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练习题(带答案奉献)(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墨二中自编习题
信条,被称为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镌刻在联合国的大厅上。
这说明()
A.文化习俗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
”完成下题。
2.(2015安徽文综)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
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6陕西宝鸡中学入学考试)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
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5山西大同模拟)“广场舞”在中国十分常见,但在美国纽约却因为在公园排练“广场舞”被投诉“扰民”。
有专家建议,当华人到另一个国家居住生活时,面对文化差异引发的误解与摩擦,最好能了解当地的法规和习俗,尽量“入乡随俗”。
这说明()
①不同文化背景只能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②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文化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持久影响④文化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5江西南昌模拟)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
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
这是因为()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6.(2016山东潍坊一中入学考试)《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
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7.(2016河南焦作一中质检)南锣鼓巷,这条北京东城最古朴时尚的胡同有着地道的北京味儿,也有各种雅致情调的内涵酒吧,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这里浑然一体,让人们徜徉于古今交错、中西合璧的时空之中,被传统与时尚的和谐交融所深深折服。
这体现了()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认识活动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环境④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2015海南单科,15,2分)“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
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
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
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5北京文综,27,4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
英雄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16湖北孝感一中质检)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
2015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世界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人创造了文化,也在享用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2015河南洛阳质检)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自古延续至今的不变习俗。
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给人以深远持久的影响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015云南昆明模拟)春节期间,夫子庙地区成了六朝古都——南京最热闹的地方:美妙绝伦的秦淮灯彩、难得一见的秦淮民俗、异彩纷呈的金陵“绝活”、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让游客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这告诉我们()
A.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
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古老传统文化是当今文化的主流
D.要发展各种文化
13.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改编自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时代背景,深刻展现了普通人在面对艰难抉择时,依旧执着前行追求梦想的故事。
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共鸣。
该剧的成功说明
A.经典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作品价值
B.优秀文化能加深人们对生活的认识
C.文化创新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D.越是有时代感的作品越能得到认同
14.2013年6月10日,第五届端午文化节在北京开幕,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我国各地饮食习惯是有差异的,南方人爱吃咸肉粽子,北方人粽子馅往往是甜的。
这表明()①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交往方式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④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5.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每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以上时,就进入汽车社会。
我国将可能从数量上进入汽车社会先进行列。
“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
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④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同样是分苹果,中国母亲用“孔融让梨”(大让小)来教育子女,而美国母亲则用“约翰争梨”(平等竞争,谁干的活多谁得到大苹果)来教育子女。
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化,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西方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某中学大力开展班级“小书屋”建设。
班级小书屋实行班级“自治”,同时,为进一步丰富班级图书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学校倡导班级之间自行调配,相互交换借阅图书,实
行“走书式”动态管理。
课余时间读书已成为学生小林一天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小林的快乐成长体现了()
A.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优秀文化能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C.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D.文化环境决定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
18.首届徐悲鸿艺术节于2014年4月28日至5月2日在宜兴举行。
“多给大家带去艺术的熏陶。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道出了举办艺术节的目的。
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使许多观众为之震撼。
材料表明()
①参加文化活动就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③文化促进社会发展④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9.湖南卫视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开播以来异常火爆,主题曲“老爸老爸,咱们去哪里呀”让很多小朋友耳熟能详,引起广泛关注。
它让公众更加关注和思考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
这说明文化()
A.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 B.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 D.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2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主要的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主要是因为()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只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21.2014年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5周年。
这个15年,西部地区腾飞的一个重要秘诀在于文化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这体现了()
A.文化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B.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完全同步的关系
C.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D.文化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持久影响
22.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塑造,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心灵。
精神家园里如果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
这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23. 材料一“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起在中文国际频道隆重推出。
1月18日,《记住乡愁第一季》第18集播出了《万家村——立德树人》,通过讲述山东淄博周村区万家村毕氏家族立德树人祖训的传承,再现了万家村毕氏家族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优秀家风。
材料二在当代中国,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中国核心价值的体现。
家风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
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事伦理。
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和决定了他的一生。
家风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
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好转。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8分)
14.(2015山东烟台期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文化是现代国家的必需品,唯有让法治成为民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成一种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
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
材料二我国著名法学专家马怀德教授指出,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对整个社会形成法治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应该把法治课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从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据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6分)
即墨二中自编习题
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让一面面墙壁变成美丽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
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A.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B.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C.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D.是一个强制接受的过程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羊年新春贺词中提出,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强调重视家庭文化建设的依据是
①文化决定人的发展未来和发展高度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具有重要影响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
2015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世界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人创造了文化,也在享受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4.“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识以领之,方能中鹄(鹄(gǔ):箭靶的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一诗句,激励当代广大青年
①通过优秀文化塑造精彩人生②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③通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④续写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
然后诚实、善良、正直等精神品格,会逐渐成为一个家庭的自觉”,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具有一致性的是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C.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D.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6.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
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
”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7.某校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
通过评选活动学生自信心越来越强。
这进
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②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④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苏扇中一把小小折扇,在古代,因文人雅趣而美称“雅扇”,“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舒卷岂寻常”。
在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将扇子视为一种艺术品的象征,手执一扇“庶动清风,以扬美德”。
折扇作为现代人手中的艺术品,能够()①融合时代精神,传递历史情怀②提升道德境界,培养审美能力
③改变价值取向,决定生活方式④彰显文化认同,持久影响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从上述观点中可见
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④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充满正能量的央视春晚小品,引发了国人的共鸣。
《扶不扶》小品之所以能引发国人共鸣,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②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③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出于各种原因,近几年出国定居、留学等现象愈演愈烈。
但是一些海外华人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的感慨“国外虽好终是客。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2.每年的母亲节,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
这说明
①世界各民族文化渐趋融合②世界各民族文化没有差别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某校挖掘学校历史文化,给学生一部历史自己去翻阅,给学生一种文化自己去感受,全力打造以“诚朴弘毅,博雅协和”的校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这说明优秀文化
①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②能够被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
③对学校发展具有决定作用④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4.“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
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
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
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敏感的大
地处处仍有持久而悠远的回声”。
——舒婷《献给我的同代人》这段优美的话语①肯定了主观能动性在人们成功道路上的基础作用②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③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④激励人们塑造美好人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一书中说:西方人对待吃,仅把它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中国人则视吃为人生至乐。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不同文化背景只能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B.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C.文化的差异会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价值选择
16.苏轼的《和董传留别》有“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名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所蕴含的道理是
①精神活动不能脱离物质活动②丰富学识能够促进道德修养
③优秀文化能够塑造积极人生④精神食粮比物质产品更重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2015年“倡导全民阅读”第二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推进全民阅读,需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将书博会、书市等各种行业展会与全民阅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国家之所以重视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因为
①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的素质要求不同②文化可以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物质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④开展读书活动就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在有限时间里读更多的书。
我们可以通过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人物传记、科普类书籍等,感悟人生道理,了解领袖、爱国先贤、科学家等人物的高尚情操和执著追求,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这主要说明了()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在有些时候对人是没有影响的
C.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D.人们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是积极主动.
19.“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入是炎黄,子孙血一样……”。
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 ②③
21.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
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这说明
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正确的价值引领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有益文化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北方的元宵,南方的汤圆。
虽然南北叫法不同,但都是元宵节的代名词,都是人们生活习性所得,寄托浓浓文化情。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交往方式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总是不同的③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④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3.“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首次“亮相”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不仅为报告增添了一份诗意浪漫,更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建设“书香”社会
①利于人们享受读书的乐趣,丰富精神世界②培育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群众文化素养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④有利于繁荣文化产业,迅速提高经济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
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
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
25.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经典台词“人倒了还可以扶起,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老人摔倒在路上,你扶不扶?在这一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的背后,折射出当今社会上一些人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
为实现道德崛起,某地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校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并通过电视台播放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倡导了文明新风,提升了社会道德水平。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8分)。