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渡口的信义传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一个渡口的信义传奇
作者:张航
来源:《百姓生活》2011年第08期
一个渡口,一句承诺。

为报答在困境中收留并关爱过自己的村民,万家的4代人百余年来在深山摆渡,风雨无阻,分文不取,百年义渡,默默书写着感人至深的信义传奇。

为乡亲摆渡16年里,69岁的船工老万从未收过一分钱
车出湖北省建始县城,蜿蜒向东南22公里,记者来到与恩施市交界的三里乡大沙河村的大沙河渡口。

“老万,过河!”“喔——”听到对岸喊渡声,一位脚蹬布鞋、头戴灯草绒帽子的老人,从岸边一座小石屋中快步而出,解开了船绳。

竹篙轻点下,小船一个漂亮转弯,轻盈地掠向对岸。

这个摆渡的老人就是万其珍。

今年69岁的万其珍,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老万”。

从1995年年初接手大沙河渡口以来,万其珍每日坚守在此,方便着无数过往的村民和旅客。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老万就起来了,简单拾掇一下自己,再为孙子烧好早饭,便匆匆赶往渡口。

等到天蒙蒙亮,早起的村民到达渡口边时,老万早已准备就绪,等候在岸边。

到上午9时许,来往两岸做农活和走亲戚的村民,往往已渡了10余趟。

这时候,老万会从渡口边的
小石屋里搬出一把竹椅,静静地坐在渡口边,稍事休息。

大沙河渡口宽约200米,最深处水位超过50米,摆渡一趟要10余分钟。

平素摆渡,一天下来至少来回60多趟。

别说69岁的老万,就是对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来说,从事这渡口艄公的活儿也绝非易事。

大沙河村有278户,1000余人。

渡口对岸有村里80多亩耕地,占了全村耕地的10%。

平时,很多村民要到对岸干农活,再加上过往的外地人,经小船过渡口的人一直很多。

4年前,万其珍的老伴过世。

女儿早已出嫁,儿子儿媳也在外打工,老万只好一个人住在大儿子家,边照顾念书的小孙子,边守着渡口。

儿子家离渡口有2公里山路。

农忙季节,因为担心回家吃饭会影响村民过渡,老万总在渡口候着,每天只顾得上吃两顿饭。

中午饿了,他就在渡口的小屋里烧土豆或红薯当饭吃。

这样一直忙活到傍晚六七点钟收工,回家吃过晚饭,老万再匆匆赶回渡口守夜。

“晚上常有晚归的村民要过河,我跑不开。

”老万憨憨地笑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