部,主要是 用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系 影响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起伏
同时进行, 朝相反方 向改变地 表,以内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
起伏和缓的大兴安岭
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
急流跌宕的瀑布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湖光山色的冰川地貌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横纵
莫霍
地壳
地幔 古登堡
地核
内部圈层 分界线 地壳
地幔
莫霍 界面
古登堡 地核 界面
流水的化学 侵蚀作用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流水化学侵蚀地貌
(1)、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崎岖的山地和沟谷等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沉积地貌: 河口三角洲
流水堆积地貌
冲 积 扇 平 原
河 流 冲 积 平 原
(1)、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崎岖的山地和沟谷 沉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2)、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蘑菇
2、组成岩石圈的岩石的成因分类
成因类型
岩
侵入 岩
浆
岩 喷出
岩
成因
岩浆 侵入 地壳冷
却凝固
岩浆 喷出 地表冷
却凝固
常见类型
花岗岩 玄武岩
沉积岩 在 外力作用下形成 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 受变质 作用下形成 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火山
沉积岩
喷出型 岩浆岩
变质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断层下降一侧的岩块:谷地或低地;
断层的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3.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1)、流水作用:
沟壑纵横的黄土 高原表面形态 ——流水侵蚀作 用造成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河流沟谷、峡谷
瀑
布
水流水冲冲刷侵刷蚀 侵蚀作作用用
削高填低, 使地表趋于
力作用为 主
平坦
褶皱
断层
1、褶 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背斜
褶
岩层受
皱
挤压弯
向斜 曲变形
岩层形态
地貌形态
常形成 山岭
岩层下弯
谷地或 盆地
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华山断层
圣安德列斯大断层
2、断层
(1)概念: (2)形成的地貌:
沉积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台 湾 野 柳 风 景 女区 王 头 石
风力堆积
风
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
海蚀地貌
海蚀
天涯海角
冰蚀地貌
阿尔卑斯山
西藏
青海湖
九寨沟
Hale Waihona Puke 漓江西藏河源地区
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厚度
17千 米
2800 千米
3400 千米
特点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 均;连续圈层
地幔上部存在一个有塑 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
温度、压力、密度都 很大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组成
(1)岩石圈由 地壳 及 上地幔的顶部
的固体岩石组成。
(2)软流层 以上地幔 的部分与 地壳
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地
幔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分类 能量来源
内 来自地球内 力 部,主要是 作 地球内部的 用 热能 外 力 来自地球外 作 部,主要是 用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系 影响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起伏
同时进行, 朝相反方 向改变地 表,以内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
起伏和缓的大兴安岭
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
急流跌宕的瀑布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湖光山色的冰川地貌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横纵
莫霍
地壳
地幔 古登堡
地核
内部圈层 分界线 地壳
地幔
莫霍 界面
古登堡 地核 界面
流水的化学 侵蚀作用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流水化学侵蚀地貌
(1)、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崎岖的山地和沟谷等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沉积地貌: 河口三角洲
流水堆积地貌
冲 积 扇 平 原
河 流 冲 积 平 原
(1)、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崎岖的山地和沟谷 沉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2)、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蘑菇
2、组成岩石圈的岩石的成因分类
成因类型
岩
侵入 岩
浆
岩 喷出
岩
成因
岩浆 侵入 地壳冷
却凝固
岩浆 喷出 地表冷
却凝固
常见类型
花岗岩 玄武岩
沉积岩 在 外力作用下形成 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 受变质 作用下形成 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火山
沉积岩
喷出型 岩浆岩
变质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