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茱萸高产栽培技术
吴茱萸,别名吴萸、吴榆、米辣子、茶辣、臭包子等。
为芸香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以果实入药,有温中散寒、燥湿、疏肝、止呕、止痛之功效。
主治胃脘冷痛、恶心呕吐、泛酸嗳气、腹泻、痛经、胁痛、疝痛、脚气痛、蛲虫痛等症。
外用治湿疹、口腔、高血压病。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浙江、湖南、安徽、广西等省区。
形态特征
1、吴茱萸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高3-10米。
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至卵形,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锯齿,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
花甚小,黄白色,单性,雌雄异株,集成顶生的聚伞状圆锥花序;花轴粗壮,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花瓣5;雄花具5雄蕊;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大,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通常5,花后增宽成扁圆形,有粗大的油腺点,花柱短粗,柱头先端4-5浅裂。
蒴果扁球形,成熟时裂开成5个果瓣,呈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脂点,每分果有种子1粒,黑色,有光泽。
2、石虎与正种极相似。
但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小叶3-11,叶片较狭,长圆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长或渐尖,各小叶片相距较疏远,侧脉较明显,全缘,两面密被柔毛,脉上最密,油腺粗大。
花序轴常被淡黄色或无色的长柔毛。
成熟果序不及正种密集。
种子带蓝黑色。
一、生长习性吴茱萸喜温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土或油砂土为好。
重粘土,盐碱地、低洼地,不宜种植。
二、整地与施肥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精耕细作。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
然后做成1.5米宽的高畦,等待播种。
三、播种吴茱萸以扦插育苗,移栽繁殖为主,也可分根、分蘖繁殖。
播种期为春播。
育苗选一年生发育充实,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剪成20~25厘米的插穗,每段幼芽3~4个。
下端剪成耳形斜面。
然后,用500 p p m 的ABT生根粉液浸斜面10秒钟。
稍凉,再按行株距10 x 5厘米插入整好的畦面上。
入土三分之二。
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加强田间管理,培育一年后,即可移栽。
移栽将培育一年的吴茱萸苗,按行株距3 x 2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每亩需苗111株。
分根繁殖选4年以上的母株,将根际泥土扒开,在较粗的侧根上用刀每隔7~9厘米砍伤,1~2月后,伤口处便萌蘖根苗。
培育一年即可移栽。
四、田间管理吴茱萸出苗后,应注意田间管理,干旱天气注意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
每年的冬季追施一层土杂粪。
为了使吴茱萸稳产丰产,还必须进行修剪。
将树形修剪成外圆内空,树冠开阔,通风透光,矮杆低冠的自然开心形的丰产树形。
五、病虫害防治锈病于发病初期用97%敌锈纳300倍液或25%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防治。
煤污病用50%多菌灵防治,柑桔凤蝶用杀灭菊脂农药防治。
六、收获与加工吴茱萸一般于定植后2~3年开花结果,秋后果实由绿变黄后采摘。
将采摘的果实晒干或烘干后即可入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